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波港航 “三重引擎” 驱动世界一流大港 “加速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波港航 “三重引擎” 驱动世界一流大港 “加速跑”

近年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硬核力量”的嘱托,以打造平安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三个港口”为着力点,成为激活港口发展的强大“三重引擎”,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4月24日,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一片繁忙景象:橙色桥吊上下舞动,氢能集卡穿梭往来,万吨巨轮整装待发。2024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约达13.8亿吨,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3930万标箱,稳居世界第三。

近年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硬核力量”的嘱托,以打造平安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三个港口”为着力点,成为激活港口发展的强大“三重引擎”,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平安港口

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居首的宁波舟山港,日均危货作业量超全省三分之一,危货作业覆盖千余种货种,高频作业危货达200余种。作业现场 “人机” 奔忙,潜在风险不容小觑,成为宁波交通港航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的难题。

近年来,宁波交通港航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创新构建港口危货安全智控在线(港口安全码)监管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排查隐患2300余条,整改率100%,实现港口安全监管从 “人管” 到 “智控” 的华丽转身。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将港口安全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港口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通过治本攻坚、除险保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港口高风险作业、常压储罐等专项整治,彰显宁波港航严格监管、坚守安全底线的决心。

在全国地市层面,宁波港航率先开展港口危货储罐抽检,组织开展首次港口爆炸危险区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以及首轮港口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推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为港口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宁波港航创新港口经营管理手段,推动港口安责险试点任务落地,构建 “事先预防服务 + 事后救济” 保险体系,71 家企业投保,覆盖1.8万从业人员,总保费 1280.4万元,提升了港口安全生产管理,获部、省、市领导关注。

深入推进港口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从经营风险管控多维度评价,划分企业类别并动态调整,纳入全省信用等级评价公示,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宁波港航图  浙江首个“绿电码头”在宁波投运,每年可减少相当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

绘就生态画卷,打造绿色港口

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观景平台远眺,海岸线旁矗立的2台风力发电机与24000平方米光伏矩阵交相辉映,而在梅山港区,岸电桩整齐排列,电动集卡穿梭如织,勾勒出蓝色经济与绿色能源共舞的生动画卷。

作为宁波港航数字化改革、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示范区,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为港口低碳转型注入活力。

绿色,是宁波港口发展的鲜明底色。宁波港航管理部门聚焦港口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多个方面,引导支持港口企业,全面推进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生态。

支持浙江海港集团牵头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首次建立港口“制-注-储-供”全链氢能利用体系。大力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建成船舶岸电设施184套,公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1%,岸电使用量占全省一半。

建成全国首个港口“风、光、储、氢”多能源融合系统,年发电量达2700万千瓦时。电动集卡突破600台,氢能叉车、堆高机试点应用,新能源流动机械占比超60%。国内首艘油电并联式混合动力拖轮投用,纯电拖轮研发进入倒计时,国内首艘绿色纯电池动力740标箱海船及内河64标箱纯电运输船即将启航。

开通国内首条市场化、规模化运行的集装箱绿色运输线路——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配套建设10座充换电站,已具备示范效应;海铁联运“第六港区”义乌苏溪铁路场站即将投用,“公转铁”减排效益倍增;海铁联运量持续攀升,绿色运输网络向全域延伸。

港口工人冉红梅远程操控桥吊

拥抱科技创新,打造智慧港口

2月14日,宁波舟山港成功在智能闸口系统中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实现DeepSeek在智能闸口的全球首次落地应用。

智慧化是宁波港口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密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推动港口全流程智能化,构建高效协同的智慧港口。

加速推进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打造 “2+1”智慧化码头示范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梅山码头无人集卡数量突破100辆,实现有人、无人集卡常态化混线作业。

积极探索新兴技术与港口场景融合,集团自主研发 “nTOS + iECS” 双芯智慧大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智能闸口系统已在梅东公司、甬舟公司等宁波舟山港域的多家码头公司全面投用,日均处理集装箱超2万标准箱。

持续提升港航智慧数字化服务水平,创新打造智慧物流云平台,“一网智联” 模式覆盖全省并向省外延伸,年底用户数将突破 7 万;研发海丝指数,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航运和贸易市场行情的 “晴雨表”。

从 “平安” 护航到 “绿色” 转型,从 “智慧” 跃升到 “全球” 领跑,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将在建设平安、绿色、智慧港口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为宁波港口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发展保驾护航。

(宋兵 邵达 综合整理)

来源:港航中心通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宁波港

  • 一季度宁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420.5亿元
  • 宁波舟山港辟谣“停摆36小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波港航 “三重引擎” 驱动世界一流大港 “加速跑”

