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京城汽水之王”为何消失多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京城汽水之王”为何消失多年?

北冰洋汽水对于北京人的意义,正如正广和之于上海、健力宝之于广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北冰洋汽水一下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1年才重出江湖)。

冰镇、玻璃瓶、金属盖、呲呲的气泡儿,还有那仰着脑袋的北极熊,一瓶橘黄色的饮料盘桓在许多人的回忆中。在80年代,这是童年唯一带色儿的饮料——北冰洋汽水。

北冰洋是不折不扣的“京城汽水之王”。有人说,北冰洋汽水对于北京人的意义,正如正广和之于上海、健力宝之于广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北冰洋汽水一下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1年才重出江湖)。没错,是“消失”,健力宝再不景气,也一直没有离开市场,而北冰洋的停产,却长达十几年!

真正的“老北京”

北冰洋汽水的历史,不可谓不长。

1936年,北冰洋的前身北平制冰厂创立,在抗战中曾被充作日军专用仓库,维持了整整12年,倒闭后收归国有,改叫北京新建制冰厂。

1950年6月,制冰厂正式注册风靡了半个世纪的“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上海的屈臣氏迁入京城同北京市食品厂合作。屈臣氏从上海向北冰洋带来了数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体化灌装流水线。

1985年,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成立,北冰洋迎来历史的辉煌时期。仅在最初的三年里,公司的产值就超过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牢牢占据着京城冷食、汽水领域的“大哥”位置。

在那个年代,北冰洋是时尚与潮流的象征。那时冰箱、冰柜还未普及,小卖部、合作社一般会把汽水泡进一大桶凉水里着,往往是一桶还没泡凉就销售一空。也有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小凹槽,把汽水放在里面“冰镇”。老板守着大冰块,一边与街坊邻居谈笑,一边不住地用手翻转着瓶子,让它们“均匀受凉”。

后来,北冰洋汽水还一度登上国宴席,成为款待国际友人的饮品。人民大会堂国宴,国庆节、五一节天安门焰火晚会,外国运动员来华参赛,往往能见到它的身影。

可以说,北冰洋汽水是当之无愧的“老北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亦伴随了许多人的成长。

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90年代,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许多中国企业开始与外商合作,北冰洋食品公司也不例外。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样的合作,几乎断送北冰洋汽水的未来。

1994年,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说到百事,要不是赶上发展的好时机,何来现今的如日中天?可是,百事的发展是以牺牲北冰洋为前提的。

当时,百事陆续将诸多碳酸饮料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但是却雪藏了十分风靡的北冰洋汽水,直至停产。毕竟,北冰洋是百事其它饮料的有力竞争对手嘛!

于是,在长达十几年年的时间里,北京大街小巷的冷饮摊上,都看不到那只熟悉的“大白熊”了。

其实,那时倒下来的汽水不只北冰洋一家。外资饮料巨头通过合资抓住销售渠道,大肆推广洋品牌,却限制国产饮料的发展。

两乐水淹七军事件

在当时政策的鼓励下,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国际饮品,一举收购或并购了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大桥、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在内的中国七大饮料品牌。

如今,除了北冰洋之外,你还记得其它六家吗?

隐忍四年,重现上市

经营权和雪山大白熊商标都掌握在外方手中,如何才能救活北冰洋?

2007年一整年,北冰洋上级企业北京一轻控股公司开始了与外方的漫长谈判。终于,北冰洋品牌的经营权回到了中国人手中,但条件是:四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

为了换回民族品牌,忍这4年,也值了。

2011年,“禁产令”解除,北冰洋得以重回江湖。“复出”后的北冰洋努力地维系着那份怀旧的情感,玻璃瓶包装,标志性的雪山和仰头眺望的白熊形象依然突出,仍是街边小店销售……

何去何从?

当然,在竞争激烈的饮料业,仅仅是打怀旧牌,却没有丝毫改变,恐怕是难有大作为的。北冰洋也在改变。

比如,北冰洋很快增加了330ml的听装,有橙汁、橘汁、酸梅汁等口味,此外,还有一款苏打水。

然而,听装北冰洋汽水在上市不久就引起了争议,原因是卖的贵了。

(图片来自中国网)

2012年,听装的北冰洋汽水定价就在4.5元。要知道,普通的易拉罐装可乐、芬达也就2-2.5元,只是北冰洋的一半。

虽然新包装肯定有利于运输、销售,还可能降低成本,但毕竟不是玻璃瓶装,少了原来的感觉,竟然卖得这样贵!很多人吐槽:相见不如怀念!

除了包装之外,北冰洋的改变似乎并不多。

在产品诉求上,北冰洋还是依旧打着怀旧牌。从其在去年推出的广告片中可见一斑。

老北京胡同、小卖部、冰镇……亮点无非是这几个怀旧的元素罢了。

在过去,北冰洋之所以能够独大,是因为根本没有对手。可现在,物是人非,群雄争霸,国际品牌抢滩中国,民族企业强势崛起,新的北冰洋汽水除了童年记忆还有什么?

同样是老品牌,健力宝一直在寻求突破。比如,推出了一款走年轻化路线的“轰茶君”(参见《健力宝能否靠它“轰”出新未来?》)。尽管如此,健力宝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北冰洋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京城汽水之王”为何消失多年?

