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SUV市场有顶点吗?下一个风口在哪?营销专家有话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SUV市场有顶点吗?下一个风口在哪?营销专家有话说

SUV市场的顶点在哪?下一个细分市场的风口是什么?SUV的市占率会有顶点么?这个顶点会在哪里?SUV市场红利的背后,轿车市场该如何发展?下一个市场消费热点会是家用MPV吗?还是更细分的小众个性化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

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传播副总裁易寒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杨大勇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营销总部副总部长陈昊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范星

与分论坛主持人《汽车公社》、《每日汽车》总编辑 卫金桥先生共同进行讨论:

以下是分论坛二:《SUV市场的顶点在哪?》论坛嘉宾的演讲实录:

卫金桥:

这个话题我是主动要求做主持人的,我认为SUV不可能无限制增长,SUV无限制的增长将来所带来的状态以及对法规的漠视都是值得探讨的,所以我们今天请到了四位嘉宾,我有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你们认为SUV在整个车市的比较会突破50%吗?

易寒:

很明显,在很多细分市场里面包括不同价位的市场,SUV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整体来讲,整个汽车消费的结果以及首选产品的趋势来看的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明摆着将要到来的事情。

杨大勇:

我的观点是SUV会持续成长,但是它在整个狭义的乘用车占比不会超过50%,我认为它的顶点会在40%到45%之间。

陈昊:

我做过一些统计,发达国家的市场SUV的占比在35%到38%左右,中国市场有特殊性再加上现在是第一次购车,第一次购车的消费者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跟风。短期内会达到45%左右,因为我们国家山地比较多,会比发达国家多一点,所以SUV销量会好一点,但是占比不会超过50%。

范星:

未来有没有顶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超不超过50%这个好回答,1月份的数据已经超过了50%,这一块的占比大概44%,自主品牌的话早就超过了50%,并且超过60%。如果按照合资的维度来看大概有30%左右。从未来的角度来说的话,第一个也就是共性的角度,大家说今年的上海车展是SUV年嘛;二个来看,对于SUV议价的影响,以及各个企业做SUV的油耗比较高,现在油耗非常低,保证现在轻量化的基础油耗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我认为未来长一段时间内,SUV还会实现增长。

卫金桥:在去年成都车展的时候,我请了五位嘉宾,五位嘉宾有一位认为SUV在整个乘用车的比例不会超过50%,其他嘉宾认为SUV肯定会超过50%,我们五位领导有主流的合资公司以及豪华品牌,关于SUV顶点的话还有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认为SUV有度的话,大家认为在40%到45%之间,我们也是解决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未来这个细分市场,SUV有很多的细分,有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我们看到很多细分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潮以及新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的中大型以及长安CS95。

在未来的细分领域里面,哪些细分市场是机会呢?哪些细分市场有可能是陷井呢?

易寒:我觉得在整体SUV或者多功能用途车的市场它其实是广义的市场,这个中间除了我们狭义认为的通过装载机能等产品之外,其实会越来越产生出多样化、需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脱离原来的乘用车平台,也可能是多功能用户的设计,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沃尔沃汽车在上海车展就会发布一款全新的沃尔沃V90CC的大型豪华越野旅行车。

为什么要提这个概念呢?在整个产品演进的过程当中,因为客户需求的变化,原来有些市场是跨界车,特别是欧洲对于越野旅行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包括日内瓦以及中国北京的上海车展,都会推出一些越野产品,欧洲的话是旅行车的王者,有60年的经验,我们今年带来V90CC的产品,从产品特性上来说是非常接近我们现在所需的消费者,整体的车量的装载性能以及行李厢的容积都体现出很强大的装载能力。所以整体这样的产品需求,它既兼顾了SUV的装载性,又非常平衡的达到了城市用户的需求。

对于这些细分市场,未来不管是在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都会越来越多的攀升,所以在SUV整体大趋势下面,用户后购车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呈现出对多功能汽车产品的选择,这个会更加的加重整个SUV占比的上升。

杨大勇:我们自己内部预测未来乘用车总量到2023年会达到3000万,其中有1300万左右是SUV,这是比较偏中性保守的预算,这里面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是1.6:1左右,但是合资的SUV增长会稍微快一点,总量上这一块能分到500万,自主品牌是800万左右。SUV细分市场里面,未来的机会点是紧凑型,因为SUV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SUV良好的通过性。此外,中国人首次买轿车的观念在发生变化,首次购车买SUV的客户在增加,所以我们认为紧凑型的SUV它的走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它的体量也比较多。

还有一个目前增长最快的也就是7座的大型车,这个在二胎政策出来这几年来会形成一个新的亮点,还有七座的SUV还有关于排放的法规,这一块的增长速度更快,未来会慢一点,再下一个也就是新的亮点,也就是电动SUV,特别是入门级的SUV可能是未来市场信的潜在增长点。

