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都搞错了,漫威要出柜的英雄其实是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都搞错了,漫威要出柜的英雄其实是她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看得见的是电影,看不见的是社会。

想必各位已经听说了《银河护卫队2》里加入同志角色的新闻,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别被标题党忽悠了,导演詹姆斯·古恩只是含糊其辞地表达了自己对LGBT角色的猜测,压根没说《银护2》中真有同志角色。

这波烟雾弹让大家都搞混了目标,MCU(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确即将出现同志超级英雄,但不是在《银护2》,而是在这里。↓

Debrii(左)与松鼠女孩(右)

漫威正与ABC共同开发的超级英雄美剧New Warriors(暂译《新勇士》),Freeform预定10集,每集30分钟,将于2018年播出。近日,该系列执行制片人Kevin Biegel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公开表示,新勇士成员Debrii将是一名个性骄傲又诙谐幽默的黑人女同角色。她将成为MCU首个公开出柜的同志超英。

Debrii,超能力是控制金属碎片

这支队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漫威主宇宙的“内战”事件你一定知道,《美国队长3》所选取的就是这段剧情。而“内战”导火索——斯坦福德事件,主角正是这支少年战团。

这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超英战队,可算是漫威旗下的“高能少年团”,公众面前是一群真人秀明星,实际上则是利用这种形式惩奸除恶。

不过少年团在一次追捕反派硝化人时,硝化人意外自爆,炸平了斯坦福德,平民死伤无数,政府开始将《超级英雄注册法案》提上议程,此后才引发了英雄站队和内战事件。

新勇士的故事可算是“内战”前传,不知道擅长埋线搭桥的漫威,将来会不会将这些串起来。

斯坦福德事件

漫威内部人士称,同志角色在电影中的缺席,是漫威影业担心会因此失去诸如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大票仓。而电视剧是一种更灵活的形式,能够测试市场对这种变化的接受程度和经济效益。

《新勇士》剧集定位为喜剧,主角们年纪都不大,目标受众明显偏向青少年。Debrii这个角色,更像是一次拉拢年轻LGBTQ观众的试水。

【漫威电影 — 隐去的同志】

关于这个新角色的属性,黑人,女性,同志,政治正确得不要太明显。但这依然让一些漫威迷鼓掌买单,仿佛曙光在前。

粉丝们大惊小怪也是情有可原,众所周知漫威与DC两家向来一有机会就正面杠,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杠(比如《美国队长:英雄内战》对撞《蝙蝠侠大战超人》)。

但却唯独在LGBTQ这个问题上,无论DC如何大刀阔斧,恨不得部部皆有同,漫威这边依然雷打不动,坚持走“no homo”的路线,甚至因此被一些影迷扣上“反同”大帽。

说到这里,漫威漫画部要喊冤了,其实漫画里很早就开始出现过LGBTQ角色,只是电影不予呈现,这就尴尬了,所以有时候你与这些角色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他们不存在,而是他/她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他/她是gay。

国王的贴身保镖Ayo在漫画中实际上有一位同性恋人Aneka,当初《黑豹》阵容名单中出现Ayo时,一众漫迷对Ayo和Aneka的关系燃起期待,但是很快漫威官方就出来澄清:电影中两人并无任何暧昧关系。

据传前不久刚杀青的漫威电影《黑豹》中,就有意删减了一个酷儿角色。

漫画中的Ayo与Aneka

国王的贴身保镖Ayo在漫画中实际上有一位同性恋人Aneka,当初《黑豹》阵容名单中出现Ayo时,一众漫迷对Ayo和Aneka的关系燃起期待,但是很快漫威官方就出来澄清:电影中两人并无任何暧昧关系。

