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华兴资本杜永波:不要完全追求估值,鼓励拿品牌投资人的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华兴资本杜永波:不要完全追求估值,鼓励拿品牌投资人的钱

在杜永波看来,当两个基金估值差别没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更大的投资人的钱对后续有更多的帮助,他也建议创业者不要完全追求估值,拿品牌投资人的钱,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4月17日,在英诺天使基金4周年年会“创4纪·正青春——2017年英诺创新者大会”上,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分享了他对2017年私募资本市场观察与展望。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华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

杜永波长期负责华兴私募融资业务,完成了大量TMT行业的重要私募,收购兼并项目,包括亲自帮助美团、赶集、美丽说、途家、优信拍、唱吧、神州租车、PPS、易车、当当、奇虎等公司累计融资近百亿美元,以及途家收购蚂蚁短租、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乐视收购易道、唯品会收购乐峰、奇虎收购MediaV和网康、中软收购PICA等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直接投资案例包括美团、分期乐、途家、赶集等。

在杜永波看来,回顾整个2016年私募融资市场的表现,私募市场维持一个低位盘整格局,跟14、15年相比整体比较受压。但从16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包括2017年初,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尤其共享单车作为典型的代表开始,私募市场迎来一个小阳春。

整体来看,16年整个市场私募融资额并没有降低,但是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头部资产,比如像滴滴、饿了么、乐视、美团这些项目上,呈现出“一九现象”。资金往两头走,要么是头部企业,要么是早期企业(早期企业估值比较低),成长期项目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杜永波表示,跟经济周期一样,资本市场也有比较明确的周期,2016年整个私募市场的调整程度还是很明显的,虽然2017年还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整体而言,会比16年更好,他也建议有意在17年融资的朋友可以抓紧节奏做融资。

此外对于创业者如何把握融资的节奏,杜永波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资本迅速的积聚,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还是要鼓励大家能拿钱就相对多的拿钱,而且拿有品牌的投资人的钱。

在杜永波看来,当两个基金估值差别没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更大的投资人的钱对后续有更多的帮助,他也建议创业者不要完全追求估值,拿品牌投资人的钱,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以下为杜永波演讲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整理)

杜永波:

英诺家族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听了李竹总和周逵总两位演讲收获良多。我06年加入华兴资本,学到很多东西,竹总让我演讲,我也做了一些准备,我把最近在新经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里面,整个在私募市场上的趋势和观察到的东西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从06年加入华兴资本,一直到15年底负责私募融资顾问的业务,也非常有幸伴随这个时代,帮相对成功的企业,在他们还没有长到那么大的时候就和他们合作,有些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比如我从美团B轮融资开始服务美团,还服务过与58合并的赶集,从B轮一直服务到最后它跟58的合并。

华兴组建私募基金的业务,我就调过来就从事投资的业务,负责基金。比较早的时候我们有跟投的基金,投了像美团、赶集这样一些案子,负责这个基金之后,去年也投了一系列的公司,包括已经改名叫乐信这样一些公司。

原来说到华兴资本可能大家都会讲到财务顾问服务,今天也是华兴的主业,现在华兴给创业者提供从早期到成长期到上市的服务,包括中、港、美三地的上市服务。具体到私募股权基金方面,我们管理的基金规模120亿人民币,美金和人民币都有的。我们也跟投了大众点评、奇虎、滴滴等等项目。我们希望投资新经济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包括分众、链家等等一些企业,也欢迎竹总投资的创业者来交流,我们大概是C轮前后,B轮、C轮、D轮我们比较关注。

回顾一下2016年整个私募融资市场的表现。

应该是在15年八九月份的时候,58召开了一个O2O的峰会,我当时做的这几个预测大部分都应验了。

第一个在16年整个私募市场维持一个低位盘整格局,也有人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虽然跟历史上的寒冬相比完全不是寒冬,但是跟14、15年比确实整体还是比较受压的。有很多基金也融了钱,相当多的基金,尤其比较中后期的基金是持观望的态度。

从16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包括到2017年,我们也看到这个市场明显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弹,尤其共享单车作为典型的代表开始,私募市场又开始一个小阳春。有一个领域不太好就是低频低价O2O,去年也有很多团队失败了,或者转型后生存,总体也比较艰难。另外高估值的企业开始更多扩展收入来源,像滴滴、快的合并,资本市场也要求他们关注财务指标,关注未来上市的推出,这些现象都在16年发生了。

