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I如何重塑职业教育:中国东方教育的实践探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I如何重塑职业教育:中国东方教育的实践探索

其探索也从侧面证明了,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格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大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以数字经济为例,由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等部门联合编制的《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53.9万亿元,占GDP比重42.8%,数字经济人才总量预估为3144万人,人才缺口2500万人。按照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一人才缺口还在持续增长。

为填补数字人才缺口,人社部等九部委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职业教育亟需从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向“数智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职业教育的数质化转型也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其中,高质量技术人才是数质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数智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老牌企业,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技术对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三大核心环节进行深度重构,形成了“数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01 | 瞄准前沿需求,构建AI驱动的学科生态 

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AI同时也催生了全新人才需求,首先体现在专业迭代更新上。

今年年初,集团旗下新华互联网科技紧贴上述市场需求,发布六大AI新专业,包括AI+新媒体与短视频运营、AI+影视动漫游戏设计师、AI+电商与新媒体运营、AI+数字媒体艺术设计、AI+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

新华互联网科技智能化实训课堂

这些专业均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国家重点领域,以及短视频、影视动漫游戏、电商等热门领域,并将生成式AI工具(如AIGC)嵌入课程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传统学科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填补市场空白,为行业输送亟需的具备AI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AI +电商专业为例,该专业聚焦于AI电商设计、数字人直播、智能选品、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要学习AI+电商设计、数字人直播、AI+创意策划等课程,能够借助AI算法精准洞察市场趋势,定位消费者需求,实现商品的智能选品与个性化推荐。为电商企业降本增效,这与仅传授基础电商知识的学校形成鲜明对比。

再比如,AI+短视频与AI+影视动漫游戏专业,借助且预计实训工作室与专业软件,让学生运用AI实现智能剪辑、特效生成,开启创意大门,弥补部分学校设备与课程短板;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数据处理与AI模型构建能力,智能工业机器人专业专注编程与维护,多元专业构建广阔职业发展路径。

六大AI新专业紧贴行业实际需求,旨在培养具备AI技术应用能力与跨界融合思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课堂到岗位”无缝衔接。

在探寻哪些电脑学校能学AI且教学方法有效的过程中,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的一大特色是以项目式实战教学,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真实项目。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切实掌握技能。

例如,在AI+短视频专业,河南新华电脑学院学生可能会参与到某品牌的短视频营销项目中。利用AI视频剪辑软件和特效生成工具作为辅助,为品牌制作具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广告。从创意构思到视频制作,学生全程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 AI 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而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的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课堂如职场、上课即上岗,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实战经验,能够迅速融入职场,成为企业争抢的AI技术人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顾占春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新华率先开设AI新专业,并启动“千企万岗”新质人才培养计划,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全行业借鉴。

02 | AI重构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

在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技术重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产、学、教、研、创”五位一体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与各区域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战”的“四新”专业改革,实现了从传统“定向班”向“生态化人才孵化”的跨越式升级。

在课程开发方面,由于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更新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大数据分析企业招聘需求、技术趋势,联合行业龙头共同开发课程。

例如,与华为共建“鸿蒙开发”专业——基于华为鸿蒙生态,AI算法分析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如智能家居、车载系统开发模块等,学生通过开发鸿蒙生态小程序,实现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作为中国东方教育的AI校企合作定制班企业,世界领先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内容创建公司Autodesk也是一个极佳的案例。

AcaaTEC/Autodesk(中国)教育管理中心总经理王东曾公开介绍,Autodesk与新华互联网教育的合作模式,双方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AI人才。

此外,还与比亚迪、京东方光电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定向培养人才,建立阿里云生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大数据运营人才孵化基地等。这些搬进课堂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内等比复原工作设施和环境,让学校精准为企业培养人才。

阿里云生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这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创新性地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一大半的教师直接来自合作企业。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可以将自己在一线项目中积累的经验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每年暑假期间,学校还会安排教师入驻合作企业,教师们深入比亚迪、京东方等企业的生产研发一线,亲身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最终反哺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在推进AI相关专业的同时,如何把AI融入一线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

据界面新闻了解,“深度智慧校园”是由中国东方教育集团自行研发运营的一款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应用。这款应用不仅包含有一般“智慧校园”系统中的课堂资源、校园讨论等功能,其中搭配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智能辅导、评估、推荐。

以批改作业为例,不同于简单的答案比对,“深度智慧校园”系统能够深入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精准定位知识盲点,在学生作业步骤的过程中找到缺漏的地方,完成批改和勘误,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建议。

更为重要的是,平台构建了完整的学习闭环。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学习效率,这种互动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深度智慧校园”代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该平台不仅具备传统智慧校园的各项功能,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深度变革。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引入数字孪生、VR/AR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实训环境。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从设计到组装的完整流程,系统会实时记录操作数据并给出改进建议。

中国东方教育学子体验VR魅力

针对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利用AI大模型进行教学的问题,有行业人士认为,关键在于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大模型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同时,需要改变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归根结底,招生就业和竞赛成绩才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据悉,2024年,在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中,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旗下新华互联网科技新专业的招生人数累计达到了3000人,首批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与新人才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人才和创新驱动,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评价和特长发展。职业教育要满足新质生产力和数质化对人才的需求,则必须在学生数字素养基础上强化工具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特长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到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再到产教融合的深化,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创新体系。这些探索不仅大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探索也从侧面证明了,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I如何重塑职业教育:中国东方教育的实践探索

