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年力量·刘建强 | 以初心致愿景 以制造显担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年力量·刘建强 | 以初心致愿景 以制造显担当

刘建强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金立方将继续秉持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 | 白杨

在哈尔滨的工业版图上,哈尔滨金立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厂区布局步伐就是一部企业成长史,生动展现着其被市场推着前进的轨迹。从2013年第一厂区投产,到2015年二厂拔地而起,再到如今因产能吃紧建设的第三厂区,这家企业的扩张史始终与订单紧密相连。

在金立方联合创始人刘建强的商业底色里,始终铺陈着对社会责任的朴素认知。建厂之初,他便将解决劳动力就业、为国家创造税收、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写入企业基因,用十余年的实践诠释着制造企业的家国情怀:“能为国家做点事,为老百姓谋点福利,是我们做企业的初心。”

“被订单推着走”的扩张逻辑

2013年,刘建强在哈尔滨创立金立方第一厂区,资金链的紧绷与产业工人的匮乏,是摆在他面前的是双重挑战。上游客户要求垫付资金,下游客户又有3到6个月的账期,半年时间里企业全靠自有资金周转。在产业工人储备上,哈尔滨不到20万的实际产业工人数量,使得人才缺口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但市场的机遇往往藏在挑战背后,德国爱德夏的一笔大订单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时金立方第一厂区产能有限,难以承接如此规模的订单。

是放弃还是破局?刘建强选择了后者,他决定建设第二厂区。命运使然,同一时期长安福特在哈尔滨建厂,急需本地产业链支撑,这一巧合让二厂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单一订单,更成为融入区域汽车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刘建强对产品如数家珍

在深圳,刘建强还有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创业插曲。2015年,刘建强创立深圳靖和嘉科技有限公司。本是“无心插柳”,却凭借高效的“深圳速度”和当地优厚的政策扶持,迅速在精密加工领域站稳脚跟。大疆无人机10%的壳体和架构、俞敏洪有道翻译笔的全部壳体和架构都在这里生产。

“在技术交融中成长”的合作逻辑

与德国汉特曼的合作,是金立方技术升级的重要跳板。汉特曼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正是金立方当时所欠缺的。通过成为汉特曼中国区生产和采购合作伙伴,并拿下其新型材料东南亚区独家代理,金立方开启了“边学边成长”的历程。

在法国轨道交通领域的突破,便是合作成果的有力证明。金立方通过对原材料的技术改进和加工,成功让新型产品应用于法国轨道交通,实现了该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种“引进-消化-创新”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金立方的技术实力,更让其在国际合作中积累了话语权。

“轨道交通领域的中车、西门子,汽车行业的福特、大众、奔驰,医疗领域的飞利浦、三星……这些头部企业的认可,既是对其技术的肯定,也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订单流。”金立方的客户名单堪称行业“全明星”。刘建强表示,尽管目前在这些客户的供货尚未“起量”,但第三厂区的建设将为承接更多订单奠定基础。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金立方同样走在前列。与东方学院开展产业人才交流,让学生走进企业实践,工人走进学校培训,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与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开展新材料研究,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高校智力支持。

“以精度与效率取胜”的竞争逻辑

在竞争激烈的精密制造领域,金立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专精”与“交付优势”。刘建强坦言:“公司产品价格比同行高15%,但客户依然选择金立方,靠的就是精度、交付效率和合格率的优势。”

这种优势的形成,离不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第一厂区专注于滑轮相关产品,包括免润滑轮等,在细分领域做精做透。当产能不足时,第三厂区的规划并非简单的产能复制,而是将第一厂区转型为研发中心,保留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储备力量。

第三厂区沙盘

在团队管理上,金立方践行“德国文化+人文关怀”的双重理念。不搞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而是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我管理,只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便可享受相对自由的工作氛围。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系统的培训以及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员工平均工龄超过8年,形成了稳定而高效的团队。