反过来讲,16年整体市场私募融资额还是并没有降低的,我也做了一点分析,二八不太足以表现这个特征了,应该是一九现象,看上去整个市场融资金额比较大,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是集中在头部资产,包括滴滴、饿了么、乐视、美团,其实这些每个案子上面,都是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我统计了一下,有两千亿人民币都是集中在这些企业里面,而且出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资金往两头走,要么就是头部企业,要么就是早期企业,早期企业估值比较低,成长期这个地方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跟经济周期一样,资本市场也是有比较明确的周期,我在这个市场做了十多年,觉得大概三四年会来这么一个周期,早一点的时候,从05年开始,05、06、07是往上走的状态,08年初资本市场达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市场上,过去十多年私募市场还是跟二级市场中概股有一定联动性的,所以把中概股的指数拿出来,08年的时候比较高,后来到金融危机一下子有一个剧烈的调整。

07年、08年的时候华兴那个时候规模还比较小,不像今天能做这么多的案子,09年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四个案子,而且那个阶段也有很多公司融资融到一半,最后中途夭折,状况也是非常多的。

从09年开始从底部又爬升,11年电子商务又达到高潮,我们帮助京东拿到DST十几个亿的投资,也创造了当时私募市场金额最大的融资交易。但是今天来讲好多项目融资金额已经超过它了。

从12年开始,市场有了比较大的调整,12、13、14年三年,14年又达到新的高点。按道理来讲,从15年开始调整,但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国内有很多人民币基金出来,因为注册制、战新版,有很多公司要解红筹,所以给市场注了一次强心针,整体15年还是不错的,但是16年迎来调整,私募市场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整体2016年应该是调整的程度是很明显的。

资本市场开始迎来小阳春

讲未来,其实是最危险的。当时的预测是到16年底可能市场会开始回升,最近的感觉也是印证了这一点,资本市场开始迎来了一些小阳春。

17年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会讲到特朗普上台,欧洲的选举,朝鲜半岛最近很热乎,外汇管制也非常严格,但是在新主席上任之后A股IPO也加速,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也看到很多媒体大家也在谈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也大胆给大家做一点预测,因为现在这个市场还是有两个不同的资本路径,一个方面走美元市场,一个走人民币,竹总投的比较多的还是人民币,传统的互联网里面可能美元市场占主导一点。

在美元中后期市场,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国会有比较多的企业,希望在美国冲击IPO,我觉得会有一定程度依赖于这些企业上市的表现。因为投资都是由退出决定投资的,如果二级市场表现非常好的话,大家在估值比较高,中后期的企业上会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二级市场表现不好大家可能会更加谨慎。

我总体感觉,恐怕不会回到14年、15年那么热的状况,可能也是从低位开始有一些反弹。美元早期市场上,由于过去两年有很多新的基金募集,所以资金的供给量是挺大的,过去两年大家也比较压抑,不大敢投,从一个基金的角度来讲还是有投资压力的,所以大家都纷纷开始出手了,这个方面应该有一个反弹。

人民币这个市场上,因为IPO加速,有很多PE投这个项目,因为前几年流动性比较泛滥,在市场上也累计比较大量的基金,所以全民PE的现象最近有所恢复,尤其有利润的PreIPO企业要价比较高。

总体来讲17年市场应该会比较好,反过来来讲,在座的各位如果有要在17年融资的想法,应该比去年的感受好一点,大家也可以抓紧一些节奏去做融资。

私募市场的一些变化

在整个私募市场上这两年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个从资金供给的角度,传统尤其TMT这个领域里面美元基金为主,现在从市场上看数量加起来金额的角度,人民币基金全面领先了,而且尤其是一些中晚期的头部项目,传统的金融机构现在跃跃欲试,因为体量也大,现在房地产也受到一些控制,包括保险资产要举牌也不允许了,所以都纷纷往新经济上跑。

而募资的节奏由慢节奏变成极快的节奏,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06年甚至到12、13年,两次融资之间的周期大概九个月到十八个月,回去打磨你的产品,回去做的规模更大,到时候到明年再见,基本上是这样的节奏。

