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芊
“黑龙江不能没有职业足球”,这句话是龙跃冰城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杨潇反复提及的初心。
4月11日下午2时,哈尔滨市八区室外体育场上,春天的阵风拂过场上绿茵,龙跃冰城俱乐部的球员们正在此挥汗如雨,年轻的脸庞和矫健的身影给阴沉的天气增添了亮色。
“他们大多是05后,即将成为黑龙江职业球员的中坚力量。”俱乐部创始人杨潇站在场外注视着这些年轻的球员。
2025年初,黑龙江龙跃冰城会员制足球俱乐部在球迷“众筹”中仓促诞生。没有资本注资,没有明星外援,有的只是30名来自天南海北的球员、600余名“股东”球迷,以及一份“永不搬迁”的“生死状”。
在这里,每一个球迷都是火种,每一次传球都在重建人与城的血脉联结。
为龙江足球留存“希望火种”
2024年末,黑龙江唯一一支职业足球队面临解散危机,本地足球的“火种”几近熄灭。
面对这一困境,深耕足球领域22年的球迷领袖杨潇毅然站了出来。他曾在2003年组建哈尔滨射门俱乐部,2025年1月16日,他正式成立黑龙江龙跃冰城足球俱乐部,目标明确:“让龙江足球大旗不倒,让球迷有球可看,让本土球员有根可依。”杨潇说。

球队的诞生充满紧迫感。从2025年2月末发布试训公告,到3月5日在大连完成首次集结,短短两个月内,俱乐部从零起步,吸纳了来自武汉、新疆、云南等地的30名球员,通过招募选拔签约,实现“当年组建、当年参赛”。
高效背后是杨潇“破釜沉舟”的决心:“龙江足球的火种不能灭。”
俱乐部的组建并非一帆风顺,杨潇坦言每个环节都是困难,作为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职业足球发展长期受制于气候与资金。杨潇利用自己的人脉拉赞助,为俱乐部注入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俱乐部成立的消息放出,黑龙江本地球迷们也纷纷响应,更有本土企业为龙江足球主动献力。
“球迷当家”开拓运营新局
“我们没有大企业注资,但每个球迷都是股东。”杨潇说,俱乐部的每一份决策,都由会员投票决定。这是龙跃冰城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核心。
从球队命名到青训方向,所有议题均通过季度会员大会公开讨论,最终由理事会执行。杨潇说:“起名字的时候我们征集到了1033个名字,由会员再进行投票筛选,这样虽然工作量大耗时长,但是有效提高了会员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助于球迷和俱乐部之间的情感维系。”
这种“球迷当家”的模式,在中国的足球俱乐部中并不多见。
俱乐部选择“会员制”模式,正是试图以草根力量突破困境。让球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情感维系成为球队的根基,这种“众筹式”的生存之道,既是对现实的妥协,更是对足球本质的回归。
杨潇介绍,未来俱乐部的运营将会分为以下几个板块,除了本地企业以“家乡情怀”为纽带提供赞助支持外,俱乐部力求能够吸纳能多的会员参与。
尽管两个月内已吸纳超600名会员,但杨潇坦言:“仅靠会员费难以覆盖职业队运营成本。”为此,俱乐部也计划搭建电商平台销售球队周边产品,同时尝试将足球与地域特色结合:计划与俄罗斯、朝鲜等邻国举办“寒地足球邀请赛”,借哈尔滨四季旅游战略打造体育文旅IP,吸引更多商业合作,争取让俱乐部的运营从“输血”转化为“自我循环”。
“会员制”是一条可持续的路
“中国足球在金元时代的情况下陷入了恶性的循环,只有在高投入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存活。所以我们要探索一条可持续的路。”杨潇对中国足球的困境直指痛点。

现阶段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面临着支持和赞助的问题。在杨潇看来,未来中国足球的道路一定是会员制的足球俱乐部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足球想要良性发展,在没有大资本、大背景的基础下,职业足球俱乐部未来就是要靠广大的球迷,用球迷基础转化成球迷市场,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会员制模式的价值就在于用球迷的归属感替代资本绑架,让足球回归公共产品属性。”
面对黑龙江职业球员稀缺的现状,俱乐部制定“三步走”战略:三年到五年之内,计划培养出一支纯正的本土化的的球队,将代表本地参与国内的一些赛事,计划三年内冲到中乙,五年内冲进中甲,保障职业联赛成绩,推动校园、社区及企业联赛,扩大足球人口基数。
“如果本地孩子看不到职业队的上升通道,谁还会坚持踢球?所以说我们要做会员制就是要这种良性循环,用一种最健康的方式来探索和创新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的新道路,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职业足球的寒冬里,龙跃冰城足球俱乐部的故事仍在继续。而杨潇的探索,终将成为中国足球改革长路上,一串带着体温的脚印,关于热爱,关于坚守,更关于让足球走向辉煌的初心。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