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看着港剧长大的,见证过港剧的辉煌与衰落。除了已倒闭的亚视外,TVB最为观众熟知。
最近TVB出了一部悬疑剧——《迷》,大胆创新,足见诚意。有些许俗套是在所难免的,但瑕不掩瑜。
最大的“迷”
说是悬疑剧,其实案子不出奇,属于偏写实的社会派。
前半部戏最大的悬念是:据说将会虐恋情深的女主角和男主角什么时候能认识?多少次擦身而过,衣服都擦破了也没擦出火花。
编剧从第一集开始就举重若轻地展现他驾驭多线叙事结构的功力(三条主线加几条辅线),同时大量运用《沉默的羔羊》里的开错门技巧。几个角色围绕同一件事打转,彼此就是不认识。明明他们都上了同一栋大楼的电梯,偏偏不是同一架电梯:明明听到你开枪,我却在你楼上。男主角和女主角直到第17集才正式碰面有了对话(总共30集)。
《迷》里面的几个主要角色之间有共同认识的人(穿线人物),借助这些穿线人物,或许他们彼此听过对方的名字和一些八卦,但仍是陌路人。这有些“六度空间理论”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的意味。有了穿线人物给彼此做简介,日后相识也可免去不少慢慢了解的繁琐过程。
该剧前半部风格是轻喜剧。玩转结构,让人眼花缭乱像坐过山车,更注重故事,角色们只有大致上的性格轮廓。
后半部仿佛换了编剧似的,风格凝重阴郁。人物性格过渡自然,逐渐变得立体,剧情推进不再靠各种有趣的阴差阳错,而是靠人物心理。
一般港剧喜欢采用双线叙事结构。比如:
“
《刑事侦缉档案》系列开创了破案线+感情线的模式(案件抄袭姑且按下不表)。
当年打破《金枝欲孽》收视纪录的悬疑喜剧《栋笃神探》,从头到尾都工整地运用双线结构,保险推销员李慧慧(柯南体质)每次卖出一份保险,被保险人都会离奇身亡,她被拘留审问已是家常便饭。她的欢喜冤家——警探莫作栋每回都会查出真相,洗脱她的嫌疑。
”
《迷》让我对《白夜行》的影视化有了新的看法。
以往看《白夜行》小说时,我认为这是一本不适合影视化的小说。因为男主角和女主角从头到尾都没有在观众、书中人物眼皮底下有过任何交流,但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主角与男主角之间感人至深的羁绊要靠老警察的推测与读者的脑补才能估摸出大概原貌。
若是影视化,难免要将这种“留白”落到实处,具体拍出那些云山雾罩的情节,这会失去原著冷峻克制的韵味。影视化版本里属绫濑遥演的日剧版《白夜行》最受好评,饶是如此,也还是遭到不少原著迷诟病,认为过于煽情。泪流满面可比起忍住眼泪要泄气多了。
现在我觉得《白夜行》按照原著来拍也未尝不可。女主角和男主角不说话不见面,地球照转,故事照讲。
人设与人物关系
CAL姐
○ 报社主编之一,事业型女性,做事干脆利落,符合记者这种凡事求快的职业特征。
○ 看似强大,实则感性得可怜。前期很有原则,敢于披露黑幕。后期为了女儿收受贿赂,又为了掩盖罪行而接连不断犯错,逐渐黑化。
○ 她后期的所作所为,放在小范围内讲,值得同情可怜;放在社会大环境下来讲,是错误的。
阿柏
○ 警察。因兄嫂意外身亡,他信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遇事能躲则躲,只有在关键大事上才会挺身而出。
○ 看似软弱,其实理性得可怕。绰号“慢几拍”,因为脑子里想得多,所以做事慢慢吞吞,外表呆萌内心腹黑。
○ 还有个绰号叫“师奶柏”,他一个人带大侄女,又当爹又当妈,除了不能生孩子来例假,主妇会的他都会。