尤其从15年开始,我们看到融资节奏变得非常快,如果是一些有亮点的项目,可能基本上几周几月就会做新的一轮。尤其是2C的创业者,所以在这个方面从整个募资的角度来讲会变成相对长期的事,不是说阶段性的做一下,当然很多2B的企业来讲竞争也不是那么恶性,可能时间长一点。但是做2C的业务,现在市场融资节奏特别快,尤其强竞争的领域。

募资选择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

对于早期企业来讲,募资对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很重要的,第一点,可能很多人也会面对一个困难,对于选择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如果你是强竞争的市场,可以着重选美元基金,因为第一从未来退出的角度来讲,两个市场退出要求不一样,国内还必须有多少年盈利的历史,不要求规模很大,但是对你的财务指标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反过来讲,如果是在竞争剧烈的市场里面忙着扩大规模而不关注做利润,这样的企业如果上A股市场可能得从好几年前起打法就得不一样。如果是特别强竞争的市场,尤其2C的领域,大家还是优先考虑美元。

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尤其中晚期还是优选美元,哪怕是同一个团队管理的不同的基金,有可能两个币种打法都不一样,人民币的基金也要适应这个退出要求,如果有持续较大资金的需求选美元。尤其中国这个市场,如果做2C的业务有一个规律,只要这个模式一成立,一上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百团大战开始,每个领域都是这样,所以如果你是面向2C可以选择美元。

从退出角度,在美国市场如果有对标企业可以选择美元,如果完全是中国模式考虑人民币。当然这些因素每一个都不是独立的,可能是交叉的。如果行业里面做到龙头老大,规模优势遥遥领先,可能在美元市场会比较认,如果是行业的老三、老四或者更靠后,到美国去是没有任何估值优势的,但是小而美的公司,A股也蛮欢迎的,这句话更着重说如果排在三四位之后建议大家考虑人民币。

如果你只是在用户的指标上好,可以考虑美元,财务指标好优选人民币。A股限制类的,比如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行业,因为整个A股市场现在也不是太鼓励,有一些灰色的地带,大家也需要考虑外资,如果是文化娱乐类的,这是前段时间,去年比较鼓励的,文化、体育、娱乐A股比较吃香。

如果是长远涉及到国家安全、资质这些的,建议考虑人民币。

如何把握融资的节奏?鼓励拿品牌投资人的钱

还有创业者对于融资的节奏,融资的金额会有很多疑问,曾经有一个公司它的商业模式里面现金流状况很好,从用户那拿钱,跟我聊的时候没有想到拿钱干什么,我说你这个行业最残酷竞争的时代还没有来临,我觉得在资本迅速的积聚,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我还是鼓励大家能拿钱就相对多拿钱,而且拿有品牌的投资人的钱。

如果做比较中后期的投资,同样一个赛道有好几家公司,过去股东构成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市场有品牌的有一些基金投在哪几家,或者都是不知道的基金投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有所怀疑的,是不是这个公司的质量相对差一点,还是有品牌的投资人质量相对好一点,不要完全追求估值,当两个基金,一个是品牌很大,一个品牌比较弱,估值差别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投资人的钱对后续还是有帮助的。

最后一点,作为创业者要敢于听取比较客观逆耳的建议和客观评价,我过去做了十多年,也帮助几十家企业做了很多轮的融资,我自己反过来总结,该做的更好但是没有做到那么好的案例,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出来的时候创业者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所以把你的估值一说,把很多人就吓跑了,吓跑之后重新过来谈的时候谈判优势就到对方那里了。

我自己做顾问,我这个人相对来讲比较老实,有的时候跟企业谈的时候,我会比较客观告诉他说我觉得你的这个合理估值范围是在什么领域,不止一个案例,我因为这个原因丢了这个单子。今年过春节还收到创业者微信,把公司过去几年成长做了复盘,当时你说的话没有听找了别的人,结果要了很高估值,5亿美金,出去一圈,没有,还是回来找我,我们后来还是把它接下来了,费了很大劲,2亿做出去了。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拿我的这个建议让他融资,应该比这个更好。所以大家要能够听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

