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想再给电网“打工”了,中国移动卷进储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想再给电网“打工”了,中国移动卷进储能

中国移动每年的电费支出高达500亿元左右。

文|华夏能源网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CIES)上,中移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能源”)一口气展出了30多款储能产品。

这是中移能源首次大规模展出旗下储能产品。

中移能源成立于2023年底,由中国移动设计院全资持股。中国移动设计院为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也是通信领域唯一成建制的信息能源专业技术团队。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跨界”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从注册成立到目前仅仅1年多时间,中移能源便推出了如此之多的产品,既说明公司研发实力强悍,也展现了中国移动跨界发展储能的急切心理。

电费支出太多,发展储能迫在眉睫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早在2022年,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就接连在三次国际会议上提出“能量信息融合创新”。杨杰表示,如今在信息文明时代,随着“连接+算力+能力”的飞速发展,信息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深度融入能量转化和运用的全过程,推动能量实现均衡高效配置。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成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移动开始探索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的落地应用。

当时,中国移动正在加速建设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及算力网络,而数据中心又是能耗大户,这使其在能源方面的开支变得更高。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21年全年的电费支出已接近486亿元,2022年更是攀升至约490亿元,此后,中国移动每年的电费支出稳定在500亿元左右。

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对能源的需求,一方面为了节约开支,同时还能将新能源作为第二业绩增长曲线,这些都决定中国移动必须在能源领域有所动作。

2023年底,中国移动和宁德时代(SZ:300750)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定位在致力于开展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源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信息能源产业新生态,开辟能量运营新赛道,推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随后,中移能源正式成立,专门推进能源研究和应用。

中移能源核心业务涵盖数字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微电网、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及智慧能源管控运营等领域,围绕“发—转—储—用”构建全链条能源服务体系。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本次展会中,中移能源展出的储能产品也是围绕上述领域展示的。共分5大类,包括通信站点备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浸没式UPS锂电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低温光储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应急供电产品等。

优势明显,实力尚需证明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军者,中国移动跨界能源的优势得天独厚。

首先,当前包括储能在内的新能源行业都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在价格持续走低、成本承压的背景下,传统的生产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急需创新突破。

而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精益化生产则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最佳方式。中国移动不仅有基于信息能源基础理论的前沿研究,还拥有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技术沉淀,恰好与新能源行业的需求相契合。

其次,在能源转型和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中国移动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企业量身打造能源监测、节能优化等定制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运营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在电力市场交易中获得较好的收益,离不开数字化和通讯技术的提升。同时,中国移动还可以依托数字化和通讯技术,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将分布式能源站点整合起来,参与电力调峰和调频市场,为电网提供平衡服务。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中移能源开发的储能产品均为自主开发、设计。在2024年8月,中国移动公示的2024年至2025年一体化能源柜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显示,其智能型一体化能源柜标包由中移能源包揽。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操作虽然无可厚非,但对中移能源来说,其产品实力还需要更多的证明。毕竟,自产自销不是最终目的,中移能源还需要去更大的市场中搏击风浪,与更多储能企业在同台竞技中赢得认可。

 

来源:华夏能源网

原标题:不想再给电网“打工”了,中国移动卷进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移动

5.5k
  •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调研
  • 王兴兴: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计划投资宇树科技为不实消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不想再给电网“打工”了,中国移动卷进储能

中国移动每年的电费支出高达500亿元左右。

文|华夏能源网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CIES)上,中移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能源”)一口气展出了30多款储能产品。

这是中移能源首次大规模展出旗下储能产品。

中移能源成立于2023年底,由中国移动设计院全资持股。中国移动设计院为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也是通信领域唯一成建制的信息能源专业技术团队。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跨界”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从注册成立到目前仅仅1年多时间,中移能源便推出了如此之多的产品,既说明公司研发实力强悍,也展现了中国移动跨界发展储能的急切心理。

电费支出太多,发展储能迫在眉睫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早在2022年,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就接连在三次国际会议上提出“能量信息融合创新”。杨杰表示,如今在信息文明时代,随着“连接+算力+能力”的飞速发展,信息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深度融入能量转化和运用的全过程,推动能量实现均衡高效配置。能量和信息的融合创新,成为决定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移动开始探索信息和能量深度融合的落地应用。

当时,中国移动正在加速建设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及算力网络,而数据中心又是能耗大户,这使其在能源方面的开支变得更高。

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21年全年的电费支出已接近486亿元,2022年更是攀升至约490亿元,此后,中国移动每年的电费支出稳定在500亿元左右。

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对能源的需求,一方面为了节约开支,同时还能将新能源作为第二业绩增长曲线,这些都决定中国移动必须在能源领域有所动作。

2023年底,中国移动和宁德时代(SZ:300750)共同成立信息能源联合研究院,定位在致力于开展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能源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信息能源产业新生态,开辟能量运营新赛道,推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随后,中移能源正式成立,专门推进能源研究和应用。

中移能源核心业务涵盖数字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微电网、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及智慧能源管控运营等领域,围绕“发—转—储—用”构建全链条能源服务体系。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本次展会中,中移能源展出的储能产品也是围绕上述领域展示的。共分5大类,包括通信站点备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浸没式UPS锂电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低温光储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应急供电产品等。

优势明显,实力尚需证明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军者,中国移动跨界能源的优势得天独厚。

首先,当前包括储能在内的新能源行业都遇到了瓶颈,尤其是在价格持续走低、成本承压的背景下,传统的生产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急需创新突破。

而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精益化生产则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最佳方式。中国移动不仅有基于信息能源基础理论的前沿研究,还拥有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技术沉淀,恰好与新能源行业的需求相契合。

其次,在能源转型和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中国移动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企业量身打造能源监测、节能优化等定制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运营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在电力市场交易中获得较好的收益,离不开数字化和通讯技术的提升。同时,中国移动还可以依托数字化和通讯技术,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将分布式能源站点整合起来,参与电力调峰和调频市场,为电网提供平衡服务。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中移能源开发的储能产品均为自主开发、设计。在2024年8月,中国移动公示的2024年至2025年一体化能源柜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显示,其智能型一体化能源柜标包由中移能源包揽。

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操作虽然无可厚非,但对中移能源来说,其产品实力还需要更多的证明。毕竟,自产自销不是最终目的,中移能源还需要去更大的市场中搏击风浪,与更多储能企业在同台竞技中赢得认可。

 

来源:华夏能源网

原标题:不想再给电网“打工”了,中国移动卷进储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