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迎合移动阅读新潮流,海信双屏手机推高行业创新门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迎合移动阅读新潮流,海信双屏手机推高行业创新门槛

移动阅读是真实存在的细分市场,用户痛点也未被充分激活,细分市场里的竞争也不激烈,双屏手机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是大有作为的卖点,以此作为切入细分市场的支点,海信双屏手机A2值得期待。

近期,硅谷风投a16z合伙人、硅谷大佬 本·伊万斯在其博客文章中表示,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已经终结。

a16z总结了新技术产品的 S 型曲线,90年代兴起的个人电脑产品就经历了同样的 S 曲线,而个人电脑现在的发展几乎停滞,智能手机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同样的状况,并推测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已经结束了。

智能手机的创新真的结束了吗?我却不这么认为,简单举几个例子,华为掀起的双摄像头技术、OPPO带动的快充技术、三星引领的曲面屏、小米发起的极致占屏比、海信首推的炫彩屏+水墨屏的双面屏,这些都是创新的表现。

1.智能手机的创新远没有结束

先来回顾一下智能手机创新的历程,从2007至今,智能手机的创新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007年-2010年是平台创新期。2007年苹果发布了新一代iPhone,同年谷歌发布新一代Android系统,开启了以多功能集成、流畅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的第三方应用、全触屏的操作感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手机新时代,确立了软硬件的基本架构和平台体系。

2011年-2013年是软硬件创新的高速发展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源的Android系统加速了手机智能化的进程,二是智能手机的基础器件创新活跃,三是应用服务除了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还基于移动特征对服务进行延展。

2014年至今是创新的深度调整转型期。软件和硬件能力都进入相对饱和期,和以上两个阶段相比,现阶段的创新确实稍微逊色。

不过,即便处于深度调整期,现阶段的智能手机仍然不是创新结束期,比如这几年涌现的双摄像头、快充技术、曲面屏、无边框、极致占屏比、一机双屏等创新技术。

人们之所以觉得创新缓慢,可能还有错觉在作怪。时间使人产生错觉,让我们觉得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变化,可当我们走过了一段路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曾经的变化很大。

站在第三个创新阶段往前看,会觉得前两个阶段的变化真大,同样,站在明天看今天,今天的创新步伐也不小,只是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更何况,新技术的发展也会为智能手机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在5G、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智能手机仍然会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这些技术必然会给智能手机带来创新、改变和新玩法。

所以,无论是从智能手机自身的属性来看,还是从外部的技术机会来看,智能手机的创新非但没有结束,而且大有可为。

2.创新是厂商生存的重要手段

创新不仅不会结束,对厂商还意义重大。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手机厂商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通过创新打造细分市场是生存的重要手段。

之所以说国内手机厂商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主要是因为大环境增幅变缓以及厂商间竞争加剧。

大环境方面。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增幅回落至个位数,2017年的情况会比2016年更糟糕。根据赛诺的预测,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增幅只有1%,未来三年将保持3%以内的低增速,这意味着市场空间有限。

厂商间竞争方面。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OPPO、vivo、金立、华为和魅族五家厂商实现了健康增长,其它厂商的整体市场需求是下降的,市场提前进入“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

而且,随着头部手机厂商在研发、营销、渠道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平衡现象将更加严重,市场恐将继续向头部倾斜,品牌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在商业竞争中存在这样一条铁律:在成长性市场赚钱容易,在竞争性市场赚钱难。国内手机市场就处于“赚钱难”的竞争状态,大厂商和小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如何突破这一尴尬局面呢?个人觉得有三个方向:

第一,出海寻找增量市场。典型代表是一加手机,为了避免在国内市场厮杀,一加将主要精力放到海外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近几年,OPPO、vivo、小米、联想、金立等厂商都纷纷出海寻找增量。

第二,抱大腿联盟式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依靠外部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抱大腿和联盟式发展是积极有效的策略。比如,魅族在有了阿里的强大后盾之后,发展迅猛。再比如,TCL收购黑莓,试图通过“1+1>2”提高战斗力。

第三,打造细分市场。在整体市场里做凤尾,不如在细分市场里做鸡头。以细分市场为切入点,积极打造自身特色,通过创新塑造竞争壁垒,并锁住所在的细分市场,则可以在整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找到安全的港湾。比如,以自拍美颜打造细分市场的美图,以双面屏切入移动阅读市场的海信,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这三个方向中,出海已经不是秘密了,重要的海外市场都有国产玩家的身影,出海的红利窗口也即将关闭;抱大腿和联盟式发展的弊端在于,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大腿和友商恐怕也不屑于合作;反倒是第三种方法——积极创新打造细分市场,看起来笨重,却能打造独特的风格,也是最应该尝试的竞争策略。

