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涛
2025年4月10日,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出版”,601019.SH)披露2024年年报:全年营收117.19亿元,同比微降3.58%;归母净利润12.70亿元,同比近乎腰斩,降幅达46.54%。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出版仍维持每股0.31元的高分红,派现总额6.47亿元,分红比例高达50.94%。
但是,根据证监会分类的新闻和出版业29家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山东出版净利润指标位列行业第三位,营业收入指标位列行业第三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位列行业第四位,其他主要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在业内具有较突出的竞争优势。作为老牌出版集团,山东出版业绩承压的背后又会如何转型?

业绩滑坡
从披露的年报数据看,山东出版净利润的腰斩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调整。根据财政部2024年20号公告,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所得税优惠延续至2027年,山东出版因此冲回2023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直接拖累净利润2.74亿元。若剔除该因素,扣非净利润14.18亿元的实际降幅收窄至9.91%。
深究经营层面,山东出版核心业务板块呈现明显分化,其中教材教辅营收同比下降2.48%,占总收入比重约83.5%;而一般图书销售量增长16.55%,但受市场价格影响,收入下滑14.76%;物资贸易业务量价齐跌,营收减少7.25%。值得注意的是,印刷板块逆势增长5.77%,智能低碳印刷基地的投产使其在绿色印刷领域建立起先发优势。
这种业务结构的此消彼长,与中国出版业转型同频。随着教材需求的下降,传统出版企业需要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寻找新增长极,山东出版的做法则是将资源向主题出版、融合出版、研学文旅等战略方向倾斜。年报显示,山东出版全年投入融合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新华・书香驿站等文化活动服务超90万人次,研学营地接待量超10万人次。
山东出版推动"双品双效"战略,一般图书收入16.55%的销量增长。2024年,山东出版力推的《爹》《黄河大系》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重点出版工程,9种图书登上"中国好书"榜单,主题出版营收占比提升至21.3%。精品化路线正在帮助山东出版对冲规模收缩风险。
但市场端的寒意更为真切,开卷数据显示,2024年总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下降1.52%,实体店呈现负增长。在此背景下,山东出版发行板块毛利率下滑1.32个百分点,周转天数较上年增加约14天。为应对渠道变革,山东出版加速布局私域流量,企微社群用户突破90万,抖音矩阵带货码洋增长137%。

持续高分红
业绩承压并未阻止山东出版大手笔分红。根据山东出版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山东出版抛出每10股派现3.1元的分红方案,分红比例高达50.94%,延续了上市以来分红比例逐年提升的惯例。以4月30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5.2%,在传媒板块中名列前茅。
支撑山东出版高分红的底气来自充裕的现金流。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64.39%,但山东出版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仍达60.29亿元,占总资产27.6%。而出版行业特有的预收款模式形成天然资金池——教材教辅业务预收账款占比超70%,为公司提供无息运营资本。这种“现金奶牛”特性,使其在业绩下滑时仍能维持稳定派息。
但年报仍透露出隐忧,2024年山东出版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期末余额同比增长14.3%,存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从3.2%提升至3.8%。随着教材需求的下降,山东出版教材业务未来三年可能面临10%-15%的规模萎缩,这对过度依赖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构成严峻挑战。
面对行业变局,山东出版的转型路径逐渐清晰。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东京中国节等国际舞台上,山东出版推动的《儒典》多语种输出、中日韩出版协作共同体等举措,将文化“两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版权收入。2024年,山东出版1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工程,海外业务通过“走出去”工程提升影响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研学业务的突破。曲阜、沂南营地全年接待量占公司文旅收入的76%,开发的《沐泱泱齐风》等课程斩获行业大奖。通过与学校、旅行社的深度绑定,该业务毛利率达到42%,远高于传统出版业务。这种从“卖书”到“卖体验”的转变,或许代表着出版业价值重塑的方向。
此外,山东出版与科大讯飞共建的“出版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高等数学融合出版项目已实现盈利。
站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节点,山东出版的转型实践既是观察行业变革的窗口,也为传统国企如何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现实参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