华兴的投资标准与理念

最后一点也是讲讲创业者。我自己也在想自己服务的客户里面,有些做的比较成功的,到底他们身上有哪些共性,相对有特点的,第一个还是对自己做的事长期来讲到底是什么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到底你是给谁创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提供这样一个价值的话长期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第二点,尤其作为老大知道自己的短版是什么,找到跟自己能力互补、合适的团队,没有人是全能的,一定要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有比较好的团队,自己要比较清楚认识到短版。像赶集的杨浩涌,技术、产品比较强,所以从阿里拉了一些人给他做互补,包括王兴,他是思考者,他考虑问题非常长远,但是相对来讲他的个性也不是一个在一千人的规模上拼命给大家打鸡血的特性,后来找来了阿甘,所以大家要互补。

最后一点,我们自己选择创业者,就是大气、义气、合理、理性,对应的就是利益观、生态观、契约精神、因地制宜,大家都愿意跟讲义气、仗义的人做朋友,同时创业者的角度还是要更加现实和灵活,比如有一个什么预期或者有什么目标,有时候现实情况下不见得能达到这样的条件,或者某些条款不能够达到你的预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做法,要调整心态。

最后把我们的投资主题和投资标准讲一下,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机会。第一点就是技术创新,我们觉得中国应该从前几年完全是模式创新,在接下来走到技术驱动的方向来,包括人工智能等,也是我们很看好的。这些年经过不断的资本支持,一方面建立好了基础设施,另外很多优秀人才吸引过来,真的到了技术创新的阶段了,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从粗放式发展转移到技术驱动的更高效率的成长上来。

第二点是消费升级,包括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的消费升级,也是一片蓝海。

第三个产业变革,包括互联网和技术在行业和企业里的应用。

投资的标准,第一个喜欢投赛道宽,天花板高,成长性很好的企业。第二点市场份额前两位,因为互联网马太效应非常严重,而且具有一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技术、牌照等等,和优秀的团队。也欢迎各位有融资意向和我们联系,不管从顾问角度,还是从投资角度。谢谢大家。

(以上,创客猫现场原创报道,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华兴资本杜永波:不要完全追求估值,鼓励拿品牌投资人的钱

在杜永波看来,当两个基金估值差别没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更大的投资人的钱对后续有更多的帮助,他也建议创业者不要完全追求估值,拿品牌投资人的钱,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4月17日,在英诺天使基金4周年年会“创4纪·正青春——2017年英诺创新者大会”上,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分享了他对2017年私募资本市场观察与展望。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华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伙人杜永波

杜永波长期负责华兴私募融资业务,完成了大量TMT行业的重要私募,收购兼并项目,包括亲自帮助美团、赶集、美丽说、途家、优信拍、唱吧、神州租车、PPS、易车、当当、奇虎等公司累计融资近百亿美元,以及途家收购蚂蚁短租、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乐视收购易道、唯品会收购乐峰、奇虎收购MediaV和网康、中软收购PICA等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交易。直接投资案例包括美团、分期乐、途家、赶集等。

在杜永波看来,回顾整个2016年私募融资市场的表现,私募市场维持一个低位盘整格局,跟14、15年相比整体比较受压。但从16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包括2017年初,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尤其共享单车作为典型的代表开始,私募市场迎来一个小阳春。

整体来看,16年整个市场私募融资额并没有降低,但是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头部资产,比如像滴滴、饿了么、乐视、美团这些项目上,呈现出“一九现象”。资金往两头走,要么是头部企业,要么是早期企业(早期企业估值比较低),成长期项目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杜永波表示,跟经济周期一样,资本市场也有比较明确的周期,2016年整个私募市场的调整程度还是很明显的,虽然2017年还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整体而言,会比16年更好,他也建议有意在17年融资的朋友可以抓紧节奏做融资。

此外对于创业者如何把握融资的节奏,杜永波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在资本迅速的积聚,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还是要鼓励大家能拿钱就相对多的拿钱,而且拿有品牌的投资人的钱。

在杜永波看来,当两个基金估值差别没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更大的投资人的钱对后续有更多的帮助,他也建议创业者不要完全追求估值,拿品牌投资人的钱,相对来说更有保障。

以下为杜永波演讲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整理)

杜永波:

