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梅梅
今年开始,一大波日本IP迎来了中国翻拍版本。但是,无论是电视剧《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到底是什么》,还是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似乎都难以吊起内地观众的胃口。就连刚上映的《麻烦家族》,也难逃“扑街”厄运。
这部由黄磊执导、翻拍自日本导演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的“日式舶来品”电影,自5月11日上映以来,一直不招观众待见。或许是不甘心自己的处女作惨遭差评,黄磊甚至在12日深夜发表了近6000字的微博长文,来试图为自己的作品“平反”。但此举并没有像此前《百鸟朝凤》“一跪值千金”那样奏效,反而口碑和票房一路下滑。
截止到5月16日18:00,上映六天的《麻烦家族》票房仅有2950.6万元,豆瓣评分仅4.9分,距离“及格线”还有不小的距离。显然,《麻烦家族》没有走出之前各类日式翻拍作品水土不服的窘境。
《麻烦家族》:翻拍了框架,丢了真情
《麻烦家族》基本沿用了《家族之苦》的故事框架,以一个祖孙三代共同生活的普通家庭为全景,讲述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夫妇突然闹离婚在家族中掀起轩然大波的故事,以突发事件展现整个家族的生活状态。
整个故事构思是十分日式的,黄磊作为导演,在翻拍过程中进行了某些本土化改编,比如将原版电影中老爷子打高尔夫的桥段改为打羽毛球;老爷子经常去居酒屋改为了去爆肚店;原版中两个小孩子打棒球改为了踢足球;原版中的日本鳗鱼饭改成了北京烤鸭……这些小细节是为了贴近中国观众的生活情景,在观影过程中更为舒适。
甚至,影片很用心地从家庭角度去搭建社会现状,试图完成故事的中国化转制,尤其是细节上的接地气。黄磊演的大哥动不动就飙英文,着实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精英人士。孙莉演大嫂签收外卖只开半扇门,而非日本版把人请进屋唠两句,也很符合当前习惯和国情。
不得不说,这是目前国内翻拍时做得最好的部分,但创作者却“顾此失彼”,忽视了基底——电影的语境。往小了说,是表达方式的问题,往大了说,就是文化体系的问题。对《麻烦家族》这样的翻拍剧而言,如果语境没能落地生根,再多的精巧细节和时代段子,都只是空中楼阁上生长的藤蔓,可以蜿蜒延伸到地面,却支撑不住主体的重量。
事实上,《麻烦家族》所讲述的大家庭式的“家族”在当代中国城市并不常态。为让一家人住一起,片中特地做了为让孩子就读私立学校而住到郊区的设定。虽然这样的设定确实有其合理性,但撇开父母注重子女教育的心态,这样的生活方式仍然不具备普遍性。再者,片中子女听说父母要离婚,按普通中国家庭的逻辑,兄弟姐妹一般会立刻通气儿,然后跟父母交涉。哪怕争吵、炸毛都很正常。但片中却先是猜测、搁置以及找律师取证,最后事态不可收拾了才家庭会议。日本人含蓄客气,这么做还说得通,但这不符合中国人什么事都希望尽早讲清楚的习惯。
所以,那些看起来别有用心的小细节的设定对于观众来讲基本属于隔靴搔痒。总体来说,《麻烦家族》在人物关系、演员表演、美术置景、画面色调、矛盾设置等方面都与《家族之苦》十分接近,电影叙事与剧情推进都是原样复刻,在电影美学与文化内涵这些深层次的方面均未有自己的尝试与突破,而演员表演在黄磊、海清、李立群等一众电视演员的演绎下,失去了原本电影中平淡细腻、静水深流的韵味,反而更像一步浓缩精简过后的电视剧。
说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样一部用心创作的电影却不招待见了。归根结底是,《麻烦家族》仅拿来了原版的故事和人设框架,却把最难能可贵的东西丢了——原版的老导演山田洋次对人世的清醒洞察和从容悲悯。
本土化不到位,日本IP翻拍成“翻译”
对于电影《麻烦家族》的翻拍,豆瓣上有个说法:这不是翻拍,而是翻译。但这几乎是所有翻拍的日本IP的通病。
可以看到,在忠于原作和大刀阔斧改编的两难选择上,大部分中国翻拍作品选择了前者。今年2月上线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就被观众戏称为“cosplay剧”。它采用了与日版一模一样的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连女主角把花戴在头上、爱嘟“鸭子嘴”卖萌,男主角畏畏缩缩、出门永远都要戴帽子这些小细节都一一照搬。
而正在上映的电影《麻烦家族》,同样把日版“抄”了个遍:剧情的起承转合、人物的设置,甚至笑点,都可以在日版中找到对应的地方。看似100%还原的翻拍剧没能赢得观众的欢心。有网友说:“中国版1:1 完全照搬日版,我为什么不去看日版呢?”