3.通过创新抢占细分市场,海信找到了正确打法

海信在智能手机市场耕耘了多年,相继推出多款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不过,2017年海信手机凭借一款双屏手机A2迅速圈粉,不仅产品叫好又叫座,品牌形象也大大提升。这款手机以双面屏为差异化卖点,打造移动阅读细分市场,一经面世就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这款手机最大的亮点是彩色屏幕和黑白水墨屏的结合,正面是一块5.5英寸的AMOLED屏,用于正常的智能手机使用;背面有一块5.2英寸的黑白水墨屏,类似亚马逊的Kindle,本身不发光,用于健康的阅读。

从这款手机身上能看出,海信找到了在激烈市场如何竞争的钥匙——通过创新打造差异化细分市场。对此我是很看好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移动阅读是值得深挖的细分市场。在当下的移动互联时代,阅读呈现三大特征:数字化、碎片化和付费化。

数字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由1999年的3.7%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 64.0%, 超过了图书阅读率,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 分钟(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碎片化在数字上的体现是,超半数国民(51.9%)通过微信进行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2.63 分钟,并且,睡前阅读率达69.3%,早晚高峰阅读率达58.6%;

付费化,在消息爆炸时代,获得真相和高质量内容的代价越来越大,一些内容消费者宁愿花钱来解决筛选信息的繁琐,掀起了付费阅读的高潮,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分答上演付费阅读的“四国杀”,这一现象的本质是用户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质。

以往,系统流畅性、拍照、续航、外观等常被认为是智能手机常见的用户痛点,但数字化、碎片化和付费化三大趋势共同表明,移动阅读同样是值得深挖的细分市场。

第二,移动阅读的痛点未被充分满足。根据易观智库对移动书城类APP的监测,用户人均单日阅读时长高达2个小时。

当下的阅读体验并不好。长时间看手机屏幕会使眼睛疲劳,损伤视力。而且,手机屏幕的蓝光会增加患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晚上看手机,蓝光会终止褪黑素(辅助睡眠的激素)的分泌,干扰睡眠周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多数智能手机都具有护眼模式,通过调整屏幕光线色调,减弱蓝光影响,但只能减弱,不能消除。真正能消除蓝光影响的是书籍和水墨屏。

第三,双面屏通过创新大幅提升移动阅读的用户体验,抢占细分市场。

可以说,海信双屏手机A2集成了墨水屏阅读器和智能手机两家的优点。以Kindle为代表的墨水屏阅读器,阅读体验较好,但携带不便,也不支持其它应用;智能手机,可以随身携带,想读就读,但阅读体验不好,刺激眼睛,损伤视力;而海信双屏手机A2既能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又能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还不影响智能手机的正常使用。

而且,移动阅读这一细分市场并不拥挤,海信A2的竞品不多,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A2的水墨屏意味着重度阅读和追求阅读品质的人将是海信A2的忠诚用户。为了锁住核心用户,海信A2还结合水墨屏进行了诸多创新。

外观方面,A2提供了双面2.5D曲面玻璃,并辅以航空级铝机身中框;交互方面,A2将指纹模块侧置,全球首例实现一个指纹控制两款屏幕,还首创了双模触控技术,通过手指点击背面屏幕来操作主屏幕,同时还提供“智控触发”的智能控制操作;同样别具一格的还有双面微信功能,用户可以将微信文章推送到水墨屏显示,炫彩屏聊天,水墨屏阅读,聊天和阅读两不误。

综上,移动阅读是真实存在的细分市场,用户痛点也未被充分激活,细分市场里的竞争也不激烈,双屏手机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是大有作为的卖点,以此作为切入细分市场的支点,海信双屏手机A2值得期待。

对于细分市场,规模永远都不是第一要务,产品能否通过解决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而将用户发展成忠诚用户,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海信来说,当下的首要任务不是贪大贪全,而是把细分市场做深,积累忠诚用户,先站稳移动阅读细分市场,而后在忠诚用户口碑传播的助推下,进一步扩张就容易了。

如果你是深度阅读用户,在下次换机时不妨体验一下海信双屏手机A2。更多产品信息,请移步京东商城进行详细了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信视像