一时间失落的影迷在推特上将#LetAyoHaveAGirfriend (让Ayo有个女朋友)的tag刷上热门。

也许因为长期的不娶何撩,迷妹们对漫威LGBTQ类角色的呼声非常高涨,高到不是同志的也大有掰成同志之势,去年《美国队长3》上映后,#GiveCaptainAmericaABoyfriend (给美国队长一个男朋友)这个话题就霸占热门标签头条位置足足两天,我想漫威已经收到足够多的@了。

包括此前赚足眼泪的《金刚狼3》,也依旧有你没发现的同志角色。

年迈的狼叔拼尽全力护送小劳拉到“伊甸园”庇护所后,发现这里聚集的全是逃出来的变种人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一个看似小领队的男孩,技能爆发时徒手抄起一辆装甲车。

Rictor(右一)

没错,就是他。名叫Rictor,是一位变种人超英,从1987年登场一直存活至今,并在2009年奉献了漫威漫画中首例同性超英接吻,之后便毫无障碍地走上了出柜交男友的道路。

Rictor与好基友Shatterstar的kiss

电影中出现的只是少年Rictor,戏份非常少,性取向自然更无关紧要,这里不是避而不谈,而是没有必要。毕竟是把泛性恋反英雄角色死侍玩得这么嗨的21世纪福斯,这种事还不需要LGBTQ粉丝亲自来@。

另一方面,X战警的漫画系列本身的创作根基和价值输出就是关乎少数群体的,漫画中甚至同性婚礼都画过,素材要多少有多少,只看会不会搬上荧幕。

【DC电影 — 鲜明的同志】

当漫威仍在瞻前顾后的时候,DC的开放和“正确”程度已经甩前者几条街。

今年6月即将上映的《神奇女侠》,编剧Greg Rucka已确认神奇女侠是一位酷儿。

《神奇女侠》

DC连载剧集《闪电侠》,看着看着发现一位警官同志喜得未婚夫。

《闪电侠》

《哥谭》第三季,乖张狠厉的黑帮大佬企鹅人就这么弯了,爱上了高智商罪犯谜语人。

《哥谭》企鹅人

其实早在2009年DC漫改电影《守望者》中,就出现了一对女同情侣,然而最终双双被反同分子杀死,讽刺社会对同性恋的厌恶令人不寒而栗。

女英雄“侧影”与女友,构图致敬了摄影作品《胜利之吻》,然而两人结局却是彻底的失败

最后,当主角没法“同”的时候,那么哪怕找个背景板也要“同”,且看《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导演剪辑版中的这个镜头。

《BVS》导演剪辑版

DC,你真的很拼。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

自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2016-2017年的同志电影在数量、质量和关注度上都大有“不要怂就是干”的架势。

主流影视和奖项方面,《月光男孩》在奥斯卡上的成绩就是政治正确的产物,尽管影片本身并没有探讨任何的政治正确;另一部系列大作《星际迷航:超越星辰》中索性将苏鲁的角色写成同志,一个月前还入围了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媒体奖(GLAAD Media Awards);跨性别喜剧《透明家庭》第三季继续入围艾美或金球等奖项。

《透明家庭》第三季

独立电影方面,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就有改编自同志小说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口碑爆表,去年的美国独立精神奖有克里斯·凯利的《其他人》提名最佳处女作,戛纳的评审团大奖则有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这些电影的主角恰好都是同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同志电影似乎进入了黄金时代。随着各种政治正确的奖项引流,越来越多的同志电影进入观众视野,向来“恐同”的好莱坞也不得不左脚踩右脚地跟上步伐,漫改电影的几支大军中,DC看似率先拥抱了这个时代。

但它的拥抱方式却显得非常“急”,甚至不惜添加漫画中本没有的同性情节(如:企鹅人)。漫威和DC,一个过于保守,一个急于求成。

这就好比众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摆了个政治正确的大蛋糕,一个孩子开始不顾形象大快朵颐,一个孩子却小心翼翼地先用手指戳一戳,环顾四周观察一轮长辈们的神色。

