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鲁楼观察 | “青年缓冲房贷”受关注,青岛做对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鲁楼观察 | “青年缓冲房贷”受关注,青岛做对了什么?

把住房政策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支点,青岛正在构建“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的城市发展生态链。

文 | 张馨仪

2025年4月16日,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服务青年就业促进民生改善保障宜居安居政策措施》,聚焦青年人才安居难题,推出三项突破性政策:“前10年仅还利息”房贷产品、高校毕业生最长12个月免租金住宿保障、以及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非孤立之举,而是青岛近年来人才战略的延续与升级,直击青年群体从求职过渡到安家置业的全周期痛点。

图片来源: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当90后、00后成为购房主力,传统的“高首付+30年月供”模式与青年职业生涯初期的收入水平需要更加动态的平衡以实现居住品质的稳步提升。在12条新政中,最具突破性的当属面向35岁以下青年的“低月供”住房贷款金融产品。政策明确:“鼓励银行面向35周岁以下在青就业创业青年群体,出台’低月供’的住房贷款金融产品,借款人在还款初期只需支付贷款利息。新购房者可直接申请该产品,已购房者可调换使用”,有效化解了青年群体“买得起房却供不起贷”的典型矛盾。

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过渡性住房保障,新政规定:“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的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来青求职可享受最长6个月的免租金住宿;如在青岛就业创业,可延租至12个月;已就业创业者初次申请则可直接享受12个月保障。这一政策采用“一人一间房”的标准,远超许多城市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补贴形式。这一政策将于2025年7月1日实施,精准对接毕业季时间节点。

可以说,此次免租金政策是青岛人才住房体系的重大升级。早在2018年,青岛就对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提供每月1200元、800元、500元的36个月住房补贴。2024年10月又推出青年人才购房券。新政策填补了从毕业到购房之间的“住宿空白期”,形成了“免租金过渡→租房补贴→购房支持”的全链条保障。

此外的多孩家庭补贴虽然并非青年专属政策,但其与青年人才安居密切相关。新政规定:“具有青岛市户籍的二孩、三孩家庭,于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政策特别强调“符合国家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的条件,确保目标精准。

总结来说,青岛此次青年人才住房政策体系展现出鲜明的“生命周期”与“问题导向”思维。

三项政策分别对应不同阶段:免租金住宿解决求职过渡、“低月供”产品缓解初期购房压力、多孩补贴支持家庭扩容需求。多孩家庭往往是青年人才的进阶阶段,面临迫切的改善性需求。补贴限定用于新建商品房,既助力开发商去库存,又推动住宅品质升级,再结合青岛既有政策——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30%,形成“补贴+金融“的组合支持。

其实,这已经是青岛第三次试图用住房政策解决人才问题:2018年发钱,2024年发券,2025年它开始“改合同”。从早期广覆盖的人才补贴,到后来针对产业高端人才的特殊支持,再到最新聚焦青年群体初期的安居难题,政策靶向越来越精准。

这种演变反映出城市人才工作从“粗放引才”向“精准留才”的转变,从单纯提供优惠向解决实际痛点的深化。12条新政中对青年“低月供”产品和免租金住宿的设计,正是建立在对青年群体职业发展规律和居住需求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新突破。

把住房政策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支点,青岛正在构建“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的城市发展生态链。而政策最终的效果将取决于执行细节的落地质量,特别是金融产品的银行推广力度、免租金房源的区位分布等实操因素。但无论如何,这种直面痛点的政策创新方向,已为其他城市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鲁楼观察 | “青年缓冲房贷”受关注,青岛做对了什么?

把住房政策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支点,青岛正在构建“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的城市发展生态链。

文 | 张馨仪

2025年4月16日,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服务青年就业促进民生改善保障宜居安居政策措施》,聚焦青年人才安居难题,推出三项突破性政策:“前10年仅还利息”房贷产品、高校毕业生最长12个月免租金住宿保障、以及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非孤立之举,而是青岛近年来人才战略的延续与升级,直击青年群体从求职过渡到安家置业的全周期痛点。

图片来源: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当90后、00后成为购房主力,传统的“高首付+30年月供”模式与青年职业生涯初期的收入水平需要更加动态的平衡以实现居住品质的稳步提升。在12条新政中,最具突破性的当属面向35岁以下青年的“低月供”住房贷款金融产品。政策明确:“鼓励银行面向35周岁以下在青就业创业青年群体,出台’低月供’的住房贷款金融产品,借款人在还款初期只需支付贷款利息。新购房者可直接申请该产品,已购房者可调换使用”,有效化解了青年群体“买得起房却供不起贷”的典型矛盾。

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过渡性住房保障,新政规定:“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的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来青求职可享受最长6个月的免租金住宿;如在青岛就业创业,可延租至12个月;已就业创业者初次申请则可直接享受12个月保障。这一政策采用“一人一间房”的标准,远超许多城市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补贴形式。这一政策将于2025年7月1日实施,精准对接毕业季时间节点。

可以说,此次免租金政策是青岛人才住房体系的重大升级。早在2018年,青岛就对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提供每月1200元、800元、500元的36个月住房补贴。2024年10月又推出青年人才购房券。新政策填补了从毕业到购房之间的“住宿空白期”,形成了“免租金过渡→租房补贴→购房支持”的全链条保障。

此外的多孩家庭补贴虽然并非青年专属政策,但其与青年人才安居密切相关。新政规定:“具有青岛市户籍的二孩、三孩家庭,于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购房补贴”。政策特别强调“符合国家全面放开二孩、三孩政策后”的条件,确保目标精准。

总结来说,青岛此次青年人才住房政策体系展现出鲜明的“生命周期”与“问题导向”思维。

三项政策分别对应不同阶段:免租金住宿解决求职过渡、“低月供”产品缓解初期购房压力、多孩补贴支持家庭扩容需求。多孩家庭往往是青年人才的进阶阶段,面临迫切的改善性需求。补贴限定用于新建商品房,既助力开发商去库存,又推动住宅品质升级,再结合青岛既有政策——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上浮30%,形成“补贴+金融“的组合支持。

其实,这已经是青岛第三次试图用住房政策解决人才问题:2018年发钱,2024年发券,2025年它开始“改合同”。从早期广覆盖的人才补贴,到后来针对产业高端人才的特殊支持,再到最新聚焦青年群体初期的安居难题,政策靶向越来越精准。

这种演变反映出城市人才工作从“粗放引才”向“精准留才”的转变,从单纯提供优惠向解决实际痛点的深化。12条新政中对青年“低月供”产品和免租金住宿的设计,正是建立在对青年群体职业发展规律和居住需求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新突破。

把住房政策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支点,青岛正在构建“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的城市发展生态链。而政策最终的效果将取决于执行细节的落地质量,特别是金融产品的银行推广力度、免租金房源的区位分布等实操因素。但无论如何,这种直面痛点的政策创新方向,已为其他城市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