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负束
成渝经济圈相向发展的利好,正在两地的“中间段”显现出来。
近年,在全国房地产价值走低、供地缩量的主旋律背景下,成都楼市表现算是逆势昂扬,而位于城东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更是“轻骑快马”。
据统计,龙泉驿区2024年供地面积跻身成都前三。在去年末的一场土拍中,金茂联合经开国投豪掷超10亿元拿下龙泉驿62.6亩宅地,约好“高峰相见”。而这只是金茂联合体企业作为东洪片区合伙人操盘5000亩大面东洪项目的开篇。

“拿地+卖房”两头热,品牌运营商扎堆“追捧”
成都向东,发展要素涌入,作为国家级经开区,龙泉驿的区域潜力在其楼市中显露无疑。
成都购房通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全市共放出1090张预售证,累计供应房源95607套,约1282万㎡,供应体量缩减至近五年最低。龙泉驿区全年新增房源96万㎡,高居全市第三。在全市缩量背景下,龙泉驿区高预期、低总价的“性价比”优势尽显。
58同城数据显示,2024年12月龙泉驿区新房均价17468元/㎡,连续6个月的涨跌区间维持在200元/㎡以内,新房量价企稳;在去年楼市小阳春期间,龙泉驿区库存总量从去年初的1.2万套下降至8570套,降幅30%;华润上璟润府、轨道城市万科美的·高线公园等低密改善项目集中入市,容积率1.5-2.0的住宅用地调规占比提升,顺利向“品质化、高端化”转型。
同时,改善、刚需市场表现亮眼,供需结构优化的趋势贯穿全年。去年12月,龙泉驿区新房成交量1397套,均价同比上涨2.44%,其中,成交面积120-144㎡、总价200-300万元的房源占比最高,改善型项目表现亮眼;2024年其二手房市场成交总量中,总价200万元以内房源占比近九成,东安新城的果壳里的城以184套成交量、11977元/㎡均价成为区域销冠,总价中位数仅104万元/套。
进入2025,火爆态势延续,土拍、新房、二手房保持“三线并进”。

1月,2025年新春“驿”起贺岁住房促销优惠活动中,参与活动的19个商品住宅项目售出171套新房,成交总价超3.5亿元,成交均价206.9万元/套,成交面积22.2万余㎡;2月,新城吾悦广场、泰华锦城、果壳里的城、凯德卓锦万黛在成都二手住宅小区成交量TOP20中占据4席。
土拍端持续高热,去年末的收官战已初显端倪——大面东洪片区63亩纯住宅用地以9660元/㎡楼面价被中国金茂联合经开国投竞得,该地块紧邻杉杉奥莱商业体,是金茂5000亩产城融合综合开发项目的首期启动地块,同期,龙泉街道界牌社区50亩宅地由成都产投子公司汇厦建设收入囊中,两宗地合计贡献土地出让金14.56亿元,透露出头部房企对龙泉驿“东进门户”战略价值的深度看好。
今年3月,龙泉驿杉杉奥莱南侧48亩低密宅地引发关注,容积率仅1.5的超优指标使其成为稀缺“叠拼级”开发标的,最终由成都经开发展集团竞得。该地块不仅坐拥地铁2号线界牌站、13号线(在建)双轨交优势,更被龙湖东安天街、世茂广场等百万方商业集群环伺,叠加东风渠生态绿廊的景观溢价,成为房企争夺“东安湖改善客群”的战略要地。
市场升温,清晰布局,龙泉驿区在全国房地产价值走低、寻求破局点的背景下,凭何率先发力?
“生态+产城”两手抓,打造人居环境“高标准”
春有桃花荟,产有汽车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春风里,龙泉驿区是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典型城区。而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挥棒下,其致力于长期主义的“生态”发展逻辑已初显成效。