其实这块蛋糕吃不吃、什么时候吃,已经不由漫威说了算,我们总说“个人发展也要顺应历史潮流”,电影何尝不是,商业大片中的LGBT角色存在与否其实并不由艺术创作决定,而跟社会需求和市场风向有关。

如果独立电影人单纯想拍一部同志电影,那他大可不必在意收益,去拍就是了,这对于创作本身根本不是问题。但放到了商业片中,就变成了问题。

现代政治和资本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太深,在标榜最自由开放的好莱坞也尤为严重,政治说要有黑人,就有了黑人。政治说要有gay,就有了gay。

我们不禁思考,一窝蜂地在电影作品中加入同志角色是否矫枉过正?角色的性取向在一些作品中重要吗?为了创建一个多元化兼容性的自由社会,究竟是LGBTQ绑架了艺术,还是政治利用了LGBTQ?

《月光男孩》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看得见的是电影,看不见的是社会。如今LGBTQ文化的流行只是历史发展的反映,但当我们过度地用“政治正确”来归类和评价电影的时候,我们评价的还是电影本身吗。十年二十年后,浪潮总会过去,标签会淡化和摘除,那时你还会因为这个标签而讨厌或喜欢这部电影吗。

未来的影视作品中,出现性取向不同的角色只会趋于常态,就跟出现肤色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角色一样,“同志电影”这个分类会从稀缺,到井喷,最后去往模糊,你会为了“异性恋电影”单独加一个标签吗?不会吧,除非你有强迫症式的归纳癖。

所以不妨撕去政治正确的标签,剥开LGBTQ的外壳,回归到角色是如何被他周围的一切所影响的这件事上,你会发现,电影里有没有同志并不是一件值得纠结的事。

因为不管是不是同志,他都是作为一个人,于光影的世界中,向你袒露他的喜怒悲欢,寻求那一丝或许你我都需要的共情。电影的初心本就当如此吧,不是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漫威

4.4k
  • 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打造首个大型漫威主题景点
  • 漫威与《复仇者联盟》大反派“征服者康”演员中止合作,后者被判袭击和骚扰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都搞错了,漫威要出柜的英雄其实是她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看得见的是电影,看不见的是社会。

想必各位已经听说了《银河护卫队2》里加入同志角色的新闻,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别被标题党忽悠了,导演詹姆斯·古恩只是含糊其辞地表达了自己对LGBT角色的猜测,压根没说《银护2》中真有同志角色。

这波烟雾弹让大家都搞混了目标,MCU(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确即将出现同志超级英雄,但不是在《银护2》,而是在这里。↓

Debrii(左)与松鼠女孩(右)

漫威正与ABC共同开发的超级英雄美剧New Warriors(暂译《新勇士》),Freeform预定10集,每集30分钟,将于2018年播出。近日,该系列执行制片人Kevin Biegel在接受《今日美国》采访时公开表示,新勇士成员Debrii将是一名个性骄傲又诙谐幽默的黑人女同角色。她将成为MCU首个公开出柜的同志超英。

Debrii,超能力是控制金属碎片

这支队伍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漫威主宇宙的“内战”事件你一定知道,《美国队长3》所选取的就是这段剧情。而“内战”导火索——斯坦福德事件,主角正是这支少年战团。

这是一支非常年轻化的超英战队,可算是漫威旗下的“高能少年团”,公众面前是一群真人秀明星,实际上则是利用这种形式惩奸除恶。

不过少年团在一次追捕反派硝化人时,硝化人意外自爆,炸平了斯坦福德,平民死伤无数,政府开始将《超级英雄注册法案》提上议程,此后才引发了英雄站队和内战事件。

新勇士的故事可算是“内战”前传,不知道擅长埋线搭桥的漫威,将来会不会将这些串起来。

斯坦福德事件

漫威内部人士称,同志角色在电影中的缺席,是漫威影业担心会因此失去诸如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大票仓。而电视剧是一种更灵活的形式,能够测试市场对这种变化的接受程度和经济效益。

