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年100岁的德勒兹早就具有了“互联网思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100岁的德勒兹早就具有了“互联网思维”

“德勒兹预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但是他也并非毫无否定性的去拥抱它。”

图片来源:豆瓣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今年是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1925-1995)诞辰100周年和逝世30周年。关于德勒兹,最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福柯这样的一句评语:“终有一日,这个世纪(20世纪)也许将会是德勒兹的世纪。”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其实更为适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曾在《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说,新世纪的哲学有什么新动向的话,其中一个明显的征兆就是,德勒兹在哲学的天空中越来越璀璨,我甚至会说,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魔教的魅力。

昨日,在“游牧思想:21世纪的德勒兹活动现场,汪民安等学者共同探讨了德勒兹思想的超前性。

德勒兹认为,柏拉图以来主导西方思想形态的是一种树状模式或树状逻辑。树状模式具有原点论、基要论、中心论、规范化和等级制的特征。汪民安指出,德勒兹著名的块茎/根茎(Rhizome)思想游牧思想,都是对一种内在性和中心性思想的批判。拒绝内在性,意味着哲学既不再寻求超验,也不再寻求深度;拒绝中心性,意味着哲学不再有一个内聚性的焦点,不再有一个目的论统摄德勒兹反对同一性的哲学。“游牧,是没有方向的随机的,不断的跟异质性他者拼接连接无始无终向外分布的过程。”

举例来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在活动现场谈到,在《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一书中,德勒兹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叙事——塞尚启发了毕加索、毕加索完成了现代主义,之后现代主义进入后现代再进入当代绘画的宏大叙事——反而把它们完全打散又重新组合,把毕加索、塞尚和受到毕加索启发的画家培根以一种游牧式、块茎式的方式重新装配在一起。所以在他的书中,塞尚并没有被供奉现代绘画父亲”,德勒兹把塞尚沉稳的绘画,跟培根外在狂放充满力量的绘画作为异质性的连接放在一起。

活动现场:汪民安(左二)、姜宇辉(右二)、张晨(右一)

由此可见,块茎是一种反对等级制度和线性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与当今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有异曲同工。故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姜宇辉告诉现场观众,德勒兹早就具有了今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例如,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2012年出版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谈及“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认为它“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大数据不是线性前因和后果,大数据就是块茎式的。汪民安也曾经在《论家用电器》中写过,“电脑之间彼此有一种横向的根茎式的连接,以至于一台电脑总是超越了它的物质性的屏幕框架本身。同样,电脑甚至超越了电脑本身,超出了它的机器属性本身,它在向它的界外游牧,它在向其他类型的机器生成:它在向手机生成。反过来,手机也在向电脑生成,它们甚至相互生成,相互打破自己的界限。”

姜宇辉曾经用“树与根茎”来形容今天御宅族的内心世界。在宏大叙事已经瓦解的今天,夹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御宅族却总还是对所谓的“真实”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他们只能将真实投射向虚拟景观之背后,用一个围绕着虚构出来的他者所展开的元叙事来撑起一个无比宏大但亦无比空洞的世界观”。他们呈现出三个“根茎式”的特点:不要“大叙事”,只要“小故事”;不要“深层”,只要“表层”;不要“意义”,只要“设定”。

在人机冲突逐渐凸显的今天,德勒兹的思想更有借鉴意义。在后人类时代,美国哲学家唐娜·哈拉维的人机复合体、多物种的交织状态为解决人机冲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人机的冲突关系跳出来,让人的生命跟万物的生命进行重组,重新进行一番生命的转换。姜宇辉展示出唐娜·哈拉维《与麻烦同在:在克苏鲁世制造亲缘》这本书的英文封面,就是人的手其他的动物肢体的拼贴。

姜宇辉展示出《与麻烦同在》一书英文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德勒兹产生自己的理论时,是半个世纪以前,那是还没有网络社会。不仅如此,他的许多想法都是超前的。例如,德勒兹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控制社会后记》,谈到一种新的控制方式。他说,在福柯的规训社会中,鼹鼠(象征紧闭空间)是代表性动物,而在控制社会中,蛇(象征开放和流动)是代表性动物。他写道:“我们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到另一种,也就是从鼹鼠变为蛇,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制度上,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汪民安说,这正如今天的一些公司,对于员工的控制不是要求员工定时定点地上班,而是允许员工流动,他们做什么都可以,但在最后会用绩效也就是KPI来进行控制。《控制社会后记》这篇文章在过去并没有什么人注意,但是这十多年来,许多人都在探讨这篇文章。“德勒兹预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但是也并毫无否定性的去拥抱”汪民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100岁的德勒兹早就具有了“互联网思维”

