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勇:试飞自己造的飞机 一位狂热飞行极客的彪悍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勇:试飞自己造的飞机 一位狂热飞行极客的彪悍人生

出生于机械工程师家庭的王勇,从小就是一名航空发烧友。在他19岁的那一年,他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架飞行器——“三角翼”。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是对自己十分胸有成竹,作为设计师的王勇亲自试飞了这架“三角翼”。

水上飞机有一个试飞科目叫“机头触水复飞”,那是一般试飞员都不愿意飞的一个高难度科目。但我们那次首次试飞既意外的发生了机头触水险情,一瞬间飞机以近35度的仰角冲到了12米高度,得益于事先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的迟疑,我一把推满油门,飞机接近失速掉了7~8米高度后重新获得速度开始爬升。

在采访过程中,王勇谈起了自己最为危险的一次“试飞”经历——而这只是他众多试飞经历中的一例,有朋友打趣说,王勇是最喜欢试飞的飞行老总了。

每个通航人都会与飞机有着一段故事,王勇当然也不例外。

王勇:一个喜欢试飞的飞行老总

出生于机械工程师家庭的王勇,从小就是一名航空发烧友。在他19岁的那一年,他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架飞行器——“三角翼”。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是对自己十分胸有成竹,作为设计师的王勇亲自试飞了这架“三角翼”。

王勇和他的三角翼

虽然这事情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王勇的身份却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变成一名优秀的专业的飞机设计与制造者,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牧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与制造他心目中构想已久的“酷炫”飞机。谈起人生中第一次和飞机“打交道”的经历,王勇依然保留着那种兴奋感。

19岁的王勇

随着那架简单的“三角翼”的起飞,王勇的飞机梦也一发不可收拾。

2006年,王勇将他早年创业开汽车设备厂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了轻型飞机的研发制造上。那家在上海奉贤区的工作室便成了他的“造梦工厂”。

三年后,王勇团队自主制造的轻型飞机“海豚100”成功面世。在这基础上,王勇团队又于2009至2014年,继续潜心研发制造了“海豚200”飞机。“海豚200”飞机机舱能容纳2人,最大平飞速度为280公里每小时,最高升限达到6000米,而且可以满足在陆地、水面升降。

轻型飞机“海豚100”

假设买了飞机,那么就要在机场租赁机库;去机场要开车;另外加上平时维护还要频繁地跑机场……所以,王勇决定给飞机加上“车轮”,让飞机也能像车一样在马路上行驶。而这一想法更是激发了王勇进一步的大胆创新。

如果飞机能像车一样在马路上行驶,那也可以像家用游艇一样,在水上游行。想想,若平时天气好、心情好,不但可以去湖上钓鱼还可以去海上晒晒日光浴,甚至可以邀上几个好友,去水上玩一下极速赛艇、滑板。如此一架三栖飞机,不但省了每年的养护/停泊费用,还不会使其变成一年用不了几回的摆设品。

于是,在2014到2016年间,王勇团队研发了ABC(aircraft+boat+car)海陆空三栖飞行汽车。作为飞机来说,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700KG,最大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航程可达1500公里;作为汽车来说,它的速度能有120公里/小时,可行驶600公里。在停降陆地的时候,飞机机翼自动折叠,宽度2.7米,长度5.7米,在一般的公路上行驶没有多大问题;作为家用游艇、快艇来说,它的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甲板面积能够达到6平方米。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认真看一下,这飞机的呆萌表情让你想起了谁?没错,就是下面这只!所以,会开ABC,你就是驯龙高手!

