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超2000亿“护盘”资金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2000亿“护盘”资金来了

在股市震荡时,中国资本市场强大的韧性和自愈力从中显现。

文|财天COVER 阳一

编辑 | 朗明

金融监管机构发声、“国家队”相继出手、A股龙头企业纷纷跟进……一股堪称“史诗级”密集增持回购的热浪,席卷了A股市场。

在4月7日,A股跟随全球股市出现大幅调整。但就在股市震荡时,中国资本市场强大的韧性和自愈力从中显现。

从4月7日尾盘起,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家队”相继发布公告,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从当日盘后至4月8日,央企、地方国企、A股上市公司也密集发布公告,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积极开展增持、回购计划。

据《财经天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自4月7日盘后至4月8日晚24:00期间,有185家A股公司公布新增回购和增持计划相关公告,其中披露数值的拟增持、回购金额上限合计648亿元。

若再加上中国国新首批增持金额800亿元、中国诚通增持资金1000亿元,此轮A股市场增持回购金额或超2440亿元。

01、最高80亿,增持回购潮涌动

一股声势浩大的增持回购潮,在A股上市公司中掀起。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抛出相关方案,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们用“真金白银”的诚意,来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此次发布增持、回购相关公告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披露了回购进展,合计总数已接近300家公司。而这张名单,还在持续加长中。

一批央国企集体行动,成为其中“一马当先”的存在。

能源领域中的“三桶油”,先后抛出了重磅增持计划。根据中国石油公告,其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计划自公告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

中国石化集团也在4月8日宣布,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即日起正式启动新一期增持计划,拟增持中国石化A股及H股股份,金额不少于20亿元,不超过30亿元。

4月8日晚间,中国海油集团也宣布,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中国海洋石油A股及港股股份,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20亿元,不超过40亿元。此外,根据其旗下子公司公告,中国海油集团计划在即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中海油服3亿元至5亿元股份,增持海油工程3亿元至5亿元股份。

三峡能源也在4月8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不高于30亿元。中国核电也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卢铁忠提议公司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为3亿元至5亿元。

此外,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在4月8日盘前集体发布公告表示,计划提速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中国电子也宣布,通过加快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手段,不断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

面对央企们的密集行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4月8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更多上市公司中的民企行业龙头也纷纷出手。宁德时代最高80亿元的回购方案,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笔。

宁德时代在4月8日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不超过80亿元回购,回购价格上限为392.32元/股。根据该价格计算,宁德时代的最高回购资金80亿元的上限,回购股份可超过2000万股。

作为新能源企业中的“宁王”,2024年宁德时代营收为3620.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截至4月8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219.05元/股,上涨1.78%,市值达到了9645.64亿元。

作为国内石油化工民营龙头企业之一,荣盛石化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不超过20亿元,而荣盛石化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8.77亿元。一个增持或许就花掉了一年的净利润。

也有不少企业加快了回购股份的脚步。美的集团就宣布,拟以15亿元至30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

4月7日,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首次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61万股股份,总金额为1447.95万元(不含交易费),此次回购为海尔智家10亿至20亿元回购A股计划的一部分。同时,海尔智家董事及高管宣布自愿增持计划,拟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金额2085万至4170万元。

还有多家公司在4月8日更新了回购的“进度条”。贵州茅台发布回购进展公告称,截至4月7日已累计回购131.59万股,累计回购金额19.48亿元。同时,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东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伊利股份披露,截至4月8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约3285.94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约为7.78亿元。

一批上市企业的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也积极出手。

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公告显示,其董事长钟宝申以1500.93万元,增持公司股份105万股。果链龙头立讯精密副董事长王来胜也计划以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3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份。素有“化工界华为”之称的万华化学,其董事长廖增太提议公司以3亿元至5亿元,回购部分公司股份。

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增持、回购公司股票,释放出了更多的良好信号。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这对稳定市场、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发布增持、回购信息的A股、港股上市企业,也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02、最高1000亿元增持,“国家队”出手

从二级市场交易来看,4月7日至4月8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旗下持仓的ETF连续两天明显放量。三大“国家队”纷纷出手增持A股,无疑是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而有效的“强心剂”。

中国国新、中国诚通在4月7日盘后就发布公告称,增持中国股票资产,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汇金也发布公告称,中央汇金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中央汇金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

