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AMC模型分析 应用分发市场寻求多元化、个性化渠道发展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应用分发市场进入应用成熟发展期,其商业模式较为成熟。依托大数据、社交平台、线下体验店形成的新兴分发模式不断涌现,市场从业者通过精准分发提高用户使用粘性,抢占高质量用户。
探索期(2008-2010)
苹果公司在2008年7月正式推出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无论是从盈利方面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是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市场的起步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进入市场,诺基亚OVI Store、Mobile Market等开通中国区业务,但随着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市场份额的萎缩,部分应用商店发展困难。
市场启动期(2011-2012)
随着iOS、Android等智能手机快速流通,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市场迎来了市场的快速启动期。2010年底豌豆荚等第三方厂商都开始构建自己的在线应用平台。2012年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在手机助手领域的最新产品:百度移动应用、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等。在市场上出现手机安全、应用下载安装为一体的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商店的发展离不开中国3G网络以及移动终端智能机的普及和渗透,也是移动互联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速发展期(2013-2015)
2013年百度以创纪录的价格收购91无线,知名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广自家应用商店,伴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熟,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愈发激烈,应用商店市场正在加速进入巨头时代。百度、360与腾讯成为应用分发渠道的三巨头,手机厂商依靠预装的优势,也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第三方势力单一的团队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应用成熟期(2016-)
2016年随着智能终端市场操作系统平稳发展,应用商店市场进入应用成熟期,阿里收购豌豆荚进一步布局应用分发,百度搭建了“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网盘备份+信息流破壳”的四核分发模式,微信推出“小程序”来探索更为轻量级的,直达APP内容和服务本身的分发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分发模式同质化较为严重,应用商店打通应用间的壁垒,将内容及服务直接呈现给用户,预示着应用商店将彻底变革现有的内容及服务分发模式,越来越多厂商开始探索新的分发模式,争夺用户。应用商店有望变为新的超级APP,打造移动入口,为用户带来更优质更丰富的体验。同时随之而来各厂商在市场份额、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会愈加明显。
对个人用户而言:
激烈竞争的应用分发市场,给应用商店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厂商们想尽办法提高用户体验,无论是应用商店本身的使用,还是商店内APP的数量及质量,主流应用商店均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部分应用商店还提供免流量下载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对开发者而言:
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APP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面对海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应用的开发者们都想要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多的用户,而在应用分发领域马太效应十分明显,排名靠前的应用商店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应用商店内的广告位和推广资源也随之水涨船高,开发者需合理利用应用商店的推广资源,以较少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推广效果。
对资本市场而言:
当前中国应用分发市场处于市场成熟发展阶段,互联网巨头及手机厂商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应用商店间的比拼也上升至集团公司层面,手机厂商入局,借助其终端销量的优势,争夺这一入口,该市场的头部品牌均是成熟厂商,对于投资者而言,应用商店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市场典型企业——华为应用市场:
聚焦到应用商店行业的典型企业华为应用市场,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随着华为终端用户的日益增长,为华为应用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智汇云”正式更名为“华为应用市场”,通过终端销量的快速增长,直接与第三方应用商店等厂商展开竞争,2016年华为应用市场活跃用户复合增长率超过10%,借助智能手机的天热入口优势,华为拥有较为强劲的用户拓展能力。未来竞争依然比拼流量优势,市场领先者在品牌知名度、用户习惯、开发者资源等方面的积累将成为竞争壁垒。面对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00后用户群体迅速增长,将促使应用分发市场加速走向年轻化、个性化,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品牌差异化、产品和运营创新将成为应用分发市场的重要诉求。
▍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实力矩阵分析 整体市场进入应用成熟期 手机厂商应用商店迅速崛起
