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4月25日发布消息称,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已有21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过半。资产规模达2万亿元,自2007年起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实行国民待遇,十年来的年均复合增幅达19.6%。
截至2016年末,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9%,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达256.13%,处于历史高位。整体流动性充足,流动性比例达62.13%,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分别为180.87%和138.50%,高于国际上两个100%的标准;资本水平充足,资本充足率为17.96%,杠杆率8.86%,均优于监管要求。
经过在华十年的发展,全球主要外资银行将向中国市场倾注更多的资金、人员和业务。过去十年,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累计获得母行增资520亿元;其中即使是在2008-2010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上海外资银行也累计获得母行增资近170亿元。
外资银行在发展中有其独自的优势领域。例如,衍生业务是外资法人银行的优势业务,截至2017年2月,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表外衍生交易规模约为表内资产的4.2倍,衍生交易量在全国市场份额占比超10%,部分外资银行自营和做市交易量位居市场前列。
同时,外资银行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提升了金融服务功能。例如浦发硅谷银行填补了上海乃至全国科技金融专业型银行的空白,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美国华美银行利用母行在影视行业融资的优势,将好莱坞的影视制作经验和业务模式介绍给中国的影视公司,促成了多个中美间的影视合作项目。
在过去的十年中,外资法人银行一方面融入本地市场,各项业务呈现出本土化发展特征。人民币业务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改变了以外币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例如,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资产、贷款和存款占比均在70%以上,人民币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本地客户业务占比也大幅提升——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对外资企业的贷款已经由转制初期的74.1%下降至45%,对中资企业的贷款则由17.1%上升至35.3%,中资企业客户贷款的占比已经翻了一番。
另一方面,外资法人银行近年来通过集团联动,依托海外网络优势与丰富的全球化产品,特别是利用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点,在服务中资企业境外兼并购、帮助中资企业登陆境外融资平台、协助中资企业在境外开拓业务等方面促成了较多成功案例;外资法人银行也积极参与了自贸区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内保外贷和离岸金融等业务。
十年间,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形成了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上海辖内外资法人银行数量达到21家,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数量过半。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存款规模分别占在华外资法人银行总量的84.5%、84.2%和83.8%,占在华外资银行总量的69.3%、72.6%和78.8%。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积极设立区内营业网点,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拓展相关业务,在跨境结算业务方面优势显著。例如,2016年十家跨境资金池业务量超过100亿元的银行中,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占据四席。
上海银监局表示,将鼓励外资银行在多个业务领域加强与中资银行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