英诺家族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听了李竹总和周逵总两位演讲收获良多。我06年加入华兴资本,学到很多东西,竹总让我演讲,我也做了一些准备,我把最近在新经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里面,整个在私募市场上的趋势和观察到的东西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从06年加入华兴资本,一直到15年底负责私募融资顾问的业务,也非常有幸伴随这个时代,帮相对成功的企业,在他们还没有长到那么大的时候就和他们合作,有些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比如我从美团B轮融资开始服务美团,还服务过与58合并的赶集,从B轮一直服务到最后它跟58的合并。

华兴组建私募基金的业务,我就调过来就从事投资的业务,负责基金。比较早的时候我们有跟投的基金,投了像美团、赶集这样一些案子,负责这个基金之后,去年也投了一系列的公司,包括已经改名叫乐信这样一些公司。

原来说到华兴资本可能大家都会讲到财务顾问服务,今天也是华兴的主业,现在华兴给创业者提供从早期到成长期到上市的服务,包括中、港、美三地的上市服务。具体到私募股权基金方面,我们管理的基金规模120亿人民币,美金和人民币都有的。我们也跟投了大众点评、奇虎、滴滴等等项目。我们希望投资新经济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包括分众、链家等等一些企业,也欢迎竹总投资的创业者来交流,我们大概是C轮前后,B轮、C轮、D轮我们比较关注。

回顾一下2016年整个私募融资市场的表现。

应该是在15年八九月份的时候,58召开了一个O2O的峰会,我当时做的这几个预测大部分都应验了。

第一个在16年整个私募市场维持一个低位盘整格局,也有人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虽然跟历史上的寒冬相比完全不是寒冬,但是跟14、15年比确实整体还是比较受压的。有很多基金也融了钱,相当多的基金,尤其比较中后期的基金是持观望的态度。

从16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包括到2017年,我们也看到这个市场明显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弹,尤其共享单车作为典型的代表开始,私募市场又开始一个小阳春。有一个领域不太好就是低频低价O2O,去年也有很多团队失败了,或者转型后生存,总体也比较艰难。另外高估值的企业开始更多扩展收入来源,像滴滴、快的合并,资本市场也要求他们关注财务指标,关注未来上市的推出,这些现象都在16年发生了。

反过来讲,16年整体市场私募融资额还是并没有降低的,我也做了一点分析,二八不太足以表现这个特征了,应该是一九现象,看上去整个市场融资金额比较大,但是大部分资金都是集中在头部资产,包括滴滴、饿了么、乐视、美团,其实这些每个案子上面,都是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我统计了一下,有两千亿人民币都是集中在这些企业里面,而且出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资金往两头走,要么就是头部企业,要么就是早期企业,早期企业估值比较低,成长期这个地方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压力。

跟经济周期一样,资本市场也是有比较明确的周期,我在这个市场做了十多年,觉得大概三四年会来这么一个周期,早一点的时候,从05年开始,05、06、07是往上走的状态,08年初资本市场达到一个高潮,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市场上,过去十多年私募市场还是跟二级市场中概股有一定联动性的,所以把中概股的指数拿出来,08年的时候比较高,后来到金融危机一下子有一个剧烈的调整。

07年、08年的时候华兴那个时候规模还比较小,不像今天能做这么多的案子,09年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四个案子,而且那个阶段也有很多公司融资融到一半,最后中途夭折,状况也是非常多的。

从09年开始从底部又爬升,11年电子商务又达到高潮,我们帮助京东拿到DST十几个亿的投资,也创造了当时私募市场金额最大的融资交易。但是今天来讲好多项目融资金额已经超过它了。

从12年开始,市场有了比较大的调整,12、13、14年三年,14年又达到新的高点。按道理来讲,从15年开始调整,但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国内有很多人民币基金出来,因为注册制、战新版,有很多公司要解红筹,所以给市场注了一次强心针,整体15年还是不错的,但是16年迎来调整,私募市场的感受还是比较深的,整体2016年应该是调整的程度是很明显的。

