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人的故事,认识一个人。
马化腾在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的演讲,叶巍反反复复看了三遍。在别人眼中,那篇演讲或许只是一篇高大上的趋势文章,但对叶巍来说,这篇文章切中了他创业两年最真切的感触:世界不需要互联网去改造,需要互联网去服务。就是马化腾所说的:“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
冲突
互联网思维不是万灵药
今天早上,微贷网达成了1000亿成交总额,超13.8亿美金估值,C轮10亿的成功融资,微贷网彻底跨入了P2P巨头的行列。
但在2015年底,微贷网的交易总量在400亿左右,做C轮数据时,还面临着投资人提出的质疑:不像互联网公司,更像一个传统的借贷生意。
投资人还对微贷网提出了三点要求1、用户线上化。2、员工线上化。3、业务线上化。
接过这项任务的是微贷网COO叶巍,他曾供职腾讯、阿里。在微贷网,他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职场转型,由一个互联网人变成了将一个公司互联网化的人。
这段转型岁月中的冲突和融合,不仅对微贷网意义非凡,更是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碰撞的一个缩影。
文化的冲突源自两种阶层的人的冲突。
互联网行业长期代表着精英文化,绝大部分从业者来自城市,接受过高等教育,这里崇尚自由和个人创造力。人们讨论用户体验,渴望时刻创新,践行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这些美好的词汇,在当时的微贷网根本行不通。
叶巍发现传统的获客方式导致很多优质用户根本不在线: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汽车上收到过是否需要贷款的小卡片,你是不是觉得特low,特别不互联网,很遗憾,这是最有效的。”这个成本低,效果好获客方式中,业务员通常只会在小卡片上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客户只需要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借到钱,认的是业务员,产品的好坏根本没那么重要。
公司和客户的联系因为业务员而扩大,也因为业务员而减弱。
一个业务员离职带走大波的客户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借贷公司的常态,这种资源甚至可以成为业务员跟公司讨价还价的筹码。
业务员才更像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缩影,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仅完成过基础教育,吃饱穿暖有钱赚,才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什么科技的力量,什么互联网+,什么估值都没意义。在现有利益和长久利益中,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现有利益。
公司要互联网化,将这些掌握在业务员手中的客户引导到线上,线下业务员会乖乖配合吗?
对于借贷平台来说,为了取得用户信任,第一单的毛利通常很低。借了一次借二次,用户成了回头客平台才有的赚。而在用户不在线的情况下,一切互联网思维都没了后续的发挥空间。
创新思维?金融超市,房屋借贷这种新东西强压下去,面临着业务员的交差式销售,线下的传导渠道又很长,一个新的东西不能很快的铺下去,反馈和再调整更是遥遥无期。小步快跑?半个月一次迭代业务员愿意帮你通知客户吗?
叶巍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电子二维码:“效果非常不好。业务员不觉用户用APP借款这件事跟自己有关系,反而觉得公司过河拆桥,有了互联网就不需要业务员了,推广了APP,客户都用APP了,跟我没关系了我就挣不到钱了。”
叶巍要完成的用户线上化,首先得搞定自己人,否则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叶巍开始反思传统行业所推崇的精神:规则与执行力。在制定规则前,他试图找到业务员更深层的痛点。
业务员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拉新和维护旧客户。拉新虽然提成更高,但是个辛苦活,所以手中如果有了足够的客户,业务员更愿意服务老客户,不累还有稳定收入。
于是叶巍提出了新的规则:进一步提高拉新的佣金和奖励,并且在软件后台将业务员和用户绑定,这个用户只要开发了,就是业务员的,以后的每一次借款,都可以拿到梯度提成。拉新交给业务员,售后交给科技。叶巍说:“最难的部分就是确定这个新规则的具体数字。必须在保证公司利益的情况下,让线下人员觉得干的活少了,收入却提高了。”
“这是我印象最深,幅度最大的一次改变”叶巍说:“新规则一出台,数据量很快就不一样了,传统行业的执行力也让我印象深刻”。
融合
营造全新的文化氛围
