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四月的齐鲁大地,繁花与盛会交织。4月24日晚,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德州乐陵盛大启幕。
这场大会不仅是齐鲁大地文旅产业的年度盛事,更是一场兼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盛宴,全方位呈现着山东文旅发展的创新盛景。
自2020年起,山东每年都以高规格举办文旅主题大会,历经五载已走过济南、烟台、济宁、青岛、临沂5座城市。每到一处,皆掀起文旅消费新热潮,并串联起全省产业升级的发展脉络,成为驱动齐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此次大会不仅是齐鲁文旅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承载着“扩内需、促消费”的战略使命——
“做好供给创新文章,激发惠民消费新活力”。开幕式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致辞中,为山东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从绿皮列车串联起的慢游经济到国际邮轮带来的入境热潮,从影视IP催生的沉浸式体验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组合拳”,山东正向内深耕场景、向外拓展市场,破解“如何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时代命题。

向内破题,以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新引擎
山东文旅的向内功夫,首先在于打破传统旅游的“观光思维”,以沉浸式、体验式场景重塑消费生态。
当高铁时代追求快速之旅,山东另辟蹊径,匠心打造“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将承载时代记忆的绿皮车,升级为“慢进深游”的移动载体,让游客得以放缓脚步,沉浸式感受齐鲁大地的人文底蕴与山水风情。
这趟宛如“流动风景线”的旅游列车,纵横齐鲁大地,串联11市22个站点,将200多家景区纳入版图。既有巍峨泰山、古城台儿庄等5A级景区的“经典名片”,也藏着磁窑、蓝村等小众小城的“隐秘宝藏”。
车厢内,非遗展演的传统技艺流光溢彩,鲁味美食吧的烟火香气扑鼻而来,文创市集的特色好物琳琅满目,游客在怀旧氛围中,可畅享“车票+景区+酒店”的一站式联动优惠——
济南至泰山的硬座仅需12.5元,沿线170多家4A级景区、340多家星级酒店纷纷推出专属折扣,临沂更是加码配套100万元消费券与800万元奖励资金,让“坐着火车游山东”从口号变为触手可及的消费实景。
当文旅消费从“到此一游”迈向深度体验,山东正以场景创新重构消费生态,让每个游客都能在齐鲁大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而放眼山东,各地正将文化基因转化为可参与、可定制的消费场景。淄博凭借深度文旅融合,持续保持热度:海岱楼钟书阁打造“文化+演艺”盛宴,红叶柿岩景区实现蜕变,周村古商城推出沉浸式体验,多元业态交织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影视与文旅的碰撞同样火花四射。借《国色芳华》热播之势,乐陵影视城规划建设唐城主题园区,拓展沉浸式互动项目,预计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
菏泽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通过“汉服秀”“牡丹簪花”等活动,实现从“赏花经济”到“以花兴城”的跨越,初步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非遗传承也为山东文旅注入新活力。潍坊市寒亭区西杨家埠村依托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风筝等非遗项目,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旅游片区,2023年生产风筝220万只、印制年画2600余万张、制作布玩具20余万只,带动村民增收1.5亿元,走出一条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本届旅发大会更是亮点纷呈,临境山海经VR沉浸全感剧场、青岛“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铁道游击队景区枣庄演艺提升等一批场景新颖、融合度深、规模庞大的文旅项目将集中签约。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丰富业态、集聚人气、带动就业、拉动消费等多重效益,为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齐鲁大地文旅产业迈向新高度。
今年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积极探索深化文旅融合的机制化路径,打造更多“爆点”“爆款”“爆品”,提升文旅产品附加值、产业增加值。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元业态深度融合,山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将更加坚定。

向外破局,以文化IP叩开国际消费新蓝海
作为孔子故乡、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出海”优势。面对入境游这片蓝海,山东正以“政策+产品+服务”组合拳,将文化认同转化为消费动能。
以东南亚市场为例,自2023年新加坡山东周以来,已有近万名东南亚团队游客到访,这是国际市场对“好客山东”诚意的积极回应。
今年,山东已经明确将创新实施境外营销中心计划,与入境客源市场的旅行商和营销公司深度合作,设置“好客山东”境外营销中心,联合开展市场调研、研发产品、创作内容、投放广告、参加旅展等,进一步提高入境客源市场开发的针对性、系统性,加强精准推广、有效传播。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孔孟之乡的儒学文化、泰山的封禅文化、泉城济南的“天下第一泉”文化,均为世界级的文化IP。
正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对儒家文化认同感强烈,而泰国的佛教文化也与山东的灵岩寺、千佛山等形成跨越千里地缘的对话,加之,“孔子”已是中外交流的共同语言,这种“人缘、地缘、文缘”的深度联结,让山东成为东方文明的精神原乡。
由此,山东针对不同市场推出30多条核心入境线路,精细打造“赏花踏青、嗨啤消暑、采摘品鲜、冰雪贺年”四季主题产品。
自步入春季,外国旅游团到访山东的新闻频频见于媒体。4月11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150名游客齐聚济南明水古城,共同启动东南亚“百团万人游山东”赏花季暨“Spring Jinan”入境游推广季;4月15日,东南亚“百团万人游山东”赏花季活动接续走进“中国牡丹之都”菏泽,80余名游客以花为媒、以文会友,沉浸式体验春日菏泽的国色天香。
今年一季度,山东共接待入境游客28.3万人次、同比增长80.9%,涌现出欧罗巴2号、韩国公园健步球等一批入境大团队,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

4月15日,随着《山东省“引客入鲁”奖补办法(试行)》印发,山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对组织招徕入境游客、境外营销作出突出贡献的旅行社予以奖补,及时发放。
值得关注的是,文旅大会期间,山东还将印发《入境旅游服务提升专项行动》,逐项优化当前入境旅游服务存在的短板、痛点。
例如,争取每年开通8条国际航线、运营30艘次国际邮轮、保障入境游客1小时通关等量化指标,以及争取24小时过境免办查验手续、鼓励因公出国(境)团组开展入境旅游宣传、支持烟台威海开展入境支付便利化试点等机制性、前瞻性举措,力求更好服务经营主体,打通入境旅游堵点,可谓诚意满满。
从制度创新到产品精耕,从文化共鸣到细节服务,山东正以入境游的突破性进展证明:文化的厚度决定着旅游的吸引力,而系统化的创新,则为这份吸引力装上了通向世界的“引擎”。
这不仅是产业层面的破局之道,更是文明互鉴的应有之义——让孔子故乡的好客之情,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共同语言,让齐鲁大地的山水人文,成为世界游客心向往之的精神坐标。

透过文旅产业的蓬勃脉动,可以看到山东文旅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内外兼修,全面发力,激荡出全域发展的澎湃动能。
而此刻正在举行的2025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成为齐鲁文旅发展征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引领山东文旅融合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跃迁。
乘时代之风,聚全域之力。这片浸润着千年文明的沃土,必将在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中孕育更多可能,不仅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更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世界会客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