“德勒兹预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但是他也并非毫无否定性的去拥抱它。”

图片来源:豆瓣

界面新闻记者 | 潘文捷

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

今年是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1925-1995)诞辰100周年和逝世30周年。关于德勒兹,最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福柯这样的一句评语:“终有一日,这个世纪(20世纪)也许将会是德勒兹的世纪。”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其实更为适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曾在《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说,新世纪的哲学有什么新动向的话,其中一个明显的征兆就是,德勒兹在哲学的天空中越来越璀璨,我甚至会说,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魔教的魅力。

昨日,在“游牧思想:21世纪的德勒兹活动现场,汪民安等学者共同探讨了德勒兹思想的超前性。

德勒兹认为,柏拉图以来主导西方思想形态的是一种树状模式或树状逻辑。树状模式具有原点论、基要论、中心论、规范化和等级制的特征。汪民安指出,德勒兹著名的块茎/根茎(Rhizome)思想游牧思想,都是对一种内在性和中心性思想的批判。拒绝内在性,意味着哲学既不再寻求超验,也不再寻求深度;拒绝中心性,意味着哲学不再有一个内聚性的焦点,不再有一个目的论统摄德勒兹反对同一性的哲学。“游牧,是没有方向的随机的,不断的跟异质性他者拼接连接无始无终向外分布的过程。”

举例来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晨在活动现场谈到,在《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一书中,德勒兹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叙事——塞尚启发了毕加索、毕加索完成了现代主义,之后现代主义进入后现代再进入当代绘画的宏大叙事——反而把它们完全打散又重新组合,把毕加索、塞尚和受到毕加索启发的画家培根以一种游牧式、块茎式的方式重新装配在一起。所以在他的书中,塞尚并没有被供奉现代绘画父亲”,德勒兹把塞尚沉稳的绘画,跟培根外在狂放充满力量的绘画作为异质性的连接放在一起。

活动现场:汪民安(左二)、姜宇辉(右二)、张晨(右一)

由此可见,块茎是一种反对等级制度和线性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与当今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有异曲同工。故而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姜宇辉告诉现场观众,德勒兹早就具有了今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例如,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2012年出版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谈及“大数据时代的思维”,认为它“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大数据不是线性前因和后果,大数据就是块茎式的。汪民安也曾经在《论家用电器》中写过,“电脑之间彼此有一种横向的根茎式的连接,以至于一台电脑总是超越了它的物质性的屏幕框架本身。同样,电脑甚至超越了电脑本身,超出了它的机器属性本身,它在向它的界外游牧,它在向其他类型的机器生成:它在向手机生成。反过来,手机也在向电脑生成,它们甚至相互生成,相互打破自己的界限。”

姜宇辉曾经用“树与根茎”来形容今天御宅族的内心世界。在宏大叙事已经瓦解的今天,夹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御宅族却总还是对所谓的“真实”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他们只能将真实投射向虚拟景观之背后,用一个围绕着虚构出来的他者所展开的元叙事来撑起一个无比宏大但亦无比空洞的世界观”。他们呈现出三个“根茎式”的特点:不要“大叙事”,只要“小故事”;不要“深层”,只要“表层”;不要“意义”,只要“设定”。

在人机冲突逐渐凸显的今天,德勒兹的思想更有借鉴意义。在后人类时代,美国哲学家唐娜·哈拉维的人机复合体、多物种的交织状态为解决人机冲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人机的冲突关系跳出来,让人的生命跟万物的生命进行重组,重新进行一番生命的转换。姜宇辉展示出唐娜·哈拉维《与麻烦同在:在克苏鲁世制造亲缘》这本书的英文封面,就是人的手其他的动物肢体的拼贴。

姜宇辉展示出《与麻烦同在》一书英文封面

值得一提的是,德勒兹产生自己的理论时,是半个世纪以前,那是还没有网络社会。不仅如此,他的许多想法都是超前的。例如,德勒兹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控制社会后记》,谈到一种新的控制方式。他说,在福柯的规训社会中,鼹鼠(象征紧闭空间)是代表性动物,而在控制社会中,蛇(象征开放和流动)是代表性动物。他写道:“我们从一种社会形态转变到另一种,也就是从鼹鼠变为蛇,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制度上,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上。”汪民安说,这正如今天的一些公司,对于员工的控制不是要求员工定时定点地上班,而是允许员工流动,他们做什么都可以,但在最后会用绩效也就是KPI来进行控制。《控制社会后记》这篇文章在过去并没有什么人注意,但是这十多年来,许多人都在探讨这篇文章。“德勒兹预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但是也并毫无否定性的去拥抱”汪民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