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季度“淡季不淡”,这几大因素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季度“淡季不淡”,这几大因素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

每年“一头一尾”的一季度、四季度通常是半导体市场的淡季,但上海最新的一季度数据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4月23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1%,比去年全年、去年一季度都高出0.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加快。

其中有一项产业数据值得特别关注。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去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9%,全年仅为2.2%。从2024年上半年达到1.0%的低点后,这一数据就开始不断提升。

高新科技在助推产业增长的效果也直观反映在了一季报数据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市政府确立的三大先导产业,一季度产值总和同比增长7.2%,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值分别增长8.9%、2.8%和13.2%。

“上海市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工业生产增加值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了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增长动能。”上海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立东告诉界面新闻,公司在上海已扎根七年,深切体会到上海为科创企业提供的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创新创业环境。

快速工业化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出口大国,但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和技术快速发展,中国需要需要转向高利润率研发、制造和高端品牌以及售后服务,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力和附加值。新兴领域和未来前沿产业将在制造业的转向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半导体行业为典型,上海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已形成区域产业链优势,全市在设备、材料、晶圆制造等关键环节已形成完整布局,张江更有“中国硅谷”之称。 

半导体产业具有周期性特点,每年“一头一尾”的一季度、四季度通常是传统的市场淡季。但最新的数据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上海全市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同比增长10.8%。

按照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先前给出的业绩指引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将达到约 23.6 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增幅高达 34.9%,环比增长也接近8%。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经历过前两年消费电子产品的寒冬后,目前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红利带动下,智能手机、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补单急单较多,使得新年开年“淡季不淡”。

除了消费产品市场的复苏外,半导体行业今年开年“淡季不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工智能的强势增长,特别是DeepSeek新年前后的横空出世,不仅带动了国内AI行业的热潮,还让半导体行业发现了增长新机遇。

自2月以来,金融、汽车、医疗、教育及来自更多不同行业的公司排队接入DeepSeek R1与V3模型,“DeepSeek接入潮"先带动了一波国内算力需求的新订单。针对接入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华为昇腾、燧原、天数智芯、沐曦、壁仞、摩尔线程等一众国产芯片厂商都陆续推出了适配DeepSeek模型的一体机服务器产品。

赵立东认为,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从技术产品闭环迈向商业化闭环,更加注重成本与效率。不计代价单纯追求参数规模的势头,已逐渐放缓。无论是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系统级的软硬协同,还是产品的创新和定制化,都成为了实现成本和效率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看,从芯片、超节点、集群,到分布式计算、大模型应用,再到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垂直领域深度定制化部署,“国产算力底座+基础大模型+行业垂直应用”将是人工智能产业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发展大方向。

来自上海的另一家AI芯片公司天数智芯近期也推出了DeepSeek一体机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随着DeepSeek带来新一轮AI热潮,公司在第一季度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天数智芯判断,对人工智能产业来讲,2025年是大模型推理广泛落地应用的”元年“,国内芯片凭借性价比优势,将逐步在金融、医疗等推理场景崭露头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季度“淡季不淡”,这几大因素让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

每年“一头一尾”的一季度、四季度通常是半导体市场的淡季,但上海最新的一季度数据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方远

4月23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1%,比去年全年、去年一季度都高出0.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加快。

其中有一项产业数据值得特别关注。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去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9%,全年仅为2.2%。从2024年上半年达到1.0%的低点后,这一数据就开始不断提升。

高新科技在助推产业增长的效果也直观反映在了一季报数据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市政府确立的三大先导产业,一季度产值总和同比增长7.2%,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值分别增长8.9%、2.8%和13.2%。

“上海市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工业生产增加值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了强劲的产业韧性与增长动能。”上海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立东告诉界面新闻,公司在上海已扎根七年,深切体会到上海为科创企业提供的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创新创业环境。

快速工业化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出口大国,但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和技术快速发展,中国需要需要转向高利润率研发、制造和高端品牌以及售后服务,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力和附加值。新兴领域和未来前沿产业将在制造业的转向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半导体行业为典型,上海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已形成区域产业链优势,全市在设备、材料、晶圆制造等关键环节已形成完整布局,张江更有“中国硅谷”之称。 

半导体产业具有周期性特点,每年“一头一尾”的一季度、四季度通常是传统的市场淡季。但最新的数据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特征,上海全市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同比增长10.8%。

按照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先前给出的业绩指引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将达到约 23.6 亿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增幅高达 34.9%,环比增长也接近8%。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经历过前两年消费电子产品的寒冬后,目前在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红利带动下,智能手机、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补单急单较多,使得新年开年“淡季不淡”。

除了消费产品市场的复苏外,半导体行业今年开年“淡季不淡”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工智能的强势增长,特别是DeepSeek新年前后的横空出世,不仅带动了国内AI行业的热潮,还让半导体行业发现了增长新机遇。

自2月以来,金融、汽车、医疗、教育及来自更多不同行业的公司排队接入DeepSeek R1与V3模型,“DeepSeek接入潮"先带动了一波国内算力需求的新订单。针对接入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华为昇腾、燧原、天数智芯、沐曦、壁仞、摩尔线程等一众国产芯片厂商都陆续推出了适配DeepSeek模型的一体机服务器产品。

赵立东认为,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从技术产品闭环迈向商业化闭环,更加注重成本与效率。不计代价单纯追求参数规模的势头,已逐渐放缓。无论是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系统级的软硬协同,还是产品的创新和定制化,都成为了实现成本和效率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看,从芯片、超节点、集群,到分布式计算、大模型应用,再到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垂直领域深度定制化部署,“国产算力底座+基础大模型+行业垂直应用”将是人工智能产业当前及下一阶段的发展大方向。

来自上海的另一家AI芯片公司天数智芯近期也推出了DeepSeek一体机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随着DeepSeek带来新一轮AI热潮,公司在第一季度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天数智芯判断,对人工智能产业来讲,2025年是大模型推理广泛落地应用的”元年“,国内芯片凭借性价比优势,将逐步在金融、医疗等推理场景崭露头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