陈昊:中国现在是销量很大的社会,但是大多数还是首次购车的用户居多,首次购车的用户还是跟风,他对自己想需要什么并不是很了解,我的第一辆车就是轿车,但是后来开是SUV,像我这种想法在我身边还有不少,等换1、2辆车之后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那时,消费者也就比较成熟了。

刚才谈到哪一种SUV可能会占主流,我一直觉得两个观点,第一个纯SUV市场还是两头小中间大,小型或者微型的SUV会萎缩的非常快。另外从未来来看,轿车、SUV、MPV的曲线越来越模糊,这些跨界地带在未来会诞生很多的产品出来,因为有一个SUV通过性的MPV,也许大家会觉得是非常舒适性的产品,所以在进行传统SUV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多,也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范星:我的观点和大家差不多,一是主流的市场还是能减轻。还有一些细分市场原来的产品供给没有进入,所以它会快速的增长。另外,整个SUV市场跨界会愈演愈烈,我们可以看到微客跨SUV,两箱车跨SUV,SUV轿跑化,都能看到演变的东西,这种市场会越来越多,因为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多样化,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一块很明显的可以看到。

卫金桥:是的,刚才我看到了各位说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我昨天的时候也在聚会里提出的观点,跟杨部门和范总的观点很相象,就是关于轿车和SUV以及MPV的差异化,以及高低盘的旅行车像我们的轿跑化的SUV,我昨天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家都很关心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地方呢?这种MPV高底盘化,你们认为MPV会不会或者类似于像跨界的MPV,未来三年的时间里会诞生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呢?毕竟在整个市场里还是一个小头。

范星:从MPV的角度来说的话,虽MPV的经济性、舒适性远强于SUV,但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些需求,实际上MPV很难和SUV去抗衡。第二个,跨界的话题再往其他方面看一,未来我们还会看到一些除了像MPV、SUV等一些新的趋势,比如说未来的三箱汽车、轿跑等,等到SUV往上增长的话,未来我们会有一个女性购车的市场,未来实际上他是对两箱车的需求会减少。但是短期来看的话,MPV的市场会增长,基本上能拿到8%左右的市场,超过10%挺难的。

陈昊:现在MPV市场虽然有一定的产品以及一定的销量,但是大家会发现现在MPV很大的市场是靠传统的微车升级所发生的,这也就叫准MPV,刨除这一块MPV市场还是很薄弱的,很难成为风口,买MPV的人很理性,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是特别理性的,而理性的特点就是他的市场增长会比较缓慢,但是一旦增长起来之后,它的市场波动会很小,所以我们看待MPV 必须从中长期来看,MPV也不会成为像轿车和SUV那么大的份额,但是有很大的空间。从长期来看的话大概有20%左右,但是这个市场将会非常稳定,关键是现在我认为中国市场还是缺乏真正让消费者动心的产品,这个产品还没有打动消费者。

杨大勇:关于MPV市场,陈总讲的我非常赞同,不管是家庭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不可能首款车就买MPV,MPV主要是商用,家庭除非到中产阶级了,所以整体MPV这个市场,中国短期内来看的话,现在份额比较少只有8%,短期内来看的话还是有一些增幅。作为主流的汽车企业,应该要有自己的MPV产品,在每一个细分产品市场都有存在,对客户需求满足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卫金桥:其实豪华车都拒绝推出MPV,这一块都尝试性的有一些概念车在量产的时候都放弃了,这一块问题从品牌本质上来讲,为什么豪华车缺乏呢?

易寒:我们看一下在过去的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演进轨迹,我非常赞同前面几位老总讲的观点,MPV是商业用途非常明显,更大的可能是包括一些接待以及商务运输等等常规需求,而豪华车有一个特质,它更多强调私密的特性,所以MPV能装人的特性,在豪华车市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交际。

另外MPV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包括女性车市场以及豪华轿车市场的产品,实际上它在整个乘坐的舒适性上面要领先于7座的,所以我非常同意前面几位领导的观念,整体来看的话没有办法担当起未来风口的角色。而第二个问题呢,未来的风口在那呢?现在市场中间有一些跨界类的产品,比如说轿跑化的SUV以及两厢、三厢的跨界车型,还有一个趋势要抓住的也就是未来新增长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偏好在那里,特别是我们要考虑的。顺应于未来互联网化的汽车产品,包括分享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消费场景,而在这些消费场景中间,我们的产品如何适应未来这些90后甚至00后的客户所带来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未来产品的风口,可能会出现在快速的抓住客户需求新增长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说吉利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在推出来的LYNK & CO。

卫金桥:对于SUV的销售来说,有很多跟风,也有很多的争议,未来SUV会有更多以跨界形式出现的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SUV市场有顶点吗?下一个风口在哪?营销专家有话说

