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北永年:太极拳从这里走向世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北永年:太极拳从这里走向世界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打太极一定要注意做到心态平和、动作到位、刚柔相济……”日前,在河北邯郸永年太极国术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正在指导徒弟练拳。

阴阳之间,一招一式蕴藏中华民族的武术技艺;五行八卦,彰显太极人生无悔的坚持;四两千斤,东方文明悄然的崛起!

发源于“太极拳之乡”邯郸市永年区的杨武式太极拳,形成于17世纪中叶,它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个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拳种,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是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太极拳拳种。

2006年5月20日,杨氏太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不仅是“养生拳”“竞技拳”,还是“文化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国家体委早在1956年与1959年前后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习练者的欢迎。

作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有着50余年习武生涯,30余载弘扬国粹。从90年代起,他便积极在推进太极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保护太极拳生命力,我花了4年的时间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改良,创编出了既适合年轻人练习又能体现传统太极特点的‘杨振河38式太极拳’,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应该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学得来、用得上。非遗文化的重点不是表演,而为传承。”杨振河说。

在邯郸这座成语之都太极之乡,“杨振河38式太极拳”被市教育局指定为“太极进校园”活动必修课程。如今的太极拳,不仅享誉世界,行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更是能感受到它无处不在的身影。早晚都有大批人在广场、公园习练太极拳、太极剑,练太极拳已成为当地群众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自2008年至今,已有千余名体育老师与百万余名中小学生练习受益,目前,永年区太极拳习练者达到42万人。

太极不仅是一个符号、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辐射带动了太极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河北邯郸永年大力发展“太极经济”,打造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举办了14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实施“十百千”太极拳人才培养工程、太极拳“六进”活动。

“太极拳本身是一种肢体语言,有时候不需要翻译,外国人就能理解。”杨振河说,西方人把太极拳看成一种东方哲学,一种辩证法,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等特性引人深思。很多外国学生接触之后就爱上了太极拳,甚至主动追到他的老家邯郸永年。“他们就住到家里,很多一住就是一两年,把整个拳法全部学完才走。”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杨振河还致力于推进太极文化走出国门,在英、德、法、日、新、加等国家任教,将太极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太极拳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也意味着我们的保护、传承、推广任务更重。”杨振河说。成为世界级非遗后,太极拳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理当尽心保护与传承,吸引更多年轻一代自觉了解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培育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杨振河拥有亲传弟子200余名,国内外学生共7万余人,其子女和弟子,也都在全世界各地传授太极拳,助推太极文化走出国门。如今,全球习练杨氏太极拳者达2亿多人,太极拳,正在成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文化瑰宝。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北永年:太极拳从这里走向世界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打太极一定要注意做到心态平和、动作到位、刚柔相济……”日前,在河北邯郸永年太极国术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正在指导徒弟练拳。

阴阳之间,一招一式蕴藏中华民族的武术技艺;五行八卦,彰显太极人生无悔的坚持;四两千斤,东方文明悄然的崛起!

发源于“太极拳之乡”邯郸市永年区的杨武式太极拳,形成于17世纪中叶,它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个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拳种,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是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太极拳拳种。

2006年5月20日,杨氏太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不仅是“养生拳”“竞技拳”,还是“文化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国家体委早在1956年与1959年前后以杨澄甫拳架为蓝本,编写了“24式简化太极拳”“88式太极拳”,自推广以来,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习练者的欢迎。

作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有着50余年习武生涯,30余载弘扬国粹。从90年代起,他便积极在推进太极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保护太极拳生命力,我花了4年的时间对传统太极拳进行改良,创编出了既适合年轻人练习又能体现传统太极特点的‘杨振河38式太极拳’,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应该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学得来、用得上。非遗文化的重点不是表演,而为传承。”杨振河说。

在邯郸这座成语之都太极之乡,“杨振河38式太极拳”被市教育局指定为“太极进校园”活动必修课程。如今的太极拳,不仅享誉世界,行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更是能感受到它无处不在的身影。早晚都有大批人在广场、公园习练太极拳、太极剑,练太极拳已成为当地群众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自2008年至今,已有千余名体育老师与百万余名中小学生练习受益,目前,永年区太极拳习练者达到42万人。

太极不仅是一个符号、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辐射带动了太极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河北邯郸永年大力发展“太极经济”,打造世界太极拳文化旅游目的地,先后举办了14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实施“十百千”太极拳人才培养工程、太极拳“六进”活动。

“太极拳本身是一种肢体语言,有时候不需要翻译,外国人就能理解。”杨振河说,西方人把太极拳看成一种东方哲学,一种辩证法,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等特性引人深思。很多外国学生接触之后就爱上了太极拳,甚至主动追到他的老家邯郸永年。“他们就住到家里,很多一住就是一两年,把整个拳法全部学完才走。”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杨振河还致力于推进太极文化走出国门,在英、德、法、日、新、加等国家任教,将太极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太极拳被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也意味着我们的保护、传承、推广任务更重。”杨振河说。成为世界级非遗后,太极拳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理当尽心保护与传承,吸引更多年轻一代自觉了解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培育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杨振河拥有亲传弟子200余名,国内外学生共7万余人,其子女和弟子,也都在全世界各地传授太极拳,助推太极文化走出国门。如今,全球习练杨氏太极拳者达2亿多人,太极拳,正在成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文化瑰宝。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