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缅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但中国石油进口恐怕仍“难逃”马六甲钳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缅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但中国石油进口恐怕仍“难逃”马六甲钳制

中国的原油产地主要在东北、华北、新疆地区。有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还有中哈、中俄原油进口管道。所以从东北到河北,从新疆到青海,这些地区自然不缺石油。

文 | 小熊猫

历时12年,中缅石油管道终于开通,从此以后,中国又多了一条石油进口通道。不少人欢呼,中缅管道的开通,将助力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的“钳制”。

而实际上,这条管道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将解决中国西南部云、贵、川等地区2亿人的用油问题。

2017年4月6日,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廷觉乘专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始了对中国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伴随着这次访问的,是中国石油业又一历史性项目的最终落成。

在4月10日下午,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之下,中缅代表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当日晚间,油轮在印度洋畔的缅甸马德岛卸油进入中缅原油管道,筹建了12年的中缅原油管道,终于投入了运营。

到5月2日,中缅管道启输进油,在20天内,将实现油头进入国内瑞丽首站。

中缅油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对于这条跨境管道的建成,对其最为普遍的评价是多元化了原油进口渠道、提高了中国能源安全保障。

尤其缅甸地处东南亚,中缅该管道的开通,能够使中国部分石油进口绕过马六甲海峡。因此,这条管道也被大众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那中缅管道开通,真的能够助力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对其石油进口的钳制吗?

中国原油进口的命门——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是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的主要通道,因此常年以来也被视为中国进口原油的命门所在。

那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进口石油,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一关呢?

在2016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3.78亿吨。从中东、非洲、英国、挪威四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几乎全部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通道,马六甲

2016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1.83亿吨、从非洲进口原油7053万吨,从英国和挪威进口原油578万吨。以此计算,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原油总量达到2.59亿吨,占了总进口量的68.52%。

中国2016年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石油量,比中国国内所有油田的产量之和还高出30%。

中国2016年的表观石油消费量5.56亿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费的石油,有46.58%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国际能源署将石油对外依存度50%视为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警戒线,且不提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5%,中国光是对马六甲海峡的石油“依存度”就已经快接近50%。

所以中国人对马六甲海峡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不少人担心,一旦中国和他国发生矛盾冲突,一旦国外利用军事手段封锁马六甲海峡,中国的能源大动脉就会被切断,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中缅管道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被视为中国石油进口摆脱马六甲的重大进展。

但就这条管道的规模来看,中国原油进口想以此摆脱马六甲的钳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缅管道真正的意义,云贵川的福利

据悉,中缅管道的建设在2004年就开始酝酿,次年,中缅两国签署了《中缅关于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天然气管道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而原油管道在2015年建成后,却始终未能启用。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为缅甸马德岛,终点为重庆。

值得注意的是,该管道的年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按照2016年中国3.56亿吨的进口量算,2200万吨也只能占到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6%左右。

同中国2016年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2.59亿吨的量看,中缅原油管道即便满负荷运载,其2200万吨也仅为从马六甲进口量的8%。

而且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的提升,进口量继续攀升,从马六甲进口的原油量可能还将继续提升,而通过中缅管道进口原油的量,已能够望见天花板。

依靠中缅管道的运载能力,想要解除马六甲对中国的钳制,其力量可以说是十分有限的。

包括中缅管道在内,中国目前已有三条原油进口管线。另外两条分别是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

除了这三条,还有一条在建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预计于2018年开通。四条管线的管输能力如下:

中哈原油管道:2000万吨/年

中俄原油管道:3000万吨/年

中缅原油管道:2200万吨/年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1500万吨/年(在建)

即便四条原油进口管道加起来,年运输能力也仅能达到8700万吨,同2016年经过马六甲2.59亿吨的体量来看,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中国原油进口绕开马六甲海峡,另外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途径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2016年11月3日,由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于11月13日启用。又一次掀起了中国原油进口逃离马六甲的热议。

不少人设想,从瓜达尔港修建一条原油进口管道至新疆的喀什,通过这一条管线进口石油,同马六甲相比 ,可以将石油进口距离缩短85%。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讲,极具意义。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炼油厂和石油消费地区主要在中国东部。即便原油通过瓜达尔港抵达了新疆,要从新疆千里迢迢修建输油管道至中国东部,代价也是极为高昂的。

以中哈、中俄、中缅、中俄二线几条原油管道的运载能力为参照,即便再建一条中巴原油管道,恐怕也很难脱离对马六甲进口通道的依赖。

中缅原油进口管道的建设,其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而非逃离马六甲海峡。

中国的原油产地主要在东北、华北、新疆地区。有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还有中哈、中俄原油进口管道。所以从东北到河北,从新疆到青海,这些地区自然不缺石油。

而东南部沿海地区,虽然没有大油田,但石油消费可以通过大量的进口补给。海上石油进口极为方便,从上海到广州,从江苏到福建,也不缺石油。

而在云、贵、川渝等地区,既缺乏石油资源、也没有便捷的海上原油进口渠道。中缅管道途经昆明、直达重庆,所以中缅原油管道的落成,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西南部省份的用油和经济发展。

注:部分内容参考《中国经济周刊》、《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缅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但中国石油进口恐怕仍“难逃”马六甲钳制