○ 他最后给CAL下套,使她供出罪行。他的所作所为从社会正义角度来讲无可指责;可他用的手段太卑鄙,从个体的角度来讲,着实令人心寒。
女主角CAL姐VS男主角阿柏
○ 表面上是港剧常见“女强男弱”模式。
○ 实际上,女主角是披着狼皮的羊,男主角是披着羊皮的狼。
○ 不但人物之间二元补衬,人物自身也有辩证关系。比如CAL变成满口谎言的记者,品质与职业不符。比如“慢几 拍”的职业是警察,警察给人的印象是勇往直前,而他胆小怕事,也与职业特质相反。
“
《栋笃神探》中,莫作栋身为警察,却体弱多病,追犯人跑了几层楼就哮喘病发作,被救护车推走。《洗冤录2》里的捕快每天要和凶案现场打交道,可他晕血。
同理还可以写色盲的画家、路痴的司机、味觉失常的厨师、有心理问题的心理医生……
”
刻板好人(阿荣)VS温情坏人(CAL)
○ 本来阿荣的角色是很有戏的,查出自己的恩师CAL收受贿赂失去职业操守,看着偶像轰然坍塌,要顾念情谊还是大义灭亲,这艰难的抉择造成了强烈的内心冲突。
○ 可不知是编剧只想让阿荣成为一个正义传声筒,还是演员的演技不到火候,使得这个角色像样板戏人物,永远一板一眼、大义凛然、政治正确、毫无弹性,没有人性的灰色地带,也从未有一秒动摇过要CAL姐坐牢的决心。
○ 铁面无私,很好;最后选择站正义的队伍,很对;从未摇摆过,太硬梆梆了。毕竟CAL视他为亲生儿子,为他开杂志社,扶他上主编的位,为了杂志社运营收了一笔贿赂。他无私,可无私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无情。观众的理性尊重这种很有是非观的人,感性上会有点疏远。
○ CAL姐的人情味很浓,她所犯的错无关一己贪欲,全都是为了身边的人,为了各种讨债般的感情。就像《救猫咪》里所说的那样,一个杀手如果救了一只猫,会让观众心生好感。对自己人好的“坏人”很容易拉好感。
站错的CP
○ 本以为“NAT哥”(彪悍女警)会与“师奶柏”会在一起,循港剧里斗气冤家好搭档模式,结果发现两人始终是哥们。
○ 本以为崇拜CAL姐又多次保护她的小鲜肉阿荣能与命苦的她来一场姐弟恋,结果发现两人始终是前后辈师徒关系。
○ 本以为阿柏与CAL姐两个历尽沧桑的人能够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余生。没想到,到头来警察还是警察,罪犯还是罪犯,这段感情里掺杂了太多的算计。
○ 本以为阿柏的侄女子瑜能和CAL姐的徒弟阿荣拍拖,结果还来不及约会表白,其中一个就去阎王爷那签到了。
○ 所以,感情戏在这部悬疑剧里占的比重不多,不走“谈情说案”的老套路。
有错的角色
或许观众可以指摘这些角色哪里做错了,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
比如CAL应该坚守原则,无论对事业还是对女儿、丈夫,不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那都是置身事外的高明,高枕无忧的理性,假如我们真的和角色易地而处,未必做得比他们更好。任何人都会犯错,甚至可能会犯罪,只是没被逼上绝路罢了。
慢几拍身为小事怂包大事有原则的警察,将CAL绳之以法是对的,反正他本来对CAL的感情就不比他对空姐前任多出几多。只是他利用CAL最大的软肋——感情来设局,让人不齿。心怀大爱、成全大我的人,对身边人往往是最无情的。但社会也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人,故事也需要这样的人。芸芸众生,如果全都戴着同款面具,还有什么意思?