因环保得福的战略远见

“处理后的水质甚至能养鱼!”在兴隆镇建设第二厂区时,金立方主动投资自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不仅远超市政要求50%,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面对中央环保组的严格标准,董事长刘建强坦言:“这不是被动合规,而是我们为长远发展埋下的伏笔。”

松花江流域的排污管控被视为“硬杠杠”,但金立方选择将环保投入视为战略必选项。这份前瞻性布局,最终成为叩开福特全球供应链大门的“金钥匙”。当国际巨头筛选供应商时,环保达标的金立方成为福特的唯一选择。金立方凭借领先的环保资质,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成本负担”到“核心竞争力”的蝶变。

在刘建强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立体化的。环保投入夯实了发展根基,解决就业、贡献税收、牵引区域产业升级则是持续回馈社会的路径。从最初为地方劳动力提供岗位,到如今成为哈尔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配套商,金立方始终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这种将生态效益与商业价值深度融合的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第一厂区的机加车间

在新能源和智能装备领域,金立方已经开始布局。“计划将资源向新型制造业和科技型产业倾斜,从目前10%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逐步提升到40%甚至更高。”刘建强信心满满,这种战略调整,既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把握,也是企业从“被动接单”到“主动规划”的转变。

在务实中勾勒未来蓝图

回顾刘建强与金立方的发展轨迹,始终贯穿着两个关键词:务实与机遇。从被订单推着建厂区,到主动把握国际合作机遇;从解决眼前的环保难题,到布局未来的科技赛道,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且富有远见。

对于未来,刘建强有着清晰的规划:3到5年内,通过贷款和引入上下游股东,实现产值增长;五年后,视市场情况考虑上市。在他看来,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无论是第三厂区的建设,还是研发中心的规划,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金立方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企业成长的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逐步崭露头角的生动写照。刘建强以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每一步都承载着汗水与智慧,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勇气与担当,带领金立方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团队建设以及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展望未来,刘建强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金立方将继续秉持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年力量·刘建强 | 以初心致愿景 以制造显担当

刘建强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金立方将继续秉持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文 | 白杨

在哈尔滨的工业版图上,哈尔滨金立方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厂区布局步伐就是一部企业成长史,生动展现着其被市场推着前进的轨迹。从2013年第一厂区投产,到2015年二厂拔地而起,再到如今因产能吃紧建设的第三厂区,这家企业的扩张史始终与订单紧密相连。

在金立方联合创始人刘建强的商业底色里,始终铺陈着对社会责任的朴素认知。建厂之初,他便将解决劳动力就业、为国家创造税收、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写入企业基因,用十余年的实践诠释着制造企业的家国情怀:“能为国家做点事,为老百姓谋点福利,是我们做企业的初心。”

“被订单推着走”的扩张逻辑

2013年,刘建强在哈尔滨创立金立方第一厂区,资金链的紧绷与产业工人的匮乏,是摆在他面前的是双重挑战。上游客户要求垫付资金,下游客户又有3到6个月的账期,半年时间里企业全靠自有资金周转。在产业工人储备上,哈尔滨不到20万的实际产业工人数量,使得人才缺口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但市场的机遇往往藏在挑战背后,德国爱德夏的一笔大订单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时金立方第一厂区产能有限,难以承接如此规模的订单。

是放弃还是破局?刘建强选择了后者,他决定建设第二厂区。命运使然,同一时期长安福特在哈尔滨建厂,急需本地产业链支撑,这一巧合让二厂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单一订单,更成为融入区域汽车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刘建强对产品如数家珍

在深圳,刘建强还有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创业插曲。2015年,刘建强创立深圳靖和嘉科技有限公司。本是“无心插柳”,却凭借高效的“深圳速度”和当地优厚的政策扶持,迅速在精密加工领域站稳脚跟。大疆无人机10%的壳体和架构、俞敏洪有道翻译笔的全部壳体和架构都在这里生产。

