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绥化:“项目+资金+平台”,以立体扶持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绥化:“项目+资金+平台”,以立体扶持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通过“项目+资金+平台”的立体扶持模式,培育更多像“技能+文化”复合型人才,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文|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李播

不久前,海伦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龙江大工匠”傅清超,凭借其精湛的满族剪纸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这一成果彰显了绥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推动技能人才成长与非遗传承方面工作的成效。在文化传承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紧密交织中,傅清超的成长历程与创作实践,正是黑龙江省人社系统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

付清超创作剪纸纹样

据统计,2024年,绥化市建设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9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4万人次。

家学渊源夯实传承根基

傅清超出身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是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第四代传承人。

受家族剪纸技艺影响和满族文化熏陶,傅清超对绘画和剪纸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便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经数十载潜心剪纸,她传承剪纸艺术浑厚积淀,在深耕传统纹样的同时大胆创新,将满族剪纸艺术推向新境,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绥化市人社局现场指导剪纸工作室相关工作

同时,在绥化市人社局各类政策引导下,工作室不断创新,开发染色剪纸、生肖文创等产品,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双赢。绥化市人社局同步搭建展销平台,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剪纸艺术传承因此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技能培训强化传承脉络

傅清超告诉记者,2000年她成立“傅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专门从事海伦剪纸的设计研发、制作销售与教学培训。经绥化市人社局推荐,2018年,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创立以来,集展览、创作、体验、教学等功能于一体,数年来共接待海内外参观者千余人,现场授课百余次。2023年,经绥化市人社局推荐,付清超获得“龙江大工匠”荣誉称号,这进一步激励了她的创作热情,更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心,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致力于将这项古老技艺发扬光大。

傅清超(前排中间)和学员合影

据绥化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绥化市人社局致力于挖掘和培育优秀技能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挖掘全市各行业中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领办人,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推动领办人与企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绥化市人社局还鼓励工作室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傅清超在多地开展“传、帮、带”活动。傅清超在黑龙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海伦市逸夫小学等多地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及时与学校沟通解决剪纸中学员遇到的问题,使剪纸活动不断发展与壮大,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非遗手艺传承的优秀人才,为绥化市技能人才发展培育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傅清超剪纸培训班第一期毕业合影

多元模式拓展传承路径

为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壮大,绥化市人社局结合傅清超剪纸技艺特点,通过“三步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订单培训。傅清超经常到社区、乡镇参加剪纸类主题公益活动,举办各类专题培训活动,手把手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室按照“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带领当地城乡居民利用传统技艺创业增收。

深入校园拓展兴趣实践。推动工作室与企业、院校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走进傅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亲手体验剪纸魅力,感受文化脉络。傅清超本人被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深入宣传讲解剪纸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们在付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后合影

依托新媒体赋能特色宣传。通过开通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利用视频教学吸引大量网友关注,以剪纸为突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帮助更多文化传承人提技赋能,实现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就业创业。

绥化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绥化市人社局将继续通过“项目+资金+平台”的立体扶持模式,培育更多像傅清超这样的“技能+文化”复合型人才,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社会眼|绥化如何以立体扶持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绥化:“项目+资金+平台”,以立体扶持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通过“项目+资金+平台”的立体扶持模式,培育更多像“技能+文化”复合型人才,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文|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李播

不久前,海伦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龙江大工匠”傅清超,凭借其精湛的满族剪纸技艺,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这一成果彰显了绥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推动技能人才成长与非遗传承方面工作的成效。在文化传承与技能人才培养的紧密交织中,傅清超的成长历程与创作实践,正是黑龙江省人社系统助力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

付清超创作剪纸纹样

据统计,2024年,绥化市建设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荐“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9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2.4万人次。

家学渊源夯实传承根基

傅清超出身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是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第四代传承人。

受家族剪纸技艺影响和满族文化熏陶,傅清超对绘画和剪纸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便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经数十载潜心剪纸,她传承剪纸艺术浑厚积淀,在深耕传统纹样的同时大胆创新,将满族剪纸艺术推向新境,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绥化市人社局现场指导剪纸工作室相关工作

同时,在绥化市人社局各类政策引导下,工作室不断创新,开发染色剪纸、生肖文创等产品,实现艺术价值与市场效益双赢。绥化市人社局同步搭建展销平台,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剪纸艺术传承因此而焕发出新的光彩。

技能培训强化传承脉络

傅清超告诉记者,2000年她成立“傅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专门从事海伦剪纸的设计研发、制作销售与教学培训。经绥化市人社局推荐,2018年,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自创立以来,集展览、创作、体验、教学等功能于一体,数年来共接待海内外参观者千余人,现场授课百余次。2023年,经绥化市人社局推荐,付清超获得“龙江大工匠”荣誉称号,这进一步激励了她的创作热情,更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心,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致力于将这项古老技艺发扬光大。

傅清超(前排中间)和学员合影

据绥化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绥化市人社局致力于挖掘和培育优秀技能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挖掘全市各行业中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领办人,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推动领办人与企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形成强大协同效应。

绥化市人社局还鼓励工作室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傅清超在多地开展“传、帮、带”活动。傅清超在黑龙江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海伦市逸夫小学等多地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及时与学校沟通解决剪纸中学员遇到的问题,使剪纸活动不断发展与壮大,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非遗手艺传承的优秀人才,为绥化市技能人才发展培育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傅清超剪纸培训班第一期毕业合影

多元模式拓展传承路径

为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壮大,绥化市人社局结合傅清超剪纸技艺特点,通过“三步走”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订单培训。傅清超经常到社区、乡镇参加剪纸类主题公益活动,举办各类专题培训活动,手把手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室按照“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带领当地城乡居民利用传统技艺创业增收。

深入校园拓展兴趣实践。推动工作室与企业、院校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走进傅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亲手体验剪纸魅力,感受文化脉络。傅清超本人被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深入宣传讲解剪纸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生们在付清超满族剪纸工作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后合影

依托新媒体赋能特色宣传。通过开通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广,利用视频教学吸引大量网友关注,以剪纸为突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帮助更多文化传承人提技赋能,实现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就业创业。

绥化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绥化市人社局将继续通过“项目+资金+平台”的立体扶持模式,培育更多像傅清超这样的“技能+文化”复合型人才,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社会眼|绥化如何以立体扶持模式培育复合型人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