资本市场开始迎来小阳春

讲未来,其实是最危险的。当时的预测是到16年底可能市场会开始回升,最近的感觉也是印证了这一点,资本市场开始迎来了一些小阳春。

17年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大家都会讲到特朗普上台,欧洲的选举,朝鲜半岛最近很热乎,外汇管制也非常严格,但是在新主席上任之后A股IPO也加速,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我们也看到很多媒体大家也在谈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也大胆给大家做一点预测,因为现在这个市场还是有两个不同的资本路径,一个方面走美元市场,一个走人民币,竹总投的比较多的还是人民币,传统的互联网里面可能美元市场占主导一点。

在美元中后期市场,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国会有比较多的企业,希望在美国冲击IPO,我觉得会有一定程度依赖于这些企业上市的表现。因为投资都是由退出决定投资的,如果二级市场表现非常好的话,大家在估值比较高,中后期的企业上会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二级市场表现不好大家可能会更加谨慎。

我总体感觉,恐怕不会回到14年、15年那么热的状况,可能也是从低位开始有一些反弹。美元早期市场上,由于过去两年有很多新的基金募集,所以资金的供给量是挺大的,过去两年大家也比较压抑,不大敢投,从一个基金的角度来讲还是有投资压力的,所以大家都纷纷开始出手了,这个方面应该有一个反弹。

人民币这个市场上,因为IPO加速,有很多PE投这个项目,因为前几年流动性比较泛滥,在市场上也累计比较大量的基金,所以全民PE的现象最近有所恢复,尤其有利润的PreIPO企业要价比较高。

总体来讲17年市场应该会比较好,反过来来讲,在座的各位如果有要在17年融资的想法,应该比去年的感受好一点,大家也可以抓紧一些节奏去做融资。

私募市场的一些变化

在整个私募市场上这两年也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个从资金供给的角度,传统尤其TMT这个领域里面美元基金为主,现在从市场上看数量加起来金额的角度,人民币基金全面领先了,而且尤其是一些中晚期的头部项目,传统的金融机构现在跃跃欲试,因为体量也大,现在房地产也受到一些控制,包括保险资产要举牌也不允许了,所以都纷纷往新经济上跑。

而募资的节奏由慢节奏变成极快的节奏,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06年甚至到12、13年,两次融资之间的周期大概九个月到十八个月,回去打磨你的产品,回去做的规模更大,到时候到明年再见,基本上是这样的节奏。

尤其从15年开始,我们看到融资节奏变得非常快,如果是一些有亮点的项目,可能基本上几周几月就会做新的一轮。尤其是2C的创业者,所以在这个方面从整个募资的角度来讲会变成相对长期的事,不是说阶段性的做一下,当然很多2B的企业来讲竞争也不是那么恶性,可能时间长一点。但是做2C的业务,现在市场融资节奏特别快,尤其强竞争的领域。

募资选择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

对于早期企业来讲,募资对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很重要的,第一点,可能很多人也会面对一个困难,对于选择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如果你是强竞争的市场,可以着重选美元基金,因为第一从未来退出的角度来讲,两个市场退出要求不一样,国内还必须有多少年盈利的历史,不要求规模很大,但是对你的财务指标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反过来讲,如果是在竞争剧烈的市场里面忙着扩大规模而不关注做利润,这样的企业如果上A股市场可能得从好几年前起打法就得不一样。如果是特别强竞争的市场,尤其2C的领域,大家还是优先考虑美元。

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尤其中晚期还是优选美元,哪怕是同一个团队管理的不同的基金,有可能两个币种打法都不一样,人民币的基金也要适应这个退出要求,如果有持续较大资金的需求选美元。尤其中国这个市场,如果做2C的业务有一个规律,只要这个模式一成立,一上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百团大战开始,每个领域都是这样,所以如果你是面向2C可以选择美元。

从退出角度,在美国市场如果有对标企业可以选择美元,如果完全是中国模式考虑人民币。当然这些因素每一个都不是独立的,可能是交叉的。如果行业里面做到龙头老大,规模优势遥遥领先,可能在美元市场会比较认,如果是行业的老三、老四或者更靠后,到美国去是没有任何估值优势的,但是小而美的公司,A股也蛮欢迎的,这句话更着重说如果排在三四位之后建议大家考虑人民币。

如果你只是在用户的指标上好,可以考虑美元,财务指标好优选人民币。A股限制类的,比如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行业,因为整个A股市场现在也不是太鼓励,有一些灰色的地带,大家也需要考虑外资,如果是文化娱乐类的,这是前段时间,去年比较鼓励的,文化、体育、娱乐A股比较吃香。