”
饱满立体的角色是有争议性的,是能让观众抓住“错处”的。在塑造角色方面,有错即是对,无错即是错。
蝴蝶效应
角色命运的蝴蝶效应
CAL姐的人生是一步错,步步错。
起初为了女儿学费,收房建署工程监督马智斌40万(藏果篮里),答应不报道他用毒油漆的事(她吃果篮里爽脆的苹果,一语双关地说挺爽,表情镇定自若,以为大局在握)。后来被丈夫逼得想要更多钱移民,收集到马的背后主使——建材商人屈DEE的一些罪证(拍到他下属用冰箱藏贿款),她单枪匹马去勒索。后来才知道屈不是普通商人,而是黑社会大佬,只是洗白了,一时查不到他背景。她骑虎难下,此后成为屈老大操纵的傀儡。
老大给四百万藏进冰箱给她,又是巧用道具,象征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她的表演堪称演技教科书,方才被恐吓还心有余悸,打开冰箱看到钱又高度兴奋,情绪起伏剧烈到喘不上气。事情局面和她对命运的掌控已呈现失控状态。
再后来她为了掩盖罪行,杀人灭口,变得疯狂而审慎……
剧情的蝴蝶效应
剧情环环相扣。黑社会垄断装修工程引出毒油漆事件,毒油漆事件引出收受贿赂事件,收贿赂事件引出官商勾结黑幕,官商勾结黑幕引出杀人灭口诸多事……少女被灭口,杀人嫌疑被转嫁到几个无胆小绑匪身上。这是前半部的剧情主线部分。
其他辅线,如女主角第二任丈夫的压榨逼女主角走上歪路,影响了毒油漆事件曝光的进展。男主角做卧底想查出黑社会屈老大洗白前贩卖军火的黑料,未果,只好以毒油漆事件为突破口。底层打工仔张克也因生活艰难,受同伴撺掇走上犯罪道路,不小心绑架了女主角的女儿,还得到偷拍官商对话的视频资料,无意中被卷进了这件事……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或许在经历之时觉得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片段,每个片段都独立的、互不干涉的,然而仔细回过头去想,你之前做的每个选择都改变了你命运的轨迹,每一段经历都影响着之后的生活。
《迷》为观众呈现了这种宿命感。
其它元素
港剧最擅长的不仅仅有悬疑剧、言情剧,写职场戏也是驾轻就熟。比如:
“
报社职场戏:CAL姐与同事斗法,亦是纸媒和网媒之争。
警察职场戏:警察混入黑帮当卧底玩无间道。(学电影上天台讲话)碰面时或打电话有人在旁边时就讲暗语。
黑帮窝里斗:黑帮不但跟警察有外部冲突,他们内部也有冲突矛盾。这方面大可拿《古惑仔》系列、《英雄本色》当教材。
”
主题
迷:迷惘、执迷不悟、迷失、迷惑不解、迷途、迷恋……
迷有很多种解释,都适用于该剧。编剧的全景式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把畸形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展露得淋漓尽致。编剧不但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也深谙观众害怕、焦虑什么,故而能引起无数观众的共鸣。
《迷》不但探讨了人情与正义孰轻孰重,也引发观众对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思考。
作为局外人我能接受结果正义,管它是叮当猫还是加菲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但随着剧情的推衍,早已当局者迷,对CAL姐遭遇感同身受,更想要程序正义,希望阿柏用正当方式破案,愿她即使身处暗无天日的牢狱里,心中依然保留一片温情的净土。
演技的重要性
剧本好、角色好,只是赢了一部分。还要托赖演员的二度创作——表演,才能使白纸黑字成为活物。
田蕊妮的视后级演技有目共睹。连出场没多少集就领便当的小配角大兴哥,演技都可圈可点。反观某些拿天价片酬的明星,演技仲不如替身。
香港人有句口头禅:“张国荣都要捱十年才有今天成就。”TVB演员没有当过三五七套剧的配角,一般没机会挑大梁,钱少戏好不浮躁,此风可长。
也有很多日剧日影,大牌演员像不用钱似的扎堆在同一部片子里。内地现在也只有在《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以及B站混剪里能一睹盛况了。
撞见不该撞见的人
▲例子:
大兴哥捉奸,发现女友的奸夫是他大佬……
慢几拍混入黑帮时,发现女友劈腿某同事,恰好某同事带着他女友来与黑帮人士见面比枪法,慢几拍怕被女友或不知他是卧底的同事揭穿身份,靠戴面具来瞒过去。