而现在,他们正研发新的项目“蜂鸟”,已经扩容到4人共同搭乘。王勇心中一直有一个实现“空中滴滴”的梦,虽然这个梦可能离现实尚远,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对未来通航怀揣图景的产业界飞行极客。

“蜂鸟”

“全国所有做小飞机的(核心技术),很少是自己做的,而我们在研发制造上就自主开发了4款机型。”

说起自己公司在技术上的成就,王勇非常自信,而且自豪。

就在第四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展览大会上,牧羽航空推出了“SMAVVTOL”无人驾驶载人机。据悉,该产品在战时可用于侦查或救援使用,在民用时也可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酷炫一点说,市民未来或许可以打“飞的”出行。

“SMAVVTOL”无人驾驶载人机

“SMAVVTOL”的全名为“垂直起降高速倾转旋翼机”。灰色的机身长约4.8米,全机高度2.3米,显得十分玲珑,并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翼展约4.3米,机翼两端的动力舱向上翻转90度,两只旋转的螺旋桨将提供垂直向上的升力。飞机净重320公斤,现场展示的机型为小型机,可搭载2名乘客,而研制中的大型机,据称可搭载乘客约8人。

“直升机与固定翼,各有各的优势与局限。”王勇介绍到,直升机的起降较为便捷,但续航距离短,飞行时速低。相反,固定翼的续航能力强,时速快,但对跑道及起降环境的要求又较高。因此,如果能很好的将直升机与固定翼的优点结合起来,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效率,而这个便是该机型的最大的创新与亮点。

“起降时,我们将动力舱翻转成垂直状态,类似直升机。飞行时,则将动力舱恢复成水平状态,追求最高时速。”王勇表示,而在机身设计革新之外,其在环保方面也有突破,王勇介绍,飞机未来将完全采用氢燃料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那么,该飞机的应用前景如何呢?谈到这一点,王勇比较自信,在他看来,这样的机型在民用、军用领域都很有市场。

“军用方面,可以在侦查、救援、赈灾等环节应用。民用这块,可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类似‘飞的’这种形式。”王勇表示,采用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模式的“SMAVVTOL”,未来或打造“空中滴滴”的概念,面向高端消费者,提供交通运送服务。“没有驾驶员,只需乘客输入目的地,就可以飞行了。”

不得不说,在和王勇的整个聊天过程中,我惊讶于王勇对数字的敏感度,不管是自家的飞机还是对别家的产品,甚至是对于各类政策的细节,各种参数数据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不光王勇,我想这一切的成果更是离开不了王勇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王勇满足了传统意义上一个“理工男”,或者更甚一点,一个“技术宅”应该具备的所有特质——技术至上、不拘小节、执行力强、想法现实又有“情怀”。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讲,他很像一个“极客”,一个“飞行极客”。

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的时间里王勇亲自研发了四架飞机,并把其中两架送上了天。更重要的是,王勇在技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从双座到四座,从普通的陆上起降到“海陆空”三栖全能……王勇自己也很自豪这一点——他认为,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发展力,而那些并没有拿出核心技术的飞机,很难真正的帮助到这个产业的发展。

就像互联网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极客”,通航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些“飞行极客”。在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里,商业与资本的势能是巨大的;但在一个行业并不那么成熟的时候,这些怀抱技术,并且尊重技术的“技术宅”们,他们才是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王勇和普通人映像上的“极客”、“理工男”又有一些不同——他不仅并不“宅”,反而非常有魄力,有胆量,用东北话说,非常“虎”。

比如90年制作三角翼的时候,王勇需要购买航空铝材。而他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直接写一封信寄给了景德镇的飞机研究所,居然也没什么阻力就买到了;还比如王勇在缺飞机专用的布时,他从南昌直接奔到南京的红光升降装备场才拿到。现在王勇回忆起这些经历,也感叹当时的人心淳朴。

王勇“虎”的地方还体现在他处理商业的问题上。在1996年的时候,王勇直接花了五万多买了一架动力伞(也真是很土豪),买完动力伞,再立刻跑去接各种广告——结果飞一次不用一个小时就能挣4500元,飞了十回就收回了成本。

靠着这股“虎劲”,王勇在通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靠着那股“极客精神”,王勇用技术扎稳了自己的脚跟。这种魄力与冷静,“极客”与“虎劲”的对立与统一,是这个人身上最有意思的一部分,相信也是造就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勇:试飞自己造的飞机 一位狂热飞行极客的彪悍人生