传统行业给叶巍上了一课,叶巍的到来也在悄然改变着微贷网。
轮岗是叶巍从腾讯带到微贷网的新制度:他让所有的线上部门的员工去线下门店轮岗两周,了解线下门店的具体工作流程,这个制度曾经吓跑过来面试的互联网人。但叶巍说:“线下门店是微贷网风控的根基,纯的互联网P2P对人性的了解不够深入。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轮岗能够从思维方式的层面影响产品,说的不好听一点,这能打碎互联网人自以为是的心态。”
文化的融合更像咖啡加奶,最后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
从习惯最高效率的领导拍板决定,到开始小组讨论,员工也愿意帮忙出出主意了:首次借钱完成手续认证后,下次再借无需再认证就是线下团队提出的改进方案。“这是一个特别小的体验,但是却大大提高了客户的回头率,因为客户对认证资料这一动作的心态,只有线下团队最了解。”说起这一改变,叶巍笑意满满。
“有一天,我收到的HR邮件竟然也开始卖萌发福利了,这让我大吃一惊。”至于为啥拿HR部门当例子,叶巍坦言:“因为这不是我要求的。”
微贷网里虽然有一个网字,但很多微贷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身处一个互联网公司,分布在各个城市16000多人的队伍,让微贷和互联网公司讲求的轻资产形态完全不同。“没想到有一次一个奖项颁给了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最佳雇主前20,是不是前20不知道,反正微贷一定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了。”叶巍说:“这件事公司讨论了很久,很多员工都觉得成了互联网公司很高大上。那种相互认可的感觉特别好。”
创业
互联网人需要一个BAT学不走的壁垒
创业后,为什么会成为微贷网的COO?
叶巍说:“因为大公司的职场不是保险箱,而是你拉不住的奔马,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则是BAT学不走的行业壁垒。”
2007年,叶巍通过校招进了腾讯,三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职场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家人对于叶巍的期望当然是离家浙江更近,刚刚好,一个阿里的机会出现了,于是叶巍选择了入职了阿里。
“万万没想到,刚刚入职入职6个月,我汇报的直属领导就要去创业了,于是我也跟着领导离开了阿里,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创业。”
创业,无疑是达成职业转型财务自由的快速通道,但叶巍认为这条通道不适合每一个人。
比如:大学生创业。有勇气创造新事物是好事,但创业的成功概率是很低的,九死一生,不能只看到活下来的人。九个死了的要么继续创业要么回到职场,回到职场就面临着落差,当过老板的天之骄子再让他趴着,很难。
创业是从0到1。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是先决条件。非常的与众不同,能够发现了别人看不到的点,又很抗压,能够承担风险独当一面,这么多的要求都是针对创始人的。这样的创始人才能从0到1,以后才是找团队补足确定的时候。可能有人说老板要是个多面手,但实际上那是当了老板以后。也就是俗称的1以后。
作为一个互联网人,要想在互联网行业创业,首先面临的三座大山就是BAT,曾身为其中一员,叶巍很明白他们的强大。“互联网人出来做纯互联网创业,做的好被收购,做不好被模仿。但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是一条互联网人的新路。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互联网+,真的跨界你会发现,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去和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结合,都不能只遵守互联网行业的玩法,要想成功跨界,一定要深度融合,去让传统行业产业下沉,在结合的过程中你会碰见数不清的坑,这些坑你趟过去了,总结出一套全新的东西,就是属于你的,BAT也抄不走的壁垒。”
叶巍说:“我现在仍然认为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对车行业,尤其是二手车的了解,对金融行业的了解,还远远算不上专家。跨界不能骄傲,我这种血统纯正的互联网人,始终存于焦虑不断进步之中才有未来。我在不断的学习进步改变自己,这就是创业的魅力所在。
在互联网行业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事名字里带着“微”的,都很牛逼,比如微信,微博,微众等,叶巍的愿望是:“微贷也可以积“微”成“著”,成长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微而著的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