4月4日,2025都江堰放水节盛大启幕。本次放水节以“天府好水润天府”为主题,通过“放水大典”“‘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消费展销促进活动”“‘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文化旅游展演推广活动”三大主板块,展现都江堰千年治水智慧与文旅融合新活力,为全球观众奉上一场文化盛宴。

古礼传承 水润千秋
都江堰放水节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传承,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民俗价值。
今年是都江堰建堰2281周年,“2025都江堰放水节”放水大典首次通过“嘉宾访谈+现场连线”的方式全网同步直播,让现场嘉宾、游客、本地民众与来自全球的宾客共同感受李冰父子率众建堰,造福川蜀百姓两千余年的历史传奇。

活动以《合力建堰·筚路蓝缕》《一脉千古·水润天府》《秦水东去·万世造福》三大主题篇章串联,通过现代演绎与古法祭祀结合,完整再现了围堰、截流、祭祀、放水等历史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文旅荣誉局长“花花”也闪现观礼现场,与嘉宾、游客一同以水为媒,追思李冰及历代治水先贤,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看到岷江水奔涌而出的瞬间,忍不住热泪盈眶。当斧头真正劈开杩槎时,两千年的治水智慧仿佛触手可及。”来自广西的游客黄莎莎说道。

国家非遗 世界共襄
本次都江堰放水节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以及“澜湄合作”十周年为契机,创新将都江堰放水节与泰国宋干节深度融合,首次实现都江堰放水节和宋干节跨国共同庆祝,并将成为永久性的双节推广活动。
泰国留学生鲁芬在都江堰放水节活动现场看到“打水头”环节时格外激动:“我在家乡也过宋干节,但都江堰将水利工程与民俗结合,太棒了,这是人类与自然的对话。”

活动期间,都江堰水利风景区迎来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外国领团,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共23个国家的24名媒体记者,以及以色列、奥地利、土耳其、巴西等16个国家29位驻蓉驻渝总领事、领事官员先后走近都江堰,了解传承千年的治水传奇。其中,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记者团还亲自体验编竹笼、制杩槎等都江堰四大堰工技术,并前往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了解数字孪生技术如何让古老的水利工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数字赋能 创新融贯
值得期待的是,清明放水节期间,都江堰水利风景区联动游戏《忘川风华录》打造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玩家可在游戏中消耗活动道具“千古镜”,翻开九宫格,解锁对应层级后即可同时解锁“都江堰放水节”联动风景图鉴,在虚拟场景中沉浸式体验线上放水节,还可在玉垒山广场摊位抽取李冰联动徽章。此外,智能机器主持人、AI“对话历代堰工”等科技互动,也开启文旅体验新维度。
放水节期间,“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消费展销促进活动在玉垒山广场同步开展。汇聚成都、乐山、德阳等灌区8市及泰国、康定等国内外文化代表地的非遗技艺与特色产品,集中在这里展销。除主体活动外,都江堰水利风景区还将开展内容丰富的民俗展演、国漫cosplay巡游互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古法放水 春灌启幕
都江堰放水节的举办,标志着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灌区春灌工作全面铺开。今年,都江堰灌区首次实现向内江市资中县供水,灌区覆盖范围增加至8市41县,灌溉面积达1165万亩,保栽水稻面积605.2万亩,稳居全国大型灌区第一。
为保障灌区今年春灌用水需求,都江堰灌区以蓄、引、输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蓄水工作。春灌前,都江堰灌区的蓄水量达12亿立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春灌用水水源比较充足。
此外,随着数字孪生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黑龙滩水库等平台先后投入使用,都江堰灌区将更大范围地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实施水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调度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为进一步筑牢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