根据Analysys易观近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实力矩阵专题分析》,Analysys易观对2015年至2017年应用分发厂商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现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1、厂商现有资源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中国应用分发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厂商之间竞争依旧相当激烈。而应用下载量、品牌认知度、活跃用户数、产品营收则是评价厂商现有资源的重要指标。
2、厂商创新能力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中国应用分发服务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已达到较高渗透率,未来增速较稳定。在稳定增速的情况下,企业应以更加优秀的产品与资源争夺用户。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布局、产品研发实力、服务形式创新、用户体验创新和商业模式是评价厂商现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领先者象限分析
领先者在商业模式创新或产品/服务创新性上拥有较强的独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系统执行力能够把创新性提供给市场并获取较高的市场认可。
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领先者:百度、腾讯、360、华为、小米、豌豆荚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应用商店市场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手机应用商店是中国手机网民应用下载最常用的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分发模式同质化较为严重,应用商店打通应用间的壁垒,将内容及服务直接呈现给用户,预示着应用商店将彻底变革现有的内容及服务分发模式,越来越多厂商开始探索新的分发模式,在市场份额、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会愈加明显。
2013年百度收购91无线,2015年将91手机助手合并入百度手机助手,强化了百度手机助手的品牌优势及规模优势,产品布局完善,平台优势明显。2016年,百度手机助手7.0版本中推出“破壳技术”和“应用秀”功能,提高了分发效率。同时百度手机助手以“城市联盟”连接各地开发者,构筑一个让开发者能够由此持续发展、持续获得收益、加速成长的移动开发生态平台。百度依靠其搜索优势和大数据优势,搭建了“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网盘备份+信息流破壳”的四核分发机制,在分发模式上日益多元化。2016年百度继续领跑应用分发市场。
腾讯依靠应用宝、微信、手机QQ、手机浏览器等多个热门APP,发力应用分发领域,市场表现增长明显。在2015年,应用宝先后推出了“应用+”战略和“微下载”功能,创新不同的分发模式,进一步缩短了用户与APP之间的距离。在2016年,微信推出“小程序”功能,探索更为轻量级的,直达APP内容和服务本身的分发方式,改变应用商店分发APP的传统形态,而应用宝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向需求解决方案的平台方向发展。依靠持续的产品创新及强大的移动端资源,腾讯将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60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布局较早,其最开始借助360安全卫士迅速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后来面对百度、腾讯、小米等竞争对手的竞争,其市场份额逐渐下滑,但分发量、产品体验等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360手机助手致力于全民分发,根据不同用户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圈”, 2016年,360统一手机品牌,发布多款新品,硬件渠道的铺设为手机安全、手机浏览器、搜索引擎等应用提供更多分发渠道,2016年360在应用分发市场中继续保持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华为应用市场借助于海量的手机存量用户,快速推动了应用市场的发展。华为依托华为全球化技术服务平台和实力雄厚的开发者群体,积极探索新的产品功能,推出“场景化应用推荐”,将不同类别的精选应用整合进一个动态“窗口”中,提供更为优质的用户体验。虽然华为布局应用分发市场较晚,但是在4G网络发展及华为终端份额的增长带动下,华为依靠在庞大的手机出货量和APP预装上的优势,将继续在应用分发市场领先者象限中发展。
豌豆荚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独立发展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厂商,在市场上与诸多巨头及手机厂商的竞争,公司实力方面有所落后,2016年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虽然背靠阿里巴巴,有望通过UC、优土、神马搜索、高德地图等提升豌豆荚的应用分发能力。但在应用分发市场中,手机厂商强化自有应用商店,各类应用提供应用下载服务,豌豆荚在市场白热化竞争中已疲态尽显,未来将从行业领先者进入到补缺者象限。
2016年小米推出小米5、小米5S、小米Note 2和小米概念手机MIX等新机,在智能硬件领域形成“MIJIA”品牌,依靠小米手机及MIUI庞大的用户规模,小米应用商店的用户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小米对于应用商店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产品体验及APP覆盖度也越来越好,随着小米生态的发展,未来小米应用商店将继续处于领先者象限,并保持较快增长。
创新者象限分析
创新者在产品/技术上的投入很大,并在商业模式、技术或者产品服务的创新性上有独特的优势。
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创新者:安智市场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安智市场作为国内第三方安卓系统手机应用软件免费下载平台,受到手机厂商及互联网巨头的挤压,市场表现方面下滑较多,虽然安智市场将中心转移到内容服务方面,通过场景化刺激应用,但在增量市场缩小,用户获取应用入口渠道增多的背景下,安智市场竞争力不足,未来将由创新者象限下滑到补缺者象限。
务实者象限分析
