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市观察·牡丹江 | 东北隐形冠军:不靠海的“陆港玩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市观察·牡丹江 | 东北隐形冠军:不靠海的“陆港玩家”

牡丹江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沿边经济的传统想象。

文 | 白杨

在中国东北的边境线上,牡丹江像一位低调的“魔术师”,把俄罗斯的木材、大豆和中国的加工厂串联成一条看不见的“空中走廊”。

这里没有沿海城市的港口喧嚣,却用陆路口岸、自贸政策和数字技术,在东北亚画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抛物线。

自贸赋能,通关跑出“加速度”

绥芬河自贸试验区里,俄罗斯亚麻籽正上演极速通关。早上还在俄罗斯农场,下午已进入中国工厂的榨油机,晚上变身豆油瓶上的二维码,扫码能看到它在两国间的“旅行轨迹”。这种“芯片级”的产业链,让2024年绥芬河农产品加工量暴涨3867%。

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图源:黑龙江日报,杜怀宇/摄

自贸区的野心不止于加速物流。当别处还在讨论“保税加工”时,绥芬河已开启“政策混搭”:跨境结算中心把卢布、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揉成新配方,自动为企业匹配优惠政策。这种模式,让这个中国最北自贸区一季度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冲上5.95亿元,同比激增81.79%。

尽其用,金融激活“新价值”

牡丹江人对木材的执念,正在发生基因突变。约700万立方米/年的俄罗斯原木在这里被切割成地板、家具,如今这些木头开始“说话”——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木材加工厂的地板自带“身份证”,欧美客户扫码就能看到它从西伯利亚森林到自家客厅的全过程。

木业企业生产中。图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杜怀宇/摄

更颠覆的当属金融玩法。沿海企业还在为抵押贷款发愁时,绥芬河的木材商已用“动态质押”玩转融资。俄罗斯原木在境外仓库就能获得贷款,跨境运输途中可转换成存货质押,进入工厂后又可变身为供应链金融标的。这种“变形金刚式”融资,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超7.6亿元,让木头在跨境途中就完成三次“资金变身”。

业跨境,贸易架起“连心桥”

牡丹江企业承包的农场里,大豆和玉米正在抽穗。这些境外农场产出的非转基因大豆坐着“粮食专列”运回穆棱经济开发区,在这里投资15亿元的“植物门”大豆超级智慧工厂即将投产,计划用生物科技将寒地大豆变成高附加值豆奶,瞄准日韩市场,形成了一条“跨国流水线”。

在东宁互市贸易区里,边民每日免税购入的俄罗斯海鲜,通过冷链物流“当日直达”国内餐桌,本地生产的温室蔬菜,又反向填满了俄罗斯远东的菜篮子。2024年绥芬河口岸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中欧班列年通行量近900列,一条“钢铁农业链”横贯东北亚。

尽管势头凶猛,牡丹江的沿边经济仍面临“成长的烦恼”。木材、粮食加工尚未完全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境,跨境电商规模虽增速快,但相比沿海城市仍显薄弱。更隐秘的挑战来自地缘——“长吉图”的竞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以及部分日韩资本开始绕开“中间商”,直扑俄罗斯远东港口,让东北亚的开放赛道愈发拥挤。

牡丹江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沿边经济的传统想象。“口岸”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产业链、数据流的枢纽,这座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以绥芬河、东宁等口岸为支点,反而找到了更辽阔的“出海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市观察·牡丹江 | 东北隐形冠军:不靠海的“陆港玩家”

牡丹江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沿边经济的传统想象。

文 | 白杨

在中国东北的边境线上,牡丹江像一位低调的“魔术师”,把俄罗斯的木材、大豆和中国的加工厂串联成一条看不见的“空中走廊”。

这里没有沿海城市的港口喧嚣,却用陆路口岸、自贸政策和数字技术,在东北亚画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抛物线。

自贸赋能,通关跑出“加速度”

绥芬河自贸试验区里,俄罗斯亚麻籽正上演极速通关。早上还在俄罗斯农场,下午已进入中国工厂的榨油机,晚上变身豆油瓶上的二维码,扫码能看到它在两国间的“旅行轨迹”。这种“芯片级”的产业链,让2024年绥芬河农产品加工量暴涨3867%。

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图源:黑龙江日报,杜怀宇/摄

自贸区的野心不止于加速物流。当别处还在讨论“保税加工”时,绥芬河已开启“政策混搭”:跨境结算中心把卢布、人民币和区块链技术揉成新配方,自动为企业匹配优惠政策。这种模式,让这个中国最北自贸区一季度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冲上5.95亿元,同比激增81.79%。

尽其用,金融激活“新价值”

牡丹江人对木材的执念,正在发生基因突变。约700万立方米/年的俄罗斯原木在这里被切割成地板、家具,如今这些木头开始“说话”——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木材加工厂的地板自带“身份证”,欧美客户扫码就能看到它从西伯利亚森林到自家客厅的全过程。

木业企业生产中。图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杜怀宇/摄

更颠覆的当属金融玩法。沿海企业还在为抵押贷款发愁时,绥芬河的木材商已用“动态质押”玩转融资。俄罗斯原木在境外仓库就能获得贷款,跨境运输途中可转换成存货质押,进入工厂后又可变身为供应链金融标的。这种“变形金刚式”融资,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超7.6亿元,让木头在跨境途中就完成三次“资金变身”。

业跨境,贸易架起“连心桥”

牡丹江企业承包的农场里,大豆和玉米正在抽穗。这些境外农场产出的非转基因大豆坐着“粮食专列”运回穆棱经济开发区,在这里投资15亿元的“植物门”大豆超级智慧工厂即将投产,计划用生物科技将寒地大豆变成高附加值豆奶,瞄准日韩市场,形成了一条“跨国流水线”。

在东宁互市贸易区里,边民每日免税购入的俄罗斯海鲜,通过冷链物流“当日直达”国内餐桌,本地生产的温室蔬菜,又反向填满了俄罗斯远东的菜篮子。2024年绥芬河口岸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中欧班列年通行量近900列,一条“钢铁农业链”横贯东北亚。

尽管势头凶猛,牡丹江的沿边经济仍面临“成长的烦恼”。木材、粮食加工尚未完全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境,跨境电商规模虽增速快,但相比沿海城市仍显薄弱。更隐秘的挑战来自地缘——“长吉图”的竞争,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以及部分日韩资本开始绕开“中间商”,直扑俄罗斯远东港口,让东北亚的开放赛道愈发拥挤。

牡丹江的故事,颠覆了人们对沿边经济的传统想象。“口岸”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产业链、数据流的枢纽,这座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以绥芬河、东宁等口岸为支点,反而找到了更辽阔的“出海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