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壳资源不再抢手,价格持续缩水将回归合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壳资源不再抢手,价格持续缩水将回归合理

当一个市场只进不出,它的估值体系就会不健康。

作者:晓峰

在近期IPO提速、潜在推行注册制的可能、并购重组审核趋严等态势下,A股“壳资源”稀缺性下降,壳概念公司逐渐失去市场。

二级市场壳资源价值炒作已迎来拐点,极低的借“壳”上市成功率令买方对“壳”的兴趣降至冰点,供需不平衡导致“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上市公司壳资源不再抢手

曾经上市公司转让控股权或寻求卖壳,主要有如下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壳本身就是一个融资工具。1、获取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过程中,可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后,股票质押可以融资;3、市值管理也可以在股市上获取收益;4、上市公司品牌也是大股东实力和知名度的体现。”

这里面蕴含着的巨大价值使得上市公司壳资源一度十分抢手,去年年底曾经有上市公司壳资源炒到100亿的报道,让业内人士也惊叹“在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估计也创造了新的记录”。

而近期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壳”市场行情日益惨淡,不少囤“壳”大户都有出清的意愿,“壳”资源的供应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有:IPO提速,其与借壳上市的时间差已大幅缩短至6个月到一年;同时,并购重组审核趋严,监管部门不仅严查收购资金来源,并且对企业资质的审核逐渐向IPO靠拢。

壳价值将持续缩水至回归合理

某券商投行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前两天刚拒掉一个借“壳”上市的单子,主要顾虑是跨界并购被否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借‘壳’方资质不错,并且时间不是很紧,我们会倾向于说服他们去IPO。从业务角度来说,现在投行普遍不大愿意碰借‘壳’上市的项目。投一个团队进去,一到两年也不一定能做成,做不成就只有两三百万元的收入,没办法覆盖成本。如果做IPO项目,成功率高,做成一笔就有几千万元收入。”

供需关系的逆转令“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借“壳”成本较去年下跌了30%至40%。“例如,一个市值50亿元的‘壳’公司如果大股东持股40%,现在25亿元左右能够拿下,但在去年要花35亿元,并且还有高昂的中介费用。”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大部分“壳”公司的大股东仍比较强硬,不肯进一步让价,但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心理压力正逐渐逼近临界点,价格有望进一步松动。“不过,当前即使甩卖,恐怕也没有多少买方愿意接手。”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之前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是因为平台资源的稀缺,二是A股这么多年从没有真正的破产清算制度,这导致A股即便退市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一个市场只进不出,它的估值体系就会不健康。

但是在现在IPO提速、着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大方向下,壳价值持续缩水的趋势将延续下去,直至回落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壳资源不再抢手,价格持续缩水将回归合理

当一个市场只进不出,它的估值体系就会不健康。

作者:晓峰

在近期IPO提速、潜在推行注册制的可能、并购重组审核趋严等态势下,A股“壳资源”稀缺性下降,壳概念公司逐渐失去市场。

二级市场壳资源价值炒作已迎来拐点,极低的借“壳”上市成功率令买方对“壳”的兴趣降至冰点,供需不平衡导致“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上市公司壳资源不再抢手

曾经上市公司转让控股权或寻求卖壳,主要有如下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壳本身就是一个融资工具。1、获取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过程中,可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后,股票质押可以融资;3、市值管理也可以在股市上获取收益;4、上市公司品牌也是大股东实力和知名度的体现。”

这里面蕴含着的巨大价值使得上市公司壳资源一度十分抢手,去年年底曾经有上市公司壳资源炒到100亿的报道,让业内人士也惊叹“在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估计也创造了新的记录”。

而近期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壳”市场行情日益惨淡,不少囤“壳”大户都有出清的意愿,“壳”资源的供应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有:IPO提速,其与借壳上市的时间差已大幅缩短至6个月到一年;同时,并购重组审核趋严,监管部门不仅严查收购资金来源,并且对企业资质的审核逐渐向IPO靠拢。

壳价值将持续缩水至回归合理

某券商投行并购业务负责人表示,前两天刚拒掉一个借“壳”上市的单子,主要顾虑是跨界并购被否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借‘壳’方资质不错,并且时间不是很紧,我们会倾向于说服他们去IPO。从业务角度来说,现在投行普遍不大愿意碰借‘壳’上市的项目。投一个团队进去,一到两年也不一定能做成,做不成就只有两三百万元的收入,没办法覆盖成本。如果做IPO项目,成功率高,做成一笔就有几千万元收入。”

供需关系的逆转令“壳”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借“壳”成本较去年下跌了30%至40%。“例如,一个市值50亿元的‘壳’公司如果大股东持股40%,现在25亿元左右能够拿下,但在去年要花35亿元,并且还有高昂的中介费用。”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大部分“壳”公司的大股东仍比较强硬,不肯进一步让价,但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心理压力正逐渐逼近临界点,价格有望进一步松动。“不过,当前即使甩卖,恐怕也没有多少买方愿意接手。”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之前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是因为平台资源的稀缺,二是A股这么多年从没有真正的破产清算制度,这导致A股即便退市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当一个市场只进不出,它的估值体系就会不健康。

但是在现在IPO提速、着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个大方向下,壳价值持续缩水的趋势将延续下去,直至回落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