如果是长远涉及到国家安全、资质这些的,建议考虑人民币。

如何把握融资的节奏?鼓励拿品牌投资人的钱

还有创业者对于融资的节奏,融资的金额会有很多疑问,曾经有一个公司它的商业模式里面现金流状况很好,从用户那拿钱,跟我聊的时候没有想到拿钱干什么,我说你这个行业最残酷竞争的时代还没有来临,我觉得在资本迅速的积聚,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我还是鼓励大家能拿钱就相对多拿钱,而且拿有品牌的投资人的钱。

如果做比较中后期的投资,同样一个赛道有好几家公司,过去股东构成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市场有品牌的有一些基金投在哪几家,或者都是不知道的基金投的时候其实我们还是有所怀疑的,是不是这个公司的质量相对差一点,还是有品牌的投资人质量相对好一点,不要完全追求估值,当两个基金,一个是品牌很大,一个品牌比较弱,估值差别没有那么大的情况下,拿品牌投资人的钱对后续还是有帮助的。

最后一点,作为创业者要敢于听取比较客观逆耳的建议和客观评价,我过去做了十多年,也帮助几十家企业做了很多轮的融资,我自己反过来总结,该做的更好但是没有做到那么好的案例,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一出来的时候创业者对自己的期望太高,所以把你的估值一说,把很多人就吓跑了,吓跑之后重新过来谈的时候谈判优势就到对方那里了。

我自己做顾问,我这个人相对来讲比较老实,有的时候跟企业谈的时候,我会比较客观告诉他说我觉得你的这个合理估值范围是在什么领域,不止一个案例,我因为这个原因丢了这个单子。今年过春节还收到创业者微信,把公司过去几年成长做了复盘,当时你说的话没有听找了别的人,结果要了很高估值,5亿美金,出去一圈,没有,还是回来找我,我们后来还是把它接下来了,费了很大劲,2亿做出去了。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拿我的这个建议让他融资,应该比这个更好。所以大家要能够听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价。

华兴的投资标准与理念

最后一点也是讲讲创业者。我自己也在想自己服务的客户里面,有些做的比较成功的,到底他们身上有哪些共性,相对有特点的,第一个还是对自己做的事长期来讲到底是什么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到底你是给谁创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提供这样一个价值的话长期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第二点,尤其作为老大知道自己的短版是什么,找到跟自己能力互补、合适的团队,没有人是全能的,一定要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有比较好的团队,自己要比较清楚认识到短版。像赶集的杨浩涌,技术、产品比较强,所以从阿里拉了一些人给他做互补,包括王兴,他是思考者,他考虑问题非常长远,但是相对来讲他的个性也不是一个在一千人的规模上拼命给大家打鸡血的特性,后来找来了阿甘,所以大家要互补。

最后一点,我们自己选择创业者,就是大气、义气、合理、理性,对应的就是利益观、生态观、契约精神、因地制宜,大家都愿意跟讲义气、仗义的人做朋友,同时创业者的角度还是要更加现实和灵活,比如有一个什么预期或者有什么目标,有时候现实情况下不见得能达到这样的条件,或者某些条款不能够达到你的预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做法,要调整心态。

最后把我们的投资主题和投资标准讲一下,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机会。第一点就是技术创新,我们觉得中国应该从前几年完全是模式创新,在接下来走到技术驱动的方向来,包括人工智能等,也是我们很看好的。这些年经过不断的资本支持,一方面建立好了基础设施,另外很多优秀人才吸引过来,真的到了技术创新的阶段了,而且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从粗放式发展转移到技术驱动的更高效率的成长上来。

第二点是消费升级,包括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的消费升级,也是一片蓝海。

第三个产业变革,包括互联网和技术在行业和企业里的应用。

投资的标准,第一个喜欢投赛道宽,天花板高,成长性很好的企业。第二点市场份额前两位,因为互联网马太效应非常严重,而且具有一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技术、牌照等等,和优秀的团队。也欢迎各位有融资意向和我们联系,不管从顾问角度,还是从投资角度。谢谢大家。

(以上,创客猫现场原创报道,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