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田鹤琪
在山西吕梁孝义市,一座占地11.62万亩,相当于约 10850个标准足球场的氢能产业园,正悄然重塑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路径。
4月中旬,界面新闻实地探访了山西鹏飞集团(下称鹏飞),这家曾以煤焦化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已通过加强技术合作创新与扩大应用场景,打造出了一个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山西样本。
鹏飞是一家民营企业,创立于1993年,最初发家于煤炭产业,目前业务除煤炭、焦化、化工外,还涉及电、氢及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总资产1500亿元,职工3万人。
2019年,鹏飞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建立氢能示范基地——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希望打造集制、储、运、加、用、研及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现代化氢能产业体系。该氢能产业园涵盖加氢综合能源岛、鹏飞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以及集团焦化厂内部的制氢厂。
搭乘鹏飞的氢能客车,界面新闻记者看到,园区内各类设备星罗棋布,巨大的银色罐体高高耸立,罐体之间,纵横交织的管道如同一座复杂的钢铁迷宫。
“我们所处的煤焦化产业属于能源制造业,传统上煤炭的使用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鹏飞副总裁吕晓芳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鹏飞之所以布局氢能领域,一方面是响应国家转型号召,另一方面也是结合孝义当地富余的焦炉煤气资源优势。

鹏飞氢能产业园项目总体规划包括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 GW风光电制10万吨绿氢、100座加氢综合能源岛,30万辆氢能重卡及配套设备等。该项目预计总投资78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800亿元。
“目前,产业园已经形成全国唯一没有依靠政府补贴而纯商业化运营的“气-站-运-车”全产业链示范场景,且实现了盈利。”鹏飞氢能事业部资深经理宋培国对媒体称。但其未透露具体盈利数额。
当前,氢能行业仍然面临早期商业化困境。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稳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成为行业企发展的阻碍。
吕晓芳告诉界面新闻,鹏飞之所以能实现盈利,原因之一是其利用焦炉煤气制氢,发挥了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大幅降低了制氢成本。
这是该集团氢能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目前,鹏飞拥有3000万吨原煤生产基地、3400万吨精煤生产基地、500万吨焦化生产基地。
另一重要原因是该公司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对制氢、加氢站建设、氢能车辆生产及运营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把控,有效降低了总体成本。
制氢方面,鹏飞已形成焦炉煤气制氢及干熄焦余热水电解制绿氢两种制氢方式,投运了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
加氢方面,该集团建成投运4座加氢综合能源岛。其中,北姚加氢综合能源岛日加注量可达8吨,为全球最大单体加氢站之一,还有20余座改造及新建加氢综合能源岛正在建设中。

此外,“通过规模化生产与应用降低边际成本,以及吕梁当地政府长期以来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吕晓芳说。
目前,国内共有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郑州五大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今年,吕梁市正式获批加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广东城市群。
吕梁市将氢能视为千亿级产业,目标打造“北方氢都”。当地制氢产能已达7.6万吨/年,投用加氢站11座,全市已推广氢能车辆近600辆,约占全国的10%。政府设立1亿元的专项基金,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当地依托鹏飞、美锦集团两大链主企业,从制氢、储氢、整车制造等方面全产业链发展氢能产业。吕梁氢能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纯商业化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全国唯一。”吕梁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师晋在会上说。
宋培国表示,山西省内想要实现大规模氢能应用,以现阶段技术水平来讲,还是以灰氢为主。
根据制备工艺及流程,氢气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如天然气、煤炭等的蒸汽重整或部分氧化工艺生产的氢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蓝氢的生产方式与灰氢类似,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进行处理,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是一种完全清洁的能源。
“吕梁的灰氢成本约是8-10元/千克,沿海发达地区,例如广州的成本达到70-80元/千克,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李师晋在会上透露。
区别于焦炉煤气的灰氢路线,鹏飞也在同时布局绿氢项目,主要聚焦风光发电制氢。
宋培国透露,鹏飞在山西省的长治市沁源县开发了一个120兆瓦光伏发电制2000吨绿氢项目,计划今年拿到项目建设指标,明年建成投运。
“另外,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公司今年规划开发建设262.5兆瓦的风力发电制8000吨绿氢项目,及再制15万吨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自治区的建设指标批复,正在办理项目用地审批和开工建设前期手续。”宋培国说。
作为氢能行业下游重要的场景应用,氢能公交车、氢能共享单车、氢能重卡,在孝义街头已不鲜见。
据鹏飞工作人员介绍,氢能共享单车在吕梁市已投用500多辆;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批百辆氢能重卡于2022年11月在孝义投运。2022-2024年间累计投运氢能源车辆830台。
鹏飞还在打造鹏飞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3万辆/年汽车生产线;二期项目投资50亿元,扩建产能达到10万辆/年车辆生产线,同步扩建核心零部件制造产线。

不过,氢能车辆的高购置成本仍是推广瓶颈。
宋培国告诉界面新闻,当前一辆氢能客车价格约为120万元左右,氢能重卡为100万元左右,是普通燃油车的2倍多。
“因此,现阶段仍需政策支持,以及技术迭代更新,进而逐步降低成本。”宋培国表示。
当前,鹏飞仍以焦化为主业,进而反哺氢能投入。
“鹏飞的盈利主要仍来自焦化业务,”据吕晓芳介绍,但集团转型的决心很明确,利用焦化业务所积累的资金,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

在资本市场方面,鹏飞去年动作频频。
2024年1月,赫美集团(002356.SZ)与鹏飞集团旗下的山西鹏飞绿色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山西鹏飞氢美能源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鹏飞氢美)。
此后,鹏飞氢美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山西鹏飞聚能新燃料有限公司,开始在山西省内布局综合能源岛项目,并收购多座LNG加气站。
2024年11月,赫美集团通过鹏飞聚能北姚新燃料有限公司,首次公开收购山西鹏飞集团旗下的北姚综合能源岛。这一举措意味着赫美集团作为鹏飞集团氢能资产整合平台逐渐“明牌化”。
“鹏飞集团氢能板块及其相关的新能源业务,都计划注入上市公司平台。随着集团氢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借助证券市场进一步开展融资活动,获取更多外部资金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集团的氢能产业的发展。”宋培国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