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组织变革:如何从“有边界”迈向“无边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组织变革:如何从“有边界”迈向“无边界”?

企业规模越大,“金字塔”越显得巍峨高耸,职级之间产生大量消耗,然而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部门、职级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官僚”盛行,“创新”无力、“大企业病”发作,这是精英价值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系统性问题,根本无解。

如今,新组织时代到来已经基本得到共识,《进化:组织形态管理》的读者呈几何式增长也证实了这点。新组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目前有很多中称呼,例如学习型组织、流程型组织、无边界组织、创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等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新组织的认知,这些组织到底具有什么特点?也可以罗列出一堆关键词,例如扁平化、团队化、无边界、柔性化、灵活性、创新性、激励性、自我更新与客户导向等,这些关键词都在描述新组织的特点。

如此多的特点,新组织如何才能具备?这一点如果站在组织形态管理角度就可以回答,因为所有的新组织都具有客户价值形态,所有的特征都在客户价值形态中体现,客户价值形态将是新商业时代最佳组织形态,是市场发展、企业进化的必然结果。

本文主要探讨新组织其中一个特点:无边界,这个概念是从GE公司跑了出来,从而风靡全球,也让中国企业神往,如何才能实现无边界?先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说起。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八边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其中,英价值形态则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形如“金字塔”;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为新组织,也是一种无边界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向客户价值形态进化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

何谓“无边界”?预知“无边界”,先知“有边界”。

“无边界”对应“有边界”

何谓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来自百科)。

何谓有边界组织?传统企业即有边界组织。为何有边界?企业内部实行的是“分工”与“协作”式的产品管理方式。产品管理就是一种按部就班,有既定结构以及预先设定程序的价值创造方式。这种方式必须由职能型结构承载,典型特点是企业内部存在职能部门与职位层级,企业有不怕有“分工”,就怕有“部门”,因为有一个“部门”都会有一堵“部门墙”,企业规模越大,越是 “庭院深深”,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越低;同样,企业也不怕有“职位”,就怕有“职级”,因为有一个“职级”就会有一堵“职级墙”,企业规模越大,“金字塔”越显得巍峨高耸,职级之间产生大量消耗,然而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部门、职级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官僚”盛行,“创新”无力、“大企业病”发作,这是精英价值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系统性问题,根本无解。

传统企业“三支柱模型”

支撑有边界组织的管理模式是“三支柱模型”:职能型结构、产品管理方式、职位管理基础,这是所有传统企业的“标配”,判断是否传统企业只要看企业中是否有“三支柱模型”。无边界就是要拆掉“部门墙”“职级墙”,让所有的职能、所有的工作自由的在企业内部穿行,说白了就是打碎“部门”的“枷锁”,把所有的“职能”解放出来,解除“职位”的禁锢,把所有的“工作”释放出来。

如何从“有边界”迈向“无边界”?

从“有边界”到“无边界”

只有流程管理才能实现“无边界”,流程管理越成熟,无边界特点越明显,因为流程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价值创造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管理模式,因此管理学界才有“流程管理是一次革命”之说。今天很多传统企业自认为也实行了流程管理,殊不知此流程管理非彼流程管理,它是以产品管理方式实施的流程管理,一出生就是一个“畸形儿”,很多传统企业并没有因此转型成为一个新组织,而是成为了一个新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新传统企业一个也不少。

流程管理到底什么样?所谓“集成化”即任何流程环节都能替换更新,实现“即插即用”,消灭了“分工”;所谓“系统化”即在流程环节之间能够“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消灭了“协作”。一旦企业实行流程管理,“部门”就将一一消失,所有“职能”都会融化在业务流程上,职位也将一一消失,转变为业务流程上形形色色的“角色”(详见《拆掉职能部门,建立创新团队》《新组织变革:从“职位”到“角色”》),流程管理把所有的“部门墙”“职级墙”全部拆掉,直到形成一个统一的链条,这时“有边界”就会变成“无边界”,职能型结构也演变为流程型结构,“金字塔”形的传统企业演变成“链”形新组织,即客户价值形态。

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

然而从传统企业的产品管理到新组织的流程管理无法一簇而就,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三引擎模型”:矩阵型结构、项目管理方式、二元管理基础,由于项目管理既有产品管理的特点,又具有流程管理的特点,这也将是所有转型企业的一种“标配”,只有建立“三引擎模型”,“有边界”才能逐渐变为“成无边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组织变革:如何从“有边界”迈向“无边界”?

