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作为主旋律剧,《人民的名义》的意外爆红,可以说是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很难被后来者复制。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能够火到这个程度。4月26日,《人民的名义》的实时收视率破8,创下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的最高纪录。不少网友表示,很期待该剧的大结局能够创下收视新高。

近两年,国产剧的收视率呈现出下滑趋势。《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前,近十年平均收视率的榜首,还是2011年播出的《回家的诱惑》。去年,平均收视率破2的电视剧只有《芈月传》和《亲爱的翻译官》两部。《人民的名义》为何能成为新一代的收视神剧?这种成功能够被后来者复制吗?

《人民的名义》收视破8 横扫电视荧屏

这段时间,不管是办公室白领,在校大学生还是广场舞大妈,都开始有了共同话题。没错,他们都在看《人民的名义》。

自播出以来,《人民的名义》收视率一路飙升,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该剧随后的收视表现,只能用“收视狂飙”来形容——

4月18日,《人民的名义》实时收视峰值破5,超越了《武媚娘传奇》曾经创下的单集收视率最高纪录。4月24日,该剧的实时收视峰值破7,创下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4月26日,该剧收视再创新高,21点37分的实时收视率破8,再度刷新收视记录!

反观同期播出的其他电视剧,《外科风云》的收视率平均维持在0.7%上下,《择天记》的收视率一直在1%左右徘徊。要知道,《外科风云》是正午阳光的新剧,未播之前就被寄予厚望。而《择天记》不但改编自IP大作,主角鹿晗和古力娜扎也是粉丝众多。可见,《人民的名义》的火爆,已经达到了横扫四月电视荧屏的程度。

收视神剧是如何炼成的?

21年前,《西游记》一经播出就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如今,互联网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剧选择,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国产剧很难重现20年前全民追剧的壮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名义》还能打破十年来的收视记录,成为一代“神剧”,这是为什么呢?

1.大尺度的反腐剧情

《人民的名义》从首集一直火到了现在,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大尺度的反腐剧情。该剧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出品,基本可以认为是“官方作品”。

尽管《人民的名义》属于主旋律剧集,又出自“官方”之手,对官场政治的黑暗面却并不避讳。以往认为不可能搬上电视的剧情和台词,全都出现在了《人民的名义》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贪腐内幕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贪官落马的狼狈画面,也让观众感到大快人心。

“小官巨贪”的赵德汉骑车上班,别墅里却藏着一整面墙的现金。身为省公安厅厅长的祁同伟,利用自身权力把亲戚都吸纳进了权力部门,为了自保不惜谋杀大学同窗陈海。而该剧中幕后的“大老虎”,很可能是副国级干部赵立春……种种尺度大开的反腐情节,让观众大呼“过瘾”。

2.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一炮打响,还跟剧中角色刻画的丰满生动息息相关。有别于此前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局并没有马上划分出“忠奸”阵营,而是留足了悬念,展示了每个主角性格的多面性。丁义珍的潜逃是谁通风报信,陈海的车祸是谁制造的,直到30几集才向观众交代,勾起了观众追剧的好奇心。

随着剧情的发展,“忠奸”两派渐渐明朗,但对这些角色的塑造并没有流于表面,大部分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正面人物如李达康,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心只关心GDP。但因为爱惜羽毛,他不敢为帮自己“顶雷”的易学习多说一句好话。反派人物如祁同伟,曾是一个心怀抱负的缉毒队长,却因为被权力玩弄,成为了一个只追求权力,没有灵魂的人。

3.老戏骨互飙演技

小鲜肉当道的今天,《人民的名义》却通过一大批老戏骨圈粉无数。这部电视剧集结了40多位老戏骨,包括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侯勇、高亚麟等。大部分都是观众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字的演员。

随着剧情的深入,老戏骨的互飙演技进入了高潮。前妻在自己车内被抓走,李达康摇下车窗给了侯亮平一个“王之蔑视”的眼神。高育良得知自己的学生祁同伟作恶无数,气得半夜在家里刨地……这些经典桥段的表演都十分自然,演员似乎跟角色合二为一了。

精湛演技的背后,是老戏骨对角色的仔细揣摩。为了更加接近高育良的形象,张志坚自掏腰包买了眼镜、上衣、裤子和围巾,还为角色设计了微笑的“微表情”,被观众津津乐道。饰演李达康的吴刚,不仅看了三五遍剧本,还到网上去看了大量省领导“开会、接见”的视频,只为从里面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4.二次元玩法推动热度升级

