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川省一季度金融运行情况发布,全省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川省一季度金融运行情况发布,全省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努力筑牢四川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金融支撑。

2025年一季度,四川省金融运行开局良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延续“总量稳、结构优、利率降”的态势,为四川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增强金融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适配性。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高4.7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1148亿元,当季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高2.6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8007亿元,同比多增1114亿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年初增加8532亿元,同比多增1469亿元。

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挖掘信贷增长点,加快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从区域看,宜宾(19%)、绵阳(16%)、眉山(15.9%)、泸州(15.8%)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贷款增速领跑全省。从行际看,全国性银行在川分支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投向看,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稳,余额同比增长8.4%,增速较2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五篇大文章”领域增长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3.5%、12.8%和12.4%,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持续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继续推动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四川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3%,首度降至4%以下,同比下降27个BP;新发放普惠小微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8%和3.04%,同比分别下降45个和71个BP,继续处于历史低位,居民和企业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将紧密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加有力支持“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挖有效融资需求,努力筑牢四川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金融支撑。

 

强协同、推创新、优服务

充分发挥金融促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四川既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消费金融前景广阔。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161.1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国10.2个百分点(2024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效发挥金融促消费牵引带动作用。

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政策合力

一是加强政策联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省级促消费联席单位,协同发改、商务、文旅等部门实施“消费+”行动,联合印发“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消费促进年总体方案”等多个文件,细化落实金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蜀里安逸”消费场景建设等工作举措。

二是深化财金互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会同省财政厅升级财金互动政策4.0版,专项增设消费贷款贴息奖补,对居民购买汽车、家电家具、电子产品以及住房装修等消费场景的贷款给予1.5%的利息补贴。目前,已完成两轮消费贷款贴息,累计兑现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惠及2.7万人次。

三是统筹考核督导。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加强消费信贷工作督导,就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等提出目标要求。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多家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行至3%左右。

推动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聚焦重点消费领域,落实“更新换新”金融新政策。结合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围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等重点领域制定配套措施,编发产品汇编,创新推出“焕新消费贷”等定制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汽车消费贷款同比增长46.2%。

二是聚焦拓展新型消费,打造体系化金融支持新模式。政策引导上,突出冰雪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金融与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协同配合。围绕成都“三城三都”(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建设,印发金融支持文创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服务模式上,推动金融机构在管理、授信、产品等方面探索专营模式,全省设立文创专营支行、文旅特色支行40余家,推出“会展贷”“商易贷”“彩灯贷”等多款特色信贷产品。融资对接上,利用“天府信用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搭建“市州旅游金融”等特色应用场景,强化银企线上融资对接。

三是聚焦扩大服务消费,用好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工具。数字文创方面,会同宣传部门创新推出“文创通”政策产品,为相关文创企业贷款提供40%的贴息和60%的担保费补贴支持。体育服务方面,会同体育部门创新推出“体育贷”政策产品,为相关体育企业贷款提供30%的贴息和60%的分险支持。养老服务方面,加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运用,支持省内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老年助餐公司运营等,并给予1%的财政资金激励,带动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50.9%。

优化金融服务,增强消费动力

一是提升消费支付服务便利性。聚焦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熊猫PAY·蜀易付”支付品牌,推动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31个支付便利化精品商圈、90个外汇服务重点网点。其中,2024年末全省外卡刷卡交易、境外来川人员结售汇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45%、46.6%。

二是优化消费金融生态环境。联动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指导金融机构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消费场景实施消费金融让利活动,发挥数字人民币精准直达快享的优势,开展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330余场,带动消费5.3亿元、2744.3万笔。依托科技赋能,推动智慧信贷、金融民生互联互通等应用项目落地,助力消费信贷渠道下沉。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川省一季度金融运行情况发布,全省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努力筑牢四川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金融支撑。

2025年一季度,四川省金融运行开局良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延续“总量稳、结构优、利率降”的态势,为四川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增强金融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适配性。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高4.7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1148亿元,当季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高2.6个百分点。一季度,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8007亿元,同比多增1114亿元。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年初增加8532亿元,同比多增1469亿元。

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多措并举,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挖掘信贷增长点,加快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从区域看,宜宾(19%)、绵阳(16%)、眉山(15.9%)、泸州(15.8%)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贷款增速领跑全省。从行际看,全国性银行在川分支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投向看,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稳,余额同比增长8.4%,增速较2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五篇大文章”领域增长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3.5%、12.8%和12.4%,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持续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继续推动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3月,四川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3%,首度降至4%以下,同比下降27个BP;新发放普惠小微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8%和3.04%,同比分别下降45个和71个BP,继续处于历史低位,居民和企业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将紧密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加有力支持“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挖有效融资需求,努力筑牢四川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金融支撑。

 

强协同、推创新、优服务

充分发挥金融促消费的牵引带动作用

四川既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消费金融前景广阔。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161.1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国10.2个百分点(2024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效发挥金融促消费牵引带动作用。

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政策合力

一是加强政策联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作为省级促消费联席单位,协同发改、商务、文旅等部门实施“消费+”行动,联合印发“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消费促进年总体方案”等多个文件,细化落实金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蜀里安逸”消费场景建设等工作举措。

二是深化财金互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会同省财政厅升级财金互动政策4.0版,专项增设消费贷款贴息奖补,对居民购买汽车、家电家具、电子产品以及住房装修等消费场景的贷款给予1.5%的利息补贴。目前,已完成两轮消费贷款贴息,累计兑现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涉及消费贷款超40亿元,惠及2.7万人次。

三是统筹考核督导。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加强消费信贷工作督导,就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等提出目标要求。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多家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下行至3%左右。

推动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聚焦重点消费领域,落实“更新换新”金融新政策。结合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围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等重点领域制定配套措施,编发产品汇编,创新推出“焕新消费贷”等定制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汽车消费贷款同比增长46.2%。

二是聚焦拓展新型消费,打造体系化金融支持新模式。政策引导上,突出冰雪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等新兴领域,加强金融与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协同配合。围绕成都“三城三都”(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建设,印发金融支持文创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服务模式上,推动金融机构在管理、授信、产品等方面探索专营模式,全省设立文创专营支行、文旅特色支行40余家,推出“会展贷”“商易贷”“彩灯贷”等多款特色信贷产品。融资对接上,利用“天府信用通”综合融资服务平台搭建“市州旅游金融”等特色应用场景,强化银企线上融资对接。

三是聚焦扩大服务消费,用好政策性金融支持新工具。数字文创方面,会同宣传部门创新推出“文创通”政策产品,为相关文创企业贷款提供40%的贴息和60%的担保费补贴支持。体育服务方面,会同体育部门创新推出“体育贷”政策产品,为相关体育企业贷款提供30%的贴息和60%的分险支持。养老服务方面,加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运用,支持省内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老年助餐公司运营等,并给予1%的财政资金激励,带动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长50.9%。

优化金融服务,增强消费动力

一是提升消费支付服务便利性。聚焦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熊猫PAY·蜀易付”支付品牌,推动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31个支付便利化精品商圈、90个外汇服务重点网点。其中,2024年末全省外卡刷卡交易、境外来川人员结售汇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45%、46.6%。

二是优化消费金融生态环境。联动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指导金融机构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消费场景实施消费金融让利活动,发挥数字人民币精准直达快享的优势,开展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330余场,带动消费5.3亿元、2744.3万笔。依托科技赋能,推动智慧信贷、金融民生互联互通等应用项目落地,助力消费信贷渠道下沉。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