SUV市场的顶点在哪?下一个细分市场的风口是什么?SUV的市占率会有顶点么?这个顶点会在哪里?SUV市场红利的背后,轿车市场该如何发展?下一个市场消费热点会是家用MPV吗?还是更细分的小众个性化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

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传播副总裁易寒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杨大勇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市场营销总部副总部长陈昊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范星

与分论坛主持人《汽车公社》、《每日汽车》总编辑 卫金桥先生共同进行讨论:

以下是分论坛二:《SUV市场的顶点在哪?》论坛嘉宾的演讲实录:

卫金桥:

这个话题我是主动要求做主持人的,我认为SUV不可能无限制增长,SUV无限制的增长将来所带来的状态以及对法规的漠视都是值得探讨的,所以我们今天请到了四位嘉宾,我有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你们认为SUV在整个车市的比较会突破50%吗?

易寒:

很明显,在很多细分市场里面包括不同价位的市场,SUV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整体来讲,整个汽车消费的结果以及首选产品的趋势来看的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明摆着将要到来的事情。

杨大勇:

我的观点是SUV会持续成长,但是它在整个狭义的乘用车占比不会超过50%,我认为它的顶点会在40%到45%之间。

陈昊:

我做过一些统计,发达国家的市场SUV的占比在35%到38%左右,中国市场有特殊性再加上现在是第一次购车,第一次购车的消费者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跟风。短期内会达到45%左右,因为我们国家山地比较多,会比发达国家多一点,所以SUV销量会好一点,但是占比不会超过50%。

范星:

未来有没有顶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超不超过50%这个好回答,1月份的数据已经超过了50%,这一块的占比大概44%,自主品牌的话早就超过了50%,并且超过60%。如果按照合资的维度来看大概有30%左右。从未来的角度来说的话,第一个也就是共性的角度,大家说今年的上海车展是SUV年嘛;二个来看,对于SUV议价的影响,以及各个企业做SUV的油耗比较高,现在油耗非常低,保证现在轻量化的基础油耗已经不成问题。所以我认为未来长一段时间内,SUV还会实现增长。

卫金桥:在去年成都车展的时候,我请了五位嘉宾,五位嘉宾有一位认为SUV在整个乘用车的比例不会超过50%,其他嘉宾认为SUV肯定会超过50%,我们五位领导有主流的合资公司以及豪华品牌,关于SUV顶点的话还有第二个问题,既然大家认为SUV有度的话,大家认为在40%到45%之间,我们也是解决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未来这个细分市场,SUV有很多的细分,有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我们看到很多细分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潮以及新的机会,比如说我们的中大型以及长安CS95。

在未来的细分领域里面,哪些细分市场是机会呢?哪些细分市场有可能是陷井呢?

易寒:我觉得在整体SUV或者多功能用途车的市场它其实是广义的市场,这个中间除了我们狭义认为的通过装载机能等产品之外,其实会越来越产生出多样化、需求化的产品,这些产品脱离原来的乘用车平台,也可能是多功能用户的设计,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沃尔沃汽车在上海车展就会发布一款全新的沃尔沃V90CC的大型豪华越野旅行车。

为什么要提这个概念呢?在整个产品演进的过程当中,因为客户需求的变化,原来有些市场是跨界车,特别是欧洲对于越野旅行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包括日内瓦以及中国北京的上海车展,都会推出一些越野产品,欧洲的话是旅行车的王者,有60年的经验,我们今年带来V90CC的产品,从产品特性上来说是非常接近我们现在所需的消费者,整体的车量的装载性能以及行李厢的容积都体现出很强大的装载能力。所以整体这样的产品需求,它既兼顾了SUV的装载性,又非常平衡的达到了城市用户的需求。

对于这些细分市场,未来不管是在全球市场以及中国市场,都会越来越多的攀升,所以在SUV整体大趋势下面,用户后购车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呈现出对多功能汽车产品的选择,这个会更加的加重整个SUV占比的上升。

杨大勇:我们自己内部预测未来乘用车总量到2023年会达到3000万,其中有1300万左右是SUV,这是比较偏中性保守的预算,这里面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是1.6:1左右,但是合资的SUV增长会稍微快一点,总量上这一块能分到500万,自主品牌是800万左右。SUV细分市场里面,未来的机会点是紧凑型,因为SUV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SUV良好的通过性。此外,中国人首次买轿车的观念在发生变化,首次购车买SUV的客户在增加,所以我们认为紧凑型的SUV它的走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而且它的体量也比较多。

还有一个目前增长最快的也就是7座的大型车,这个在二胎政策出来这几年来会形成一个新的亮点,还有七座的SUV还有关于排放的法规,这一块的增长速度更快,未来会慢一点,再下一个也就是新的亮点,也就是电动SUV,特别是入门级的SUV可能是未来市场信的潜在增长点。

