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芯片放量+车载方案落地 裕太微2024年营收增长44.86%

裕太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6%,达到39,622.65万元,实现季度环比稳步增长。公司正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重点研发2.5G系列网通产品、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等,预计2024年至2026年量产。作为国内以太网物理层芯设计公司,裕太微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已形成七条产品线,其中多项产品已实现规模量产。

裕太微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9,622.6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4.86%。其中,第一季度为7,253.15万元,第二季度为8,214.50万元,第三季度为11,139.46万元,第四季度为13,015.55万元,营业收入实现季度环比稳步增长。

公司目前已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该轮次研发投入金额较大,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研发产

品难度系数大幅提升。该轮次核心研发投入为补充 2.5G 系列网通产品、24 口及以下网通交换机芯片、5G/10G 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车载网关芯片。这一系列产品将陆续于 2024 年到 2026 年量产出货,为后续的营收份额的提升做出贡献。 

作为国内稀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设计公司,裕太微自2017年成立以来,长期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通、安防、消费、电信、工业、车载等多个领域,并提供多种性能等级的产品,包括商规级、工规级和车规级,以及不同传输速率(如百兆、千兆、2.5G)和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

目前裕太微已形成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等七条产品线。其中,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和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均已实现规模量产。

国内通信传输速率正在从千兆向2.5G提升。2024年,裕太微2.5G产品销售超过此前公司预期,达到1.42亿元。

2.5G产品主要用于XGPON及路由器等产品中。裕太微2022年发布单口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公司也成为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规模量产的企业。

裕太微董事会秘书王文倩表示,预计2025年公司2.5G产品的应用还会继续放量。随着前序运营商陆续启动2.5G产品招标,今年运营商市场相关项目也正在陆续落标,裕太微在运营商市场的份额和渗透率正在逐步上升。“从2.5G产品面向的整体市场来看,需求会比过去两年更好。” 

在2024年年底,裕太微推出4口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作为其单口2.5G产品的补充,未来将承载三方面的战略作用。

除此之外,裕太微也在全力加速车载业务的布局。除了在2022年和2023年已经实现车载百兆物理层芯片和千兆物理层芯片的量产之外,裕太微于2024年初专门成立了车载事业部,主要专注于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产品战略和规格制定、研发设计、市场推广及销售。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车载交换芯片的量产,以及车载摄像头端加解串芯片的送样。

由于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高度集中,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约70%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但在关键芯片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在车载芯片中,又以以太网芯片和车载串行解串芯片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

据了解,车载以太网不仅能够支持较高的速率传输,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电磁干扰等优点,而且对链路连接形式有归一性,使整车链接种类降低、成本降低,可广泛应用于娱乐、ADAS、车联网等系统中,车载以太网已逐步演进为新一代车载网络架构。

裕太微作为国内车载以太网领域的先行者,自其车载方案发布后,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开始采用裕太微的技术支持。据介绍,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产品已覆盖德赛西威、立昇、富赛、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红旗、北汽、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海外、奇瑞、吉利等客户或终端客户中,并已进入更多客户的供应商序列等待产品测试通过和出货。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也是裕太微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整个芯片设计行业而言,海外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2022年,裕太微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将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后两年,裕太微持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并成功进入多个国家的主要供应链。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也让裕太微海外业务占比开始大幅度提升,根据财报,2024年裕太微海外营业收入达到7,375.73万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为2,860.60万元。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裕太微方面表示,公司将在继续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2.5G芯片放量+车载方案落地 裕太微2024年营收增长44.86%

裕太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86%,达到39,622.65万元,实现季度环比稳步增长。公司正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重点研发2.5G系列网通产品、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等,预计2024年至2026年量产。作为国内以太网物理层芯设计公司,裕太微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已形成七条产品线,其中多项产品已实现规模量产。

裕太微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9,622.65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4.86%。其中,第一季度为7,253.15万元,第二季度为8,214.50万元,第三季度为11,139.46万元,第四季度为13,015.55万元,营业收入实现季度环比稳步增长。

公司目前已进入第三轮研发投入期,该轮次研发投入金额较大,研发投入周期较长,研发产

品难度系数大幅提升。该轮次核心研发投入为补充 2.5G 系列网通产品、24 口及以下网通交换机芯片、5G/10G 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车载网关芯片。这一系列产品将陆续于 2024 年到 2026 年量产出货,为后续的营收份额的提升做出贡献。 

作为国内稀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设计公司,裕太微自2017年成立以来,长期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数通、安防、消费、电信、工业、车载等多个领域,并提供多种性能等级的产品,包括商规级、工规级和车规级,以及不同传输速率(如百兆、千兆、2.5G)和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

目前裕太微已形成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车载高速视频传输芯片等七条产品线。其中,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网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网通以太网网卡芯片和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均已实现规模量产。

国内通信传输速率正在从千兆向2.5G提升。2024年,裕太微2.5G产品销售超过此前公司预期,达到1.42亿元。

2.5G产品主要用于XGPON及路由器等产品中。裕太微2022年发布单口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公司也成为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2.5G网通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规模量产的企业。

裕太微董事会秘书王文倩表示,预计2025年公司2.5G产品的应用还会继续放量。随着前序运营商陆续启动2.5G产品招标,今年运营商市场相关项目也正在陆续落标,裕太微在运营商市场的份额和渗透率正在逐步上升。“从2.5G产品面向的整体市场来看,需求会比过去两年更好。” 

在2024年年底,裕太微推出4口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作为其单口2.5G产品的补充,未来将承载三方面的战略作用。

除此之外,裕太微也在全力加速车载业务的布局。除了在2022年和2023年已经实现车载百兆物理层芯片和千兆物理层芯片的量产之外,裕太微于2024年初专门成立了车载事业部,主要专注于车载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产品战略和规格制定、研发设计、市场推广及销售。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车载交换芯片的量产,以及车载摄像头端加解串芯片的送样。

由于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高度集中,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约70%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但在关键芯片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在车载芯片中,又以以太网芯片和车载串行解串芯片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

据了解,车载以太网不仅能够支持较高的速率传输,具有大带宽、低延时、低电磁干扰等优点,而且对链路连接形式有归一性,使整车链接种类降低、成本降低,可广泛应用于娱乐、ADAS、车联网等系统中,车载以太网已逐步演进为新一代车载网络架构。

裕太微作为国内车载以太网领域的先行者,自其车载方案发布后,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开始采用裕太微的技术支持。据介绍,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产品已覆盖德赛西威、立昇、富赛、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红旗、北汽、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海外、奇瑞、吉利等客户或终端客户中,并已进入更多客户的供应商序列等待产品测试通过和出货。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也是裕太微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整个芯片设计行业而言,海外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客户群体。2022年,裕太微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将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此后两年,裕太微持续深化海外业务布局,并成功进入多个国家的主要供应链。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也让裕太微海外业务占比开始大幅度提升,根据财报,2024年裕太微海外营业收入达到7,375.73万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为2,860.60万元。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点,裕太微方面表示,公司将在继续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放眼全球、积极拓宽业务版图,由立足境内的科技型创业公司向全球化的商业集团转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