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绍刚:“教师”身份是他的软肋,亦是他的铠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绍刚:“教师”身份是他的软肋,亦是他的铠甲

“身为公众人物,就要做好被人讨厌的准备。”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哪还有什么痛点啊”。

当张绍刚笑着说出这句话时,笔者深刻地意识到这位曾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主持人,这次真的“看开了”。

去年,由他主持的《吐槽大会》全10期节目轻松斩获近15亿2千万的网络播放量,成为网综市场势头最猛的一匹黑马。《吐槽大会》的成功不仅让人看到时下观众对于“自嘲”、“自黑”的无限追捧,也让人惊讶地发现张绍刚标志性的主持风格终于有的放矢了。

2016年,退隐主持界三年的张绍刚宣布重新出山,虽然等待他的是络绎不绝的综艺项目和主持邀约,但他却没有因为利益而失去初心,“我一直在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节目类型,包括形态和内容,我不做重复的事情。”之后,由张绍刚主持的《为你而来》《胜利者的游戏》《吐槽大会》三档风格形式迥异的节目推入市场,让观众看到他在不同风格间的轻盈转换。

“我不是一个会主动去争取什么的人,我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它们能为我的教学带来鲜活的案例,以及对市场变化做出最直观的梳理和总结。”近期,笔者对张绍刚进行了专访,希望发掘出被“犀利”、“毒舌”等标签给禁锢住的他的另一面。

“身为公众人物,就要做好被人讨厌的准备”

中国主持界有两个人是画风转变最突然的,一个是撒贝宁,一个就是张绍刚。虽然两人同为根正苗红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的主持人,但不论口碑还是评价,张绍刚似乎都没占到多大优势。之所以让张绍刚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还得追溯到2010年在天津卫视播出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

当时,这档号称“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并着力为受众树立健康积极求职观”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人们除了对那些略显浮夸的求职者展开了大肆讨论外,也让节目中那位“口无遮拦”的主持人张绍刚成为大众的谈资。甚至有网友表示,“张绍刚的主持风格看似耿直,实则是压抑着愤怒。这种愤怒很多人都有,而它的根源来自于矛盾。”

时过境迁,面对当时的舆论压力,张绍刚显得云淡风轻,“当你选择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站在台前时,你就要做好无数人会讨厌你的准备,而不是做好无数人喜欢你的准备。当有很多声音在说你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你站在台前的副产品,就像我们也会去评论别人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给别人评论你的权力。”

人无完人,有人喜欢你,就一定会有人讨厌你。在张绍刚看来,当大家都这么说你的时候,自己其实是需要反省的,“在很多人说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反思,别人说的这些到底对不对。勇敢的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及自己被人诟病的东西说出来,我觉得是一种快乐。”

“如今的真人秀,有些畸形”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2013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爸爸去哪儿》正式开播,这档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当年的综艺爆款,据央视索福瑞数据统计,CSM48城城市网收视率最高突破5.3,无疑是当年的现象级综艺。

但问题却也随之而来。《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爆红后,2014年的综艺荧屏毫无悬念地迎来“爸爸”元年。张绍刚表示,“当市场看到一种节目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有收视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出现占便宜心理,于是一拥而上,直到把这个东西彻底毁了为止。”

纵观“现象级”综艺,从偶像选秀到相亲交友、从职场招聘到音乐竞技、从亲子互动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文化节目,综艺市场就像一阵风,此起彼伏。而谈及如今新意匮乏的真人秀市场,张绍刚看似有些忧心忡忡,“今天的真人秀有一些畸形,外表非常繁华,其实很落寞。同质化竞争使得同类型节目成为一枝独秀,而吸走了其他类型节目的养分,导致活得很艰难。”

张绍刚总结道,“中国的文化产品创作商最大的问题,就是更多的人,不是去创作,而是去模仿。看到了什么地方出现了市场先机,每个人都想迅速的来抢占那个先机。随后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明星的价格越来越高。”

前不久,网络曝光了一组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名单,使得“明星天价片酬”再次成为大众讨论的对象。据榜单显示,范冰冰、鹿晗、李易峰、吴亦凡、Angelababy等人,其个人最低年收入不低于1亿4680万元人民币,最高者的更达到2亿4400万元人民币。而这其中大部分收入的来源都依附于真人秀。

“一个真人秀项目,可能60%至70%的经费都被明星拿走了。”张绍刚坦言,“这样最先拼垮的可能是二线卫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连一线卫视也开始疲劳,因为实在太贵了。也许之后这个情况会改变,而改变的原因,或许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早的时候,因为明星而让大家关注到节目,最后也是因为明星会拖垮节目。”

“从始至终,我都是一名大学老师”

“如果有一天,只能选择一种社会公职,你会选择什么?”