陈昊:中国现在是销量很大的社会,但是大多数还是首次购车的用户居多,首次购车的用户还是跟风,他对自己想需要什么并不是很了解,我的第一辆车就是轿车,但是后来开是SUV,像我这种想法在我身边还有不少,等换1、2辆车之后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那时,消费者也就比较成熟了。

刚才谈到哪一种SUV可能会占主流,我一直觉得两个观点,第一个纯SUV市场还是两头小中间大,小型或者微型的SUV会萎缩的非常快。另外从未来来看,轿车、SUV、MPV的曲线越来越模糊,这些跨界地带在未来会诞生很多的产品出来,因为有一个SUV通过性的MPV,也许大家会觉得是非常舒适性的产品,所以在进行传统SUV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多,也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范星:我的观点和大家差不多,一是主流的市场还是能减轻。还有一些细分市场原来的产品供给没有进入,所以它会快速的增长。另外,整个SUV市场跨界会愈演愈烈,我们可以看到微客跨SUV,两箱车跨SUV,SUV轿跑化,都能看到演变的东西,这种市场会越来越多,因为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多样化,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一块很明显的可以看到。

卫金桥:是的,刚才我看到了各位说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我昨天的时候也在聚会里提出的观点,跟杨部门和范总的观点很相象,就是关于轿车和SUV以及MPV的差异化,以及高低盘的旅行车像我们的轿跑化的SUV,我昨天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家都很关心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地方呢?这种MPV高底盘化,你们认为MPV会不会或者类似于像跨界的MPV,未来三年的时间里会诞生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呢?毕竟在整个市场里还是一个小头。

范星:从MPV的角度来说的话,虽MPV的经济性、舒适性远强于SUV,但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些需求,实际上MPV很难和SUV去抗衡。第二个,跨界的话题再往其他方面看一,未来我们还会看到一些除了像MPV、SUV等一些新的趋势,比如说未来的三箱汽车、轿跑等,等到SUV往上增长的话,未来我们会有一个女性购车的市场,未来实际上他是对两箱车的需求会减少。但是短期来看的话,MPV的市场会增长,基本上能拿到8%左右的市场,超过10%挺难的。

陈昊:现在MPV市场虽然有一定的产品以及一定的销量,但是大家会发现现在MPV很大的市场是靠传统的微车升级所发生的,这也就叫准MPV,刨除这一块MPV市场还是很薄弱的,很难成为风口,买MPV的人很理性,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是特别理性的,而理性的特点就是他的市场增长会比较缓慢,但是一旦增长起来之后,它的市场波动会很小,所以我们看待MPV 必须从中长期来看,MPV也不会成为像轿车和SUV那么大的份额,但是有很大的空间。从长期来看的话大概有20%左右,但是这个市场将会非常稳定,关键是现在我认为中国市场还是缺乏真正让消费者动心的产品,这个产品还没有打动消费者。

杨大勇:关于MPV市场,陈总讲的我非常赞同,不管是家庭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不可能首款车就买MPV,MPV主要是商用,家庭除非到中产阶级了,所以整体MPV这个市场,中国短期内来看的话,现在份额比较少只有8%,短期内来看的话还是有一些增幅。作为主流的汽车企业,应该要有自己的MPV产品,在每一个细分产品市场都有存在,对客户需求满足的一种负责任的体现。

卫金桥:其实豪华车都拒绝推出MPV,这一块都尝试性的有一些概念车在量产的时候都放弃了,这一块问题从品牌本质上来讲,为什么豪华车缺乏呢?

易寒:我们看一下在过去的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演进轨迹,我非常赞同前面几位老总讲的观点,MPV是商业用途非常明显,更大的可能是包括一些接待以及商务运输等等常规需求,而豪华车有一个特质,它更多强调私密的特性,所以MPV能装人的特性,在豪华车市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交际。

另外MPV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包括女性车市场以及豪华轿车市场的产品,实际上它在整个乘坐的舒适性上面要领先于7座的,所以我非常同意前面几位领导的观念,整体来看的话没有办法担当起未来风口的角色。而第二个问题呢,未来的风口在那呢?现在市场中间有一些跨界类的产品,比如说轿跑化的SUV以及两厢、三厢的跨界车型,还有一个趋势要抓住的也就是未来新增长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偏好在那里,特别是我们要考虑的。顺应于未来互联网化的汽车产品,包括分享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消费场景,而在这些消费场景中间,我们的产品如何适应未来这些90后甚至00后的客户所带来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未来产品的风口,可能会出现在快速的抓住客户需求新增长的产品,举个例子,比如说吉利集团和沃尔沃集团,在推出来的LYNK & CO。

卫金桥:对于SUV的销售来说,有很多跟风,也有很多的争议,未来SUV会有更多以跨界形式出现的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