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亚瑟王:斗兽争霸》: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拍成电影就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亚瑟王:斗兽争霸》: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拍成电影就好

他的电影里总能看到一群自娱自乐的小混混儿把一些特不正经的买卖当成事业,在遇到麻烦时耍些小聪明,对抗操纵阴谋的可怕势力,再加上各种粗鲁诙谐的嘴仗。当然还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和剪辑,以及任性忘我的镜头。

导语:

盖·里奇的新作《亚瑟王:斗兽争霸》已经被影评人踩得一无是处,首映票房也不理想,1.75亿美金投资看来很难收回来了。这又是一部“被影评人杀死的电影”。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口碑却是两极化,不少人觉得,这样的“亚瑟王”不是很好玩吗?

这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位导演,就算知道他们的新作口碑扑得一塌糊涂,我还是乐意买票去看,盖·里奇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风格独到的英国导演早年的作品曾经惊艳四方(《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

△ 个性十足的导演盖·里奇

他的电影里总能看到一群自娱自乐的小混混儿把一些特不正经的买卖当成事业,在遇到麻烦时耍些小聪明,对抗操纵阴谋的可怕势力,再加上各种粗鲁诙谐的嘴仗。当然还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和剪辑,以及任性忘我的镜头。

所以当华纳宣布盖·里奇要把亚瑟王的故事重新搬上银幕,我已经能够想象得出这部电影大概的样子,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但比我的期望要低一些。

△ 看这身时髦的打猎装,我就知道亚瑟会穿成这样

我们已经看过各式各样版本的亚瑟王,犹如歌剧般华丽的“亚瑟王”(《黑暗时代》,Excalibur,1981),正统史诗风范的“亚瑟王”(《亚瑟王》,King Arthur,2004),以及戏说调侃的“亚瑟王”(《梅林传奇》,Merlin,2008)。

盖·里奇的“亚瑟王”,毫无疑问是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混迹在底层帮匪团伙,有一口伦敦东区腔的亚瑟王。

△ 接地气的亚瑟王

影片的开场先用看上去很贵的CG场面震慑你。一片混沌凄冷的古战场,巨型战象在法师的召唤下横冲直撞,凯尔特人的悠长歌谣响起,卡梅洛特当之无愧的国王尤瑟拔出圣剑与狰狞的莫德雷德决一死战。

△ 犹如城堡一般巨大的战象

这个开场对于熟悉《指环王》或者《权力的游戏》这类魔幻史诗的观众可能并不算新奇。

接着出现了成为孤儿的亚瑟在街坊间混大的成长经历,伴随着摇滚风格的时髦配乐,和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剪辑,懂盖·里奇的人都会心一笑:好,来了。

从这里开始,盖·里奇会把自己的各种绝招在电影里玩个遍。

稍不留意就让人费解的叙事花招:亚瑟讲述自己如何对付维京人,反叛军首领和女巫决定送亚瑟去黑暗之地试炼,以及亚瑟和众伙伴商讨与贵族结盟。急促的语速和快速切换的镜头让观众必须保持专注才能不错过细节。

△ 黑暗之地试炼,亚瑟被坑惨了

大胆豪放的运镜:一旦有打斗或追逐场面,镜头就立刻“不守规矩”。亚瑟一行人穿街过巷拼命逃亡时,镜头在大特写和远景之间疯狂切换。欢脱的手摇镜头和细致的慢镜头遇到打斗戏就像化学反应般呈现奇观。

让人忍俊不禁的粗俗玩笑和幽默:英国人正经起来闷死人,不正经起来吓死人。从小在妓院长大的亚瑟,刚遇到前来搜查的士兵就被揶揄了一番:“你平时想碰他还得花钱呢。。。”

126分钟的片长绝无冷场,没有一分钟会让你感到无聊。盖·里奇用他认为最酷帅的方式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如果只用两个字来形容这部影片,那一定是 —— 带感。

可惜影评人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这些玩了多年的把戏早就过时了。他们期待看到的是更惊人的盖·里奇,而不是重复陈年技法的盖·里奇。甚至有影评人大声疾呼:他已经陷得太深了,赶紧扔根绳子给他吧!