企业规模越大,“金字塔”越显得巍峨高耸,职级之间产生大量消耗,然而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部门、职级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官僚”盛行,“创新”无力、“大企业病”发作,这是精英价值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系统性问题,根本无解。

如今,新组织时代到来已经基本得到共识,《进化:组织形态管理》的读者呈几何式增长也证实了这点。新组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目前有很多中称呼,例如学习型组织、流程型组织、无边界组织、创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等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新组织的认知,这些组织到底具有什么特点?也可以罗列出一堆关键词,例如扁平化、团队化、无边界、柔性化、灵活性、创新性、激励性、自我更新与客户导向等,这些关键词都在描述新组织的特点。

如此多的特点,新组织如何才能具备?这一点如果站在组织形态管理角度就可以回答,因为所有的新组织都具有客户价值形态,所有的特征都在客户价值形态中体现,客户价值形态将是新商业时代最佳组织形态,是市场发展、企业进化的必然结果。

本文主要探讨新组织其中一个特点:无边界,这个概念是从GE公司跑了出来,从而风靡全球,也让中国企业神往,如何才能实现无边界?先从企业形态进化规律说起。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在市场生态中,企业形态沿着产业价值链不断演变,经历了股东价值形态、精英价值形态、客户价值形态、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等四种典型组织形态,实现了从低级组织形态向高级组织形态进化。四种企业形态特征分别可以用四种平面图形代表,股东价值形态形如三角形,一般采取直线型组织结构;精英价值形态形如梯形,一般采取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价值形态形如链条形(八边形),一般采取流程型组织结构;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形如圆形,一般采取网络型组织结构。

企业形态进化规律

其中,英价值形态则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形如“金字塔”;利益相关者价值形态是工业4.0时代的产物,尚未到来。客户价值形态则是新商业时代的最佳企业形态,也可以称为新组织,也是一种无边界组织;从精英价值形态向客户价值形态进化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企业转型迈向新组织。

何谓“无边界”?预知“无边界”,先知“有边界”。

“无边界”对应“有边界”

何谓无边界组织?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来自百科)。

何谓有边界组织?传统企业即有边界组织。为何有边界?企业内部实行的是“分工”与“协作”式的产品管理方式。产品管理就是一种按部就班,有既定结构以及预先设定程序的价值创造方式。这种方式必须由职能型结构承载,典型特点是企业内部存在职能部门与职位层级,企业有不怕有“分工”,就怕有“部门”,因为有一个“部门”都会有一堵“部门墙”,企业规模越大,越是 “庭院深深”,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越低;同样,企业也不怕有“职位”,就怕有“职级”,因为有一个“职级”就会有一堵“职级墙”,企业规模越大,“金字塔”越显得巍峨高耸,职级之间产生大量消耗,然而传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部门、职级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官僚”盛行,“创新”无力、“大企业病”发作,这是精英价值形态特征所导致的系统性问题,根本无解。

传统企业“三支柱模型”

支撑有边界组织的管理模式是“三支柱模型”:职能型结构、产品管理方式、职位管理基础,这是所有传统企业的“标配”,判断是否传统企业只要看企业中是否有“三支柱模型”。无边界就是要拆掉“部门墙”“职级墙”,让所有的职能、所有的工作自由的在企业内部穿行,说白了就是打碎“部门”的“枷锁”,把所有的“职能”解放出来,解除“职位”的禁锢,把所有的“工作”释放出来。

如何从“有边界”迈向“无边界”?

从“有边界”到“无边界”

只有流程管理才能实现“无边界”,流程管理越成熟,无边界特点越明显,因为流程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系统化的价值创造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管理模式,因此管理学界才有“流程管理是一次革命”之说。今天很多传统企业自认为也实行了流程管理,殊不知此流程管理非彼流程管理,它是以产品管理方式实施的流程管理,一出生就是一个“畸形儿”,很多传统企业并没有因此转型成为一个新组织,而是成为了一个新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新传统企业一个也不少。

流程管理到底什么样?所谓“集成化”即任何流程环节都能替换更新,实现“即插即用”,消灭了“分工”;所谓“系统化”即在流程环节之间能够“无缝对接”,融为一体,消灭了“协作”。一旦企业实行流程管理,“部门”就将一一消失,所有“职能”都会融化在业务流程上,职位也将一一消失,转变为业务流程上形形色色的“角色”(详见《拆掉职能部门,建立创新团队》《新组织变革:从“职位”到“角色”》),流程管理把所有的“部门墙”“职级墙”全部拆掉,直到形成一个统一的链条,这时“有边界”就会变成“无边界”,职能型结构也演变为流程型结构,“金字塔”形的传统企业演变成“链”形新组织,即客户价值形态。

传统企业转型“三引擎模型”

然而从传统企业的产品管理到新组织的流程管理无法一簇而就,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必须建立“三引擎模型”:矩阵型结构、项目管理方式、二元管理基础,由于项目管理既有产品管理的特点,又具有流程管理的特点,这也将是所有转型企业的一种“标配”,只有建立“三引擎模型”,“有边界”才能逐渐变为“成无边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