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不抱有任何等待的情况下,朴树的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在距离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14年之后发布了,最后一首歌没有名字,没有歌词……
朴树坦诚这张专辑在没有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匆忙上线,混音都是赶录的,很多歌词也是匆忙填写的。实话说,这张专辑其实还是一个半成品,用科技宅的一句话来讲,这次推送的只能算稳定版,正式版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
对于朴师傅现在的状态,如果不逼着他上线,估计又要耗上好几年,这个世界哪有完美的事物,逼着自己一次次推倒重来,真的是一种折磨。
整张专辑听下来,说下初步感受,比《我去2000年》和《生如夏花》有所退步,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之前是以麦田整个公司之力来制作专辑,请来的都是窦唯、张亚东、老狼、李延亮牛逼闪亮的名字。
《生如夏花》里则加入张岭、龙宽、彝人制造这些当年名噪一时的人物,龙宽当年可是风头正劲,玩电子和摇滚乐的高手,跑来给朴树做和声。
而《猎户星座》是朴树自掏腰包做的,所以从制作班底上来讲无法和前两张对比。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合成器可以实现很多乐器无法达到的音效,朴树也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但是差距还是存在的。
但是如果放在眼下的音乐市场,《猎户星座》依然是一张极为出色的音乐作品。一方面,朴树的音乐水准摆在那里,另一方面,现在音乐市场其实很差劲,简直成了怀旧金曲的天下,这几年很少有原创音乐出来,小众的民谣都成了华语音乐的救世主。
《猎户星座》现在推出来,在一众各种“神曲”中,真的有一种孤独感。好好做音乐咋就这么难了?看到很多音乐人拿“接地气”做借口,真的很想抽他们一巴掌,难道我们劳动人民就不配享受好音乐吗?
《猎户星座》依然带有浓厚的朴树个人风格,你会一听就知道,这是朴树的歌,很多旋律会让你耳目一新,觉得卧槽,我这些年都听的什么玩意。
缺陷就是第一,编曲的层次感不如以前那么丰富耐听了,但我还是喜欢听和声,朴师傅依然在里面实验了很多好听的声音;第二就是歌词有退步,看朴师傅发的微博,歌曲很早就写好了,但歌词这块一直没找到感觉。
其实,歌词写不出来就不用写了呗。在我看来,音乐自身的情感其实已经超过了歌词能描述的东西。刚开始听歌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歌词,总觉得把歌词写的牛逼的人最牛逼。
当时有一个歌手叫李泉,很多乐评人都说李泉牛逼,写的歌都不带歌词的。我当时感觉,卧槽,不带歌词,谁听啊……果然,李泉到现在都没火起来过。
当然一个人火不火,和他的音乐水平无关,我始终相信好的作品一定是可以流传下来的。从我现在的理解来看,歌词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就是为了普及大众,类似说明书,帮助听众去理解这首歌背后的情感。
第二,优秀的歌词会与歌曲相得益彰,让作品显得更为成熟,毕竟流行音乐也属于商业的范围,要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像我这样的,也没接受过音乐教育,真让我天天听纯音乐,也受不了。
我现在特别喜欢朴师傅唱着唱着就是开始随性的哼唱,是那种很自然的情感流露。语言说到底都匮乏的,比如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色彩,你用语言能描述几种出来?
李志有一首歌叫《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我百听不厌,因为没有歌词,所以你可以不用受到歌词的限制,随意的脑补出任何一个你能感觉到到场景,包括离别,包括青春,包括一切你能想到却无法具体描述的东西。
如果妄加填上歌词,或许听上几遍就腻了,如果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语境和这首歌曲相得益彰,还不如留下空白。
所以在《猎户星座》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最后那首没有歌词,也没有名称的歌。我现在听的感觉是,“半生风雪霜……“或许过一段时间再听,又是另一层意境。
你可以认为我在装逼,装逼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可惜我不会作曲,只好用匮乏的言语来表达自己。
目前,最不喜欢的一首歌是《狗屁青春》,我觉得失败在歌词上。歌曲编排的是非常棒,激情昂扬,中间的小号(不确定,非专业人士)听的人热血沸腾,但是歌词真的很糟糕,感觉就是硬凑上去的,我不知道朴师傅说的凑字数的是不是这首歌。
朴师傅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歌曲和歌词割裂的很厉害。找老外编曲,老外编的很嗨,结果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还是有偏差。比如把第一张专辑中《new boy》重新编曲填词的《forever young》,如果只听编曲是非常嗨的,尤其是前奏,感觉像进了夜店,可是听着听着,差点就哭了。
这种诡异的割裂感,在歌曲最终呈现的效果上却合为一体,触动内心。所以,朴师傅说一直写不出歌词,可能就是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歌词与旋律相结合,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歌词,有的听着low,有的感觉很牛逼,不是因为歌词的问题,一是因为编曲和旋律的问题,二就是歌词表面和歌曲一体,实际上并没有融合进去。
比如《最炫民族风》之类的,你听的时候,是两个系统,一个是旋律,一个是歌词,两者之间,你是不会把它们产生联系的,最多只会条件反射,看似一首歌,其实一直都是分开的。
所以能填好词的人,一定是对歌曲和文字本身已经有了超高的领悟力,把两者融为一体,这也就是林夕牛逼的原因,能写出“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这样惊心动魄的语句。
之前,有乐评人说朴师傅的歌词水平属于中上,曾表示不服,但是这张专辑,朴师傅在歌词方面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很多词语和语境在重复,语言单薄无力,尤其是几首新歌表现的很明显。
幸好歌曲的风格依然保持多样,有《在木星》这种带有宗教和“古风”色彩的作品,不过新的编曲好像取消了一开始的鼓声,缺少了一些震撼力;也有《清白之年》这种民谣色彩的作品,符合眼下民谣的火热;《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这种带有俄罗斯风格的作品,像是欢快的舞曲,却悲凉无比。
整张专辑里的音乐,陆陆续续制作了三四年,期间朴师傅经历了很多事情,能看出他的纠结和挣扎,期间他也推了《好好的》这种表示“很正能量”的歌,给人一种强颜欢笑的意味。
人在无助的时候,会依靠宗教寻得安慰,但是宗教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该生存的继续挣扎,该看心理医生的找心理医生。
朴树和许巍不一样的是,许巍看上去是放下了,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感官世界里,用“爱”来呼唤世界。朴树不一样,他是想解决一些问题的,可是又无法解决,只能不断的在矛盾中反复挣扎,去寻找一种平衡感,但是这种平衡感随着时间又变化不定。
音乐是带有很强的情感因素在里面的,所以一首歌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许朴树也说不清楚,但是只要音乐旋律出来,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如果自己参不透,就交给别人。
我记得朴树说过,他非常喜欢李叔同的《送别》,如果他能写出来就是死了都可以。可世间万物,哪有那么多就必须是你呢?
为了明白《猎户星座》的含义,我专门到果壳查了一下,据说是北半球冬天最明亮的星座。我个人觉得或许和佛家中的某个护法神有关?
不过按照前两张专辑的规律,搞不好那首没名字的歌就叫《猎户星座》。我也没必要猜测朴师傅为什么把这种专辑叫《猎户星座》,反正总比叫《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好吧……
最后说一句,我特别反感把朴树“神化“,包括把窦唯”神化“,他们都是人,有血有肉,有自己快乐和痛苦,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之所以喜欢他们,只是因为,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他们能坚持的初衷。
而我们,恰恰在这个世界无力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