“当然是老师。”

在回答笔者这个问题时,张绍刚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出了答案。翻阅张绍刚的资料,可以发现他的身份除了主持人和老师外,他还担任过节目嘉宾及电视台顾问。尽管拥有多重社会公职,面对浮华的电视市场,张绍刚依然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教师,“我的职业规划从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大学老师”。

看过《吐槽大会》的观众肯定会被节目中对自己毫不留情吐槽的张绍刚印象深刻,有网友甚至表示“路转粉”、“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毒舌主持”。对大众而言,张绍刚看上去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犀利”主持人,但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软肋,那便是他的教师身份。据了解,尽管在节目中张绍刚笑对吐槽、勇于自黑,但他不管大家怎么去嘲讽他都行,但绝对不能拿他的教师身份开刷。

“因为我不是一个职业主持人,我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能给我的教学带来鲜活的案例和对市场变化做出最直观的梳理和总结。”张绍刚称自己虽然有三年半的时间没有主持节目,但是那三年半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节目的幕后创作,“我不属于理论派老师,我属于实物派的老师。我认为不停的接触,一定是让我们教学能够变得有的放矢的一个重要来源”。

去年一年,张绍刚带着《为你而来》《胜利的游戏》以及《吐槽大会》这三挡风格迥异的综艺节目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之所以会在节目类型的选择上作出如此大的差异化,张绍刚表示“每个节目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学习,因为它一定会让我在教学里面有一些新的想法。随着制作方式的改变,你会接触到不同的制作团队以及不同的平台风格,这些东西是你在远处观望得不出来的,你只有在一线磨才能够磨出这些结果。”在张绍刚看来,只有扎身于一档节目中才能真正吸取到该类型节目的精髓。

当被问及之后的规划,张绍刚表示,“我挺随遇而安的,但我不希望做快消品”。他希望自己选择的每一个节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所说的深思既包括了制作想法、内容生产、甚至是平台和运营;其次,我不做重复的东西。”他表示,自从《吐槽大会》火了后,经常会收到一些类似吐槽节目的邀约,但都被他拒绝了。“我觉得这本身就是特别不正常的一件事,每种内容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交友、相亲、求职这些节目都应该存在,但是它只是应该有,而不是说它应该遍地开花”。

清娱界面JMedia联盟成员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官方平台之一。立足短视频风口,专注影视产业人物专访,深耕行业KOL特稿报道,聚焦广电行业掌舵人和影视公司操盘手,打造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等一线从业者组成的泛娱乐生态圈风尚人物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绍刚:“教师”身份是他的软肋,亦是他的铠甲

“身为公众人物,就要做好被人讨厌的准备。”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哪还有什么痛点啊”。

当张绍刚笑着说出这句话时,笔者深刻地意识到这位曾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主持人,这次真的“看开了”。

去年,由他主持的《吐槽大会》全10期节目轻松斩获近15亿2千万的网络播放量,成为网综市场势头最猛的一匹黑马。《吐槽大会》的成功不仅让人看到时下观众对于“自嘲”、“自黑”的无限追捧,也让人惊讶地发现张绍刚标志性的主持风格终于有的放矢了。

2016年,退隐主持界三年的张绍刚宣布重新出山,虽然等待他的是络绎不绝的综艺项目和主持邀约,但他却没有因为利益而失去初心,“我一直在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节目类型,包括形态和内容,我不做重复的事情。”之后,由张绍刚主持的《为你而来》《胜利者的游戏》《吐槽大会》三档风格形式迥异的节目推入市场,让观众看到他在不同风格间的轻盈转换。

“我不是一个会主动去争取什么的人,我接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它们能为我的教学带来鲜活的案例,以及对市场变化做出最直观的梳理和总结。”近期,笔者对张绍刚进行了专访,希望发掘出被“犀利”、“毒舌”等标签给禁锢住的他的另一面。

“身为公众人物,就要做好被人讨厌的准备”

中国主持界有两个人是画风转变最突然的,一个是撒贝宁,一个就是张绍刚。虽然两人同为根正苗红的法制节目《今日说法》的主持人,但不论口碑还是评价,张绍刚似乎都没占到多大优势。之所以让张绍刚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还得追溯到2010年在天津卫视播出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

当时,这档号称“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并着力为受众树立健康积极求职观”的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人们除了对那些略显浮夸的求职者展开了大肆讨论外,也让节目中那位“口无遮拦”的主持人张绍刚成为大众的谈资。甚至有网友表示,“张绍刚的主持风格看似耿直,实则是压抑着愤怒。这种愤怒很多人都有,而它的根源来自于矛盾。”

时过境迁,面对当时的舆论压力,张绍刚显得云淡风轻,“当你选择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站在台前时,你就要做好无数人会讨厌你的准备,而不是做好无数人喜欢你的准备。当有很多声音在说你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你站在台前的副产品,就像我们也会去评论别人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给别人评论你的权力。”

