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嘉敏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自新康界(XKJ0101)
2017年5月12日,中国医药产业未来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亚盛医药总经理郭明就中国新药创制的形态和历程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中国新药研发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天时地利人和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他认为,对于药物创新企业而言,“剩者为王”,唯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才能在春天来临时欣赏风景,“不然等到春天来了,你不却成了花树下的肥料”。
大起大落
4年前的郭明,非常看好中国新药研发的未来,可他也坦言,从基础研发、技术环境、法规环境到诚信系统,方方面面都有问题,在中国做创新药存在非常多的障碍。
但这些障碍并没有吓退郭明和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同一个团队的二次创业。
2005年,郭明加入美国亚生生物创业管理团队,同年在上海共同创立全资子公司亚生(上海)新药研发中心——这是国内第一批基于全新靶点进行靶向抗癌新药研发的机构之一,也是使用国内实验室数据获得美国FDA小分子新药临床试验批号的先驱者之一。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亚生生物叫停运营,郭明同亚生的两位创始人杨大俊和王少萌带领亚生(上海)团队成立了新公司,取名“亚盛”,意喻公司成长繁荣。亚生生物以前的研发项目则陆续被卖掉,其中两个分别以数亿美元转让给了赛诺菲以及德彪。
2015年8月,亚盛医药完成人民币9600万元A轮融资;
2016年12月,亚盛医药完成人民币5亿元B轮融资。
在这个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最困扰药物创新的诚信体系问题正在从制度的顶层建设上得到解决。郭明指出,“药物临床数据核查”为国内创新药物的国际化竞争提供了可能,不然,“你说你是新药,但人家不相信你的数据有什么用?”
布局亮眼
亚盛医药核心团队是国际上最早进入细胞凋亡与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研发领域者之一。公开资料显示,亚盛医药目前共有8个产品管线,公司产品管线中拥有5项具有“First-in-Class”潜质和3项具有“Best-in-Class”潜质的国际原创新药,其中6项原创新药已分别进入到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的I-II期临床开发阶段,而6项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中,4项为细胞凋亡通路抑制剂,2项为激酶抑制剂,产品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Bcl-2、IAP及MDM2-p53,同时还包括临床验证成熟靶点ALK、Bcr-Abl及c-Met等。
长期以来,因细胞凋亡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的成药前景高度不确定性及研发工作极困难性,让诸多药企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2016年4月,全球首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AbbVie公司的Venetoclax(ABT-199)获得FDA批准,在这之前是长达30年的研究。该药在临床评价过程中先后获得美国药监局授予的三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分析师预测该药未来市场容量至少在30亿美元以上。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做细胞凋亡通路的肿瘤药研发,亚盛医药担负着巨大的风险,也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2016年12月,亚盛医药宣布完成人民币5亿元的B轮融资。由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拾玉资本、潜龙投资、方正韩投等新投资人及元禾原点、元明资本、倚锋创投等A轮投资人共同出资完成。
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吕大忠表示:“亚盛医药在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领域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正是本次吸引我们投资的重点及亮点。”
黄金时代
“但5年前,在中国做创新药想融资是非常难的。”郭明直言,中国创新药缺少历史和规模,很多人对新药研发过程不是十分清楚,动辄上十亿美元、动辄十几年时间,九死一生的成功率,让投资人望而却步,从没想过药物创新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虚拟的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为真正价值。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中国投资人开始有这样的概念。这5年间,有很多公司的项目开发到确定临床侯选物时,就有大公司抛出橄榄枝,用几千万美元的首付、上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来实现全球知识产权的转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投资人理念也慢慢被扭转。
另一方面,政府的态度和作为让所有人都对创新药受重视有了切实的感受。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到位,政府设立导向资金,地区或民间资金积极跟进。从2015年秋冬开始,各类资本疯狂了,形成一个爆发期。
2016年,基石药业在A轮投资就拿到1.5亿美元,打破中国生物制药初创公司最大A轮投资记录。“这要在两年前,还是不敢想象的数额。”郭明如是说。
虽然政策风暖,资本升温,但郭明认为,新药临床申报时间过长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中国临床申报战线长、手续多,要经过重重关卡的地毯式核查,但郭明认为现场核查这道手续是可以省去的,由此就能赢得几个月的时间以更早参与国际创新竞争。因为监管的目的是减少对公众的风险,但临床一期风险完全可控,不应和上市用同样的监管方式,“否则我做一个创新药美国都上了,在中国一两年上不去,我怎么到国际上进行创新药竞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