出生于机械工程师家庭的王勇,从小就是一名航空发烧友。在他19岁的那一年,他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架飞行器——“三角翼”。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是对自己十分胸有成竹,作为设计师的王勇亲自试飞了这架“三角翼”。

水上飞机有一个试飞科目叫“机头触水复飞”,那是一般试飞员都不愿意飞的一个高难度科目。但我们那次首次试飞既意外的发生了机头触水险情,一瞬间飞机以近35度的仰角冲到了12米高度,得益于事先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的迟疑,我一把推满油门,飞机接近失速掉了7~8米高度后重新获得速度开始爬升。

在采访过程中,王勇谈起了自己最为危险的一次“试飞”经历——而这只是他众多试飞经历中的一例,有朋友打趣说,王勇是最喜欢试飞的飞行老总了。

每个通航人都会与飞机有着一段故事,王勇当然也不例外。

王勇:一个喜欢试飞的飞行老总

出生于机械工程师家庭的王勇,从小就是一名航空发烧友。在他19岁的那一年,他制作出了人生中第一架飞行器——“三角翼”。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是对自己十分胸有成竹,作为设计师的王勇亲自试飞了这架“三角翼”。

王勇和他的三角翼

虽然这事情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王勇的身份却已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变成一名优秀的专业的飞机设计与制造者,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牧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与制造他心目中构想已久的“酷炫”飞机。谈起人生中第一次和飞机“打交道”的经历,王勇依然保留着那种兴奋感。

19岁的王勇

随着那架简单的“三角翼”的起飞,王勇的飞机梦也一发不可收拾。

2006年,王勇将他早年创业开汽车设备厂的收入,全部投入到了轻型飞机的研发制造上。那家在上海奉贤区的工作室便成了他的“造梦工厂”。

三年后,王勇团队自主制造的轻型飞机“海豚100”成功面世。在这基础上,王勇团队又于2009至2014年,继续潜心研发制造了“海豚200”飞机。“海豚200”飞机机舱能容纳2人,最大平飞速度为280公里每小时,最高升限达到6000米,而且可以满足在陆地、水面升降。

轻型飞机“海豚100”

假设买了飞机,那么就要在机场租赁机库;去机场要开车;另外加上平时维护还要频繁地跑机场……所以,王勇决定给飞机加上“车轮”,让飞机也能像车一样在马路上行驶。而这一想法更是激发了王勇进一步的大胆创新。

如果飞机能像车一样在马路上行驶,那也可以像家用游艇一样,在水上游行。想想,若平时天气好、心情好,不但可以去湖上钓鱼还可以去海上晒晒日光浴,甚至可以邀上几个好友,去水上玩一下极速赛艇、滑板。如此一架三栖飞机,不但省了每年的养护/停泊费用,还不会使其变成一年用不了几回的摆设品。

于是,在2014到2016年间,王勇团队研发了ABC(aircraft+boat+car)海陆空三栖飞行汽车。作为飞机来说,它的最大起飞重量是700KG,最大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航程可达1500公里;作为汽车来说,它的速度能有120公里/小时,可行驶600公里。在停降陆地的时候,飞机机翼自动折叠,宽度2.7米,长度5.7米,在一般的公路上行驶没有多大问题;作为家用游艇、快艇来说,它的速度可达100公里/小时,甲板面积能够达到6平方米。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认真看一下,这飞机的呆萌表情让你想起了谁?没错,就是下面这只!所以,会开ABC,你就是驯龙高手!