▲撞见不该撞见的人会产生这样几种效果:
【尴尬】
比如父母安排你去相亲,发现相亲对象是你前任,而双方父母不知道你们认识,且双方家长都在场,你们还要假装不认识,硬着头皮聊天……
【拆穿谎言】
比如在聚会上吹了一个天大的牛皮,说自己当年多威风,聚会上突然出现知道你过去不堪黑历史的故人,而且还是结过梁子的,又或者对方是个多嘴多舌的人……
【误会1】
在场合和陪同的人身上做文章。比如在那种场合见到某人竟然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没想到他们之间……啧啧啧……
【误会2】
在错的场合遇到错的人。比如看见一个形容猥琐举止可疑的麻甩佬进公司女厕所,女员工撞见了大喊变态。其实可能是便衣警察在办案,抓厕所偷拍狂。
有求必应
▲人物需要什么就给他来什么,但来的东西他未必肯要。
CAL姐留给女儿去英国留学的四十万被二婚丈夫偷走,为了供女儿读书不得不收受贿赂,写毒油漆案的新闻稿留中不发。可早亡的第一任丈夫有两个遗愿,一个是培养女儿成材,一个是她能恪守记者本分。她在二者中间选择了前者。
▲要给角色制造障碍未必要求而不得,也可以是丢给饥饿的角色一个滚烫的山芋,拿着烫手,丢了伤胃。
拆东墙补西墙
▲解决了一个问题必然会引发新的问题。
既然CAL答应不曝光新闻,而景仰她的下属与青睐她的上司又很希望能爆出来搞个大新闻。她得想尽办法阻碍。
戏剧舞台(山顶别墅)
CAL姐的女儿克洛伊与好友琪琪(官员严正森之女)等人在山顶别墅聚会狂欢,之后其他人走了,留下飞了叶子昏睡不醒的克洛伊在其中一间房。
母亲给的偷拍手表也在床边,门半开半掩,官员严正森与屈老大在聊见不得光的事情,被拍个正着。
当晚绑匪刘老大、关老二、张克也想进别墅打劫。CAL姐也前来找女儿。警方也来了。别墅像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些主创怕观众分神,恨不得一分钟换几个场景,让画面不停运动。其实不用急着转场,也可固定一个场景,换人。
▲山顶别墅这出戏像《射雕英雄传》里牛家村的舞台剧式写法,克洛伊在卧室里就像郭靖黄蓉藏进密室,只不过克洛伊昏睡,她的手表代替了她窥视外面的一切。
▲几个主角虽未谋面认识,却也互相干涉影响:
“
几个毛贼随手丢烟头烧了一堆垃圾,警方不得不耽搁了任务先救火。
毛贼进了别墅遇到刚好醒过来的克洛伊,又不得不打晕她带走。
刘老大要杀她灭口,张克为了保护她,劝刘老大留她一命勒索钱财,慢慢就发展为绑架案了。
几个贼人撬开保险箱看到严正森证件,以为克洛伊是严的女儿,打电话给严意图勒索。严却发现女儿安然无恙回来,经琪琪核实,贼人用的号码是克洛伊的。
严这才知道刚才和屈老大谈事情,克洛伊在房间里,他也起了灭口之心,以怕绑匪撕票为借口阻碍大家报警。
”
留后招
CAL的软饭王继夫为了清楚妻女的行踪,在她们手机里安装跟踪偷听程式,几次三番破坏她们想要离开他的计划。
▲然而这个行为最大的用处其实在于:后来克洛伊被绑架,CAL姐用丈夫的手机调查到女儿所在地。(一个伏笔多种用途)
算命
墨明棋妙乐队有一首吐槽武侠剧套路的神曲叫《大侠就是我》,其中一句歌词是:“不管如何算命的话一定要听着”。
▲因为影视剧里算命佬的预言一般都很准,等于是剧透了一部分产生期待式悬念,让观众想知道人物将如何滑向那个结果。港片里算命人的话应验可能性更大(东南沿海地带比较信命理学、玄学)。
算命佬说张克是马头带箭命格,他的至亲挨了一刀后他就会转运。在妹妹做切胃手术后,他戴着口罩从医院出来,被记者们误认为某大牌演员,因为他们收到风说该明星在此求医,而他的背影很像那位演员。因此演员的经纪人聘请他当生病演员的替身,待遇优厚,运气开始扶摇直上。
▲虽说有算命佬预言的保障,编剧也要将过程写得合情合理,即使抹掉玄妙的噱头,故事依然能成立。
▲关于算命剧情,还有一种是行骗,小则骗财,大则影响人物做出某种抉择以趋吉避凶。
《男亲女爱》中,有个单纯人妻要和她深爱的老公离婚,且不要一分财产,只因一个神婆告诉她,这样会与她老公生生世世相爱,有无穷后福。后来才知道神婆是她丈夫的情人。小三和丈夫合谋装神弄鬼骗原配的故事。
这类骗法看起来很有戏,其实放到今天已经老套了,跟装鬼吓犯人招供一样老套。
虚惊一场
【观众在乎其中一方安危】
克洛伊在房间睡觉时不小心把包弄到地上,惊了在客厅讲要事的严正森和屈老大,恰好在场的另一个人同时不小心把纸巾盒弄地上,大家以为是盒子落地声,克洛伊躲过一劫。
▲越是危险的场景,越该弄些让观众虚惊一场的设计。
功败垂成
【观众在乎其中一方成败】