唯一没有被恶评掩埋的,大概只有影片的配乐了。

曾经为《秘密特工》和《乔布斯》担任原创配乐的丹尼尔·彭伯顿(Daniel Pemberton),为影片谱写了融合中世纪、现代以及摇滚风格的音乐。

在许多片段里,背景音乐都显得非常出挑。亚瑟成长经历的蒙太奇搭配街头感十足的摇滚乐,成年亚瑟如野兽一般出场。

亚瑟和队友逃跑一段戏中,配乐有着心跳般的鼓点和大口的呼吸声,听这段音乐晨跑,我可以一口气跑10公里。

还有那首醉人的The Devil & the Huntsman,从预告片开始就被无数人关注,影片中出现在亚瑟孤身前往王宫会见伏提庚的片段。这首歌谣讲述了一名王者陨落的悲壮故事,也预示了亚瑟王的最终命运。

影片把传说中高不可攀的亚瑟王降格为“出身”卑微的街头青年,意在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天命不可违的大不列颠国王,他将会如何应对人生?

亚瑟王的叔叔伏提庚作为反派,对权力急切渴望进而沉沦为恶魔,他其实和亚瑟有着相同的起点,却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这也是大多数电影里对反派和英雄命运的设定。

△ 伏提庚为自己的权力欲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用盖·里奇自己的话说,伏提庚和亚瑟最大的不同,前者有野心,后者有渴望。

一个有野心的人,希望自己有凌驾于他人的特权;一个有渴望的人,会竭尽全力营造更好的生活。

野心家通常会落得被权力欲腐蚀和吞噬的下场,而拼搏者即使无法做到在恶劣环境中一尘不染,也仍然保持善良仁慈的初心。

为了和高贵优越的伏提庚形成鲜明对比,亚瑟王被设定成一个在妓院长大的野孩子。既然要卑微,就卑微得如同尘埃。

这种设定招致不少抨击,毕竟亚瑟王的故事是一个世代传颂、被写进英国人课本里的传说。

优雅迷人、风度翩翩的骑士现在成了“罗宾汉”那样的草莽英雄,领着一群黑社会属性的不法分子对抗专制霸权。

△ 亚瑟领着一群好汉

再来看百度百科中对亚瑟王外貌的描述,“一头耀眼的金发,清脆悦耳的声音,绿宝石一样的眼睛,和整洁清秀的容颜”。

我想到的是太阳神阿波罗,但盖·里奇给我们的是战神阿瑞斯。

△ 目测体脂率为0%

这种篡改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你们英国人的亚瑟王。现在确实不流行一本正经的绅士,大行其道的是生性不羁的肌肉男。

但对于人物形象单薄这一点,我是认同的。除了亚瑟王和反派伏提庚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以外,其他配角显得相当平淡。

△ 女主角是一个暂时没有名字的女巫

另一个被广为吐槽的就是CG特效,我能明显感觉到这次是真有钱了,这部电影的预算有一半都花在特效上。有一些片段看起来还是相当震撼,比如像巨鳗一样盘起来的水妖在池中散开来,露出诡异的女人面庞。以及湖中仙女将亚瑟拉入水中的唯美场面。

△ 湖中仙女把纠结的亚瑟拉下水

但很多特效看上去就像是某个电玩游戏的过场动画,尤其是亚瑟和伏提庚对决的终极大战,竟然还没有之前那些实拍的打斗场面好看。

△ 终极大战难道不像玩《无冬之夜》?

诚心地讲,这确实不是盖·里奇最好的作品,甚至都不能算是他的优秀作品。

过多的炫技确实有“形式大过内容”之嫌,既不可能有人们期待中千年传奇的厚重感,也无法透过人物传达更深刻的情感。

但这确实是一部娱乐属性完备的商业大作,如果你是盖·里奇的死忠粉(比如我),或者迷恋亚瑟王的传说(比如我),那么你会很享受这场过山车一般的刺激旅程。

如果你对盖·里奇的风格向来不感冒,看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一场折磨。

结语:

卡梅洛特、石中剑、圆桌骑士、寻找圣杯、大法师梅林、湖中仙女、仙境阿瓦隆,这些关键词每一个都是传奇。

很多观众会问,我们的兰斯洛特呢?梅林呢?那个没名字的女巫是美貌无双的桂妮薇儿吗?