此前,反腐剧吸引的一般是中老年人。《人民的名义》走红后,吸引了一大波年轻观众。这些年轻观众深谙二次元的玩法,将这部热播剧变成了全民的狂欢。

在B站、豆瓣、微博和各种论坛上,你都能看到该剧年轻观众的身影。他们组建了剧中角色的粉丝团,甚至给汉东boy起了英文名——李达康Darkcom Lee,沙瑞金Sarikim,侯亮平 Monkey,陈岩石Rock chen。在微信表情包中,达康书记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不少粉丝表示要坚决守护达康书记的GDP。

网友根据剧情制作的表情包、网络金句和视频,让《人民的名义》成为了一场网友狂欢,不但提高了该剧的认知度,也推动该剧的收视一路飘红。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人民的名义》以意想不到的速度火爆荧屏,甚至打破了近10年国内电视剧史的收视记录。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该剧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人民的名义》走红,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十八大以来,中央打虎力度之大,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大批贪官的落马,虽然让人感到大快人心,但百姓只能从短短数百字的新闻中,了解贪腐官员的情况。贪腐官员是如何被抓的,贪腐情况到底有多严重,都引人浮想联翩。《人民的名义》正展示了这些细节,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群星璀璨,无论是该剧的编剧周梅森,还是主演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等人,都是实打实的“质量保障”。下一部剧即使题材相似,剧本出色,也未必能凑近这样全员演技在线的主演阵容。

从国产剧的既往经验来看,复制一部爆款还是相当有难度的。2011年,翻拍自韩剧的《回家的诱惑》意外大火,至今占据近十年平均收视率冠军的宝座。近几年,与其同类的剧集也为数不少,但没有一部收视率能够超过该剧。2012年播出的《甄嬛传》,同样是被反复重播的“神剧”,沿用同一个导演和主演的《芈月传》,却没有获得同样的好口碑。

作为主旋律剧,《人民的名义》的意外爆红,可以说是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很难被后来者复制。更令人担心的是,一部剧走红后,紧接着会有大量资本涌入,会出现大批跟风之作。与其期望在短时间内再出一个《人民的名义》,倒不如期待各大电视台不要盲目跟风,用大量克隆剧毁了这类题材。还没追完《人民的名义》的朋友,还是且看且珍惜吧!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作为主旋律剧,《人民的名义》的意外爆红,可以说是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很难被后来者复制。

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能够火到这个程度。4月26日,《人民的名义》的实时收视率破8,创下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的最高纪录。不少网友表示,很期待该剧的大结局能够创下收视新高。

近两年,国产剧的收视率呈现出下滑趋势。《人民的名义》播出之前,近十年平均收视率的榜首,还是2011年播出的《回家的诱惑》。去年,平均收视率破2的电视剧只有《芈月传》和《亲爱的翻译官》两部。《人民的名义》为何能成为新一代的收视神剧?这种成功能够被后来者复制吗?

《人民的名义》收视破8 横扫电视荧屏

这段时间,不管是办公室白领,在校大学生还是广场舞大妈,都开始有了共同话题。没错,他们都在看《人民的名义》。

自播出以来,《人民的名义》收视率一路飙升,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该剧随后的收视表现,只能用“收视狂飙”来形容——

4月18日,《人民的名义》实时收视峰值破5,超越了《武媚娘传奇》曾经创下的单集收视率最高纪录。4月24日,该剧的实时收视峰值破7,创下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4月26日,该剧收视再创新高,21点37分的实时收视率破8,再度刷新收视记录!

反观同期播出的其他电视剧,《外科风云》的收视率平均维持在0.7%上下,《择天记》的收视率一直在1%左右徘徊。要知道,《外科风云》是正午阳光的新剧,未播之前就被寄予厚望。而《择天记》不但改编自IP大作,主角鹿晗和古力娜扎也是粉丝众多。可见,《人民的名义》的火爆,已经达到了横扫四月电视荧屏的程度。

收视神剧是如何炼成的?

21年前,《西游记》一经播出就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如今,互联网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观剧选择,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国产剧很难重现20年前全民追剧的壮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名义》还能打破十年来的收视记录,成为一代“神剧”,这是为什么呢?

