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波AI风口,让青年投资人踩中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波AI风口,让青年投资人踩中了

这并非“愉悦的智力游戏”,而是关乎生存的残酷竞赛。

文|第一新声 竹心

当泡沫一轮一轮地破灭,AI成了当下最能让资本相信的故事。

过去几年,投资行业历经寒冬,募资艰难、项目缩水、IPO收紧,从业者们在萧瑟中艰难前行。春节期间DeepSeek、宇树科技等企业的强势出圈,为创投行业带来回暖曙光,而AI的应用落地加速,更是开启了全新的投资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AI投资热潮中,青年投资人备受瞩目。从技术趋势研判、项目筛选逻辑,到投后赋能策略,青年投资人们在AI领域的排兵布阵上,显得更具敏锐度与执行力。

谁叩开了机遇之门?谁又抢占了先机,成为改写行业投资格局的先锋人物?

01、AI2.0时代来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有着自己的里程碑。

如果把ChatGPT问世之前定义为AI1.0时代,那么ChatGPT出现之后,则是风起云涌的AI2.0时代。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被喻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也被赋予了太多的资本期待和生产力变革。但与其陷入到宏大的叙事里,不如把握眼前的资本回报。当下,追逐红利、主攻科技板块大概率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主线,放眼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则很有可能是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方向。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达到创纪录的1004亿美元,巨额融资轮次(指单笔1亿美元及以上融资)占迄今所追踪融资金额的最大份额(69%)。

其中,第四季度融资额更是飙升至438亿美元,并且近四分之三(74%)的人工智能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得益于机构对模型及基础设施领域企业的巨额投资,且投资者希望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就抢占先机。

全世界的热钱都在涌向人工智能领域。

2024 年美国在人工智能融资(占比 76%)和交易(占比 49%)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根据 CB Insights的Mosaic创业公司健康评分,欧洲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

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购浪潮依然强劲,384笔退出交易几乎与2023年创纪录的397笔持平。欧洲初创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连续四年保持该地区初创公司并购数量上升的趋势。尽管市场尚处早期成熟阶段,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竞相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值。

大型科技公司和芯片制造商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风险投资活动,谷歌(GV)、英伟达(NVentures)、高通(高通风险投资)和微软(M12)是最活跃的投资方。这反映出在为有前景的初创公司提供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的同时,获取投资机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光聚焦到国内,中国的投资市场也暗潮涌动。

尽管2024年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是在蛰伏和穿越周期。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却热度不减。

科技巨头如字节、阿里、腾讯、华为、百度都在加速AI布局,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业务支撑;同时,行业独角兽如智谱AI等初创公司也在策马扬鞭,奋力追赶。

第一新声调研发现,从2024年四季度起,AI技术革命成为资本市场回暖的核心驱动力,奠定了市场投资与发展的信心。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AI领域呈现三大特征:

(1)技术迭代显著加速,创新应用持续涌现;(2)全年融资规模突破千亿,同比增幅达40%,领跑各行业;(3)投资热点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延伸,涵盖AI基础设施、AIGC、具身智能、人行机器人、机器视觉、AI芯片及算法等关键环节。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具身智能赛道逆势崛起,成为2024年投融资市场中最亮眼的存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Momenta、元戎启行等智驾新星在去年获得多轮大额融资,跻身独角兽之列;银河通用机器人、潞晨科技、无问芯穹、云合智网等企业去年在商业模式上取得显著突破,进入未来独角兽之列。

机遇趋势是明显的,但风险也同样存在。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我国已注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6万家。2024年,投资人们普遍面临的关键抉择是:是否布局AI、如何布局AI,以及哪些细分赛道具有更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02、谁能找准牌桌?