CAL姐找到被绑架的女儿克洛伊,克洛伊却因母女矛盾,赌气不走。绑匪刘老大此时正往绑架地点废弃校区赶,怒气冲冲,有可能会撕票。此时正好警察要查敲头党案(也是这几个绑匪),知道他们老巢在废校区,打算去调查。
观众自然希望出现最后一分钟营救,能歪打正着救了这个让人不省心的叛逆期少女。然而还是来迟一步,少女被割喉致死。
虚惊一场+功败垂成:
“
【既在乎甲方安危,又在乎乙方成败】
慢几拍查到了绑匪中还存在第三个人(张克),恰好侄女子瑜去张克家找他妹妹张妃玩,落下了手机,慢几拍本来要去张克家帮侄女拿回手机,刚好子瑜自己折返拿回,警与匪避免了一次会面。
之后慢几拍还是见到了正在拍戏当替身的张克,此刻警方传来一张第三个绑匪的肖像,正当观众为张克悬心的时候,发现警方传来的肖像图根本不准确。
警方根据监视器资料查出第三个绑匪手上戴着一只蓝芳表行的手表,去表行查询。恰好张克发现自己的表时间老调不准,也准备去那家表行,走到表行门口,他女友说其实这只手表是假货,不是这里买的。他们只好去卖假货的小摊档那里修。他们前脚离开,警察后脚出店门,失之交臂。
”
(看多了套路已经不太为他们提心吊胆了,知道编剧又要逗我玩。相同套路不宜频繁使用,易被识破。)
期待式悬念
观众基本上是上帝视角,知道大部分事情,知道大部分凶手。而每个主线人物只知道小部分真相,如果几个人能坐在一起交流,那么就能水落石出,偏偏几个人都被编剧千方百计错开,明明很接近了,却还是平行线。观众的俯视显得角色们如蝼蚁般可悲可怜。
▲期待式悬念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观众知道的比角色多,看到警察查出一些对的蛛丝马迹,观众悬心;查出错的信息,观众也悬心。
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被观众知道了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不一定要藏着掖着凶手,猜凶手的“柯南模式”不是唯一写法。
总有一些想要秀智商优越的观众看悬疑推理故事喜欢猜凶手,并为自己猜对了而洋洋自得。自然也有些编剧喜欢对着干。
“
日剧《古畑任三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凶手是谁了,可观众兴味不减,反而期待刑警如何查出真相,与凶手如何交流交锋套出真话。
同样的,清楚案件也没关系。悬疑剧的悬念可以玩出许多花样:凶手是谁、藏尸地点、谁的尸体、凶器是什么、凶器去向、作案手法、犯罪动机、人物能不能查出真相、故事逻辑是否缜密……
掀谜底、猜凶手、破解花里胡哨的杀人手法可能玩不过推理大师,不如把悬念用在以上技巧里,在观众的“期待”里做文章。不是如红衣男孩灵异事件那样惊奇劲爆才能吸引人的,考试有没有挂科这种日常悬念也可以很吸引人。年轻人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
”
▲例子:
警方本以为绑匪有两人,因为监控拍到的只有两人。但慢几拍发现绑匪买的食物足够四五人食用,且那两个绑匪曾同时在外面某餐馆吃饭,那么一定会存在第三个绑匪看住肉票克洛伊。
推理小说或者一般悬疑推理剧会以警方的视角推断出“第三个绑匪”,隐去之前张克加入绑匪团的事,甚至隐去张克的生活经历,通过警方调查与犯罪侧写慢慢刻画出张克这个人。
而《迷》一早就把第三个绑匪摊在观众面前了,给我们欣赏的是警察的办案思路与主角的智慧。但编剧还是暂时向观众隐瞒了杀死克洛伊的真凶,可之前也埋了瞎子都能看见的伏笔告诉观众谁有嫌疑。
误导性期待式悬念
观众知道的比人物多,观众期待人物是否能达到目的?然而编剧从中作了手脚误导观众,让观众自以为什么都知道,其实知道的也只是部分真相。
警察发现小红与第三个绑匪关系密切,调查她的通话记录,发现某号码经常打给她,而那个号码主人此刻正在车站,怀疑此人就是第三个绑匪。
画面接到第三个绑匪张克与女友小红正要坐车跑路。警察往车站赶,小红、张克在逃,观众无比期待这场警匪追逐戏的结果。
最后警察抓住了号码主人,没想到是在车站门口等人的一个阿伯,阿伯是小红的顾客,从她那买了假货所以多次打电话要求退款。
这种误导在该剧中比比皆是。如果角色真的被抓包坐牢,那他的故事线很可能就断了。不到最后大结局,哪会那么容易让第三个主角杀青啊。
▲还有一种玩法,是两方人其实是在做两件不同的事,但故意在他们之间牵起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观众误以为他们在做同一件事,期待双方能有什么冲突啊故事啊,在最后一刻才知道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局部真相