3.8k
  • 海信视像(600060.SH):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5.54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上涨18.61%
  • 诺基亚对特定具有视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等提起337调查申请,宏碁、华硕、海信为列名被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迎合移动阅读新潮流,海信双屏手机推高行业创新门槛

移动阅读是真实存在的细分市场,用户痛点也未被充分激活,细分市场里的竞争也不激烈,双屏手机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是大有作为的卖点,以此作为切入细分市场的支点,海信双屏手机A2值得期待。

近期,硅谷风投a16z合伙人、硅谷大佬 本·伊万斯在其博客文章中表示,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已经终结。

a16z总结了新技术产品的 S 型曲线,90年代兴起的个人电脑产品就经历了同样的 S 曲线,而个人电脑现在的发展几乎停滞,智能手机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同样的状况,并推测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代已经结束了。

智能手机的创新真的结束了吗?我却不这么认为,简单举几个例子,华为掀起的双摄像头技术、OPPO带动的快充技术、三星引领的曲面屏、小米发起的极致占屏比、海信首推的炫彩屏+水墨屏的双面屏,这些都是创新的表现。

1.智能手机的创新远没有结束

先来回顾一下智能手机创新的历程,从2007至今,智能手机的创新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007年-2010年是平台创新期。2007年苹果发布了新一代iPhone,同年谷歌发布新一代Android系统,开启了以多功能集成、流畅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的第三方应用、全触屏的操作感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手机新时代,确立了软硬件的基本架构和平台体系。

2011年-2013年是软硬件创新的高速发展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源的Android系统加速了手机智能化的进程,二是智能手机的基础器件创新活跃,三是应用服务除了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还基于移动特征对服务进行延展。

2014年至今是创新的深度调整转型期。软件和硬件能力都进入相对饱和期,和以上两个阶段相比,现阶段的创新确实稍微逊色。

不过,即便处于深度调整期,现阶段的智能手机仍然不是创新结束期,比如这几年涌现的双摄像头、快充技术、曲面屏、无边框、极致占屏比、一机双屏等创新技术。

人们之所以觉得创新缓慢,可能还有错觉在作怪。时间使人产生错觉,让我们觉得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变化,可当我们走过了一段路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曾经的变化很大。

站在第三个创新阶段往前看,会觉得前两个阶段的变化真大,同样,站在明天看今天,今天的创新步伐也不小,只是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更何况,新技术的发展也会为智能手机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在5G、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智能手机仍然会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这些技术必然会给智能手机带来创新、改变和新玩法。

所以,无论是从智能手机自身的属性来看,还是从外部的技术机会来看,智能手机的创新非但没有结束,而且大有可为。

2.创新是厂商生存的重要手段

创新不仅不会结束,对厂商还意义重大。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手机厂商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通过创新打造细分市场是生存的重要手段。

之所以说国内手机厂商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主要是因为大环境增幅变缓以及厂商间竞争加剧。

大环境方面。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增幅回落至个位数,2017年的情况会比2016年更糟糕。根据赛诺的预测,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增幅只有1%,未来三年将保持3%以内的低增速,这意味着市场空间有限。

厂商间竞争方面。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只有OPPO、vivo、金立、华为和魅族五家厂商实现了健康增长,其它厂商的整体市场需求是下降的,市场提前进入“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

而且,随着头部手机厂商在研发、营销、渠道以及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平衡现象将更加严重,市场恐将继续向头部倾斜,品牌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在商业竞争中存在这样一条铁律:在成长性市场赚钱容易,在竞争性市场赚钱难。国内手机市场就处于“赚钱难”的竞争状态,大厂商和小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如何突破这一尴尬局面呢?个人觉得有三个方向:

第一,出海寻找增量市场。典型代表是一加手机,为了避免在国内市场厮杀,一加将主要精力放到海外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近几年,OPPO、vivo、小米、联想、金立等厂商都纷纷出海寻找增量。

第二,抱大腿联盟式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依靠外部资源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抱大腿和联盟式发展是积极有效的策略。比如,魅族在有了阿里的强大后盾之后,发展迅猛。再比如,TCL收购黑莓,试图通过“1+1>2”提高战斗力。

第三,打造细分市场。在整体市场里做凤尾,不如在细分市场里做鸡头。以细分市场为切入点,积极打造自身特色,通过创新塑造竞争壁垒,并锁住所在的细分市场,则可以在整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找到安全的港湾。比如,以自拍美颜打造细分市场的美图,以双面屏切入移动阅读市场的海信,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这三个方向中,出海已经不是秘密了,重要的海外市场都有国产玩家的身影,出海的红利窗口也即将关闭;抱大腿和联盟式发展的弊端在于,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大腿和友商恐怕也不屑于合作;反倒是第三种方法——积极创新打造细分市场,看起来笨重,却能打造独特的风格,也是最应该尝试的竞争策略。

