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链家 跨越万亿之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链家 跨越万亿之后

“下一个演讲者来自一家了不起的中介服务商。”身材高大的左晖,带着满脸的自信和从容,走上舞台。

左晖

严整合身的黑色西装,一丝不苟的冷峻表情,即便坐在郑州4月温暖的阳光里,左晖身上的一切,都让人有种不怒而威的感觉。每当你向他提问时,他总是盯着你,一脸严肃,听得特别认真。只有在自己讲话的时候才会偶尔笑笑。

无论是计算交易额还是员工数,链家都已是这个国家房地产行业中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左晖领导下的链家在过去两年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跨过了万亿门槛。并在2015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合并11家公司,彻底走出盘桓多年的北京。这些成绩也直观体现在了链家的财务数据上——2015年末税后纯利8.09亿元,相比2014年激增了986.21%。

在动身前往郑州参加中国绿公司年会的3天前,4月19日,万科对外确认了他们以30亿元入股链家的消息——这已是他们今年被公开的第二笔投资。过去两年,他们工商登记的股东数从5个增加到32个,投资者蜂拥,甚至到了“想投投不进去的地步”。

快速崛起给链家带来了过去十多年未曾有过的光环。在4月23日中国绿公司年会的最后环节里,左晖和马云、刘永好、梁建章们一起,在马蔚华的引导下轮番登台,向场内的企业家们讲述自己对“寻找经济新动能”的看法。

高光正向左晖聚拢,他感到不习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链家突然就被关注了,原来没有人理我们的。”在左晖眼里,今天取得的一切,都只是过去的积累,他始终认为链家走到今天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非偶然或运气。

聚光灯下的日子,也并非全是光彩。2016年2月,因为上海的一起交易纠纷,链家随后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以金融业务为引,这家公司连续被外界扣上了“垄断者”、“房价推手”的帽子。那场风波几乎成了链家创立十多年遇到的最大危机。

在受质疑最严重的日子里,左晖选择了正面面对。他承认了纠纷中的过失,处罚了相关人员,并召集合作银行和业务负责人,公开回应有关金融业务的质疑。事实上,链家今天的许多业务早已开展多年,以往并没有受到指摘,但在高光效应下,一切都变得和过去不同。最终他们选择暂停了金融业务,并在全国所有业务城市,发起了大规模的服务质量整顿。

从默默无闻,到十多年后终于站到舞台中央,却又几乎在同一时间遭遇危机。虽然16年取得的成绩足以回应质疑,但舆论的压力却曾几乎让这家公司窒息,那次风波开始,链家就马上重整了自己的品牌团队——他们过去在这方面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在这个看似处处是风口的时代,不擅长炒作的左晖看起来占不到任何便宜。他信奉“先做后说“、”慢即是快”。相信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总会得到认可。他说自己喜欢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对内对外都是。

但在这种一贯低调的性格背后,却还有另一种几乎与之相等的骄傲和自信——“我们原来就是10,但过去的市场低估了我们,认为我们是1。而今天我们是100的时候,市场却认为我们是1000。”他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明,过去两年发生的一切,只是因为市场的认知没跟上。

跨过万亿门槛后的链家,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投资人对他们的看好自不必说,万亿存量市场也给了这家公司以巨大的信心。在中介这个过去口碑不佳的行业摸爬多年,左晖正在打开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

走向舞台中央

2015年6月,当44岁的左晖站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宽旷的大厅里,用略显激动的声音说出“要给经纪人这个职业更多尊严”时。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中介公司老板,逐渐走向中国商界的大舞台中央。

虽然早在7、8年前就已经成为北京市场的老大,但过去的左晖,哪怕只与其他中介的大佬相比,也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时间退回到2000年8月,由左晖成立的北京链家房地产展览展示中心,与《北京晚报》合作,发起了一场名为“房地产个人购房房展会”的活动。那是左晖第一次正式接触与房地产有关的工作,那一年,他30岁。

在此之前,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左晖,先后做过软件公司销售、财产保险代理。随后到2001年11月,链家地产正式诞生,公司的第一家门店选在了甜水园街。自此为开始,这位理工科生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接下来十几年的人生,都将付诸于这个行业。

