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防晒新规实施半年 国产品牌应对为啥不如外资品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防晒新规实施半年 国产品牌应对为啥不如外资品牌

实际上,不同的人看待防晒指数上是存在差异的。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产品的属性以及自身需求的不同,每个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SPF值为20、30、40、50等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防晒产品。

作者:范欢  徐力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内防晒指数的标识正式与国际接轨,可将SPF数值标至30以上。如今,新规施行半年后,国产防晒品又有哪些新动向?

《化妆品报》记者走访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的各大商场、超市、化妆品店发现,目前市场在售防晒产品的防晒指数集中在SPF25-SPF50+之间,其中以SPF30的占比最大。

1

外资与国产品牌高倍防晒产品市场差异明显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热卖的SPF值为50或50+的防晒品中,外资防晒品占有较大比例。如露得清清透防晒乳(SPF50+)、露得清清透沁凉防晒喷雾(SPF50+)、安热沙小金瓶防晒露(SPF50+)、曼秀雷敦新碧双重保湿水感防晒露(SPF50+)、曼秀雷敦碧柔水感清爽保湿防晒霜(SPF50)等单品都是当前市面上各种专营店主推的高倍防晒产品。

而在国内本土的防晒产品中,市场上热卖的依然是SPF值为30或30+的防晒品。如美肤宝美白隔离防晒霜(SPF30)、水密码水感美白防晒霜(SPF30)、温碧泉超感0动防晒两件套(SPF30)、自然堂多重隔离防晒乳(SPF30+)、百雀羚美白防晒乳(SPF30)、韩后轻享阳光特惠三件套(SPF30)等。SPF值为50或50+的国产防晒产品寥寥无几。

针对这一现状,记者在走访市场时询问店内BA相关原因,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国内防晒产品不允许标到30倍以上”或“暂时还不清楚相关规定”。

对此疑问,《化妆品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系统中,检索发现:国产防晒品登记在案的产品有9376个,SPF值标为50/50+的产品仅有 84 个。

同时,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信息得知,美肤宝、珀莱雅、佰草集、水密码、自然堂、一叶子、丹姿、屈臣氏、植物医生、柏氏、优资莱、嘉媚乐等国产化妆品品牌推出的SPF值为50/50+的防晒产品均为之前SPF30+的防晒产品变更而来。

反观进口品牌,新规出台后,很多原本SPF值只能标为30+的进口防晒品仿佛重获自由,纷纷开始以40、50、50+的新面貌出现在市场上。曼秀雷敦新碧的一款户外骄阳防晒露SPF值甚至标到了130+。

2国产高倍防晒品为何难觅踪迹?

对比可知,相较外资品牌,国产品牌高倍防晒品较为稀缺,那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告诉《化妆品报》记者,防晒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文号。而特殊文号的申请是需要时间的。短则一年半载,长的话可能会要更长时间。

据他分析,新规颁布后,很多国内企业已经在做高倍防晒配方的工作,但做完配方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通过申请。由于国外市场本身是允许高SPF数值的防晒产品的,所以转换起来相对比较方便。目前,国内防晒品主要还处在一个窗口期

韩后品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韩后已着手研发50+等高倍数的防晒产品,在原料成分和技术上,已相对成熟,已具备生产和出品条件。但由于防晒属于特证产品,办理特证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意味着高倍数的防晒新品还尚需时日才能上市。

此外,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研发方面,原来各品牌商都把关注点放在SPF值比较低的防晒产品上。现在国家允许标高倍SPF值后,有一些企业还没有相关技术的积累,如要研发出新的高倍防晒产品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报批等中间环节的耗时,新产品上市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看来,SPF值高的防晒产品在防晒剂方面需要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量,再加上在生产制作上,原料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在成本方面可能会有所增大,这也是延缓产品上市的重要原因。

3国产防晒品SPF值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外资高倍防晒产品入驻中国市场刮起高倍防晒之风时,政策的放松是否会吸引更多的国产品牌推出高倍防晒产品?

伊贝诗董事总经理阳猛表示,伊贝诗已经在做推出高倍数防晒产品的相关工作。去年已经开始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申请,预计新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阳猛认为,未来的防晒产品应该会往高防晒的方向发展,公司目前生产的SPF值为30+的防晒品已占到60%以上,在未来高倍数的防晒品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因为消费者的意识普遍认为指数高防晒产品的防晒效果更好,防护性更强。

而温碧泉事业部品牌总经理郑耿镇在接受《化妆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F值为50的防晒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护理需求,比如确实要到海边暴晒。

郑耿镇认为,市场上强调SPF为50的防晒产品大部分是炒作概念,这可能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误导:似乎倍数越高,防护的能力越强。但消费者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问题,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SPF值产品。作为大众护理品,SPF值为30的防晒产品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所以,对于高倍的防晒产品,公司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生产计划。

那么,高倍防晒品是否会成为未来国内防晒市场的主流?

上海中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青矾认为,50倍的防晒产品不一定会成为主流。就防晒而言,我国目前最应该推广的不是高倍防晒产品,而是更普遍的低防晒产品。同时他强调,炒作也并不是完全不好,在海边如果时间长了,30倍的防晒品还是不够的。

实际上,不同的人看待防晒指数上是存在差异的。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产品的属性以及自身需求的不同,每个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SPF值为20、30、40、50等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防晒产品。

由此看来,当前,国内防晒市场短期内仍会以SPF值在30倍左右的防晒品为主。但由于政策的放松,尤其是在新的、优秀的防晒剂出现,人们的防晒意识逐渐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高倍防晒品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应该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但究竟谁会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还不能过早下定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化妆品报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湖北
及时、专注、权威的化妆品行业新闻资讯,尽在化妆品报!