3.通过创新抢占细分市场,海信找到了正确打法

海信在智能手机市场耕耘了多年,相继推出多款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不过,2017年海信手机凭借一款双屏手机A2迅速圈粉,不仅产品叫好又叫座,品牌形象也大大提升。这款手机以双面屏为差异化卖点,打造移动阅读细分市场,一经面世就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这款手机最大的亮点是彩色屏幕和黑白水墨屏的结合,正面是一块5.5英寸的AMOLED屏,用于正常的智能手机使用;背面有一块5.2英寸的黑白水墨屏,类似亚马逊的Kindle,本身不发光,用于健康的阅读。

从这款手机身上能看出,海信找到了在激烈市场如何竞争的钥匙——通过创新打造差异化细分市场。对此我是很看好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移动阅读是值得深挖的细分市场。在当下的移动互联时代,阅读呈现三大特征:数字化、碎片化和付费化。

数字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由1999年的3.7%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 64.0%, 超过了图书阅读率,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 分钟(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碎片化在数字上的体现是,超半数国民(51.9%)通过微信进行阅读,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 22.63 分钟,并且,睡前阅读率达69.3%,早晚高峰阅读率达58.6%;

付费化,在消息爆炸时代,获得真相和高质量内容的代价越来越大,一些内容消费者宁愿花钱来解决筛选信息的繁琐,掀起了付费阅读的高潮,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分答上演付费阅读的“四国杀”,这一现象的本质是用户希望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质。

以往,系统流畅性、拍照、续航、外观等常被认为是智能手机常见的用户痛点,但数字化、碎片化和付费化三大趋势共同表明,移动阅读同样是值得深挖的细分市场。

第二,移动阅读的痛点未被充分满足。根据易观智库对移动书城类APP的监测,用户人均单日阅读时长高达2个小时。

当下的阅读体验并不好。长时间看手机屏幕会使眼睛疲劳,损伤视力。而且,手机屏幕的蓝光会增加患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晚上看手机,蓝光会终止褪黑素(辅助睡眠的激素)的分泌,干扰睡眠周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多数智能手机都具有护眼模式,通过调整屏幕光线色调,减弱蓝光影响,但只能减弱,不能消除。真正能消除蓝光影响的是书籍和水墨屏。

第三,双面屏通过创新大幅提升移动阅读的用户体验,抢占细分市场。

可以说,海信双屏手机A2集成了墨水屏阅读器和智能手机两家的优点。以Kindle为代表的墨水屏阅读器,阅读体验较好,但携带不便,也不支持其它应用;智能手机,可以随身携带,想读就读,但阅读体验不好,刺激眼睛,损伤视力;而海信双屏手机A2既能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又能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体验,还不影响智能手机的正常使用。

而且,移动阅读这一细分市场并不拥挤,海信A2的竞品不多,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A2的水墨屏意味着重度阅读和追求阅读品质的人将是海信A2的忠诚用户。为了锁住核心用户,海信A2还结合水墨屏进行了诸多创新。

外观方面,A2提供了双面2.5D曲面玻璃,并辅以航空级铝机身中框;交互方面,A2将指纹模块侧置,全球首例实现一个指纹控制两款屏幕,还首创了双模触控技术,通过手指点击背面屏幕来操作主屏幕,同时还提供“智控触发”的智能控制操作;同样别具一格的还有双面微信功能,用户可以将微信文章推送到水墨屏显示,炫彩屏聊天,水墨屏阅读,聊天和阅读两不误。

综上,移动阅读是真实存在的细分市场,用户痛点也未被充分激活,细分市场里的竞争也不激烈,双屏手机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是大有作为的卖点,以此作为切入细分市场的支点,海信双屏手机A2值得期待。

对于细分市场,规模永远都不是第一要务,产品能否通过解决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而将用户发展成忠诚用户,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海信来说,当下的首要任务不是贪大贪全,而是把细分市场做深,积累忠诚用户,先站稳移动阅读细分市场,而后在忠诚用户口碑传播的助推下,进一步扩张就容易了。

如果你是深度阅读用户,在下次换机时不妨体验一下海信双屏手机A2。更多产品信息,请移步京东商城进行详细了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