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武德,先有武后又德,连武都没有谈什么德?真正的武德兼备是什么样子?我们还真没见过,现在也就是能从影视剧中塑造的形象感受一下了。话说影视剧中塑造的“霍元甲”这个形象就不错,以德服人,为了民族大义血拼老外,话说这个形象已经被数不清的演员尝试过了,影视剧也不知道已经出了多少版。其中比较有名的,早年的梁家仁《霍元甲》系列的港台精品功夫片算一个。
83年引进内地引得万人空巷的黄元申版《大侠霍元甲》算一个。
此外还有郑伊健“古惑仔”版、赵文卓版比较有名。而让俺史某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06年李连杰版本的霍元甲。
这一版在豆瓣的评分并没有多高,只有6.6,仅仅超过了及格线一点点而已。
但是在老外的眼里,这个片子的质量却很高,从IMDb上六万五千人给出的7.7的高分就能看的出来。
站在公证的角度理智分析,李连杰的这部《霍元甲》保守估计都可以值得上7.5分,当然,这个是对于导演剪辑的版本来说的。这部片子公映版本104分钟,而导演剪辑版却有141分钟。看过公映版的小伙伴应该都有些体会,就是片子为了保留剧情想表达的明确主张,让人有一种被说教的赶脚。
片子在一些剧情表现出的蓄力不足,影响了观众的情绪积累,必然会影响到观众的观影状态。而导演剪辑版多出的半个多小时就显得好了很多,相对于公映版本,导演剪辑版主要有下面几处区别:
1、影片开始和结尾出保留了杨紫琼的客串片段杨紫琼所饰演的角色发表关于武术的演讲,被外国人问及武术含义的时候,她讲起了霍元甲的故事。结尾被问及武术的前途时,留下了一个自信的迷之微笑扬长而去。总体来说就是增加了一个类似《智取威虎山》的倒叙手法,实际上对影片并没有什么影响。
2、霍元甲儿时、成年后和归来后与农劲荪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详细导演剪辑版增加了少年霍元甲偷偷带农劲荪进入自己祠堂炫耀父亲生死状,以及偷出“霍家拳谱”让农劲荪备份的剧情。霍元甲成年以及重回天津时,增加了不少二人对话的桥段。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更鲜明,流露出的感情更多,使得霍元甲这个角色的改变更加自然。
3、增加了霍元甲女儿的戏份以及霍元甲与女儿的互动霍元甲女儿与他约定,在他拿到津门第一的称号之后,会有礼物。但他因为头脑发热与秦爷斗狠,失去了所有家人,也没能从女儿手中得到礼物。有了女儿戏份的铺垫,霍元甲争强斗狠的形象更加鲜明,女儿和霍元甲互动的增加,使得霍的痛苦程度更容易被观众理解,无形中加强了霍元甲自身想要改变的说服力。
4、流落苗族的剧情加长这也是相对公映版增加最多的地方,这样长篇幅的流落他乡,更能让观众体会到时间的漫长。这样长时间生活体验,霍元甲在其中慢慢改变,十分流畅,就算是其中的说教成分容易被人接受了。
这些剧情补足之后,公映版的一些缺点就不明显了,整体来看使整个霍元甲故事的正片变的流畅、仔细许多,而且并不会给人拖慢节奏的赶脚。
公映版中为了保留剧情所表达的明确主张,而给人们带来的突兀感和说教意味因为良好的情绪铺垫,不复存在。就连公映版中说教意味明显的品茶片段,都变得顺理成章。
茶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倒是由人来决定的,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除了剧情衔接和内涵表达方面的优化之外,动作戏方面导演剪辑版和公映版是一致的。
老将袁和平的武术动作指导,李连杰的标准功夫动作表演,质量有保证。
走梅花桩上台一段行云流水——
对战西洋剑让人拍案叫绝——
比起那些上窜下跳,飞来飞去,飘来荡去让人头晕发困,只是奔着奥斯卡而去的“武侠”大片。
这样的动作戏让我这个武打迷怎么能不兴奋!
不过现在的片子尽是一些动作生硬,装逼范十足,镜头晃来晃去,慌得人眼瞎头晕,千篇一律、缺乏诚意的手持镜头。成龙虽然还在拍戏,但终究是老了,动作也慢了,而李连杰也早已推出了动作戏的舞台。可能我们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动作戏了。所以,这样的一部导演剪辑版有着绝对的收藏价值。
ps:历史上霍元甲确有其人,不过他并没有绝后,导演这么拍被霍家后人告了真的不冤~
诚如片中的霍元甲所说,功夫的种类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实力的高低也不可强求。但是那些冒充大师,蛊惑无知群众、欺骗感情、赚黑心钱、浪得虚名的家伙们就是罪大恶极不可原谅了。如果说片子前期的霍元甲只是一个争强斗狠,为了虚名补习拼命相搏的低端武夫的话。那么那些假大师连最低端的武夫都不如,人家至少还有真本事,而他们呢?连本事都没有!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