链家地产的成立打开了左晖事业的第一扇门。在随后的十年岁月里,通过不断扩大门店数量,到2010年前后,链家就已经当上了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老大。但彼时中国中介正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阶段,中原、我爱我家、21世纪等大小中介都有各自的优势。而即便北京大街小巷的买菜阿姨都能靠特有的绿色,区分出这家中介,但也没有太多消费者了解左晖。

也是在那个时期,链家开始在扩张之余,着手检索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楼盘信息,并逐渐扩大范围,转化为后来他们口中的“楼盘字典”。随后到2011年,筹划已久的“链家在线”正式上线,开始试图将房源信息线上化。

过去多年的积累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爆发机会,在2014年公开宣布与代表过去端口模式的搜房“决裂”后,链家开始着手一场颠覆自己的转型

自2015年初起,左晖就在微博上连续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他们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中介或机构合并。那一年,链家先后纳入11家公司和机构。彼时针对链家最大的疑问是其走出北京后的资金链问题。在一系列迅猛出手之后,左晖和链家也就此被扣上了“激进”的帽子。

事后证明,左晖当初的一举一动,显然早有准备。链家最终以换股形式,招揽了这些公司的高管加入链家,以很低的成本走出北京。这其中有不少人,早年就和左晖认识。对于这些加盟者,左晖不愿把它看作是并购,而更愿意把他们解释成“为了同样的目标,一起做点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前后的这段时间,对今天的链家来说格外重要。除了着手“链家在线”和“楼盘字典”外,包括今天链家网CEO彭永东,自如CEO熊林都是在那段时间加入链家。这些人眼下都成了左晖手下的得力干将。而今天左晖常常挂在嘴边的大数据应用,也得几乎完全得益于“链家在线”时代的积累。

“链家今天的战略都是基于我们很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做的业务,包括对行业的了解,对数据的积累,对平台的摸索。”2015年6月,站在万达索菲特巨大的展厅里,过去低调的左晖滔滔不绝,他给这家公司定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两年后,突破万亿销售额,为10万经纪人服务

凭借过去多年的积累,那时的左晖信心十足,以颇具情怀的口气讲着中国中介未来该有的方向。他称链家有自己的愿景,第一是让房屋交易不再难,第二是让经纪人有尊严的工作。

在过去十多年的中介生涯里,左晖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低调。但从那一刻开始,这个气质独特的老板,看起来已经准备好迎接属于自己的时代。

高光时刻

在4月23日郑州绿公司年会的最后环节,当马蔚华说出“下一个演讲者来自一家了不起的中介服务商”时,身材高大的左晖,带着满脸的自信和从容,走上舞台。按照环节,左晖需要向上一个演讲者提问,左晖提给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小额消费贷”。

今天的链家,管理着超过13万经纪人,业务覆盖全国28个城市,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青岛、大连、武汉、重庆的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去年仅1-11月的交易额就超过1万亿元,远远高过万科、恒大这些一线开发商。

而在中介生意之外,链家的触角也开始伸向存量市场的各个角落。新房方面,链家目前也已布局25个城市,服务300余开发商,覆盖约2000个楼盘,仅去年6月就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000亿元。2011年成立的自如,目前管理着超过25万间房屋,管理的资产超过3000亿元。此外他们与万科共同成立了万链装修,还重启了过去的金融业务,并在今年初以“链链金融”的新名字正式亮相。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而且比预期还做了更多。

左晖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底气,他看起来已不必再去向投资者诠释这家公司的价值,虽然过程中也有像“丁丁租房”这样失败的尝试。“没成的生意都是自己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个行业C2C这条路确实很难走得通。”他说。

事实上,对这家公司的价值判断,市场已经投出了自己的选票。孙宏斌说现在的链家是“想投也投不进去”。只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决定和左晖一起开装修公司的万科高级副总裁刘肖,也曾多次表达对今天链家模式的认同。

各大投资机构的蜂拥而至也从侧面佐证了今日链家的价值,在他们今天32家股东背后映射有129位二级股东。而以融创公告获得的股权的计算,如今链家的估值已高达416亿元,这比五年前鼎晖复地注资时相比,高出了近40倍。

高光之下,左晖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谨慎,但天生的骄傲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投资者的追捧和市场的评价,左晖称自己更愿意关心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今天他还是觉得链家的服务还不够好。而对于估值,左晖说:“资本市场没有对我们高估。但总体来讲,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厚道吧。”