下载界面新闻

防晒新规实施半年 国产品牌应对为啥不如外资品牌

实际上,不同的人看待防晒指数上是存在差异的。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产品的属性以及自身需求的不同,每个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SPF值为20、30、40、50等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防晒产品。

作者:范欢  徐力

《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自2016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国内防晒指数的标识正式与国际接轨,可将SPF数值标至30以上。如今,新规施行半年后,国产防晒品又有哪些新动向?

《化妆品报》记者走访武汉国际广场、江汉路步行街的各大商场、超市、化妆品店发现,目前市场在售防晒产品的防晒指数集中在SPF25-SPF50+之间,其中以SPF30的占比最大。

1

外资与国产品牌高倍防晒产品市场差异明显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热卖的SPF值为50或50+的防晒品中,外资防晒品占有较大比例。如露得清清透防晒乳(SPF50+)、露得清清透沁凉防晒喷雾(SPF50+)、安热沙小金瓶防晒露(SPF50+)、曼秀雷敦新碧双重保湿水感防晒露(SPF50+)、曼秀雷敦碧柔水感清爽保湿防晒霜(SPF50)等单品都是当前市面上各种专营店主推的高倍防晒产品。

而在国内本土的防晒产品中,市场上热卖的依然是SPF值为30或30+的防晒品。如美肤宝美白隔离防晒霜(SPF30)、水密码水感美白防晒霜(SPF30)、温碧泉超感0动防晒两件套(SPF30)、自然堂多重隔离防晒乳(SPF30+)、百雀羚美白防晒乳(SPF30)、韩后轻享阳光特惠三件套(SPF30)等。SPF值为50或50+的国产防晒产品寥寥无几。

针对这一现状,记者在走访市场时询问店内BA相关原因,得到的回答是“目前国内防晒产品不允许标到30倍以上”或“暂时还不清楚相关规定”。

对此疑问,《化妆品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系统中,检索发现:国产防晒品登记在案的产品有9376个,SPF值标为50/50+的产品仅有 84 个。

同时,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信息得知,美肤宝、珀莱雅、佰草集、水密码、自然堂、一叶子、丹姿、屈臣氏、植物医生、柏氏、优资莱、嘉媚乐等国产化妆品品牌推出的SPF值为50/50+的防晒产品均为之前SPF30+的防晒产品变更而来。

反观进口品牌,新规出台后,很多原本SPF值只能标为30+的进口防晒品仿佛重获自由,纷纷开始以40、50、50+的新面貌出现在市场上。曼秀雷敦新碧的一款户外骄阳防晒露SPF值甚至标到了130+。

2国产高倍防晒品为何难觅踪迹?

对比可知,相较外资品牌,国产品牌高倍防晒品较为稀缺,那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告诉《化妆品报》记者,防晒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文号。而特殊文号的申请是需要时间的。短则一年半载,长的话可能会要更长时间。

据他分析,新规颁布后,很多国内企业已经在做高倍防晒配方的工作,但做完配方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通过申请。由于国外市场本身是允许高SPF数值的防晒产品的,所以转换起来相对比较方便。目前,国内防晒品主要还处在一个窗口期

韩后品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韩后已着手研发50+等高倍数的防晒产品,在原料成分和技术上,已相对成熟,已具备生产和出品条件。但由于防晒属于特证产品,办理特证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意味着高倍数的防晒新品还尚需时日才能上市。

此外,本报记者了解到,在研发方面,原来各品牌商都把关注点放在SPF值比较低的防晒产品上。现在国家允许标高倍SPF值后,有一些企业还没有相关技术的积累,如要研发出新的高倍防晒产品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报批等中间环节的耗时,新产品上市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看来,SPF值高的防晒产品在防晒剂方面需要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量,再加上在生产制作上,原料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在成本方面可能会有所增大,这也是延缓产品上市的重要原因。

3国产防晒品SPF值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外资高倍防晒产品入驻中国市场刮起高倍防晒之风时,政策的放松是否会吸引更多的国产品牌推出高倍防晒产品?

伊贝诗董事总经理阳猛表示,伊贝诗已经在做推出高倍数防晒产品的相关工作。去年已经开始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申请,预计新产品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阳猛认为,未来的防晒产品应该会往高防晒的方向发展,公司目前生产的SPF值为30+的防晒品已占到60%以上,在未来高倍数的防晒品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因为消费者的意识普遍认为指数高防晒产品的防晒效果更好,防护性更强。

而温碧泉事业部品牌总经理郑耿镇在接受《化妆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F值为50的防晒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护理需求,比如确实要到海边暴晒。

郑耿镇认为,市场上强调SPF为50的防晒产品大部分是炒作概念,这可能是一种对消费者的误导:似乎倍数越高,防护的能力越强。但消费者不能这样简单地理解问题,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SPF值产品。作为大众护理品,SPF值为30的防晒产品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所以,对于高倍的防晒产品,公司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生产计划。

那么,高倍防晒品是否会成为未来国内防晒市场的主流?

上海中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青矾认为,50倍的防晒产品不一定会成为主流。就防晒而言,我国目前最应该推广的不是高倍防晒产品,而是更普遍的低防晒产品。同时他强调,炒作也并不是完全不好,在海边如果时间长了,30倍的防晒品还是不够的。

实际上,不同的人看待防晒指数上是存在差异的。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产品的属性以及自身需求的不同,每个人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市场上才会出现SPF值为20、30、40、50等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防晒产品。

由此看来,当前,国内防晒市场短期内仍会以SPF值在30倍左右的防晒品为主。但由于政策的放松,尤其是在新的、优秀的防晒剂出现,人们的防晒意识逐渐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高倍防晒品的生产和市场份额应该有逐步增长的趋势。但究竟谁会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还不能过早下定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