《新勇士》剧集定位为喜剧,主角们年纪都不大,目标受众明显偏向青少年。Debrii这个角色,更像是一次拉拢年轻LGBTQ观众的试水。

【漫威电影 — 隐去的同志】

关于这个新角色的属性,黑人,女性,同志,政治正确得不要太明显。但这依然让一些漫威迷鼓掌买单,仿佛曙光在前。

粉丝们大惊小怪也是情有可原,众所周知漫威与DC两家向来一有机会就正面杠,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杠(比如《美国队长:英雄内战》对撞《蝙蝠侠大战超人》)。

但却唯独在LGBTQ这个问题上,无论DC如何大刀阔斧,恨不得部部皆有同,漫威这边依然雷打不动,坚持走“no homo”的路线,甚至因此被一些影迷扣上“反同”大帽。

说到这里,漫威漫画部要喊冤了,其实漫画里很早就开始出现过LGBTQ角色,只是电影不予呈现,这就尴尬了,所以有时候你与这些角色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他们不存在,而是他/她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他/她是gay。

国王的贴身保镖Ayo在漫画中实际上有一位同性恋人Aneka,当初《黑豹》阵容名单中出现Ayo时,一众漫迷对Ayo和Aneka的关系燃起期待,但是很快漫威官方就出来澄清:电影中两人并无任何暧昧关系。

据传前不久刚杀青的漫威电影《黑豹》中,就有意删减了一个酷儿角色。

漫画中的Ayo与Aneka

国王的贴身保镖Ayo在漫画中实际上有一位同性恋人Aneka,当初《黑豹》阵容名单中出现Ayo时,一众漫迷对Ayo和Aneka的关系燃起期待,但是很快漫威官方就出来澄清:电影中两人并无任何暧昧关系。

一时间失落的影迷在推特上将#LetAyoHaveAGirfriend (让Ayo有个女朋友)的tag刷上热门。

也许因为长期的不娶何撩,迷妹们对漫威LGBTQ类角色的呼声非常高涨,高到不是同志的也大有掰成同志之势,去年《美国队长3》上映后,#GiveCaptainAmericaABoyfriend (给美国队长一个男朋友)这个话题就霸占热门标签头条位置足足两天,我想漫威已经收到足够多的@了。

包括此前赚足眼泪的《金刚狼3》,也依旧有你没发现的同志角色。

年迈的狼叔拼尽全力护送小劳拉到“伊甸园”庇护所后,发现这里聚集的全是逃出来的变种人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一个看似小领队的男孩,技能爆发时徒手抄起一辆装甲车。

Rictor(右一)

没错,就是他。名叫Rictor,是一位变种人超英,从1987年登场一直存活至今,并在2009年奉献了漫威漫画中首例同性超英接吻,之后便毫无障碍地走上了出柜交男友的道路。

Rictor与好基友Shatterstar的kiss

电影中出现的只是少年Rictor,戏份非常少,性取向自然更无关紧要,这里不是避而不谈,而是没有必要。毕竟是把泛性恋反英雄角色死侍玩得这么嗨的21世纪福斯,这种事还不需要LGBTQ粉丝亲自来@。

另一方面,X战警的漫画系列本身的创作根基和价值输出就是关乎少数群体的,漫画中甚至同性婚礼都画过,素材要多少有多少,只看会不会搬上荧幕。

【DC电影 — 鲜明的同志】

当漫威仍在瞻前顾后的时候,DC的开放和“正确”程度已经甩前者几条街。

今年6月即将上映的《神奇女侠》,编剧Greg Rucka已确认神奇女侠是一位酷儿。

《神奇女侠》

DC连载剧集《闪电侠》,看着看着发现一位警官同志喜得未婚夫。

《闪电侠》

《哥谭》第三季,乖张狠厉的黑帮大佬企鹅人就这么弯了,爱上了高智商罪犯谜语人。

《哥谭》企鹅人

其实早在2009年DC漫改电影《守望者》中,就出现了一对女同情侣,然而最终双双被反同分子杀死,讽刺社会对同性恋的厌恶令人不寒而栗。

女英雄“侧影”与女友,构图致敬了摄影作品《胜利之吻》,然而两人结局却是彻底的失败

最后,当主角没法“同”的时候,那么哪怕找个背景板也要“同”,且看《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导演剪辑版中的这个镜头。