华纳本来打算拍成一共6部的系列电影,慢慢讲述亚瑟王一生的故事,如今看来计划要泡汤了。下一个敢再次挑战这个题材的导演,不知道又是哪位勇士了。

图片来源:豆瓣

文字部分除引用外均为「电影时空旅行」(aFilmOdyssey)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亚瑟王:斗兽争霸》: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拍成电影就好

他的电影里总能看到一群自娱自乐的小混混儿把一些特不正经的买卖当成事业,在遇到麻烦时耍些小聪明,对抗操纵阴谋的可怕势力,再加上各种粗鲁诙谐的嘴仗。当然还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和剪辑,以及任性忘我的镜头。

导语:

盖·里奇的新作《亚瑟王:斗兽争霸》已经被影评人踩得一无是处,首映票房也不理想,1.75亿美金投资看来很难收回来了。这又是一部“被影评人杀死的电影”。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口碑却是两极化,不少人觉得,这样的“亚瑟王”不是很好玩吗?

这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位导演,就算知道他们的新作口碑扑得一塌糊涂,我还是乐意买票去看,盖·里奇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风格独到的英国导演早年的作品曾经惊艳四方(《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

△ 个性十足的导演盖·里奇

他的电影里总能看到一群自娱自乐的小混混儿把一些特不正经的买卖当成事业,在遇到麻烦时耍些小聪明,对抗操纵阴谋的可怕势力,再加上各种粗鲁诙谐的嘴仗。当然还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叙事和剪辑,以及任性忘我的镜头。

所以当华纳宣布盖·里奇要把亚瑟王的故事重新搬上银幕,我已经能够想象得出这部电影大概的样子,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但比我的期望要低一些。

△ 看这身时髦的打猎装,我就知道亚瑟会穿成这样

我们已经看过各式各样版本的亚瑟王,犹如歌剧般华丽的“亚瑟王”(《黑暗时代》,Excalibur,1981),正统史诗风范的“亚瑟王”(《亚瑟王》,King Arthur,2004),以及戏说调侃的“亚瑟王”(《梅林传奇》,Merlin,2008)。

盖·里奇的“亚瑟王”,毫无疑问是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混迹在底层帮匪团伙,有一口伦敦东区腔的亚瑟王。

△ 接地气的亚瑟王

影片的开场先用看上去很贵的CG场面震慑你。一片混沌凄冷的古战场,巨型战象在法师的召唤下横冲直撞,凯尔特人的悠长歌谣响起,卡梅洛特当之无愧的国王尤瑟拔出圣剑与狰狞的莫德雷德决一死战。

△ 犹如城堡一般巨大的战象

这个开场对于熟悉《指环王》或者《权力的游戏》这类魔幻史诗的观众可能并不算新奇。

接着出现了成为孤儿的亚瑟在街坊间混大的成长经历,伴随着摇滚风格的时髦配乐,和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剪辑,懂盖·里奇的人都会心一笑:好,来了。

从这里开始,盖·里奇会把自己的各种绝招在电影里玩个遍。

稍不留意就让人费解的叙事花招:亚瑟讲述自己如何对付维京人,反叛军首领和女巫决定送亚瑟去黑暗之地试炼,以及亚瑟和众伙伴商讨与贵族结盟。急促的语速和快速切换的镜头让观众必须保持专注才能不错过细节。

△ 黑暗之地试炼,亚瑟被坑惨了

大胆豪放的运镜:一旦有打斗或追逐场面,镜头就立刻“不守规矩”。亚瑟一行人穿街过巷拼命逃亡时,镜头在大特写和远景之间疯狂切换。欢脱的手摇镜头和细致的慢镜头遇到打斗戏就像化学反应般呈现奇观。

让人忍俊不禁的粗俗玩笑和幽默:英国人正经起来闷死人,不正经起来吓死人。从小在妓院长大的亚瑟,刚遇到前来搜查的士兵就被揶揄了一番:“你平时想碰他还得花钱呢。。。”

126分钟的片长绝无冷场,没有一分钟会让你感到无聊。盖·里奇用他认为最酷帅的方式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如果只用两个字来形容这部影片,那一定是 —— 带感。

可惜影评人不买账,在他们看来,这些玩了多年的把戏早就过时了。他们期待看到的是更惊人的盖·里奇,而不是重复陈年技法的盖·里奇。甚至有影评人大声疾呼:他已经陷得太深了,赶紧扔根绳子给他吧!