务实者评价拥有丰富的资源,执行能力较强,务实者可以继续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对领先者进行挑战,但是在业务创新非常关键的情况下,会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
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务实者:联想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目前国内应用分发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在小米应用商店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也开始在应用分发市场发力,导致该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联想推出自家应用商店,在软件层面进行持续优化,同时积极提高应用覆盖率。联想乐商店在具备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打造新一轮的生态创新,乐商店作为连接联想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个性化的内容及服务。2016年联想将继续在务实者领域深耕。
补缺者象限分析
2016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补缺者:卓易市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者:无
卓易市场依靠Freeme OS较多的用户基数,自发布以来用户规模增长迅速,产品端持续更新迭代,用户体验较好。卓易市场引入第三者:用户,形成卓易、用户、CP 3:2:5的新形式,卓易市场通过对用户的行为付费,使用户享受到收益和收获。卓易市场通过多种线上活动维持对用户的吸引力。但卓易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与其他知名应用商店尚有一定的差距,随着OS端持续推广,产品端持续优化,2016年卓易市场仍将继续在补缺者象限发展。
国内运营商应用商店上线时间较早,但受限于公司重视度及体制问题,整体发展较慢,面临着互联网巨头和手机厂商的挑战。目前线上分发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成本上升,而随着线上价格的走高,线下价格劣势开始被稀释,同时线下更为精准,运营商应用商店拥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优势,市场执行能力上将保持持续增长。
联通沃商店在手机、电视两端发力,产品创新优势明显,在提供安全绿色的精品内容分发的同时,广泛布局互联网生态圈,在谋求业务全面布局上增强了资本运作灵活度,快速形成小沃生态链,目前生态链企业覆盖家庭娱乐、游戏发行、人工智能、智慧生活平台等领域,这些企业与沃商店业务互补,可以形成产业合力,整体来看联通沃商店未来将进入到行业务实者领域。
中国移动MM商城作为中文手机应用娱乐商店,与国内外手机软件CP合作,面向移动用户,提供应用搬家、“MM精灵”等功能,致力于发展成为面向消费者的一站式销售平台,面向开发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面向产业链的一站式支撑平台。虽然与互联网巨头整体存量差距较大,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的资源优势,MM商城未来将会向务实者象限发展。
天翼空间作为中国电信官方手机应用商店,采用“前店-后厂”整体框架,为全网使用者、开发者和推广者进行“新三者”服务。“前店”指手机应用商店,“后厂”为天翼空间旗下的“应用工厂”业务,主要为开发者提供包括“云测试”、“云托管”、“云开发”等一站式高效服务。2016年,天翼空间在成都建立线下体验店,优先布局线下体验模式,未来天翼空间将在补缺者象限快速发展。
▍中国应用分发市场趋势预测2017-2019 市场增速放缓 大数据、信息流与场景化推荐助力精准分发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应用分发市场趋势预测2017-2019》预测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7.7亿人,较2016年增长6.9%。预计到2019年,中国应用分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8.3亿人。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目前整个应用分发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长进一步放缓
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未来三年应用分发市场整体将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增速在2018年将进一步降到4%以下。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放缓,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应用分发用户规模趋于稳定。
2、探索分发新模式,高质量用户价值凸显
随着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内容及服务越来越丰富,传统的分发模式进入到瓶颈期,而依托大数据、社交平台、线下体验店形成的新兴分发模式在市场中取得较好的反响,通过精准分发提高了用户使用粘性,抢占高质量用户。
第三方分发企业中,百度推出了“破壳技术”和“应用秀”功能,搭建“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网盘备份+信息流破壳”的四核分发机制,形成多元化分发模式;微信推出“小程序”功能,探索更为轻量级的,直达APP内容和服务本身的分发方式,改变应用商店分发APP的传统形态。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第三方分发机构将从传统的应用商店向需求解决方案的平台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以华为应用市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应用商店进一步崛起,依托海量的手机增量用户,利用预装优势,借由智能手机的销售迅速冲击原有的应用分发市场,进而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发展。手机厂商通过“场景化应用推荐”等多种分发形式强化自有应用商店,未来将在产品体验及APP覆盖度上持续发力,终端与软件相结合下,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形成“分发+体验”的良性循环。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促进因素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阻碍因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