这波“国家队”增持,在4月8日也迎来了更为强劲的第二弹。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央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国新在4月8日发布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额为800亿元。

中国诚通在8日晚间更是再度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董事会决定,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中国诚通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继7日增持股票资产后,还将继续大额增持ETF和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股票。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发布公告表示,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

不只如此。在这个关键时刻,险资入市也迎来了政策利好。

4月8日盘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政策的松动,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万亿增量的“弹药”。富国基金公开测算数据显示,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

随后,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多家险企也集体发声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将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做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并且,部分险企也已出资增持。阳光保险表示,已于4月7日和8日连续增持国内权益类资产。

4月8日中午,中国太保公告称,已于4月7日增持了ETF等产品。公司还披露称,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中国人寿4月8日也表示,公司将为资本市场注入“真金白银”。

东莞证券非银研报分析称,对险企而言,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更是企业实现稳健运营、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

瑞银估计,在2025年期间,除了“国家队”(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属投资平台),其他长期投资者可能在内地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以可持续且稳定的方式进入A股市场,预计内地保险公司、互惠基金及社会保障基金进入中国股市的净流入可能分别达到1万亿、5900亿及1200亿元。

在多路资金的密集出手下,4月8日,A股开启反弹模式,沪深两市的成交额超过1.65万亿元,超3200只个股迎来上涨。

多家机构、业内分析人士对市场也表现出乐观的判断。

在管清友看来,这一次,从政策、“国家队”到产业资本层面,打出了一系列非常全面的金融“组合拳”,面对市场波动时,“应对思路清楚,也更从容”。“市场感受到了国家层面对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都是真招实招。”他对《财经天下》表示,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效果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资本市场之后企稳反弹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进化论资产CEO、首席投资官王一平4月8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已经“加到了满仓”。早在4月7日,王一平就表示,在操作上,分步抄底中国核心资产,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若外部风险阶段性缓和,科技股或迎来估值修复窗口。而对于防御型投资者来说,红利低波ETF、国有银行等高股息资产,仍是震荡市中的“避风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2000亿“护盘”资金来了

在股市震荡时,中国资本市场强大的韧性和自愈力从中显现。

文|财天COVER 阳一

编辑 | 朗明

金融监管机构发声、“国家队”相继出手、A股龙头企业纷纷跟进……一股堪称“史诗级”密集增持回购的热浪,席卷了A股市场。

在4月7日,A股跟随全球股市出现大幅调整。但就在股市震荡时,中国资本市场强大的韧性和自愈力从中显现。

从4月7日尾盘起,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家队”相继发布公告,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从当日盘后至4月8日,央企、地方国企、A股上市公司也密集发布公告,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积极开展增持、回购计划。

据《财经天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自4月7日盘后至4月8日晚24:00期间,有185家A股公司公布新增回购和增持计划相关公告,其中披露数值的拟增持、回购金额上限合计648亿元。

若再加上中国国新首批增持金额800亿元、中国诚通增持资金1000亿元,此轮A股市场增持回购金额或超2440亿元。

01、最高80亿,增持回购潮涌动

一股声势浩大的增持回购潮,在A股上市公司中掀起。众多上市公司纷纷抛出相关方案,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们用“真金白银”的诚意,来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此次发布增持、回购相关公告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披露了回购进展,合计总数已接近300家公司。而这张名单,还在持续加长中。

一批央国企集体行动,成为其中“一马当先”的存在。

能源领域中的“三桶油”,先后抛出了重磅增持计划。根据中国石油公告,其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计划自公告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及H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少于28亿元,不超过56亿元。

中国石化集团也在4月8日宣布,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即日起正式启动新一期增持计划,拟增持中国石化A股及H股股份,金额不少于20亿元,不超过30亿元。

4月8日晚间,中国海油集团也宣布,拟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中国海洋石油A股及港股股份,拟增持金额累计不少于20亿元,不超过40亿元。此外,根据其旗下子公司公告,中国海油集团计划在即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中海油服3亿元至5亿元股份,增持海油工程3亿元至5亿元股份。

三峡能源也在4月8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不高于30亿元。中国核电也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卢铁忠提议公司回购部分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为3亿元至5亿元。

此外,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在4月8日盘前集体发布公告表示,计划提速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中国电子也宣布,通过加快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手段,不断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

面对央企们的密集行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4月8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更多上市公司中的民企行业龙头也纷纷出手。宁德时代最高80亿元的回购方案,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笔。