而现在,他们正研发新的项目“蜂鸟”,已经扩容到4人共同搭乘。王勇心中一直有一个实现“空中滴滴”的梦,虽然这个梦可能离现实尚远,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对未来通航怀揣图景的产业界飞行极客。

“蜂鸟”

“全国所有做小飞机的(核心技术),很少是自己做的,而我们在研发制造上就自主开发了4款机型。”

说起自己公司在技术上的成就,王勇非常自信,而且自豪。

就在第四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展览大会上,牧羽航空推出了“SMAVVTOL”无人驾驶载人机。据悉,该产品在战时可用于侦查或救援使用,在民用时也可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酷炫一点说,市民未来或许可以打“飞的”出行。

“SMAVVTOL”无人驾驶载人机

“SMAVVTOL”的全名为“垂直起降高速倾转旋翼机”。灰色的机身长约4.8米,全机高度2.3米,显得十分玲珑,并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翼展约4.3米,机翼两端的动力舱向上翻转90度,两只旋转的螺旋桨将提供垂直向上的升力。飞机净重320公斤,现场展示的机型为小型机,可搭载2名乘客,而研制中的大型机,据称可搭载乘客约8人。

“直升机与固定翼,各有各的优势与局限。”王勇介绍到,直升机的起降较为便捷,但续航距离短,飞行时速低。相反,固定翼的续航能力强,时速快,但对跑道及起降环境的要求又较高。因此,如果能很好的将直升机与固定翼的优点结合起来,将会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效率,而这个便是该机型的最大的创新与亮点。

“起降时,我们将动力舱翻转成垂直状态,类似直升机。飞行时,则将动力舱恢复成水平状态,追求最高时速。”王勇表示,而在机身设计革新之外,其在环保方面也有突破,王勇介绍,飞机未来将完全采用氢燃料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那么,该飞机的应用前景如何呢?谈到这一点,王勇比较自信,在他看来,这样的机型在民用、军用领域都很有市场。

“军用方面,可以在侦查、救援、赈灾等环节应用。民用这块,可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类似‘飞的’这种形式。”王勇表示,采用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模式的“SMAVVTOL”,未来或打造“空中滴滴”的概念,面向高端消费者,提供交通运送服务。“没有驾驶员,只需乘客输入目的地,就可以飞行了。”

不得不说,在和王勇的整个聊天过程中,我惊讶于王勇对数字的敏感度,不管是自家的飞机还是对别家的产品,甚至是对于各类政策的细节,各种参数数据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不光王勇,我想这一切的成果更是离开不了王勇团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王勇满足了传统意义上一个“理工男”,或者更甚一点,一个“技术宅”应该具备的所有特质——技术至上、不拘小节、执行力强、想法现实又有“情怀”。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讲,他很像一个“极客”,一个“飞行极客”。

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的时间里王勇亲自研发了四架飞机,并把其中两架送上了天。更重要的是,王勇在技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从双座到四座,从普通的陆上起降到“海陆空”三栖全能……王勇自己也很自豪这一点——他认为,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发展力,而那些并没有拿出核心技术的飞机,很难真正的帮助到这个产业的发展。

就像互联网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极客”,通航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些“飞行极客”。在一个发展成熟的行业里,商业与资本的势能是巨大的;但在一个行业并不那么成熟的时候,这些怀抱技术,并且尊重技术的“技术宅”们,他们才是真正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王勇和普通人映像上的“极客”、“理工男”又有一些不同——他不仅并不“宅”,反而非常有魄力,有胆量,用东北话说,非常“虎”。

比如90年制作三角翼的时候,王勇需要购买航空铝材。而他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直接写一封信寄给了景德镇的飞机研究所,居然也没什么阻力就买到了;还比如王勇在缺飞机专用的布时,他从南昌直接奔到南京的红光升降装备场才拿到。现在王勇回忆起这些经历,也感叹当时的人心淳朴。

王勇“虎”的地方还体现在他处理商业的问题上。在1996年的时候,王勇直接花了五万多买了一架动力伞(也真是很土豪),买完动力伞,再立刻跑去接各种广告——结果飞一次不用一个小时就能挣4500元,飞了十回就收回了成本。

靠着这股“虎劲”,王勇在通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靠着那股“极客精神”,王勇用技术扎稳了自己的脚跟。这种魄力与冷静,“极客”与“虎劲”的对立与统一,是这个人身上最有意思的一部分,相信也是造就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