北冰洋汽水对于北京人的意义,正如正广和之于上海、健力宝之于广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北冰洋汽水一下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1年才重出江湖)。

冰镇、玻璃瓶、金属盖、呲呲的气泡儿,还有那仰着脑袋的北极熊,一瓶橘黄色的饮料盘桓在许多人的回忆中。在80年代,这是童年唯一带色儿的饮料——北冰洋汽水。

北冰洋是不折不扣的“京城汽水之王”。有人说,北冰洋汽水对于北京人的意义,正如正广和之于上海、健力宝之于广州。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北冰洋汽水一下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1年才重出江湖)。没错,是“消失”,健力宝再不景气,也一直没有离开市场,而北冰洋的停产,却长达十几年!

真正的“老北京”

北冰洋汽水的历史,不可谓不长。

1936年,北冰洋的前身北平制冰厂创立,在抗战中曾被充作日军专用仓库,维持了整整12年,倒闭后收归国有,改叫北京新建制冰厂。

1950年6月,制冰厂正式注册风靡了半个世纪的“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上海的屈臣氏迁入京城同北京市食品厂合作。屈臣氏从上海向北冰洋带来了数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体化灌装流水线。

1985年,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成立,北冰洋迎来历史的辉煌时期。仅在最初的三年里,公司的产值就超过1亿元,利润达到1300多万元,牢牢占据着京城冷食、汽水领域的“大哥”位置。

在那个年代,北冰洋是时尚与潮流的象征。那时冰箱、冰柜还未普及,小卖部、合作社一般会把汽水泡进一大桶凉水里着,往往是一桶还没泡凉就销售一空。也有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小凹槽,把汽水放在里面“冰镇”。老板守着大冰块,一边与街坊邻居谈笑,一边不住地用手翻转着瓶子,让它们“均匀受凉”。

后来,北冰洋汽水还一度登上国宴席,成为款待国际友人的饮品。人民大会堂国宴,国庆节、五一节天安门焰火晚会,外国运动员来华参赛,往往能见到它的身影。

可以说,北冰洋汽水是当之无愧的“老北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亦伴随了许多人的成长。

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90年代,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许多中国企业开始与外商合作,北冰洋食品公司也不例外。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样的合作,几乎断送北冰洋汽水的未来。

1994年,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说到百事,要不是赶上发展的好时机,何来现今的如日中天?可是,百事的发展是以牺牲北冰洋为前提的。

当时,百事陆续将诸多碳酸饮料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但是却雪藏了十分风靡的北冰洋汽水,直至停产。毕竟,北冰洋是百事其它饮料的有力竞争对手嘛!

于是,在长达十几年年的时间里,北京大街小巷的冷饮摊上,都看不到那只熟悉的“大白熊”了。

其实,那时倒下来的汽水不只北冰洋一家。外资饮料巨头通过合资抓住销售渠道,大肆推广洋品牌,却限制国产饮料的发展。

两乐水淹七军事件

在当时政策的鼓励下,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国际饮品,一举收购或并购了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大桥、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在内的中国七大饮料品牌。

如今,除了北冰洋之外,你还记得其它六家吗?

隐忍四年,重现上市

经营权和雪山大白熊商标都掌握在外方手中,如何才能救活北冰洋?

2007年一整年,北冰洋上级企业北京一轻控股公司开始了与外方的漫长谈判。终于,北冰洋品牌的经营权回到了中国人手中,但条件是:四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

为了换回民族品牌,忍这4年,也值了。

2011年,“禁产令”解除,北冰洋得以重回江湖。“复出”后的北冰洋努力地维系着那份怀旧的情感,玻璃瓶包装,标志性的雪山和仰头眺望的白熊形象依然突出,仍是街边小店销售……

何去何从?

当然,在竞争激烈的饮料业,仅仅是打怀旧牌,却没有丝毫改变,恐怕是难有大作为的。北冰洋也在改变。

比如,北冰洋很快增加了330ml的听装,有橙汁、橘汁、酸梅汁等口味,此外,还有一款苏打水。

然而,听装北冰洋汽水在上市不久就引起了争议,原因是卖的贵了。

(图片来自中国网)

2012年,听装的北冰洋汽水定价就在4.5元。要知道,普通的易拉罐装可乐、芬达也就2-2.5元,只是北冰洋的一半。

虽然新包装肯定有利于运输、销售,还可能降低成本,但毕竟不是玻璃瓶装,少了原来的感觉,竟然卖得这样贵!很多人吐槽:相见不如怀念!

除了包装之外,北冰洋的改变似乎并不多。

在产品诉求上,北冰洋还是依旧打着怀旧牌。从其在去年推出的广告片中可见一斑。

老北京胡同、小卖部、冰镇……亮点无非是这几个怀旧的元素罢了。

在过去,北冰洋之所以能够独大,是因为根本没有对手。可现在,物是人非,群雄争霸,国际品牌抢滩中国,民族企业强势崛起,新的北冰洋汽水除了童年记忆还有什么?

同样是老品牌,健力宝一直在寻求突破。比如,推出了一款走年轻化路线的“轰茶君”(参见《健力宝能否靠它“轰”出新未来?》)。尽管如此,健力宝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北冰洋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