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两年互联网公司太多太快,一茬茬的死,又一茬茬的冒出来。创业的原因五花八门,死的原因千奇百怪。创业失败除了资本退潮、资金链断掉、老板带着小姨子把钱卷走之外,很多公司创业失败是因为“风水不好”(呵呵呵),更有甚者是输在起跑线——在创业之初没有给公司认真取名。
互联网创业公司名字奇葩的不少,笔者曾认识做美食细分创始人取名叫“握草”的。当然还有“草泥马科技”、“碧池科技”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公司创始人脑袋进水?还是用屁股决定了脑袋?现在堪舆风水借着互联网发春,取名字是大学问。别说产品,中国人给人取名,都要讲究五行生克,最好要有出处,更要有好寓意。
用典“四书五经”是极好的,“古文观止”也不差,《全唐诗》和《千家诗》中脍炙人口的诗篇也可以,乃至《二十四史》都是不错的选择,谁要是从《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取名,是要被人笑话的。毕竟名字是第一张名片,乃是与外界对话的最直接方式,由此看来,有些互联网产品、公司取名太过儿戏了。
互联网公司、产品取名为什么难呢?名字要大气、要易于传播、要符合公司调性,还要有文化底蕴。不乏有些互联网公司老板去找高人指点迷津,当然,大多数科技公司可能没那么讲究,创始人拍拍脑门决定。相比之下国外取名就简单的多,取创始人的名字中的一个单词,后缀个Group或者Corporation就万事大吉。
互联网公司&产品取名有四大方法:用典、指事、音译(化用)、叠音。
用典——百度&天涯&阿里巴巴
用典是古人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这在互联网公司以及产品取名中显逼格,但最有难度,因为既要用典古人又要符合科技或者互联网公司的调性,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早期国内的互联网取名还算比较内涵。百度来自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众人熟知这句诗是因为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的三境界。而“众里寻他” 很符合“百度”搜索的属性。这几年,百度口碑业绩直线下滑,同时,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文质彬彬、谦谦君子形的Robin也越来越像第三境界读书人。不仅如此,他还是时下一热门诗歌朗读自媒体《为你读诗》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大家有兴趣百度搜索下李彦宏朗读的叶芝的《当你老了》,很有魅力。可能是目前我们的境界没有达到吧,但还是希望百度蓦然回首之时,能够不忘初心。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曾经的“天涯”社区。90后,00可能对天涯不熟,但早期互联网人,天涯可算是如雷贯耳——那可是中国互联网文化最早的摇篮。天涯公司设在天涯海角的海南,而在渡海溺亡的初唐四杰王勃,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这句诗也很好的反映了天涯社区的互联网社区特性。天涯当年错就错在生不逢时,UGC内容的风口没有来,牛人很多,聚合力却不强,如果在当年能够转型成功,未必不能成为现今的新浪微博或者起点、纵横等网文原创网站,其没落让人唏嘘不已,相信也会有不少“断肠人在天涯”吧。
当然,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阿里巴巴。无他,这个《天方夜谭》中的角色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认知度。相传马云是在美国的一家快餐店询问女服务员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而决定用这个名字。不知道这个帮助马云缔造千亿美元帝国的服务员有没有获赠几千股的股票。但聪明、勤劳的生意人,芝麻开门开启宝藏,很符合阿里巴巴的调性。而“淘宝”的品牌也与其有高度的认知及重合。
“指事”——网易与搜狐
当年丁磊在1997年创业不过是想让国人上网容易些,“网易”应运而生。这种名字直指其事的方法,我们不妨以“指事”名之。指事本来是造字六法之一,最早出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与之类似,同年从麻省理工归国创业中国互联网元老张朝阳,最早是做搜索的,“希望公司的员工就像猎人搜索狐狸一样,狡猾、聪明、机智。”索性取名为搜狐。
但二者很明显在名字上有高下之分。网“易”的易字,几千年自文王拘而演《周易》,河图洛书以降,来本来就是玄而又玄,充满神秘感。一下子拉高了网易名称的文化内涵。而搜狐,怎么听都有点小家子气。的确,当年取名以“雅虎”为参照的sohu,雅虎都几经易手,搜狐又能怎么样呢。好人张朝阳近年水逆,根本就上不了岸。好不容易上了热搜,还不是科技版,而是娱乐八卦与“霉霉”的绯闻。搜狐视频被爱奇艺、腾讯、合一打压的厉害。畅游也在早年王韬的精神境界追求中折腾的够呛,一蹶不振。而反观网易,游戏、音乐、海淘做的风生水起。猪肉都卖的直接飞上风口。所谓的同时不同命,原来说的王小川与李彦宏,现在的丁磊与张朝阳而已。
当然,以市值和一时得失论英雄并不可取,大佬始终是大佬。遗憾的是,中国互联网速来喜新厌旧,却见不得英雄迟暮。现在满屏都是新三板啊,独角兽啊,昆仑周亚辉、摩拜胡玮玮、今日头条张一鸣、知乎周源啊,甚至投资人鹿晗也要进来插一脚。你们还记得昔日被马化腾崇拜的“网络三剑客”吗?张总,查尔斯等了60年都没登顶铁王座,您好歹也考虑改下名字吧?