“在技术交融中成长”的合作逻辑

与德国汉特曼的合作,是金立方技术升级的重要跳板。汉特曼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以及新型材料,正是金立方当时所欠缺的。通过成为汉特曼中国区生产和采购合作伙伴,并拿下其新型材料东南亚区独家代理,金立方开启了“边学边成长”的历程。

在法国轨道交通领域的突破,便是合作成果的有力证明。金立方通过对原材料的技术改进和加工,成功让新型产品应用于法国轨道交通,实现了该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这种“引进-消化-创新”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金立方的技术实力,更让其在国际合作中积累了话语权。

“轨道交通领域的中车、西门子,汽车行业的福特、大众、奔驰,医疗领域的飞利浦、三星……这些头部企业的认可,既是对其技术的肯定,也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订单流。”金立方的客户名单堪称行业“全明星”。刘建强表示,尽管目前在这些客户的供货尚未“起量”,但第三厂区的建设将为承接更多订单奠定基础。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金立方同样走在前列。与东方学院开展产业人才交流,让学生走进企业实践,工人走进学校培训,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与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合作开展新材料研究,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高校智力支持。

“以精度与效率取胜”的竞争逻辑

在竞争激烈的精密制造领域,金立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专精”与“交付优势”。刘建强坦言:“公司产品价格比同行高15%,但客户依然选择金立方,靠的就是精度、交付效率和合格率的优势。”

这种优势的形成,离不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第一厂区专注于滑轮相关产品,包括免润滑轮等,在细分领域做精做透。当产能不足时,第三厂区的规划并非简单的产能复制,而是将第一厂区转型为研发中心,保留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储备力量。

第三厂区沙盘

在团队管理上,金立方践行“德国文化+人文关怀”的双重理念。不搞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而是让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自我管理,只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便可享受相对自由的工作氛围。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系统的培训以及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员工平均工龄超过8年,形成了稳定而高效的团队。

因环保得福的战略远见

“处理后的水质甚至能养鱼!”在兴隆镇建设第二厂区时,金立方主动投资自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不仅远超市政要求50%,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面对中央环保组的严格标准,董事长刘建强坦言:“这不是被动合规,而是我们为长远发展埋下的伏笔。”

松花江流域的排污管控被视为“硬杠杠”,但金立方选择将环保投入视为战略必选项。这份前瞻性布局,最终成为叩开福特全球供应链大门的“金钥匙”。当国际巨头筛选供应商时,环保达标的金立方成为福特的唯一选择。金立方凭借领先的环保资质,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成本负担”到“核心竞争力”的蝶变。

在刘建强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立体化的。环保投入夯实了发展根基,解决就业、贡献税收、牵引区域产业升级则是持续回馈社会的路径。从最初为地方劳动力提供岗位,到如今成为哈尔滨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配套商,金立方始终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这种将生态效益与商业价值深度融合的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第一厂区的机加车间

在新能源和智能装备领域,金立方已经开始布局。“计划将资源向新型制造业和科技型产业倾斜,从目前10%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逐步提升到40%甚至更高。”刘建强信心满满,这种战略调整,既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把握,也是企业从“被动接单”到“主动规划”的转变。

在务实中勾勒未来蓝图

回顾刘建强与金立方的发展轨迹,始终贯穿着两个关键词:务实与机遇。从被订单推着建厂区,到主动把握国际合作机遇;从解决眼前的环保难题,到布局未来的科技赛道,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且富有远见。

对于未来,刘建强有着清晰的规划:3到5年内,通过贷款和引入上下游股东,实现产值增长;五年后,视市场情况考虑上市。在他看来,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无论是第三厂区的建设,还是研发中心的规划,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精密制造领域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金立方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企业成长的故事,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逐步崭露头角的生动写照。刘建强以其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每一步都承载着汗水与智慧,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勇气与担当,带领金立方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团队建设以及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展望未来,刘建强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金立方将继续秉持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以技术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持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