身处高光之下,现在的左晖也有了和过去不太一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希望邀请他。在不久前的绿公司年会上,左晖入选由马云担任主席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在全部两天的会议中,左晖的行程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作讨论嘉宾,还要当主持人。

“现在要说目标的话,我觉得要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看。第一是数据的覆盖,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做了7000万套房子的数据,但距离我们的想象还有距离。第二,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共同提升交易体验,比如说流程线上化,我们希望未来能做到整个交易流程的80%都在线上,虽然现在只有20%左右。第三,就是推动经纪人的职业化,我们内部有一些指标,希望在培养合格经纪人上面,多做一些工作。”

相比两年前的的业绩目标,今天左晖提到2017年,甚至以后的目标时已经想的更加长远。但他同时也强调,链家是一个战略驱动型企业,业绩和管理目标都要实现。虽然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链家过去多年坚持的结果,但如今他的这家公司无疑有了更高的期望。

“左式”链家

“左式”链家的风格与中国大多数典型化的民营企业并不相同,它既不像“一言堂“,也不是“聚义厅”。低调务实但又天生骄傲,愿意接受不同意见,但也对自己认定的事抱有执着。这家他一手创办的企业,很自然的继承了他身上鲜明的性格色彩。

当2016年2月那场因为交易纠纷而引发的的舆论危机爆发时,整个链家都显示出这种特有的企业性格。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选择对质疑和拷问正面回应,但也并不愿陷入和外界的争论,在回应质疑以外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始终选择保持低调和沉默。

事实上,在链家崛起的过程中,关于这家公司的争议实际从未停止过。至今仍有不少人对他们的收费标准感到不满——链家在北京的收费标准为业内最高。也有人认为链家这样的公司已经在行业形成垄断,这使他们完全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

“我非常愿意去回应这样的质疑,也愿意去说明价格制定背后的因素。”左晖认为链家任何规则的制定背后,都是围绕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不认为自己的公司就此形成了垄断,任何一家把服务做得更好的中介,都有可能打败链家。

“只不过今天想这事儿的人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这个事儿,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门槛,没有任何的稀缺资源让你拿得住,所以理论来讲,这个行业不可能去垄断的,我们也不追求这个事情。”

在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中,链家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企业属性的转变。今天的他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他们不遗余力的展现自己在大数据和线上流程方面的能力,也对自己的技术有着充分的信心。无论是在他们自己的发布会还是参加各种商业论坛,包括左晖在内的一众高管,都更愿意展示这家公司“技术”的一面。

事实上,这种倾向也延伸到了链家内部的组织架构。彭永东、熊林以及此前丁丁租房的CEO俞建洋等人,此前供职的都是诸如联想、IBM这样的科技企业,这些人的背景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左晖个人的喜好。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左晖明显更倾向理工科身上理性的一面。他自己也曾在多次讲话的开头就说“我是理工科出身”。

左晖自己对于这种转变也毫不避讳。“我们也希望自己成为全世界比较领先的数据科技企业。我不知道今天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狂妄,但我会觉得中国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会比很多的经济体要更强,强就强在我们给消费者的体验更好。”左晖称,他们一直有这种期望。

在过去两年股东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另一种变化也彰显了左晖治下的链家的另一面。事实上,作为创始人,尽管对企业的风格和路线有影响,但左晖承认事实上链家内部也常有反对声音。“基本上开会我一发言,就一定有人站起来说不对。”

但链家展现在外的,却是其高效的执行力。左晖称,链家的方法是遇到分歧太大就搁置,现在做到的都是分歧比较小的。“我们内部还是很重视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所以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慢。”

低调但不失骄傲的性格特点,倾向理性的价值观以及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这是今天左晖向外界展示的链家。他说链家内部还没有“山头”。因为他希望的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块做点事。

“企业自有它的性格,这和我有关,但也和整个团队的互相影响有关。我相信我们很多所谓的朋友、投资者也都是被这种性格喜迎的,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被我们的性格吸引,他就走开了。”在这样的情景下,左晖治下的链家在这两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核心管理层的稳定。

“有时看到各种评价,我都很惶恐,”左晖说。“今天看起来那些伟岸的人,我也不知道背后是不是真的伟岸。但我觉得核心可能还是在团队吧。”

低调务实,天生骄傲,跨越万亿门槛后,“左式”链家继续狂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链家 跨越万亿之后