唯一没有被恶评掩埋的,大概只有影片的配乐了。

曾经为《秘密特工》和《乔布斯》担任原创配乐的丹尼尔·彭伯顿(Daniel Pemberton),为影片谱写了融合中世纪、现代以及摇滚风格的音乐。

在许多片段里,背景音乐都显得非常出挑。亚瑟成长经历的蒙太奇搭配街头感十足的摇滚乐,成年亚瑟如野兽一般出场。

亚瑟和队友逃跑一段戏中,配乐有着心跳般的鼓点和大口的呼吸声,听这段音乐晨跑,我可以一口气跑10公里。

还有那首醉人的The Devil & the Huntsman,从预告片开始就被无数人关注,影片中出现在亚瑟孤身前往王宫会见伏提庚的片段。这首歌谣讲述了一名王者陨落的悲壮故事,也预示了亚瑟王的最终命运。

影片把传说中高不可攀的亚瑟王降格为“出身”卑微的街头青年,意在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共鸣。

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天命不可违的大不列颠国王,他将会如何应对人生?

亚瑟王的叔叔伏提庚作为反派,对权力急切渴望进而沉沦为恶魔,他其实和亚瑟有着相同的起点,却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这也是大多数电影里对反派和英雄命运的设定。

△ 伏提庚为自己的权力欲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用盖·里奇自己的话说,伏提庚和亚瑟最大的不同,前者有野心,后者有渴望。

一个有野心的人,希望自己有凌驾于他人的特权;一个有渴望的人,会竭尽全力营造更好的生活。

野心家通常会落得被权力欲腐蚀和吞噬的下场,而拼搏者即使无法做到在恶劣环境中一尘不染,也仍然保持善良仁慈的初心。

为了和高贵优越的伏提庚形成鲜明对比,亚瑟王被设定成一个在妓院长大的野孩子。既然要卑微,就卑微得如同尘埃。

这种设定招致不少抨击,毕竟亚瑟王的故事是一个世代传颂、被写进英国人课本里的传说。

优雅迷人、风度翩翩的骑士现在成了“罗宾汉”那样的草莽英雄,领着一群黑社会属性的不法分子对抗专制霸权。

△ 亚瑟领着一群好汉

再来看百度百科中对亚瑟王外貌的描述,“一头耀眼的金发,清脆悦耳的声音,绿宝石一样的眼睛,和整洁清秀的容颜”。

我想到的是太阳神阿波罗,但盖·里奇给我们的是战神阿瑞斯。

△ 目测体脂率为0%

这种篡改对我来说并不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你们英国人的亚瑟王。现在确实不流行一本正经的绅士,大行其道的是生性不羁的肌肉男。

但对于人物形象单薄这一点,我是认同的。除了亚瑟王和反派伏提庚有浓墨重彩的刻画以外,其他配角显得相当平淡。

△ 女主角是一个暂时没有名字的女巫

另一个被广为吐槽的就是CG特效,我能明显感觉到这次是真有钱了,这部电影的预算有一半都花在特效上。有一些片段看起来还是相当震撼,比如像巨鳗一样盘起来的水妖在池中散开来,露出诡异的女人面庞。以及湖中仙女将亚瑟拉入水中的唯美场面。

△ 湖中仙女把纠结的亚瑟拉下水

但很多特效看上去就像是某个电玩游戏的过场动画,尤其是亚瑟和伏提庚对决的终极大战,竟然还没有之前那些实拍的打斗场面好看。

△ 终极大战难道不像玩《无冬之夜》?

诚心地讲,这确实不是盖·里奇最好的作品,甚至都不能算是他的优秀作品。

过多的炫技确实有“形式大过内容”之嫌,既不可能有人们期待中千年传奇的厚重感,也无法透过人物传达更深刻的情感。

但这确实是一部娱乐属性完备的商业大作,如果你是盖·里奇的死忠粉(比如我),或者迷恋亚瑟王的传说(比如我),那么你会很享受这场过山车一般的刺激旅程。

如果你对盖·里奇的风格向来不感冒,看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一场折磨。

结语:

卡梅洛特、石中剑、圆桌骑士、寻找圣杯、大法师梅林、湖中仙女、仙境阿瓦隆,这些关键词每一个都是传奇。

很多观众会问,我们的兰斯洛特呢?梅林呢?那个没名字的女巫是美貌无双的桂妮薇儿吗?

华纳本来打算拍成一共6部的系列电影,慢慢讲述亚瑟王一生的故事,如今看来计划要泡汤了。下一个敢再次挑战这个题材的导演,不知道又是哪位勇士了。

图片来源:豆瓣

文字部分除引用外均为「电影时空旅行」(aFilmOdyssey)原创,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