在资本市场这片没有硝烟却波谲云诡的战场上,每一次惊涛骇浪,都是对投资者灵魂的深度考验。

“只看不投”是2024年AI投资圈的常态。这一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出手谨慎。根据IT桔子统计,截至12月31日,2024年国内AI行业共录得500条投资事件,同比下滑16%,总投资金额约为663.16亿元,同比下滑5%。

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浓重的阴霾,压得绝大多数投资人喘不过气来,他们在焦虑徘徊中不禁感叹:资本的牌桌在哪里?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2007-2014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2014-2021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电动汽车;而从2021开始,AI很可能是最大的牌桌。

资料显示,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生的696起融资事件中,有589家公司获投,11家公司吸金超10亿人民币。

从融资规模来看,融资总额最高的是华为旗下智能驾驶企业引望智能,以230亿元融资领跑。大模型赛道紧随其后,月之暗面(84.5亿元)、智谱AI(60亿元)、百川智能(50亿元)三家AI企业合计融资近200亿元,资金聚焦多模态能力突破与垂直领域模型开发。其中,引望智能、苇渡科技、月之暗面Kimi这三家成为2024年新晋的AI独角兽。

2024年机器人领域也有大规模的融资出现,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均获13亿元融资,瞄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量产。

投资共识早已达成,但如何找准桌子,所有人都处在且行且探索的状态。直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具身机器人的火爆出圈,仿佛让投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其说桌子没了,不如说桌子变了。

在每个时代或者每个时间点上,投资都有最佳的那张牌桌,关键是你在不在那个牌桌上。第一新声调研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度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投资机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有一部分投资机构依然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布局,取得先机。

在众多AI明星项目中,依然能看到老牌投资机构的身影。

红杉中国作为中国投资界的常青树,因连续投中宇树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阶跃星辰、华院计算、月之暗面、第四范式等众多人工智能项目而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蓝驰创投也凭借银河通用、月之暗面、潞晨科技等项目冲在前列。卓源亚洲紧随其后,第四范式和百川智能等两波极具代表性的独角兽都曾在卓源亚洲的投资列表中。经纬创投和真格基金也通过银河通用、宇树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以及潞晨科技、月之暗面等头部人工智能项目在AI投资领域博得一席之地。

在老牌投资机构稳健发力的同时,产业基金也已经逐渐成为开启中国AI新时代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基金可以算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它犹如一匹黑马杀入人工智能投资领域,在面壁智能、中科闻歌、天工智盈、银河通用、光轮智能、潞晨科技、昆仑芯、生数科技等10余次出手后,这支成立于2023年12月的基金在业界迅速名声大噪,成为一支在AI领域不可忽视的势力。

稍早成立的中关村科学城也带着国资背景,投资了宇树科技、智谱AI、深势科技、面壁智能、银河通用机器人等优秀企业,成为AI产业背后的“耐心投资人”。

03、年轻人冲向AI赛场

局势不明朗,但风口不等人。不下牌桌是所有投资人的共识。

一些长期深耕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人,精准捕捉到了产业变革与与技术创新的风口,再次乘风而上,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曾连续参与“CV四小龙”依图科技的多轮融资,去年参与月之暗面融资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投资了依图科技、去年参与智谱AI融资的高瓴创始人张磊依然活跃在新一轮的投资赛场。

相较于更加谨慎的经验老手,年轻投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秉持着“错过比失败更可怕”理念,在人工智能各个赛道大展拳脚围猎头部项目。AI2.0时代,一大批不满40周岁的“新青年”,正以“黑马”姿态在市场中活跃和崛起。

比如,投资月之暗面的Monolith砺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曦和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投出了百川智能与中科时代等明星项目的卓源亚洲创始合伙人林海卓、MiniMax的投资人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等,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投资时代。

上一代投资人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只需顺势而为,便能轻松踩中风口,坐上牌桌。而新一代投资人面对的,却是一个红利消退、规则重构的市场——他们需要不停找自己的位置,找牌桌、找舞台、找信仰。

诚然,这并非一些投资大佬口中“愉悦的智力挑战”,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残酷竞赛。“还好我们都年轻,80后什么都可以熬。”这句自嘲背后,是新一代投资人的集体韧性。他们清楚,在这个行业,活下来比短期爆发更重要。

“Life finds a way,生命自有其法”,出自《侏罗纪公园》的话,也成为了曹曦的投资理念。商业世界同样如此——新的机会不会消失,只会在合适的时点破土而出。但前提是,投资人必须留在牌桌上,经历足够的试错。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投资如同打仗,如何像狙击手一样“瞄准”好公司,成为AI2.0时代的年轻投资人的必修课。

创业者是十八路诸侯各显神通、背后的投资人也是群雄并起,谁又能最终坐稳牌桌?