近年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硬核力量”的嘱托,以打造平安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三个港口”为着力点,成为激活港口发展的强大“三重引擎”,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4月24日,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一片繁忙景象:橙色桥吊上下舞动,氢能集卡穿梭往来,万吨巨轮整装待发。2024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约达13.8亿吨,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3930万标箱,稳居世界第三。

近年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硬核力量”的嘱托,以打造平安港口、绿色港口、智慧港口“三个港口”为着力点,成为激活港口发展的强大“三重引擎”,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平安港口

在全球货物吞吐量居首的宁波舟山港,日均危货作业量超全省三分之一,危货作业覆盖千余种货种,高频作业危货达200余种。作业现场 “人机” 奔忙,潜在风险不容小觑,成为宁波交通港航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的难题。

近年来,宁波交通港航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创新构建港口危货安全智控在线(港口安全码)监管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排查隐患2300余条,整改率100%,实现港口安全监管从 “人管” 到 “智控” 的华丽转身。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将港口安全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港口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通过治本攻坚、除险保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港口高风险作业、常压储罐等专项整治,彰显宁波港航严格监管、坚守安全底线的决心。

在全国地市层面,宁波港航率先开展港口危货储罐抽检,组织开展首次港口爆炸危险区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以及首轮港口安全管理专项检查,推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为港口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宁波港航创新港口经营管理手段,推动港口安责险试点任务落地,构建 “事先预防服务 + 事后救济” 保险体系,71 家企业投保,覆盖1.8万从业人员,总保费 1280.4万元,提升了港口安全生产管理,获部、省、市领导关注。

深入推进港口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从经营风险管控多维度评价,划分企业类别并动态调整,纳入全省信用等级评价公示,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宁波港航图  浙江首个“绿电码头”在宁波投运,每年可减少相当于410万辆小汽车一天的碳排放量。

绘就生态画卷,打造绿色港口

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观景平台远眺,海岸线旁矗立的2台风力发电机与24000平方米光伏矩阵交相辉映,而在梅山港区,岸电桩整齐排列,电动集卡穿梭如织,勾勒出蓝色经济与绿色能源共舞的生动画卷。

作为宁波港航数字化改革、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示范区,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为港口低碳转型注入活力。

绿色,是宁波港口发展的鲜明底色。宁波港航管理部门聚焦港口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多个方面,引导支持港口企业,全面推进低碳转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生态。

支持浙江海港集团牵头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首次建立港口“制-注-储-供”全链氢能利用体系。大力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建成船舶岸电设施184套,公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1%,岸电使用量占全省一半。

建成全国首个港口“风、光、储、氢”多能源融合系统,年发电量达2700万千瓦时。电动集卡突破600台,氢能叉车、堆高机试点应用,新能源流动机械占比超60%。国内首艘油电并联式混合动力拖轮投用,纯电拖轮研发进入倒计时,国内首艘绿色纯电池动力740标箱海船及内河64标箱纯电运输船即将启航。

开通国内首条市场化、规模化运行的集装箱绿色运输线路——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配套建设10座充换电站,已具备示范效应;海铁联运“第六港区”义乌苏溪铁路场站即将投用,“公转铁”减排效益倍增;海铁联运量持续攀升,绿色运输网络向全域延伸。

港口工人冉红梅远程操控桥吊

拥抱科技创新,打造智慧港口

2月14日,宁波舟山港成功在智能闸口系统中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实现DeepSeek在智能闸口的全球首次落地应用。

智慧化是宁波港口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密钥。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推动港口全流程智能化,构建高效协同的智慧港口。

加速推进智慧化码头示范建设,打造 “2+1”智慧化码头示范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梅山码头无人集卡数量突破100辆,实现有人、无人集卡常态化混线作业。

积极探索新兴技术与港口场景融合,集团自主研发 “nTOS + iECS” 双芯智慧大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智能闸口系统已在梅东公司、甬舟公司等宁波舟山港域的多家码头公司全面投用,日均处理集装箱超2万标准箱。

持续提升港航智慧数字化服务水平,创新打造智慧物流云平台,“一网智联” 模式覆盖全省并向省外延伸,年底用户数将突破 7 万;研发海丝指数,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航运和贸易市场行情的 “晴雨表”。

从 “平安” 护航到 “绿色” 转型,从 “智慧” 跃升到 “全球” 领跑,宁波港航管理部门将在建设平安、绿色、智慧港口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为宁波港口在世界舞台上的辉煌发展保驾护航。

(宋兵 邵达 综合整理)

来源:港航中心通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