中国的原油产地主要在东北、华北、新疆地区。有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还有中哈、中俄原油进口管道。所以从东北到河北,从新疆到青海,这些地区自然不缺石油。

文 | 小熊猫

历时12年,中缅石油管道终于开通,从此以后,中国又多了一条石油进口通道。不少人欢呼,中缅管道的开通,将助力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的“钳制”。

而实际上,这条管道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将解决中国西南部云、贵、川等地区2亿人的用油问题。

2017年4月6日,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廷觉乘专机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始了对中国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伴随着这次访问的,是中国石油业又一历史性项目的最终落成。

在4月10日下午,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之下,中缅代表双方在北京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当日晚间,油轮在印度洋畔的缅甸马德岛卸油进入中缅原油管道,筹建了12年的中缅原油管道,终于投入了运营。

到5月2日,中缅管道启输进油,在20天内,将实现油头进入国内瑞丽首站。

中缅油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对于这条跨境管道的建成,对其最为普遍的评价是多元化了原油进口渠道、提高了中国能源安全保障。

尤其缅甸地处东南亚,中缅该管道的开通,能够使中国部分石油进口绕过马六甲海峡。因此,这条管道也被大众寄予了极高的期待。

那中缅管道开通,真的能够助力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对其石油进口的钳制吗?

中国原油进口的命门——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马六甲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是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的主要通道,因此常年以来也被视为中国进口原油的命门所在。

那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进口石油,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这一关呢?

在2016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3.78亿吨。从中东、非洲、英国、挪威四个地区进口的原油,几乎全部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通道,马六甲

2016年,中国从中东进口原油1.83亿吨、从非洲进口原油7053万吨,从英国和挪威进口原油578万吨。以此计算,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原油总量达到2.59亿吨,占了总进口量的68.52%。

中国2016年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口的石油量,比中国国内所有油田的产量之和还高出30%。

中国2016年的表观石油消费量5.56亿吨,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费的石油,有46.58%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

国际能源署将石油对外依存度50%视为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警戒线,且不提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5%,中国光是对马六甲海峡的石油“依存度”就已经快接近50%。

所以中国人对马六甲海峡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不少人担心,一旦中国和他国发生矛盾冲突,一旦国外利用军事手段封锁马六甲海峡,中国的能源大动脉就会被切断,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中缅管道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被视为中国石油进口摆脱马六甲的重大进展。

但就这条管道的规模来看,中国原油进口想以此摆脱马六甲的钳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缅管道真正的意义,云贵川的福利

据悉,中缅管道的建设在2004年就开始酝酿,次年,中缅两国签署了《中缅关于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

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开工建设,天然气管道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而原油管道在2015年建成后,却始终未能启用。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为缅甸马德岛,终点为重庆。

值得注意的是,该管道的年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按照2016年中国3.56亿吨的进口量算,2200万吨也只能占到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6%左右。

同中国2016年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2.59亿吨的量看,中缅原油管道即便满负荷运载,其2200万吨也仅为从马六甲进口量的8%。

而且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的提升,进口量继续攀升,从马六甲进口的原油量可能还将继续提升,而通过中缅管道进口原油的量,已能够望见天花板。

依靠中缅管道的运载能力,想要解除马六甲对中国的钳制,其力量可以说是十分有限的。

包括中缅管道在内,中国目前已有三条原油进口管线。另外两条分别是中哈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

除了这三条,还有一条在建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预计于2018年开通。四条管线的管输能力如下:

中哈原油管道:2000万吨/年

中俄原油管道:3000万吨/年

中缅原油管道:2200万吨/年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1500万吨/年(在建)

即便四条原油进口管道加起来,年运输能力也仅能达到8700万吨,同2016年经过马六甲2.59亿吨的体量来看,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中国原油进口绕开马六甲海峡,另外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途径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

2016年11月3日,由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于11月13日启用。又一次掀起了中国原油进口逃离马六甲的热议。

不少人设想,从瓜达尔港修建一条原油进口管道至新疆的喀什,通过这一条管线进口石油,同马六甲相比 ,可以将石油进口距离缩短85%。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讲,极具意义。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炼油厂和石油消费地区主要在中国东部。即便原油通过瓜达尔港抵达了新疆,要从新疆千里迢迢修建输油管道至中国东部,代价也是极为高昂的。

以中哈、中俄、中缅、中俄二线几条原油管道的运载能力为参照,即便再建一条中巴原油管道,恐怕也很难脱离对马六甲进口通道的依赖。

中缅原油进口管道的建设,其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而非逃离马六甲海峡。

中国的原油产地主要在东北、华北、新疆地区。有大庆、胜利、塔里木油田,还有中哈、中俄原油进口管道。所以从东北到河北,从新疆到青海,这些地区自然不缺石油。

而东南部沿海地区,虽然没有大油田,但石油消费可以通过大量的进口补给。海上石油进口极为方便,从上海到广州,从江苏到福建,也不缺石油。

而在云、贵、川渝等地区,既缺乏石油资源、也没有便捷的海上原油进口渠道。中缅管道途经昆明、直达重庆,所以中缅原油管道的落成,更大的意义在于中国西南部省份的用油和经济发展。

注:部分内容参考《中国经济周刊》、《财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