“下一个演讲者来自一家了不起的中介服务商。”身材高大的左晖,带着满脸的自信和从容,走上舞台。

左晖

严整合身的黑色西装,一丝不苟的冷峻表情,即便坐在郑州4月温暖的阳光里,左晖身上的一切,都让人有种不怒而威的感觉。每当你向他提问时,他总是盯着你,一脸严肃,听得特别认真。只有在自己讲话的时候才会偶尔笑笑。

无论是计算交易额还是员工数,链家都已是这个国家房地产行业中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左晖领导下的链家在过去两年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跨过了万亿门槛。并在2015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合并11家公司,彻底走出盘桓多年的北京。这些成绩也直观体现在了链家的财务数据上——2015年末税后纯利8.09亿元,相比2014年激增了986.21%。

在动身前往郑州参加中国绿公司年会的3天前,4月19日,万科对外确认了他们以30亿元入股链家的消息——这已是他们今年被公开的第二笔投资。过去两年,他们工商登记的股东数从5个增加到32个,投资者蜂拥,甚至到了“想投投不进去的地步”。

快速崛起给链家带来了过去十多年未曾有过的光环。在4月23日中国绿公司年会的最后环节里,左晖和马云、刘永好、梁建章们一起,在马蔚华的引导下轮番登台,向场内的企业家们讲述自己对“寻找经济新动能”的看法。

高光正向左晖聚拢,他感到不习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链家突然就被关注了,原来没有人理我们的。”在左晖眼里,今天取得的一切,都只是过去的积累,他始终认为链家走到今天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非偶然或运气。

聚光灯下的日子,也并非全是光彩。2016年2月,因为上海的一起交易纠纷,链家随后陷入了巨大的舆论危机。以金融业务为引,这家公司连续被外界扣上了“垄断者”、“房价推手”的帽子。那场风波几乎成了链家创立十多年遇到的最大危机。

在受质疑最严重的日子里,左晖选择了正面面对。他承认了纠纷中的过失,处罚了相关人员,并召集合作银行和业务负责人,公开回应有关金融业务的质疑。事实上,链家今天的许多业务早已开展多年,以往并没有受到指摘,但在高光效应下,一切都变得和过去不同。最终他们选择暂停了金融业务,并在全国所有业务城市,发起了大规模的服务质量整顿。

从默默无闻,到十多年后终于站到舞台中央,却又几乎在同一时间遭遇危机。虽然16年取得的成绩足以回应质疑,但舆论的压力却曾几乎让这家公司窒息,那次风波开始,链家就马上重整了自己的品牌团队——他们过去在这方面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在这个看似处处是风口的时代,不擅长炒作的左晖看起来占不到任何便宜。他信奉“先做后说“、”慢即是快”。相信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总会得到认可。他说自己喜欢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对内对外都是。

但在这种一贯低调的性格背后,却还有另一种几乎与之相等的骄傲和自信——“我们原来就是10,但过去的市场低估了我们,认为我们是1。而今天我们是100的时候,市场却认为我们是1000。”他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明,过去两年发生的一切,只是因为市场的认知没跟上。

跨过万亿门槛后的链家,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投资人对他们的看好自不必说,万亿存量市场也给了这家公司以巨大的信心。在中介这个过去口碑不佳的行业摸爬多年,左晖正在打开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时代。

走向舞台中央

2015年6月,当44岁的左晖站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宽旷的大厅里,用略显激动的声音说出“要给经纪人这个职业更多尊严”时。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中介公司老板,逐渐走向中国商界的大舞台中央。

虽然早在7、8年前就已经成为北京市场的老大,但过去的左晖,哪怕只与其他中介的大佬相比,也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时间退回到2000年8月,由左晖成立的北京链家房地产展览展示中心,与《北京晚报》合作,发起了一场名为“房地产个人购房房展会”的活动。那是左晖第一次正式接触与房地产有关的工作,那一年,他30岁。

在此之前,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左晖,先后做过软件公司销售、财产保险代理。随后到2001年11月,链家地产正式诞生,公司的第一家门店选在了甜水园街。自此为开始,这位理工科生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接下来十几年的人生,都将付诸于这个行业。

链家地产的成立打开了左晖事业的第一扇门。在随后的十年岁月里,通过不断扩大门店数量,到2010年前后,链家就已经当上了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老大。但彼时中国中介正处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阶段,中原、我爱我家、21世纪等大小中介都有各自的优势。而即便北京大街小巷的买菜阿姨都能靠特有的绿色,区分出这家中介,但也没有太多消费者了解左晖。