校对|琳玉

策划|Eas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波AI风口,让青年投资人踩中了

这并非“愉悦的智力游戏”,而是关乎生存的残酷竞赛。

文|第一新声 竹心

当泡沫一轮一轮地破灭,AI成了当下最能让资本相信的故事。

过去几年,投资行业历经寒冬,募资艰难、项目缩水、IPO收紧,从业者们在萧瑟中艰难前行。春节期间DeepSeek、宇树科技等企业的强势出圈,为创投行业带来回暖曙光,而AI的应用落地加速,更是开启了全新的投资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AI投资热潮中,青年投资人备受瞩目。从技术趋势研判、项目筛选逻辑,到投后赋能策略,青年投资人们在AI领域的排兵布阵上,显得更具敏锐度与执行力。

谁叩开了机遇之门?谁又抢占了先机,成为改写行业投资格局的先锋人物?

01、AI2.0时代来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有着自己的里程碑。

如果把ChatGPT问世之前定义为AI1.0时代,那么ChatGPT出现之后,则是风起云涌的AI2.0时代。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被喻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也被赋予了太多的资本期待和生产力变革。但与其陷入到宏大的叙事里,不如把握眼前的资本回报。当下,追逐红利、主攻科技板块大概率是今年资本市场的主线,放眼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则很有可能是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方向。

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达到创纪录的1004亿美元,巨额融资轮次(指单笔1亿美元及以上融资)占迄今所追踪融资金额的最大份额(69%)。

其中,第四季度融资额更是飙升至438亿美元,并且近四分之三(74%)的人工智能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得益于机构对模型及基础设施领域企业的巨额投资,且投资者希望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就抢占先机。

全世界的热钱都在涌向人工智能领域。

2024 年美国在人工智能融资(占比 76%)和交易(占比 49%)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根据 CB Insights的Mosaic创业公司健康评分,欧洲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

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购浪潮依然强劲,384笔退出交易几乎与2023年创纪录的397笔持平。欧洲初创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连续四年保持该地区初创公司并购数量上升的趋势。尽管市场尚处早期成熟阶段,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竞相达到10亿美元以上估值。

大型科技公司和芯片制造商引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风险投资活动,谷歌(GV)、英伟达(NVentures)、高通(高通风险投资)和微软(M12)是最活跃的投资方。这反映出在为有前景的初创公司提供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的同时,获取投资机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光聚焦到国内,中国的投资市场也暗潮涌动。

尽管2024年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是在蛰伏和穿越周期。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却热度不减。

科技巨头如字节、阿里、腾讯、华为、百度都在加速AI布局,使其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业务支撑;同时,行业独角兽如智谱AI等初创公司也在策马扬鞭,奋力追赶。

第一新声调研发现,从2024年四季度起,AI技术革命成为资本市场回暖的核心驱动力,奠定了市场投资与发展的信心。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AI领域呈现三大特征:

(1)技术迭代显著加速,创新应用持续涌现;(2)全年融资规模突破千亿,同比增幅达40%,领跑各行业;(3)投资热点向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延伸,涵盖AI基础设施、AIGC、具身智能、人行机器人、机器视觉、AI芯片及算法等关键环节。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具身智能赛道逆势崛起,成为2024年投融资市场中最亮眼的存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Momenta、元戎启行等智驾新星在去年获得多轮大额融资,跻身独角兽之列;银河通用机器人、潞晨科技、无问芯穹、云合智网等企业去年在商业模式上取得显著突破,进入未来独角兽之列。

机遇趋势是明显的,但风险也同样存在。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我国已注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46万家。2024年,投资人们普遍面临的关键抉择是:是否布局AI、如何布局AI,以及哪些细分赛道具有更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02、谁能找准牌桌?

在资本市场这片没有硝烟却波谲云诡的战场上,每一次惊涛骇浪,都是对投资者灵魂的深度考验。

“只看不投”是2024年AI投资圈的常态。这一年,很多投资机构都出手谨慎。根据IT桔子统计,截至12月31日,2024年国内AI行业共录得500条投资事件,同比下滑16%,总投资金额约为663.16亿元,同比下滑5%。

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浓重的阴霾,压得绝大多数投资人喘不过气来,他们在焦虑徘徊中不禁感叹:资本的牌桌在哪里?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2007-2014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2014-2021年最大的牌桌是智能电动汽车;而从2021开始,AI很可能是最大的牌桌。

