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健康白酒”的问题不仅是概念不科学,更存在巨大的行业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健康白酒”的问题不仅是概念不科学,更存在巨大的行业风险

让“健康白酒”的热潮到此为止。

进入2017年,“健康白酒”快速升温,特别是在春季糖酒会上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潮,多家酒企推出新品,一时间“健康白酒”被视为行业的风口与方向。而就在昨天,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却“手撕”健康白酒,称其存在概念性错误以及炒作现象,白酒行业应保持理性认识,让“健康白酒”的热潮到此为止。

平时温文尔雅的宋书玉,在谈及上述问题时,其语气严肃近乎“痛陈”,这实在是不寻常的情况。不需多想,能够让宋书玉有此激烈反应的原因只有一个:“健康白酒”对行业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

三大症状,“健康白酒”并不健康

宋书玉对市场上的所谓“健康白酒”做了一个分类,包括以露酒工艺技术创新发展的产品,其以提取、提纯技术向酒体中添加活性物质,替代了传统的浸提、泡制、串蒸等工艺,使产品功效更好,品质更稳定,同时对原基酒风格改变微弱,更加接近白酒风味;包括强化功能性微生物,大大提高酒体中有益活性物质含量的白酒产品;以及本身确实含吡嗪类,萜烯类,核苷类等活性物质很高的白酒品类。

但细究起来,上述“健康白酒”的提法都难以立足。

宋书玉具体分析说,针对第一条,白酒是未添加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即“非添加”,而一旦添加了外部的活性物质,则属于露酒范畴,将之称为“健康白酒”是不合规范的。

据云酒头条调查了解,市场上的“健康白酒”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所执行的生产标准为GB/T27588,正是露酒标准,而其销售业务人员往往将其作为白酒类产品推荐给消费者。这种存在于技术标准层面的症状,随时可能给企业、行业招致麻烦和损失。

至于后两种情况的“健康白酒”,其本就属于白酒范畴之内,而白酒本就含有活性物质种类,具有特殊的健康价值,只是含量多少有别,但本质上并不存在“健康白酒”和“非健康白酒”的区别。至于以新技术实现的白酒品质改造,其原理是对白酒健康成分的“放大”,但使用新技术前后的白酒产品,同样没有健康与否之分。

正如瓶装水产品,可以有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矿物质水,但从未有“健康水”一说,因为健康是整个大品类的共同属性,某一小部分产品独占“健康”名义,则意味着将其他大多数置于“不健康”的对立面。这算得上是商业伦理层面的症状了,为达到自身受益,无形中损失了整个行业的共同价值,并使行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风险中。

除了宋书玉分析内容中所指出的上述两大症状,通过观察市场情况,我们发现,“健康白酒”在商业运营方面同样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某些企业一次性、密集型的大量产品开发,比如市场运作和推广模式的落后,比如消费者认知度与行业预期之间的反差,这都是所谓“健康白酒”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经销商,固然要对产品趋势有所预判,主动寻找潜力型和未来型品类,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谨防沦为概念炒作的“炮灰”。

关于健康,白酒的正确姿势是?

但应当看到的是,问题和症状只限于“健康白酒”本身,而白酒健康、消费健康的本质趋势并没有变。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现在这个节点上用一盆冷水把“健康白酒”浇灭,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白酒健康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饮酒需求。

正如宋书玉所说,“主导健康与否的核心因素是饮酒行为”,如果让消费者采取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酒方式,那所有白酒都是健康的,反之,则白酒与健康就无法划上等号。

而关于白酒与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认为,仍要加强白酒的成分研究工作,“白酒富含阿魏酸、乙酸乙酯、川穹嗪和乳酸乙酯等超过100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要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安徽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表示,中国白酒要走健康化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白酒健康文化的普及传播,“对中国白酒健康属性加以系统研究,将中国白酒的历史、文化、品质和科技价值,以灵活多样的通俗形式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真正能够耳熟能详。”同时,健康白酒的长远发展,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以及媒体的维护传播,为健康白酒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积极的一面是,“健康白酒”尚未对市场造成严重误导,未对行业造成较大损害。通过这次高能预警,白酒健康化发展应当进入一个更明确、更具体的新阶段,凝聚行业共识和力量,摒弃浮躁、炒作的杂音,扎扎实实地做点实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健康白酒”的问题不仅是概念不科学,更存在巨大的行业风险