也是在那个时期,链家开始在扩张之余,着手检索自己业务范围内的楼盘信息,并逐渐扩大范围,转化为后来他们口中的“楼盘字典”。随后到2011年,筹划已久的“链家在线”正式上线,开始试图将房源信息线上化。

过去多年的积累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爆发机会,在2014年公开宣布与代表过去端口模式的搜房“决裂”后,链家开始着手一场颠覆自己的转型

自2015年初起,左晖就在微博上连续以公开信的形式,宣布他们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中介或机构合并。那一年,链家先后纳入11家公司和机构。彼时针对链家最大的疑问是其走出北京后的资金链问题。在一系列迅猛出手之后,左晖和链家也就此被扣上了“激进”的帽子。

事后证明,左晖当初的一举一动,显然早有准备。链家最终以换股形式,招揽了这些公司的高管加入链家,以很低的成本走出北京。这其中有不少人,早年就和左晖认识。对于这些加盟者,左晖不愿把它看作是并购,而更愿意把他们解释成“为了同样的目标,一起做点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前后的这段时间,对今天的链家来说格外重要。除了着手“链家在线”和“楼盘字典”外,包括今天链家网CEO彭永东,自如CEO熊林都是在那段时间加入链家。这些人眼下都成了左晖手下的得力干将。而今天左晖常常挂在嘴边的大数据应用,也得几乎完全得益于“链家在线”时代的积累。

“链家今天的战略都是基于我们很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做的业务,包括对行业的了解,对数据的积累,对平台的摸索。”2015年6月,站在万达索菲特巨大的展厅里,过去低调的左晖滔滔不绝,他给这家公司定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两年后,突破万亿销售额,为10万经纪人服务

凭借过去多年的积累,那时的左晖信心十足,以颇具情怀的口气讲着中国中介未来该有的方向。他称链家有自己的愿景,第一是让房屋交易不再难,第二是让经纪人有尊严的工作。

在过去十多年的中介生涯里,左晖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低调。但从那一刻开始,这个气质独特的老板,看起来已经准备好迎接属于自己的时代。

高光时刻

在4月23日郑州绿公司年会的最后环节,当马蔚华说出“下一个演讲者来自一家了不起的中介服务商”时,身材高大的左晖,带着满脸的自信和从容,走上舞台。按照环节,左晖需要向上一个演讲者提问,左晖提给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小额消费贷”。

今天的链家,管理着超过13万经纪人,业务覆盖全国28个城市,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青岛、大连、武汉、重庆的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去年仅1-11月的交易额就超过1万亿元,远远高过万科、恒大这些一线开发商。

而在中介生意之外,链家的触角也开始伸向存量市场的各个角落。新房方面,链家目前也已布局25个城市,服务300余开发商,覆盖约2000个楼盘,仅去年6月就累计销售额超过了2000亿元。2011年成立的自如,目前管理着超过25万间房屋,管理的资产超过3000亿元。此外他们与万科共同成立了万链装修,还重启了过去的金融业务,并在今年初以“链链金融”的新名字正式亮相。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而且比预期还做了更多。

左晖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底气,他看起来已不必再去向投资者诠释这家公司的价值,虽然过程中也有像“丁丁租房”这样失败的尝试。“没成的生意都是自己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个行业C2C这条路确实很难走得通。”他说。

事实上,对这家公司的价值判断,市场已经投出了自己的选票。孙宏斌说现在的链家是“想投也投不进去”。只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决定和左晖一起开装修公司的万科高级副总裁刘肖,也曾多次表达对今天链家模式的认同。

各大投资机构的蜂拥而至也从侧面佐证了今日链家的价值,在他们今天32家股东背后映射有129位二级股东。而以融创公告获得的股权的计算,如今链家的估值已高达416亿元,这比五年前鼎晖复地注资时相比,高出了近40倍。

高光之下,左晖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谨慎,但天生的骄傲也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投资者的追捧和市场的评价,左晖称自己更愿意关心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今天他还是觉得链家的服务还不够好。而对于估值,左晖说:“资本市场没有对我们高估。但总体来讲,我觉得我们还是比较厚道吧。”

