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香”,就是有吸引力,受到社会欢迎和追捧;“香”起来,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有地位,政府肯投入,学生愿报考,毕业有前途,人生能放彩。
如何让职业教育香起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此前育投汇订阅号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著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今天,我们将眼光放到南半球的一个国家——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也像德国一样吃香。
失业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职业教育是定海神针
澳大利亚,这个人口仅有2400万(2016年6月数据)的国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经济曾长期徘徊在2%-3%,失业率高达12%。
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出现逆转:从1997年开始,澳大利亚GDP年均增长接近4%,远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2%的增长水平;企业效能五年间增长了14%;失业率在1999年下降到7.5%,进入21世纪后一直保持在4.5%左右,成为全球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19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使功课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在笔者看来,以能力为本位、以新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VET)正是澳大利亚经济起死回生的秘籍。
450万人参与职业教育 4277家职业教育供应商
据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澳洲15-64岁间的人口有23.8%参与到了职业教育体系,学生总数约450万人。
庞大的学生数量必然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机构作为载体。据澳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澳洲有4277家职业教育供应商,其中4028家为政府认证的注册培训机构(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简称RTOs)。只有RTO可以发放认证证书,保证学员纳入全国资格框架之中(后文将详细介绍)。
RTO主要包括以下6个主体:私人培训机构、社区教育中心、中学、企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学院以及高等学院。其构成情况如下:
其中,社区教育中心为非盈利性机构,由政府主办。大学方面,主要是指综合大学中的TAFE部,他们和独立的TAFE学院共同构成院校体制内的职业教育系统——在这68家认证的院校中,有64家得到中国教育部认可。
但是,在学生数量方面,私人培训机构和TAFE学院仍是承载学生数量最多的两个主体,合计培训了其中近90%的学生(约390万人):
综合机构数量和学生数量来看,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呈现高度市场化的态势。而在TAFE学院方面,目前所有TAFE学校均为公立,且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形成了“立交桥式”衔接。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分为三大板块:学校教育、技术与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借助全国资格框架(AQF),各系统间在互认机制下形成互通。
比如,在11、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学生面临“Y”型选择:TAFE学院或者普通大学。如果希望进入职业教育系统,学生在11、12级可以争取I级和II级资格证书,无缝衔接。而在职业教育阶段取得文凭的学生,可以重新进入高等学校进修(这比例占8%-10%左右),也可以直接就业。
新学徒制是澳洲职业教育的核心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指导理念是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 Training,下称CBT)。所有职业教育培训以能力掌握程度为导向,能力标准由行业制定,“为行业服务”,注重应用性。
而在这样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能体现能力本位的体制是“新学徒制”。2015年,共有17.8万人参与了新学徒制培训。
新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受训生制两种基本类型,主要通过“RTO+企业”合作实现,学生进入到企业作为学徒参与实际工作。一般而言,新学徒制从职业教育的2级证书阶段开始正式展开(初级职业教育阶段仍以课堂教学为主):
1、学徒制(Apprenticeship)。通常在传统行业开展。其入门级水平至少为3级或4级证书,培训时间通常持续3~4年。该类型的培训项目更为稳定,有严格的学徒培训合同约束校企双方;
2、受训生制(Traineeship)。覆盖的行业范围较广,以服务业为主,培训通常在2级、3级证书水平。培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为1~2年,但培训项目稳定性较差。
通过参与新学徒制,学徒可以AQF中从2级证书到职业教育高级文凭的资格认证。新学徒制体相比传统学徒制,有了以下优势:
面向所有15岁以上的人开放,没有年龄上限;
开发了兼职学徒制项目;
面向11、12年级的在校生,开发了学校本位学徒制项目
所有的学徒制项目都需要有三个核心要素:雇佣关系、高质量的在岗和脱岗培训、技能的可迁移性。据统计,2010年,86%的学徒在完成学习后的六个月内获得就业,而职业教育学生的平均比例是76%。
企业端也积极响应新学徒制。2009年,有30.6%的企业提供了学徒制,其中有68.3%是1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
三种开展模式
说到具体操作上,新学徒制度有三种开展模式,其中最基础的是“培训协议制”。学徒/受训生和雇主达成雇佣意向后,在学徒制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合同签订后的十日内,中心要将合同提交给所在州或领地的培训局批准。
整个培训需要有一个RTO作为载体。学徒/受训生、雇主和培训机构进行协商沟通后,三方签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的能力单元以及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学徒培训按培训计划正式开始,培训在企业和RTO之间交替进行。
完成培训后,雇主提供岗位能力的证明,RTO颁发资格认证,如果只完成资格认证中的部分能力单元,则颁发这些能力单元的“完成证明”;州/领地培训局颁发能力证书。州/领地培训局确认培训完成后,雇主就可以获得“学徒制完成激励经费”。
另外一种是集团培训公司模式。此模式相当于“打包培训”,主要解决小微企业难以单独完成学徒/受训生培训、也不愿承担雇佣风险的问题。集团培训公司(GTCs)直接招聘学徒/受训生,然后把学徒/受训生派遣到企业工作,学徒/受训生的脱岗培训则外包给TAFE学院。在这一模式中,与学徒/受训生产生雇佣关系的是集团培训公司,集团培训公司向学徒/受训生支付工资,而企业则需要向集团培训公司支付服务费。
最后一种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该模式面向11、12年级的在校生,是一种兼职性质的学徒制/受训生制。其在岗培训依然在企业进行,只是时间较短。这一模式因为稳定性较差,目前占比较小。
仿真环境、应用教学是教学核心
可以看出,新学徒制一部分在企业完成,另一部分仍然在TAFE学院和培训机构等RTO进行。RTO一端主要采用 CBE/T模块式教学法和DACUM(Deve1oping a curriculum)课程开发系统,以实践课为主。
仿真环境教学是核心。比如,安格力斯学院设有11个实习厨房、3家对外实习餐馆、4个烘焙房、3个仪器技术实验室以及糖果制作中心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安格力斯学院厨房实拍
来源:环球酒店教育与行业联盟
课内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一方面,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根据“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后文将进一步介绍)灵活安排内容;另一方面,上课时间、上课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可根据新学徒制合同调整。
考核机制方面,TAFE课程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仅占总成绩的30%- 40%,重点考核学生能做什么。
TAFE学院及各大机构现已拥有40个行业内的1200门以上的课程——比如悉尼理工学院,他们每年向5万名学生提供700多门课程,几乎涉及悉尼的全部经济领域。
可以说,新学徒制是一种“以应用型能力标准紧密联合供给、需求两端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
但澳大利亚政府是如何确保其职业教育体系正常运作的呢?这又关系到“三大保障机制”、师资保障体系以及经费机制了。笔者之后将另行撰文,继续为大家揭开其神奇面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