让“健康白酒”的热潮到此为止。

进入2017年,“健康白酒”快速升温,特别是在春季糖酒会上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潮,多家酒企推出新品,一时间“健康白酒”被视为行业的风口与方向。而就在昨天,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却“手撕”健康白酒,称其存在概念性错误以及炒作现象,白酒行业应保持理性认识,让“健康白酒”的热潮到此为止。

平时温文尔雅的宋书玉,在谈及上述问题时,其语气严肃近乎“痛陈”,这实在是不寻常的情况。不需多想,能够让宋书玉有此激烈反应的原因只有一个:“健康白酒”对行业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

三大症状,“健康白酒”并不健康

宋书玉对市场上的所谓“健康白酒”做了一个分类,包括以露酒工艺技术创新发展的产品,其以提取、提纯技术向酒体中添加活性物质,替代了传统的浸提、泡制、串蒸等工艺,使产品功效更好,品质更稳定,同时对原基酒风格改变微弱,更加接近白酒风味;包括强化功能性微生物,大大提高酒体中有益活性物质含量的白酒产品;以及本身确实含吡嗪类,萜烯类,核苷类等活性物质很高的白酒品类。

但细究起来,上述“健康白酒”的提法都难以立足。

宋书玉具体分析说,针对第一条,白酒是未添加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即“非添加”,而一旦添加了外部的活性物质,则属于露酒范畴,将之称为“健康白酒”是不合规范的。

据云酒头条调查了解,市场上的“健康白酒”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所执行的生产标准为GB/T27588,正是露酒标准,而其销售业务人员往往将其作为白酒类产品推荐给消费者。这种存在于技术标准层面的症状,随时可能给企业、行业招致麻烦和损失。

至于后两种情况的“健康白酒”,其本就属于白酒范畴之内,而白酒本就含有活性物质种类,具有特殊的健康价值,只是含量多少有别,但本质上并不存在“健康白酒”和“非健康白酒”的区别。至于以新技术实现的白酒品质改造,其原理是对白酒健康成分的“放大”,但使用新技术前后的白酒产品,同样没有健康与否之分。

正如瓶装水产品,可以有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矿物质水,但从未有“健康水”一说,因为健康是整个大品类的共同属性,某一小部分产品独占“健康”名义,则意味着将其他大多数置于“不健康”的对立面。这算得上是商业伦理层面的症状了,为达到自身受益,无形中损失了整个行业的共同价值,并使行业置身于巨大的舆论风险中。

除了宋书玉分析内容中所指出的上述两大症状,通过观察市场情况,我们发现,“健康白酒”在商业运营方面同样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某些企业一次性、密集型的大量产品开发,比如市场运作和推广模式的落后,比如消费者认知度与行业预期之间的反差,这都是所谓“健康白酒”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经销商,固然要对产品趋势有所预判,主动寻找潜力型和未来型品类,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谨防沦为概念炒作的“炮灰”。

关于健康,白酒的正确姿势是?

但应当看到的是,问题和症状只限于“健康白酒”本身,而白酒健康、消费健康的本质趋势并没有变。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现在这个节点上用一盆冷水把“健康白酒”浇灭,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白酒健康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饮酒需求。

正如宋书玉所说,“主导健康与否的核心因素是饮酒行为”,如果让消费者采取科学、文明、健康的饮酒方式,那所有白酒都是健康的,反之,则白酒与健康就无法划上等号。

而关于白酒与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认为,仍要加强白酒的成分研究工作,“白酒富含阿魏酸、乙酸乙酯、川穹嗪和乳酸乙酯等超过100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要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安徽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表示,中国白酒要走健康化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白酒健康文化的普及传播,“对中国白酒健康属性加以系统研究,将中国白酒的历史、文化、品质和科技价值,以灵活多样的通俗形式介绍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真正能够耳熟能详。”同时,健康白酒的长远发展,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以及媒体的维护传播,为健康白酒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积极的一面是,“健康白酒”尚未对市场造成严重误导,未对行业造成较大损害。通过这次高能预警,白酒健康化发展应当进入一个更明确、更具体的新阶段,凝聚行业共识和力量,摒弃浮躁、炒作的杂音,扎扎实实地做点实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