身处高光之下,现在的左晖也有了和过去不太一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希望邀请他。在不久前的绿公司年会上,左晖入选由马云担任主席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在全部两天的会议中,左晖的行程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作讨论嘉宾,还要当主持人。

“现在要说目标的话,我觉得要从一个更大的视角去看。第一是数据的覆盖,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做了7000万套房子的数据,但距离我们的想象还有距离。第二,希望通过线上和线下共同提升交易体验,比如说流程线上化,我们希望未来能做到整个交易流程的80%都在线上,虽然现在只有20%左右。第三,就是推动经纪人的职业化,我们内部有一些指标,希望在培养合格经纪人上面,多做一些工作。”

相比两年前的的业绩目标,今天左晖提到2017年,甚至以后的目标时已经想的更加长远。但他同时也强调,链家是一个战略驱动型企业,业绩和管理目标都要实现。虽然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链家过去多年坚持的结果,但如今他的这家公司无疑有了更高的期望。

“左式”链家

“左式”链家的风格与中国大多数典型化的民营企业并不相同,它既不像“一言堂“,也不是“聚义厅”。低调务实但又天生骄傲,愿意接受不同意见,但也对自己认定的事抱有执着。这家他一手创办的企业,很自然的继承了他身上鲜明的性格色彩。

当2016年2月那场因为交易纠纷而引发的的舆论危机爆发时,整个链家都显示出这种特有的企业性格。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选择对质疑和拷问正面回应,但也并不愿陷入和外界的争论,在回应质疑以外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始终选择保持低调和沉默。

事实上,在链家崛起的过程中,关于这家公司的争议实际从未停止过。至今仍有不少人对他们的收费标准感到不满——链家在北京的收费标准为业内最高。也有人认为链家这样的公司已经在行业形成垄断,这使他们完全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

“我非常愿意去回应这样的质疑,也愿意去说明价格制定背后的因素。”左晖认为链家任何规则的制定背后,都是围绕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不认为自己的公司就此形成了垄断,任何一家把服务做得更好的中介,都有可能打败链家。

“只不过今天想这事儿的人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这个事儿,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门槛,没有任何的稀缺资源让你拿得住,所以理论来讲,这个行业不可能去垄断的,我们也不追求这个事情。”

在过去两年的快速增长中,链家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企业属性的转变。今天的他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他们不遗余力的展现自己在大数据和线上流程方面的能力,也对自己的技术有着充分的信心。无论是在他们自己的发布会还是参加各种商业论坛,包括左晖在内的一众高管,都更愿意展示这家公司“技术”的一面。

事实上,这种倾向也延伸到了链家内部的组织架构。彭永东、熊林以及此前丁丁租房的CEO俞建洋等人,此前供职的都是诸如联想、IBM这样的科技企业,这些人的背景很大程度上也符合左晖个人的喜好。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左晖明显更倾向理工科身上理性的一面。他自己也曾在多次讲话的开头就说“我是理工科出身”。

左晖自己对于这种转变也毫不避讳。“我们也希望自己成为全世界比较领先的数据科技企业。我不知道今天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狂妄,但我会觉得中国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会比很多的经济体要更强,强就强在我们给消费者的体验更好。”左晖称,他们一直有这种期望。

在过去两年股东越来越密集的背景下,另一种变化也彰显了左晖治下的链家的另一面。事实上,作为创始人,尽管对企业的风格和路线有影响,但左晖承认事实上链家内部也常有反对声音。“基本上开会我一发言,就一定有人站起来说不对。”

但链家展现在外的,却是其高效的执行力。左晖称,链家的方法是遇到分歧太大就搁置,现在做到的都是分歧比较小的。“我们内部还是很重视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所以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慢。”

低调但不失骄傲的性格特点,倾向理性的价值观以及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这是今天左晖向外界展示的链家。他说链家内部还没有“山头”。因为他希望的是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一块做点事。

“企业自有它的性格,这和我有关,但也和整个团队的互相影响有关。我相信我们很多所谓的朋友、投资者也都是被这种性格喜迎的,当然也会有很多人不被我们的性格吸引,他就走开了。”在这样的情景下,左晖治下的链家在这两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核心管理层的稳定。

“有时看到各种评价,我都很惶恐,”左晖说。“今天看起来那些伟岸的人,我也不知道背后是不是真的伟岸。但我觉得核心可能还是在团队吧。”

低调务实,天生骄傲,跨越万亿门槛后,“左式”链家继续狂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