有个笑话说某人看了几百集柯南、金田一,做出了天衣无缝的杀人案,结果被监控拍到一切,功亏一篑。
阿荣被CAL姐害得坠楼身亡,警方调出监控看到阿荣死前在某个走廊与CAL姐发生争执,阿荣把CAL给他的封口费还给CAL。
由于只有走廊片段,之前他们在办公室谈事(CAL塞钱给他)的片段没被拍到,加上监控录像是静音的。所以CAL随机应变,看图说话,反咬死者阿荣收受贿赂,用钱封口要她别告发,阿荣是畏罪自杀。暂时化解了危机。
▲也可以运用于A远处偷窥B与其他人发生什么事,但是由于距离远听不到声音,光靠眼睛看加上猜测就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全部真相。
▲常见老套例子:
看到闺蜜和未婚夫去珠宝店挑戒指,在玻璃窗外偷看的你听不见他们其实在讨论你到底喜欢什么款式,误会他们有染。又或者他们真的有染,知道你没听见具体对话,他们就骗你说是在为你挑戒指。
让死者开口
▲尸检:
推断死因、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生者们在那个时间地点有没有不在场证明(需要很多专业法医知识,门槛较高,可看看《鉴证实录》、《洗冤录》、《法证先锋》)……
▲《迷》的方式:
查死者生前的遗物(如衣服口袋里的卡片、发票、车票,手机通话记录),了解死者生前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
询问死者的亲友、死对头,打过交道但不熟的人。了解死者的性格脾气,社会关系……
由此推测,此人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自杀,是不是做错事然后自杀,是不是因为得罪人被杀,是不是因为调查到别人不可告人秘密而被灭口……
乌鸦嘴
▲就像TVB剧里常见的套路一样,警察说自己明天做完就退休了,明天肯定要出事。
阿荣强调过几天有话要告诉子瑜,很明显是表白。子瑜也想在那天送手织围巾给阿荣。最后阿荣的告白来不及诉说,子瑜的围巾也只能烧给亡魂了。
做贼心虚
做了坏事以后心虚、敏感,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容易产生鬼魂之类的幻觉。
常人不会有汉尼拔博士那种杀了人还能从容就餐的心理素质。警察往往也利用罪犯的心理加以刺激,逼溃其心理防线。
运气
犯罪者在前期运势都会很好,就算是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也能逃脱,不仅与犯罪者自身的智计有关,也与一些人为不可控因素有关,让观众觉得冥冥中有人(编剧)在保护他们。
直到最后几集才会气数将尽,落入法网。
报应
CAL害阿荣坠楼身亡,自己最终也坠楼,只不过没死,而是生不如死。
▲港片总能跟宿命、轮回、因果报应扯上些关系。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
为一个感情用事的普通观众,内心也不是没期望过CAL能像杜琪峰电影里的反派那样,成为恢恢天网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但她天良未泯,即便逍遥法外也无法重新开始了。真相无法抹杀,过去也无法抹杀,有些东西是过不去的。最后反派受到制裁,其实还是落入了窠臼。
▲个人比较欣赏伍迪艾伦电影《赛末点》结尾的处理,坏人走了狗屎运逃脱制裁。
这不代表主创对反派行为的认可,可能是在摊手耸肩表示命运弄人,有时候就是如此吊诡,就是“祸害遗千年”啊。也可能是不置褒贬地反映现实。而且这类结尾可以让人宣泄掉生活中的心理阴暗面。
▲是非观太重的剧本容易无趣,是非观太重的观众也难以领略到趣味。
以前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上让我放部电影,我给同学们看了王家卫的《堕落天使》。老师看得义愤填膺,一点也不感慨都市人的孤独,只是一味在骂黎明演的杀手怎么能开枪打人,那么坏,不杀妇女儿童怎么了,坏人就是坏人,对我说假如他杀的是我亲人看我还会不会说黎明好有型,又说该片教坏我们纯洁可爱的高中生啦,边缘人怎么能当主角呢……
后来再遇到三观伟光正的人让我安利文艺作品,我都会露出岁月静好的微笑,说:“《新闻联播》。”
——FIN——
作者:张咏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