随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神龙汽车等整车项目落地,“龙泉驿造”实现百万辆的年产能;而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等项目的落地,持续完善产业补链。据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5年1-2月,成都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5.4%,龙泉驿区成为成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动力引擎。
产业蓬勃、人口激增,2010-2023年,龙泉驿区人口总量从76.8万人增长至137.8万人,增幅约79%,超过同期成都人口增长水平(成都市人口总量由1405.4万人增至2140.3万人,增幅约52%。)
人口涌入,如何把流量变“留量”,考验“城市生态”的构建。
今年初,“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相融——成都市龙泉驿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度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案例”。
“一半山水一半城”,在龙泉驿区成为现实。位于区域东部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每年吸收二氧化碳54万吨、释放氧气39万吨,被称为成渝之间的“城市绿肺”。如此生态环境,既得益于原有的自然条件,也受益于政府主导的退化林修复、荒山造林等工程。目前,龙泉驿区森林覆盖率达42.5%。龙泉山不仅是上百种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更凭借全国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鼓励市民参与生态共建共享。
同时,“水生态”治理与美化也同步推进。资料显示,龙泉驿区通过地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处理46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东安湖公园以“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荣膺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水清岸绿”的条件下,桃花水母、青头潜鸭等珍稀物种频繁现身,生物多样性在此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4年11月2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生效施行。《规划》确定“成渝制造业高地,山水人文公园城”的总体定位,持续推进“保护山水,维育水林成网生态基底”,“提升品质,打造公园城市宜居生活地”等工作目标。
“产城”与“生态”营造逐见成效,又在近年成都大运会等国际型赛事的加持下,龙泉驿区在“主场”光环里,打造出了如大面、东安湖板块等商住繁荣的“高品质宜居地”。

自去年土拍市场集中供应以来,东安湖板块“高端+首改”配置成型,商业配套成势。杉杉奥莱国庆销售额超5000万元,龙湖东安天街开业两日创下约40.1万人次客流;2024年东安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总客流量约700万人次;从2023年8月至今,大型文体赛演活动超百场。
表现亮眼绝非偶然。无论是洪河-惠王陵TOD规划的文创产业基地,还是8个入选住建部首批实施计划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全龄配套”,都在不同角度呈现出相同价值逻辑:“标准化”提升住宅品质、“产城化”拔高发展预期、“生态化”重塑土地价值,实现从“土地财政”到“区域升值”的深化改革。
“专班+全周期”服务流水线,为城市发展“开绿灯”
营商环境的“改革春风”无孔不入。从全周期服务为核心到“专班机制”,龙泉驿区实现供地效率与项目品质双提升。
效率提升始于机制建立。为了项目全周期服务质效双升,龙泉驿区整合区发改局、区规自局、区投促局、区公园城市局、区住建局、6大片区指挥部办公室等多部门,全面实行重大项目“专班制”。
在此框架下,全区各部门统分兼顾,高效联动。区公园城市局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以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主导,协同联动各相关部门,全面推动全区首批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实施,而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联合规自、住建及开发企业,推动小游园、微绿地等配建公共绿地建成投用,逐步提升人居生态环境。同时,简化流程、并行办理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推进效率,以区规自局为例,自2021年集中供地以来,报规报建审批时限压缩了70%,其“专班管、专人盯、定期督、强化办”模式也在金茂快速取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26日,中国金茂集团联合经开国投集团拍得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一宗63亩宅地,今年1月9日,企业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从土拍到“双证齐发”仅用时9个工作日,“龙泉速度”让企业负责人感叹“以前想都不敢想”。
推行“专班机制”后,全区一体化聚焦、赋能的效能进一步提升,而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区各部门并非聚焦各自环节,而是全程深度参与。
区投促局为例,在项目前期的招引工作中涉及推介、洽谈等工作,对符合招引标准的企业将会邀请其实地考察、组织区领导赴企业考察。“最忙的时候一天的企业见面会就有三场。”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意向”和“标准”双向相符后,区投促局适时依据项目能级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意见进行产业业态、投资实力、技术人才、市场占有及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准入评估,确保项目可行性;按照公平竞争审查相关政策要求,在项目落地前期征求在区发展的同行业相关方企业意见,“区域开发”兼顾“营商环境”的保持。
据介绍,“与企业、项目密集接触、洽谈”是区投促局在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常态,而项目顺利签约按照其属性进行移交后,区投促局仍会全程参与后续促建工作。
这并非龙泉驿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个例,区公园城市局在公园绿地建前方案审批、建中效果指导、建后质量监管等项目全流程优化环节、服务保障,区规自局在项目前期文勘、土壤检测,中期压缩审批时限,以及全周期咨询、精细化指导等等,皆为龙泉驿区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点点滴滴。
金茂取证背后的“龙泉速度”来自全区各部门“一盘棋”联动,加速释放“东进”机遇,促市场繁荣。
当全国楼市仍在“求复苏”时,成都龙泉驿区探索出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公园城市”的生态生产生活载体,以“长期主义”重构城市发展逻辑,吸引企业、人才一起共建高品质宜居地。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