《BVS》导演剪辑版

DC,你真的很拼。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

自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2016-2017年的同志电影在数量、质量和关注度上都大有“不要怂就是干”的架势。

主流影视和奖项方面,《月光男孩》在奥斯卡上的成绩就是政治正确的产物,尽管影片本身并没有探讨任何的政治正确;另一部系列大作《星际迷航:超越星辰》中索性将苏鲁的角色写成同志,一个月前还入围了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媒体奖(GLAAD Media Awards);跨性别喜剧《透明家庭》第三季继续入围艾美或金球等奖项。

《透明家庭》第三季

独立电影方面,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就有改编自同志小说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口碑爆表,去年的美国独立精神奖有克里斯·凯利的《其他人》提名最佳处女作,戛纳的评审团大奖则有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这些电影的主角恰好都是同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同志电影似乎进入了黄金时代。随着各种政治正确的奖项引流,越来越多的同志电影进入观众视野,向来“恐同”的好莱坞也不得不左脚踩右脚地跟上步伐,漫改电影的几支大军中,DC看似率先拥抱了这个时代。

但它的拥抱方式却显得非常“急”,甚至不惜添加漫画中本没有的同性情节(如:企鹅人)。漫威和DC,一个过于保守,一个急于求成。

这就好比众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桌上摆了个政治正确的大蛋糕,一个孩子开始不顾形象大快朵颐,一个孩子却小心翼翼地先用手指戳一戳,环顾四周观察一轮长辈们的神色。

其实这块蛋糕吃不吃、什么时候吃,已经不由漫威说了算,我们总说“个人发展也要顺应历史潮流”,电影何尝不是,商业大片中的LGBT角色存在与否其实并不由艺术创作决定,而跟社会需求和市场风向有关。

如果独立电影人单纯想拍一部同志电影,那他大可不必在意收益,去拍就是了,这对于创作本身根本不是问题。但放到了商业片中,就变成了问题。

现代政治和资本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太深,在标榜最自由开放的好莱坞也尤为严重,政治说要有黑人,就有了黑人。政治说要有gay,就有了gay。

我们不禁思考,一窝蜂地在电影作品中加入同志角色是否矫枉过正?角色的性取向在一些作品中重要吗?为了创建一个多元化兼容性的自由社会,究竟是LGBTQ绑架了艺术,还是政治利用了LGBTQ?

《月光男孩》

看得见的是同志,看不见的是政治。看得见的是电影,看不见的是社会。如今LGBTQ文化的流行只是历史发展的反映,但当我们过度地用“政治正确”来归类和评价电影的时候,我们评价的还是电影本身吗。十年二十年后,浪潮总会过去,标签会淡化和摘除,那时你还会因为这个标签而讨厌或喜欢这部电影吗。

未来的影视作品中,出现性取向不同的角色只会趋于常态,就跟出现肤色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角色一样,“同志电影”这个分类会从稀缺,到井喷,最后去往模糊,你会为了“异性恋电影”单独加一个标签吗?不会吧,除非你有强迫症式的归纳癖。

所以不妨撕去政治正确的标签,剥开LGBTQ的外壳,回归到角色是如何被他周围的一切所影响的这件事上,你会发现,电影里有没有同志并不是一件值得纠结的事。

因为不管是不是同志,他都是作为一个人,于光影的世界中,向你袒露他的喜怒悲欢,寻求那一丝或许你我都需要的共情。电影的初心本就当如此吧,不是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