资料显示,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生的696起融资事件中,有589家公司获投,11家公司吸金超10亿人民币。

从融资规模来看,融资总额最高的是华为旗下智能驾驶企业引望智能,以230亿元融资领跑。大模型赛道紧随其后,月之暗面(84.5亿元)、智谱AI(60亿元)、百川智能(50亿元)三家AI企业合计融资近200亿元,资金聚焦多模态能力突破与垂直领域模型开发。其中,引望智能、苇渡科技、月之暗面Kimi这三家成为2024年新晋的AI独角兽。

2024年机器人领域也有大规模的融资出现,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机器人均获13亿元融资,瞄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量产。

投资共识早已达成,但如何找准桌子,所有人都处在且行且探索的状态。直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具身机器人的火爆出圈,仿佛让投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与其说桌子没了,不如说桌子变了。

在每个时代或者每个时间点上,投资都有最佳的那张牌桌,关键是你在不在那个牌桌上。第一新声调研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度人工智能领域最活跃投资机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有一部分投资机构依然凭借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布局,取得先机。

在众多AI明星项目中,依然能看到老牌投资机构的身影。

红杉中国作为中国投资界的常青树,因连续投中宇树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阶跃星辰、华院计算、月之暗面、第四范式等众多人工智能项目而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蓝驰创投也凭借银河通用、月之暗面、潞晨科技等项目冲在前列。卓源亚洲紧随其后,第四范式和百川智能等两波极具代表性的独角兽都曾在卓源亚洲的投资列表中。经纬创投和真格基金也通过银河通用、宇树科技、MiniMax稀宇科技以及潞晨科技、月之暗面等头部人工智能项目在AI投资领域博得一席之地。

在老牌投资机构稳健发力的同时,产业基金也已经逐渐成为开启中国AI新时代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基金可以算是——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它犹如一匹黑马杀入人工智能投资领域,在面壁智能、中科闻歌、天工智盈、银河通用、光轮智能、潞晨科技、昆仑芯、生数科技等10余次出手后,这支成立于2023年12月的基金在业界迅速名声大噪,成为一支在AI领域不可忽视的势力。

稍早成立的中关村科学城也带着国资背景,投资了宇树科技、智谱AI、深势科技、面壁智能、银河通用机器人等优秀企业,成为AI产业背后的“耐心投资人”。

03、年轻人冲向AI赛场

局势不明朗,但风口不等人。不下牌桌是所有投资人的共识。

一些长期深耕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人,精准捕捉到了产业变革与与技术创新的风口,再次乘风而上,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曾连续参与“CV四小龙”依图科技的多轮融资,去年参与月之暗面融资的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投资了依图科技、去年参与智谱AI融资的高瓴创始人张磊依然活跃在新一轮的投资赛场。

相较于更加谨慎的经验老手,年轻投资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秉持着“错过比失败更可怕”理念,在人工智能各个赛道大展拳脚围猎头部项目。AI2.0时代,一大批不满40周岁的“新青年”,正以“黑马”姿态在市场中活跃和崛起。

比如,投资月之暗面的Monolith砺思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曦和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投出了百川智能与中科时代等明星项目的卓源亚洲创始合伙人林海卓、MiniMax的投资人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等,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投资时代。

上一代投资人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只需顺势而为,便能轻松踩中风口,坐上牌桌。而新一代投资人面对的,却是一个红利消退、规则重构的市场——他们需要不停找自己的位置,找牌桌、找舞台、找信仰。

诚然,这并非一些投资大佬口中“愉悦的智力挑战”,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残酷竞赛。“还好我们都年轻,80后什么都可以熬。”这句自嘲背后,是新一代投资人的集体韧性。他们清楚,在这个行业,活下来比短期爆发更重要。

“Life finds a way,生命自有其法”,出自《侏罗纪公园》的话,也成为了曹曦的投资理念。商业世界同样如此——新的机会不会消失,只会在合适的时点破土而出。但前提是,投资人必须留在牌桌上,经历足够的试错。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投资如同打仗,如何像狙击手一样“瞄准”好公司,成为AI2.0时代的年轻投资人的必修课。

创业者是十八路诸侯各显神通、背后的投资人也是群雄并起,谁又能最终坐稳牌桌?

校对|琳玉

策划|Eason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