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5年上海车展上,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之最。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受到全行业的关注,但是跨国合作似乎并未受影响。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日企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设展台,并推出系列新品,寻求合作伙伴。
电装此前的拳头产品主要来自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和电气化系统,占了收入的绝大部分。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界面新闻表示,组合辅助驾驶是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本次车展上,电装重点展示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日企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井上英治在4月2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对于辅助驾驶的需求也将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司针对这一市场,将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中国本地企业合作,开发符合L2++标准的组合辅助驾驶产品。
《中国汽车报》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显示,2023年企业供应链收入方面,电装以3575.43亿元排名全球第二。目前其在中国设有34家关联公司,员工人数约1.5万人。
今年3月,电装与地平线合作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在广汽传祺上实现了量产。电装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融合本地合作伙伴的SoC(系统级芯片)平台,减少了对激光雷达的依赖,构建了高性能同时兼具成本优势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推动该技术更广泛的应用。

在技术亮点方面,该辅助驾驶系统中搭载的电装新一代毫米波雷达可实现约290米探测距离、±63度视野,并通过反射波抑制技术,增强多车型适配性。而电装全新SPC3图像传感器则具备800万像素、128°广角与5TOPs处理能力,可对应中国NCAP(编注:新车评价程序)五星要求。
对于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对于辅助驾驶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电装表示会更多的将安全性和品质放在第一位。据悉,L2++组合辅助驾驶系统预计将于2027年实现量产。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势不可挡,传统车企国家也从竞争对手变换,积极与中国供应链展开合作。中美关税摩擦之下,产业链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全球领先激光光学科技企业光峰科技发布了“灵境”智能车载光学系统。该系统可以借助AI技术,精准控制车载对应区域的投影设备和投影内容,让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无需分心操作,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提升驾乘体验。
目前,光峰科技累计获得13个车载定点,涵盖车规级巨幕、激光投影灯、车灯模组等产品,形成了技术实力与强大的技术壁垒。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光峰科技智能车载光学系统受到了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青睐”,是全球该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屹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坦言,企业目前面向美国市场的合作计划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相关合作意向目前处于搁置状态,但是在本届车展上,光峰还是受到了其他市场企业的关注,并提出邀请赴海外建厂的邀约。
李屹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关税问题不构成障碍,中国汽车行业的核心器件和技术是让我们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汽车供应链中无法避开的重要一环的根本。对于国内的供应链企业,做好自身的技术突破和研发,关税问题就不构成障碍。
他同时透露,搭载光峰科技相关产品、技术的汽车,已经登陆海外市场,并将在多个国家同步发布新品。
在上海车展上,前来参会的欧美车企高管也表达了对关税战的态度。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奔驰正在敦促欧盟寻找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在欧洲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奥迪首席执行官(CEO)格诺特·德尔纳则抨击了美政府肆意滥用关税手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的做法。“关税不是解决办法。”
德尔纳称,“它们阻碍创新,造成虚假竞争”,“我们已在中国生产了30多年,我们相信必须找到其他解决方案。”
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约640.7万辆中,美国市场占比不到2%。但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规模达997.7亿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15%。
李屹预测,从两个市场的依存度来看,未来,美对华发起的关税战将很快迎来一个“U-Turn”(掉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