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潍柴转型,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翻番以上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潍柴转型,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翻番以上增长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大转型。”

文 | 山东财经报道 段海涛

在交出营业收入2157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的历史最优年度盈利数据后,潍柴动力(000338.SZ)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团之一,在2025年将重点推动六大业务转型,力争实现经营质量与规模效应的更大突破。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大转型。”潍柴动力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常海在日前进行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潍柴将全力提速新能源,重点加码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同时在数智化、后市场、非道路及出口市场全面发力。作为重中之重的新能源转型,潍柴力争2025年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在国内柴油机领域长期独占鳌头的潍柴动力,其实早已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业前沿技术,2025年或是其新能源业务大爆发的一年。

“目前,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已经涵盖四大板块,涉及部件、系统、总成和整机,广泛应用在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祝成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潍柴在新能源领域主要聚焦于开发系列化、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祝成祥介绍说,目前潍柴电池产品共有100余款,电量覆盖2~1000kWh。比如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单包电量高达100kWh,支持多包并联技术,电量可扩展至200至800kWh;同时采取多种轻量化设计,电池包在400kWh系统下,重量较同类竞品降低110kg,大幅提升车辆续航时间和载重能力;快充方面,该电池最高支持1.3C持续充电性能,相较竞品的1C持续充电性能,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潍柴电机产品30余款,广泛应用于增程混动、DHT、电驱桥产品;控制器产品20余款,针对下一代产品开发运用芯片复用、模组集成、SiC高压平台等行业最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年,潍柴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标志着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潍柴弗迪电池建设项目,专注打造5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电芯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占地758亩,规划建设商用车、非道路、储能等电芯生产线,具备20GWh/年刀片电池电芯产能;二是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布局50GWh电池PACK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其中一期占地249亩,规划建设4条刀片电池PACK线,具备电池PACK 20GWh/年产能。

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经济导报了解到,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潍柴多年前就在新能源动力系统开启全面布局,致力于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交通与能源领域提供绿色动能。

比如在燃料电池方面,2018年之后,潍柴先后投资加拿大巴拉德、英国希里斯、德国欧德思、瑞士飞速集团,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资源,建立起“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商用车完整产业链。

“潍柴新能源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布局,借助集团全产业链能力,基于终端场景、工况,精准理解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快速准确响应开发新能源产品。”祝成祥介绍说,潍柴基于对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从新能源在商用车等领域的渗透情况看,2024年,新能源重卡行业销售8万辆,市场渗透率14%,新能源装载机渗透率25%,新能源轻卡渗透率16%。潍柴方面判断,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续航、充电效率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未来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经济导报了解到,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进一步扩大了潍柴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为潍柴动力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潍柴动力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将推进新能源产品技术创新及平台迭代升级,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首先保障集团内客户产品交付,加速推动车型拓展和推广;同时,加快推进集团外客户的配套对接工作。

来源:山东财经报道

原标题:潍柴转型!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翻番以上增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潍柴转型,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翻番以上增长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大转型。”

文 | 山东财经报道 段海涛

在交出营业收入2157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的历史最优年度盈利数据后,潍柴动力(000338.SZ)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团之一,在2025年将重点推动六大业务转型,力争实现经营质量与规模效应的更大突破。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大转型。”潍柴动力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常海在日前进行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潍柴将全力提速新能源,重点加码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同时在数智化、后市场、非道路及出口市场全面发力。作为重中之重的新能源转型,潍柴力争2025年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打造全球最大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在国内柴油机领域长期独占鳌头的潍柴动力,其实早已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业前沿技术,2025年或是其新能源业务大爆发的一年。

“目前,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已经涵盖四大板块,涉及部件、系统、总成和整机,广泛应用在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祝成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潍柴在新能源领域主要聚焦于开发系列化、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祝成祥介绍说,目前潍柴电池产品共有100余款,电量覆盖2~1000kWh。比如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单包电量高达100kWh,支持多包并联技术,电量可扩展至200至800kWh;同时采取多种轻量化设计,电池包在400kWh系统下,重量较同类竞品降低110kg,大幅提升车辆续航时间和载重能力;快充方面,该电池最高支持1.3C持续充电性能,相较竞品的1C持续充电性能,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潍柴电机产品30余款,广泛应用于增程混动、DHT、电驱桥产品;控制器产品20余款,针对下一代产品开发运用芯片复用、模组集成、SiC高压平台等行业最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年,潍柴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标志着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潍柴弗迪电池建设项目,专注打造5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电芯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占地758亩,规划建设商用车、非道路、储能等电芯生产线,具备20GWh/年刀片电池电芯产能;二是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布局50GWh电池PACK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其中一期占地249亩,规划建设4条刀片电池PACK线,具备电池PACK 20GWh/年产能。

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经济导报了解到,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潍柴多年前就在新能源动力系统开启全面布局,致力于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交通与能源领域提供绿色动能。

比如在燃料电池方面,2018年之后,潍柴先后投资加拿大巴拉德、英国希里斯、德国欧德思、瑞士飞速集团,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资源,建立起“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商用车完整产业链。

“潍柴新能源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布局,借助集团全产业链能力,基于终端场景、工况,精准理解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快速准确响应开发新能源产品。”祝成祥介绍说,潍柴基于对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从新能源在商用车等领域的渗透情况看,2024年,新能源重卡行业销售8万辆,市场渗透率14%,新能源装载机渗透率25%,新能源轻卡渗透率16%。潍柴方面判断,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续航、充电效率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未来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经济导报了解到,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进一步扩大了潍柴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为潍柴动力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潍柴动力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将推进新能源产品技术创新及平台迭代升级,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首先保障集团内客户产品交付,加速推动车型拓展和推广;同时,加快推进集团外客户的配套对接工作。

来源:山东财经报道

原标题:潍柴转型!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翻番以上增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