其探索也从侧面证明了,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格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大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以数字经济为例,由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等部门联合编制的《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53.9万亿元,占GDP比重42.8%,数字经济人才总量预估为3144万人,人才缺口2500万人。按照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这一人才缺口还在持续增长。

为填补数字人才缺口,人社部等九部委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职业教育亟需从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向“数智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职业教育的数质化转型也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其中,高质量技术人才是数质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数智化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老牌企业,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技术对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三大核心环节进行深度重构,形成了“数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01 | 瞄准前沿需求,构建AI驱动的学科生态 

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AI同时也催生了全新人才需求,首先体现在专业迭代更新上。

今年年初,集团旗下新华互联网科技紧贴上述市场需求,发布六大AI新专业,包括AI+新媒体与短视频运营、AI+影视动漫游戏设计师、AI+电商与新媒体运营、AI+数字媒体艺术设计、AI+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

新华互联网科技智能化实训课堂

这些专业均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国家重点领域,以及短视频、影视动漫游戏、电商等热门领域,并将生成式AI工具(如AIGC)嵌入课程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传统学科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填补市场空白,为行业输送亟需的具备AI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AI +电商专业为例,该专业聚焦于AI电商设计、数字人直播、智能选品、精准营销、智能客服等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要学习AI+电商设计、数字人直播、AI+创意策划等课程,能够借助AI算法精准洞察市场趋势,定位消费者需求,实现商品的智能选品与个性化推荐。为电商企业降本增效,这与仅传授基础电商知识的学校形成鲜明对比。

再比如,AI+短视频与AI+影视动漫游戏专业,借助且预计实训工作室与专业软件,让学生运用AI实现智能剪辑、特效生成,开启创意大门,弥补部分学校设备与课程短板;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数据处理与AI模型构建能力,智能工业机器人专业专注编程与维护,多元专业构建广阔职业发展路径。

六大AI新专业紧贴行业实际需求,旨在培养具备AI技术应用能力与跨界融合思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课堂到岗位”无缝衔接。

在探寻哪些电脑学校能学AI且教学方法有效的过程中,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的一大特色是以项目式实战教学,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真实项目。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切实掌握技能。

例如,在AI+短视频专业,河南新华电脑学院学生可能会参与到某品牌的短视频营销项目中。利用AI视频剪辑软件和特效生成工具作为辅助,为品牌制作具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广告。从创意构思到视频制作,学生全程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 AI 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而河南新华电脑学院的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课堂如职场、上课即上岗,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实战经验,能够迅速融入职场,成为企业争抢的AI技术人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认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顾占春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新华率先开设AI新专业,并启动“千企万岗”新质人才培养计划,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路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全行业借鉴。

02 | AI重构产教融合新模式: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

在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技术重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产、学、教、研、创”五位一体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与各区域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战”的“四新”专业改革,实现了从传统“定向班”向“生态化人才孵化”的跨越式升级。

在课程开发方面,由于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更新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中国东方教育通过AI大数据分析企业招聘需求、技术趋势,联合行业龙头共同开发课程。

例如,与华为共建“鸿蒙开发”专业——基于华为鸿蒙生态,AI算法分析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如智能家居、车载系统开发模块等,学生通过开发鸿蒙生态小程序,实现技术应用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作为中国东方教育的AI校企合作定制班企业,世界领先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内容创建公司Autodesk也是一个极佳的案例。

AcaaTEC/Autodesk(中国)教育管理中心总经理王东曾公开介绍,Autodesk与新华互联网教育的合作模式,双方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助力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AI人才。

此外,还与比亚迪、京东方光电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定向培养人才,建立阿里云生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大数据运营人才孵化基地等。这些搬进课堂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内等比复原工作设施和环境,让学校精准为企业培养人才。

阿里云生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这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创新性地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一大半的教师直接来自合作企业。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拥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可以将自己在一线项目中积累的经验直接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每年暑假期间,学校还会安排教师入驻合作企业,教师们深入比亚迪、京东方等企业的生产研发一线,亲身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最终反哺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在推进AI相关专业的同时,如何把AI融入一线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

据界面新闻了解,“深度智慧校园”是由中国东方教育集团自行研发运营的一款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应用。这款应用不仅包含有一般“智慧校园”系统中的课堂资源、校园讨论等功能,其中搭配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智能辅导、评估、推荐。

以批改作业为例,不同于简单的答案比对,“深度智慧校园”系统能够深入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精准定位知识盲点,在学生作业步骤的过程中找到缺漏的地方,完成批改和勘误,并提供针对性的练习建议。

更为重要的是,平台构建了完整的学习闭环。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学习效率,这种互动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深度智慧校园”代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该平台不仅具备传统智慧校园的各项功能,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深度变革。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引入数字孪生、VR/AR等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实训环境。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从设计到组装的完整流程,系统会实时记录操作数据并给出改进建议。

中国东方教育学子体验VR魅力

针对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利用AI大模型进行教学的问题,有行业人士认为,关键在于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大模型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同时,需要改变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归根结底,招生就业和竞赛成绩才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据悉,2024年,在新质生产力相关专业中,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旗下新华互联网科技新专业的招生人数累计达到了3000人,首批推荐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与新人才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人才和创新驱动,这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评价和特长发展。职业教育要满足新质生产力和数质化对人才的需求,则必须在学生数字素养基础上强化工具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特长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到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再到产教融合的深化,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创新体系。这些探索不仅大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更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探索也从侧面证明了,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