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彭朋
4月23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出口同比增长12.6%。其中,机床、集装箱、医药材及药品、笔记本电脑出口分别增长47.6%、43.1%、16%和12.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正在展现竞争力,一季度出口增长26%,占上海市比重升至44.8%。
从地域来看,上海外贸市场遍布全球,与东盟等等多个地区保持密切贸易往来,新兴市场贸易规模也正在保持较快增长。上海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对印度、俄罗斯、东盟出口分别增长54.8%、28.6%和24.7%。
另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上海以10053.8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越深圳同期的9901.04亿元,重返“外贸第一城”。
4天前,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最新一班中欧班列(上海)从铁路闵行站发车。这趟满载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专列将跨越1.1万公里,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预计在两周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是我们首次通过中欧班列(上海)整列运输新能源汽车。中欧班列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省40%,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快响应欧洲的市场需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在价格和供应链稳定上更具竞争力。”上海东方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高级经营总监卢蕾表示。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上海)已累计开行310列,承运进出口总货值108.6亿元,这背后是上海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缩影。
在中美关税博弈的背景下,区域经贸合作的意义愈加凸显,这些新兴市场正支撑起上海外贸出口的底气。
除了欧洲市场,东盟自贸区也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新方向。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商谈和建立的自贸区,于2010年建成。2015年,双方达成升级协议,形成自贸区2.0版,协议于2019年全面实施。到2024年,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4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透露,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次日,一批由上海京嵘科技有限公司全新研发的天丝凉感面料成衣,在上海海关所属奉贤海关监管下,销往马来西亚。
“前不久出口的这批成衣货值约43万元。近期,出口订单量大幅上涨,生产车间非常繁忙。”上海京嵘董事长张文明介绍说,目前公司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中,产品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出口订单量年增长率达10%以上。特别是天丝凉感面料深受马来西亚消费者欢迎,出口订单量持续上涨。
奉贤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童晓颖对界面新闻表示,为支持企业抓住海外发展机遇,针对上海京嵘一份客户订单对应一张原产地证的实际需求,奉贤海关建立企业原产地证申领台账,整合金额、数量、目的地、船期等信息要素,简化原产地证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帮助企业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高效的运输网络,与世界各大主要港口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这使得货物的进出口非常便捷,能够快速、高效地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此外,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紧密联动,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
在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还推动“两步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助力上海市对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保障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货值逾1900亿元,同比增长7.3%。
今年3月4日,中国上海港正式开通至柬埔寨贡布港的散杂货班轮直航航线,航线开通的首月,就有近1万吨设备、钢结构、钢材以及41辆工程车辆等物资,借由该航线顺利运达柬埔寨。
4月20日,该航线开展第3次直航任务,执航的“MV SHENG HONG 12”货轮,搭载3000多吨钢结构、钢材以及 34 辆工程车辆等物资,从上海港龙吴分公司码头出发,驶向柬埔寨贡布港。
据了解,从上海港直航柬埔寨贡布港(全程不经停其他港口),航程仅需8天,可节约50%的海上运输时间。此条直航航线成为拓展中国与柬埔寨经贸合作的又一条重要物流大动脉,可以持续强化区域供应链稳定。
多位从事外贸的人士认为,上海市场多元化策略有效分散了贸易风险,使得上海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能够灵活调整,保持外贸的稳定增长。
除了分散贸易风险,为稳定外贸发展,上海还曾多次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涵盖优化营商环境、金融支持、贸易便利化、新兴业态发展等多个方面。
2023年3月,上海发布《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明确提出,上海将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2024年6月,上海还对外发布《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36项措施》,围绕业务办理更便利、企业服务更贴心、产业赋能更精准、业态培育更多元、监管服务更智能、关企沟通更顺畅6个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海关监管服务效能和企业获得感。
此外,上海还连续多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已落实近百条改革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如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备案无纸化率100%、率先实施进口机动车辆“两证合一”等。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仅2025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至少针对稳外贸相关工作开展了5次研究。
“上海外贸的韧性源于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制度环境与企业的主动变革,其具体体现在供应链韧性、产业升级动能、市场多元化布局、企业生态互补性多个层面。”安永华中区主管合伙人夏俊对界面新闻表示,上海一季度外贸数据展现了“量增质升”的韧性特征。
具体来说,上海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强化区域供应链韧性,港口自动化、数字化升级保障物流效率,降低部分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因素的影响;同时,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叠加自贸区制度创新为出口提供长期动能。
夏俊认为,市场多元化布局的背景下,上海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降低,而新兴市场占比正在逐步提升。因此,即使传统市场出现波动,也能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平衡总体外贸规模。
此外,上海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各展所长,形成合力。民营企业的灵活性与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外商投资企业的国际化优势相互补充,共同抵御外部风险,推动上海外贸持续稳定发展。
“本来4月底是传统淡季,但现在企业订单却很充足,产线24小时不停,工人三班倒加紧生产供应全球。”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告诉界面新闻。
保隆科技在全球7个国家,有11个研发中心、19家工厂,已经做到细分市场的全球第一。尽管贸易战还未结束,保隆科技一些业务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这家位于松江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忙着搬新厂、扩产线。
在保隆的营收结构中,中国市场占比约54%,欧洲约18%,北美三国合计约25%。其中,美国市场的产品供应一部分来自北美工厂,一部分来自欧洲工厂,而直接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部分有5亿至6亿元,主要为汽车轮胎气门嘴和排气尾管等传统产品。
张祖秋透露,由于美国本土产能缺失,加上“中国制造”相对墨西哥仍有明显成本优势,这部分业务难以被轻易替代。如果美国真的中断了供应,预计一部分的美国车型就会受到巨烈的影响。“贸易战的背景下,短期的应对就是涨价,我们有核心技术,因此具有谈判力。”
他认为,汽车产业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现在考验的是企业在急剧变化的全球环境面前保持定力。“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定力,其核心是中国产品难以被替代。”
夏俊则表示:“通过数据来看,上海高附加值产品正在驱动增长。”上海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展现出抢占高附加值环节的能力,以机床、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突出,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上海物流枢纽地位不断强化,进一步凸显了高附加值产品与供应链协同优势,推动出口结构持续向高端化、高效化方向优化。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达26%,且占比近半,背后是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和税收优惠等各类政策的支持,其有效激发了民企活力,且民企灵活的市场响应能力和创新投入,也成为了出口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新兴市场贡献结构性增量,对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高增长,既是“一带一路”与RCEP政策红利的释放,也是上海高端制造、新能源产业精准匹配区域需求的成果。
另一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上海外贸的韧性源于其“内外兼修”的战略布局——对外通过多元化市场和全球化供应链分散风险,对内依托产业集群与政策创新提升竞争力。同时,上海企业的技术升级与政企协同机制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未来,随着制度型开放的深化和新兴市场的拓展,上海外贸有望在复杂环境中持续稳健发展。
为应对“不确定”的外贸市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教授何欢浪认为,上海应双向拓展市场渠道,既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鼓励内贸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一方面,通过创新多元化市场对接模式,组织外贸优品内销活动,拓宽企业国际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建设国家级内外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策咨询、标准认证、金融保险等功能,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
何欢浪还特意强调说,由于中小微企业受政策环境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因而政策设计特别要聚焦中小微企业的重点需求和市场反馈,成立应急专班小组,及时优化政策、解决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