人无完人,有人喜欢你,就一定会有人讨厌你。在张绍刚看来,当大家都这么说你的时候,自己其实是需要反省的,“在很多人说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反思,别人说的这些到底对不对。勇敢的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及自己被人诟病的东西说出来,我觉得是一种快乐。”

“如今的真人秀,有些畸形”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2013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爸爸去哪儿》正式开播,这档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当年的综艺爆款,据央视索福瑞数据统计,CSM48城城市网收视率最高突破5.3,无疑是当年的现象级综艺。

但问题却也随之而来。《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爆红后,2014年的综艺荧屏毫无悬念地迎来“爸爸”元年。张绍刚表示,“当市场看到一种节目的呈现方式和内容有收视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出现占便宜心理,于是一拥而上,直到把这个东西彻底毁了为止。”

纵观“现象级”综艺,从偶像选秀到相亲交友、从职场招聘到音乐竞技、从亲子互动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文化节目,综艺市场就像一阵风,此起彼伏。而谈及如今新意匮乏的真人秀市场,张绍刚看似有些忧心忡忡,“今天的真人秀有一些畸形,外表非常繁华,其实很落寞。同质化竞争使得同类型节目成为一枝独秀,而吸走了其他类型节目的养分,导致活得很艰难。”

张绍刚总结道,“中国的文化产品创作商最大的问题,就是更多的人,不是去创作,而是去模仿。看到了什么地方出现了市场先机,每个人都想迅速的来抢占那个先机。随后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明星的价格越来越高。”

前不久,网络曝光了一组2017年中国名人收入排行榜名单,使得“明星天价片酬”再次成为大众讨论的对象。据榜单显示,范冰冰、鹿晗、李易峰、吴亦凡、Angelababy等人,其个人最低年收入不低于1亿4680万元人民币,最高者的更达到2亿4400万元人民币。而这其中大部分收入的来源都依附于真人秀。

“一个真人秀项目,可能60%至70%的经费都被明星拿走了。”张绍刚坦言,“这样最先拼垮的可能是二线卫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连一线卫视也开始疲劳,因为实在太贵了。也许之后这个情况会改变,而改变的原因,或许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早的时候,因为明星而让大家关注到节目,最后也是因为明星会拖垮节目。”

“从始至终,我都是一名大学老师”

“如果有一天,只能选择一种社会公职,你会选择什么?”

“当然是老师。”

在回答笔者这个问题时,张绍刚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出了答案。翻阅张绍刚的资料,可以发现他的身份除了主持人和老师外,他还担任过节目嘉宾及电视台顾问。尽管拥有多重社会公职,面对浮华的电视市场,张绍刚依然选择了自己的老本行——教师,“我的职业规划从来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大学老师”。

看过《吐槽大会》的观众肯定会被节目中对自己毫不留情吐槽的张绍刚印象深刻,有网友甚至表示“路转粉”、“开始喜欢上了这个毒舌主持”。对大众而言,张绍刚看上去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犀利”主持人,但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软肋,那便是他的教师身份。据了解,尽管在节目中张绍刚笑对吐槽、勇于自黑,但他不管大家怎么去嘲讽他都行,但绝对不能拿他的教师身份开刷。

“因为我不是一个职业主持人,我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能给我的教学带来鲜活的案例和对市场变化做出最直观的梳理和总结。”张绍刚称自己虽然有三年半的时间没有主持节目,但是那三年半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电视节目或者网络节目的幕后创作,“我不属于理论派老师,我属于实物派的老师。我认为不停的接触,一定是让我们教学能够变得有的放矢的一个重要来源”。

去年一年,张绍刚带着《为你而来》《胜利的游戏》以及《吐槽大会》这三挡风格迥异的综艺节目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之所以会在节目类型的选择上作出如此大的差异化,张绍刚表示“每个节目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学习,因为它一定会让我在教学里面有一些新的想法。随着制作方式的改变,你会接触到不同的制作团队以及不同的平台风格,这些东西是你在远处观望得不出来的,你只有在一线磨才能够磨出这些结果。”在张绍刚看来,只有扎身于一档节目中才能真正吸取到该类型节目的精髓。

当被问及之后的规划,张绍刚表示,“我挺随遇而安的,但我不希望做快消品”。他希望自己选择的每一个节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所说的深思既包括了制作想法、内容生产、甚至是平台和运营;其次,我不做重复的东西。”他表示,自从《吐槽大会》火了后,经常会收到一些类似吐槽节目的邀约,但都被他拒绝了。“我觉得这本身就是特别不正常的一件事,每种内容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交友、相亲、求职这些节目都应该存在,但是它只是应该有,而不是说它应该遍地开花”。

清娱界面JMedia联盟成员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官方平台之一。立足短视频风口,专注影视产业人物专访,深耕行业KOL特稿报道,聚焦广电行业掌舵人和影视公司操盘手,打造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等一线从业者组成的泛娱乐生态圈风尚人物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