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4月24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开源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
【机会前瞻】
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式公布,该《方案》以“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为核心,提出两步走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制修订30项以上技术标准,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打100 个以上数智技术应用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卓越企业和5个卓越园区,并培育30家以上转型服务商;到2030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形成完善的全链条数据体系和生态体系。
《方案》聚焦四大行动系统推进实施:一是数智技术赋能行动,包括加强智能制药设备、工业软件研发,整合医药数据要素价值,建设医药工业大数据平台并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G 专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支持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开展 “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 应用试点。
二是数智转型推广行动,通过梳理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数智化场景清单,培育 50 家以上卓越企业,建设 5 个数智化医药产业园区,推动智能靶点筛选、智能排产、药品追溯等场景落地。
三是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制定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质量支撑和创新载体培育,壮大服务商队伍。
四是数智监管提升行动,探索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远程监测、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推动监管科学研究与技术工具创新,提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
《方案》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场景应用推广”“服务生态构建”“智慧监管升级”四大行动体系,系统性推动医药工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标志着我国AI医疗产业进入政策驱动、全链协同的新阶段。
当前,AI医疗已在医学影像、AI制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例如,瑞金医院基于AI的病理诊断系统将单张切片诊断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秒级,效率提升超100倍;华为云与天士力合作的中医药大模型通过权威认证,可赋能方剂筛选和辅助问诊。然而,行业仍面临数据孤岛、算法可靠性、法规监管等挑战,例如医疗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标准化程度低,导致模型训练效果受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