宁德时代在4月8日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不超过80亿元回购,回购价格上限为392.32元/股。根据该价格计算,宁德时代的最高回购资金80亿元的上限,回购股份可超过2000万股。

作为新能源企业中的“宁王”,2024年宁德时代营收为3620.1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长15.01%。截至4月8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为219.05元/股,上涨1.78%,市值达到了9645.64亿元。

作为国内石油化工民营龙头企业之一,荣盛石化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不超过20亿元,而荣盛石化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8.77亿元。一个增持或许就花掉了一年的净利润。

也有不少企业加快了回购股份的脚步。美的集团就宣布,拟以15亿元至30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

4月7日,海尔智家发布公告称,首次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61万股股份,总金额为1447.95万元(不含交易费),此次回购为海尔智家10亿至20亿元回购A股计划的一部分。同时,海尔智家董事及高管宣布自愿增持计划,拟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金额2085万至4170万元。

还有多家公司在4月8日更新了回购的“进度条”。贵州茅台发布回购进展公告称,截至4月7日已累计回购131.59万股,累计回购金额19.48亿元。同时,公司已着手起草新一轮回购股份方案,公司控股股东已着手起草增持方案。伊利股份披露,截至4月8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约3285.94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约为7.78亿元。

一批上市企业的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也积极出手。

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公告显示,其董事长钟宝申以1500.93万元,增持公司股份105万股。果链龙头立讯精密副董事长王来胜也计划以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3亿元资金,增持公司股份。素有“化工界华为”之称的万华化学,其董事长廖增太提议公司以3亿元至5亿元,回购部分公司股份。

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增持、回购公司股票,释放出了更多的良好信号。在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这对稳定市场、增强市场对公司的信心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发布增持、回购信息的A股、港股上市企业,也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02、最高1000亿元增持,“国家队”出手

从二级市场交易来看,4月7日至4月8日,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旗下持仓的ETF连续两天明显放量。三大“国家队”纷纷出手增持A股,无疑是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而有效的“强心剂”。

中国国新、中国诚通在4月7日盘后就发布公告称,增持中国股票资产,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汇金也发布公告称,中央汇金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中央汇金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

这波“国家队”增持,在4月8日也迎来了更为强劲的第二弹。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央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国新在4月8日发布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额为800亿元。

中国诚通在8日晚间更是再度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董事会决定,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中国诚通旗下诚通金控和诚旸投资继7日增持股票资产后,还将继续大额增持ETF和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股票。

此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也发布公告表示,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

不只如此。在这个关键时刻,险资入市也迎来了政策利好。

4月8日盘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政策的松动,或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万亿增量的“弹药”。富国基金公开测算数据显示,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元,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入市资金。

随后,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多家险企也集体发声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将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做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并且,部分险企也已出资增持。阳光保险表示,已于4月7日和8日连续增持国内权益类资产。

4月8日中午,中国太保公告称,已于4月7日增持了ETF等产品。公司还披露称,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提议,以公司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A股)股票。中国人寿4月8日也表示,公司将为资本市场注入“真金白银”。

东莞证券非银研报分析称,对险企而言,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更是企业实现稳健运营、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

瑞银估计,在2025年期间,除了“国家队”(包括中央汇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属投资平台),其他长期投资者可能在内地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以可持续且稳定的方式进入A股市场,预计内地保险公司、互惠基金及社会保障基金进入中国股市的净流入可能分别达到1万亿、5900亿及1200亿元。

在多路资金的密集出手下,4月8日,A股开启反弹模式,沪深两市的成交额超过1.65万亿元,超3200只个股迎来上涨。

多家机构、业内分析人士对市场也表现出乐观的判断。

在管清友看来,这一次,从政策、“国家队”到产业资本层面,打出了一系列非常全面的金融“组合拳”,面对市场波动时,“应对思路清楚,也更从容”。“市场感受到了国家层面对稳定金融市场的决心,都是真招实招。”他对《财经天下》表示,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效果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资本市场之后企稳反弹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进化论资产CEO、首席投资官王一平4月8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已经“加到了满仓”。早在4月7日,王一平就表示,在操作上,分步抄底中国核心资产,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若外部风险阶段性缓和,科技股或迎来估值修复窗口。而对于防御型投资者来说,红利低波ETF、国有银行等高股息资产,仍是震荡市中的“避风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