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四川经济网 唐千惠
4月22日至23日,全省人大代表工作会议在南充召开,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统一思想、总结成绩,交流工作、明确任务,稳中求进推动全省人大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年来,全省各级人大统筹推进选举任免、建议办理、代表活动、能力建设、管理监督、服务保障“六项重点工作”,通过抓重点带全局、抓执行求实效,取得了良好成绩。
共话履职新经验,共谋为民新举措。本次会议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成果展示”的形式,通过看实景、听实情、谋实招,生动呈现了全省人大代表工作的创新实践,并系统全面地部署了年度代表工作。

听民声 架起民意直通“连心桥”
在南充市高坪区白塔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门外,有一个醒目的户外公开区常引人驻足,在这里,选民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代表接待日”安排表、各代表的联系方式等信息一览无余。
“白塔街道的代表,主要是干部、教师、医生、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每一名代表的基本信息、履职承诺都进行公开。”据南充市高坪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彭希梦介绍,不仅如此,群众还可以通过扫描专属二维码进入“码上见代表”平台,随时随地联系代表、反映诉求。

“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家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白塔街道对“家站”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探索,正是全省各级人大切实推动“家站”行之有效的生动缩影。
“2024年,成都市1.3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走访帮助企业6000余家、群众8万余人,提出建议4000余条。”
“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已在全域建成人大代表‘家站’113个,开展共同富裕专题活动165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4170余条,推动解决基层难题2810余件。”
“去年,南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以代表身份深入‘家站’开展履职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217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14400余件,协助解决问题12600余个。”
透过成都、攀枝花、南充等10个市人大常委会的交流发言,我们能看到,遍布四川大地、扎根街镇社区的“家站”,已逐渐成为畅通民意的“直通车”、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会议强调,要将“家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调查研究联系点、党群服务中心等融合建设,持续推动党政领导干部代表进家入站开展活动,使之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平台和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还将探索建立和规范人大代表向12345平台热线反映和收集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建议快速办理机制,把人大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办实事 书写为民服务“最优解”
4月23日上午,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西巷文化街,青瓦白墙、穿斗结构的川北传统建筑群里,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装点着街巷的风景,与打着手鼓唱起歌的商家、喝着茶聊着天的消费者,共同构成城市烟火气的“现实图景”。
很难想象,这里一度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老厂房,甚至还曾在2022年开街运营之初,因为交通不便、定位不准等问题而人气寥寥。
蝶变,因人大代表们的一条条针对性、跟踪式建议而发生。
2023年以来,顺庆区人大常委会定点帮扶西巷,并选取了法律、经济、文旅等方面专业代表“对口”进“站”,试点打造西巷“代表联络站”,推行代表小组活动“项目化”。据西巷的职业经理人杨剑介绍,在代表们的努力下,一系列建议落地见效:公交公司开通了直达西巷的线路、“星光夜市”建成落地、市监局等部门高效解决商户办证难题……
据介绍,西巷现在对比开街之初招商率增加了50%、达95%,产值更是翻了一番,已成为该区域最具潜力的“夜经济”商圈。
以代表履职“小切口”撬动民生指数“大变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前往了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陈寿小学等地,实地调研考察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小组活动和代表之家融合发展、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等工作。一路看一路交流,让履职的每一步都踏在民生的节拍上,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强民意支撑。
会议提出,全省各级人大代表要在深入群众、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批高质量、有分量的议案建议,充分发挥代表自身专业、行业优势,广泛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专委会的工作,全面展现忠实为民履职的政治自觉。同时,还要自觉把代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持代表积极投身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发挥模范作用。并要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既把中央、省委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贯彻下去、落到实处,又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上来、推动解决,切实做到中央、省委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开展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提质效 打好代表履职“组合拳”
会议现场,一本散发着新鲜油墨香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工作典型案例汇编》引发关注,该《汇编》汇集了2024年度“100件四川省人大代表建议”、四川省100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四川省100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展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探索建立“三个一百”正向激励机制的阶段性成效,以及高质量推动代表工作的新时代实践。
同时,会议还印发了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做法,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省人大代表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全省各地推进人大代表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会议提出,去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在全省21个市州抽取了22个县(市、区)的6600余名群众进行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代表工作和代表履职满意度整体较2023年有不少提升,但也存在地区差异较大、宣传不够深入等问题。
如何有效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质效?打好“组合拳”是关键。
今年,全省的代表工作,将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代表法,支持国家机关健全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扩大代表对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参与,探索建立和规范代表向12345热线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持续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直选代表述职月”、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提高代表工作信息化水平等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工作能力,支持和保证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来源:四川经济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