“音译”——新浪与摩拜
新浪作为国内早期的门户,其名称最早的寓意并非是字面的新的浪潮。而是Sina,在拉丁及印度语系中,源自sino,意为中国。翻译成新浪,理解为互联网新的浪潮,只是信达雅音译的美好。这和联想的神州数码类似,因为国内公司取名是不允许用中国打头的。所以联想选择了神州数码。而新浪选择了Sina。同样取名的是新晋独角兽摩拜mobike。摩拜单车很明显是mobike(moble-bike)的直接音译。但直译成摩拜,又潮又酷,加之从时尚魔都上海起家,模式也是酷炫,可算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说到新浪就不得不提到新浪微博。微博的名称来自microblog。所谓微博,微而博其物,也算符合微博的产品定位。新浪的门户过了十多年都还是那个鸟样,却借微博翻了身。牛气了的新浪微博英文也不叫Sina Microblog ,而是直接本土化Sina Weibo,恐怕这个也是众人意料之外的。
“叠音”党们——滴滴、陌陌、探探、脉脉,哦哦,还有那个三线闰土风的“派派”
“叠音”是近两年才火起来的互联网取名方式,更多应用在社交产品,而非公司取名。就好像,取名的叠音大多都是乳名,大名很少用叠字。当然也不排除有什么“瓜瓜”“枣枣”之类的。首先普及下,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强音乐美感。叠音在古诗文中作为常用意象,经常用在拟声、状物的描述。比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给人取名就更加常见,比如“明明”(滴滴)、“思思”(陌陌)、“芳芳”(探探)、“亮亮”(脉脉)。产品先说滴滴,拟声汽车的喇叭。与汽车出行就很贴切,同时具有音韵美感,结合app的接单声音,以及“滴滴一下,马上出发(美好出行)”的slogan很容易记忆。而陌陌,一款社交产品,momo的语音让人联想的第一个词汇就是“脉脉含情”,扑面而来的暧昧气息,如果再联想到初中生都要学的闺怨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那就是一个大写的“约吗?”。只可惜momo的正词“脉脉”被取名做招聘的人脉社交。“maimai”的音读出来总觉得这哪是社交,明明是“卖卖”——一招聘本来就是场明码标价,卖卖更让其皮肉生意的味道,找工作不就是相互站街得一场相互聊骚吗?至于“探探”,了解陌生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探索性的和好奇心驱动,对于有“荷尔蒙”流动的陌生人社交更为如此。至于最近上线的闰土风的派派,写也浪费笔墨。
逼格最高的取名:知乎、微信与新美大
互联网取名的逼格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曰,知乎、微信、新美大。
知乎?直译,(你)知道吗?但这样理解知乎,就流于表面。前些日子重修经典《庄子》,才了解知乎的真正含义。知乎,出自《庄子·人世间》——“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以庄子的出世无为观点,认为过度的求名之心是与德行相损害的,与人过于相争是于智慧相损害的。但从入世心,正式由于争鸣,才是智慧的出处。正是因为从入世心出发,从春秋百家争鸣之始,创造了千百年灿烂的文明。“知识和智慧从争辩中来,过度争辩会伤害到智慧本身”,才是“知出乎争”的终极奥义。而知乎,正是这样一个以用户争鸣分享UGC内容的网站。很多人做互联网社交,做社群运营喜欢读凯文凯利。其实古人博大精深,如果沉下心来读读庄子的《人世间》,相信大家会有不少收获。另,王小波也不错。如果没有早逝,恐怕也足以成为互联网人的精神导师了。
至于微信,不得不称为伟大巧合。传说中,微信的名字并非来自产品大神“张小龙”。而是来自马化腾的命名。本来马化腾本想取名做微Q,因为类似发送短信之类的信息才取名做微信。但熟读唐诗的人都明白,微信微信,不就是李太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开篇第一句,谪仙人的豪迈气派呼之欲出。“烟涛微茫信难求”,求仙可比交友,难呐!亲,我们可以附近的人!我们可以隔空摇一摇!这句诗用来解决社交的痛点简直再贴切不过。名字决定气魄格局,大家看看微信启动一个人孤独的面对地球,再听听“微信”这个名字,你就知道,这个社交产品,不成?实在是太难了。
新美大,是美团于大众点评合并后的名字。美团和大众点评的两个名字很平庸了。合并后这个名字,大俗!!!是否出自王兴之口不得而知。但不妨想这个名字是王兴想的。无他,这个前两天还在喊叫:互联网后半场,“上天、入地、全球化”的大俗人,简直是互联网界的大奇葩。但你可以说王兴俗,但你不能说王兴傻(王总岂止是不傻,简直太聪明了)!毕竟,大俗,也是大智慧。如同这三个字,跟我一个字一个字念,新!美!大!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完全诠释了二者合并后的特性,念完是不是觉得内心愉悦,双嘴上翘,魔性,会上瘾!组合起来简直大杀四方,独孤求败的招数是什么?没有招。无招胜有招。新美大,名字大大的好。
无论用典、指事、音译(化用)、叠音,公司取名,和创始人的喜好,公司定位的气质有很大关系。取名的方法可以参考,但真要说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乃至命格,也不至于。如题记,李商隐《贾生》写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玄而又玄之说,实属虚无缥缈。不如花心思招揽人才,铭刻初心,做好产品。如果是不以发展壮大,改变世界为目的的工作室,叫什么随意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