1.大尺度的反腐剧情

《人民的名义》从首集一直火到了现在,最大原因还是因为大尺度的反腐剧情。该剧由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出品,基本可以认为是“官方作品”。

尽管《人民的名义》属于主旋律剧集,又出自“官方”之手,对官场政治的黑暗面却并不避讳。以往认为不可能搬上电视的剧情和台词,全都出现在了《人民的名义》中。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贪腐内幕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贪官落马的狼狈画面,也让观众感到大快人心。

“小官巨贪”的赵德汉骑车上班,别墅里却藏着一整面墙的现金。身为省公安厅厅长的祁同伟,利用自身权力把亲戚都吸纳进了权力部门,为了自保不惜谋杀大学同窗陈海。而该剧中幕后的“大老虎”,很可能是副国级干部赵立春……种种尺度大开的反腐情节,让观众大呼“过瘾”。

2.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一炮打响,还跟剧中角色刻画的丰满生动息息相关。有别于此前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局并没有马上划分出“忠奸”阵营,而是留足了悬念,展示了每个主角性格的多面性。丁义珍的潜逃是谁通风报信,陈海的车祸是谁制造的,直到30几集才向观众交代,勾起了观众追剧的好奇心。

随着剧情的发展,“忠奸”两派渐渐明朗,但对这些角色的塑造并没有流于表面,大部分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正面人物如李达康,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心只关心GDP。但因为爱惜羽毛,他不敢为帮自己“顶雷”的易学习多说一句好话。反派人物如祁同伟,曾是一个心怀抱负的缉毒队长,却因为被权力玩弄,成为了一个只追求权力,没有灵魂的人。

3.老戏骨互飙演技

小鲜肉当道的今天,《人民的名义》却通过一大批老戏骨圈粉无数。这部电视剧集结了40多位老戏骨,包括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侯勇、高亚麟等。大部分都是观众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字的演员。

随着剧情的深入,老戏骨的互飙演技进入了高潮。前妻在自己车内被抓走,李达康摇下车窗给了侯亮平一个“王之蔑视”的眼神。高育良得知自己的学生祁同伟作恶无数,气得半夜在家里刨地……这些经典桥段的表演都十分自然,演员似乎跟角色合二为一了。

精湛演技的背后,是老戏骨对角色的仔细揣摩。为了更加接近高育良的形象,张志坚自掏腰包买了眼镜、上衣、裤子和围巾,还为角色设计了微笑的“微表情”,被观众津津乐道。饰演李达康的吴刚,不仅看了三五遍剧本,还到网上去看了大量省领导“开会、接见”的视频,只为从里面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4.二次元玩法推动热度升级

此前,反腐剧吸引的一般是中老年人。《人民的名义》走红后,吸引了一大波年轻观众。这些年轻观众深谙二次元的玩法,将这部热播剧变成了全民的狂欢。

在B站、豆瓣、微博和各种论坛上,你都能看到该剧年轻观众的身影。他们组建了剧中角色的粉丝团,甚至给汉东boy起了英文名——李达康Darkcom Lee,沙瑞金Sarikim,侯亮平 Monkey,陈岩石Rock chen。在微信表情包中,达康书记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不少粉丝表示要坚决守护达康书记的GDP。

网友根据剧情制作的表情包、网络金句和视频,让《人民的名义》成为了一场网友狂欢,不但提高了该剧的认知度,也推动该剧的收视一路飘红。

《人民的名义》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人民的名义》以意想不到的速度火爆荧屏,甚至打破了近10年国内电视剧史的收视记录。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该剧的收视神话可以被复制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人民的名义》走红,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十八大以来,中央打虎力度之大,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大批贪官的落马,虽然让人感到大快人心,但百姓只能从短短数百字的新闻中,了解贪腐官员的情况。贪腐官员是如何被抓的,贪腐情况到底有多严重,都引人浮想联翩。《人民的名义》正展示了这些细节,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人民的名义》可以说是群星璀璨,无论是该剧的编剧周梅森,还是主演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等人,都是实打实的“质量保障”。下一部剧即使题材相似,剧本出色,也未必能凑近这样全员演技在线的主演阵容。

从国产剧的既往经验来看,复制一部爆款还是相当有难度的。2011年,翻拍自韩剧的《回家的诱惑》意外大火,至今占据近十年平均收视率冠军的宝座。近几年,与其同类的剧集也为数不少,但没有一部收视率能够超过该剧。2012年播出的《甄嬛传》,同样是被反复重播的“神剧”,沿用同一个导演和主演的《芈月传》,却没有获得同样的好口碑。

作为主旋律剧,《人民的名义》的意外爆红,可以说是某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很难被后来者复制。更令人担心的是,一部剧走红后,紧接着会有大量资本涌入,会出现大批跟风之作。与其期望在短时间内再出一个《人民的名义》,倒不如期待各大电视台不要盲目跟风,用大量克隆剧毁了这类题材。还没追完《人民的名义》的朋友,还是且看且珍惜吧!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任珊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