当然,这些翻拍作品并不是没有进行本土化改编,但是,这些努力有些流于形式,仅仅是把日本的事物简单换成中国语境下相对应的东西:中国版《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将女主角的职业从日版的公务员修改为精算师;中国版《求婚大作战》将原版中穿和服看烟花的桥段改成穿汉服看烟花;中国版《麻烦家族》将故事背景从原版的东京近郊改为北京近郊,日版老爷子流连的居酒屋改成爆肚店,外卖从鳗鱼饭变成了烤鸭……
刨除这些细枝末节的改动,中国版故事依旧照搬日版,这让中国观众看得有点尴尬。事实上,对于中国观众而言,真正的“中国式本土化”不是简单替换中日之间的标签化元素,而是带入整个中国社会的生活背景,以中国本土生活为角度拍摄出中国式韵味。每个人对于社会、生活、家庭都有极为私人化的感受,但同时也有身处大时代下的共情之处,翻拍的意义在意找出与中国公众的共鸣点,将脱胎于国外的故事拍出自己的情感。而目前国内的翻拍作品却是清一色的“新瓶装旧酒”。
当然,日本IP改编如今的局面,一方面跟创作团队的专业度和诚意有关,另一方面还由于在引进版权的过程中,日方的过分把控干预。不可否认,日方的深度参与把严谨的工作状态带入了中方团队,但也对日本IP的本土化改编增加了不少难度,比如在拍摄过程中,日方审美的渗透。而之前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拿到改编授权之后,就需要把中国版剧本翻译成日文提交给日方,日方则提出不能做颠覆性改动、日韩电影中已经用过的梗不能借鉴等要求。
日本IP翻拍频频“扑街”,中国资本缘何竞相购入?
眼下,《麻烦家族》电影票房、口碑均未见翻身之势,黄磊的“日式舶来品”之路似乎不会走得那么顺畅。而从目前翻拍的日本作品来看,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电视剧《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包括即将播出的《夜深食堂》,都鲜少有让国内观众满意的翻拍之作。正在热播的《求婚大作战》豆瓣评分4.2,而卫视收视徘徊在0.3%至0.4%左右,与原生IP相比,热度影响与剧集品质均遭滑铁卢。而评分最高的《嫌疑人X的献身》也仅有6.5分,其日本原版得分则是8.3分。
可见,要想成功翻拍日本IP绝非易事。但是,即便如此依然不乏资本前赴后继。今年以来,有关于国内影视制作大鳄引进日本IP版权的消息就未断过。接下来,《问题餐厅》《最完美的离婚》《深夜食堂》《悠长假期》《龙樱》《秒速5厘米》《情书》等一大波日本经典IP改编的影视作品将轮番上演。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国内影视公司如此看重日本IP呢?果真是国内IP消耗殆尽?在文创资讯看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国内IP粗制滥造,创作遭遇瓶颈。
近两年国内掀起了一股IP抢购热潮,《盗墓笔记》《芈月传》《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大IP剧接连上映,市面上较好的网络小说版权基本被抢购殆尽。与此同时,国内剧本创作也遭遇瓶颈,粗制滥造、剧情毫无逻辑的剧本充斥市场。加之中韩关系的紧张,本来一直热衷于韩流的中国,只能转而更多挖掘以日本为主的其他国家的资源。
购买日本名作并且本土化的方式,也是今年才兴起的一种创作模式。日本二次元文化盛行,而且和中国文化有相近之处,所以无论是动漫作品还是小说、影视剧,都或多或少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兴趣,特别是日本动漫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更是深远。所以,翻拍日本IP具备着天然优势,更容易引起关注,带来话题。比如,当红漫画《深夜食堂》就被中国两家制作公司看中,将分别制作成电视剧和电影,由黄磊和梁家辉分别担任主角。
其次,日本IP质量上乘,价格优势明显。
随着国内大IP被买到山穷水尽,各种鱼龙混杂的剧本都跑来充数,稍有名气者更是坐地起价。去年《如懿传》就曾炒出了天价版权,单集售价1500万。而相较于韩国版权买卖的竞价模式,日本对版权的输出有着严格的把控和监管,这就使版权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乱要价的现象。日本的这种定价方式依赖于其成熟且规模化的工业体系,他们的演员、制作工种高度产业化,灯光、服装都是固定的电视台雇佣。而这导致了他们在制作大部分的电视作品时,都有一个非常标准的制作流程和成本控制。
但同时,由于日本严格的版权保护机制,对原著的改编翻拍相当复杂,在对原著改编的同时,还要设法避开已经翻拍的作品,不能出现相同的桥段。除了版权保护的细致严苛,日本方面对于IP制作的环节也同样有着把控需求。虽然管理接近苛刻,但这无疑是日本IP剧制作精良的一大秘诀。
最后,文创资讯想强调的是,IP不是万金油,翻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本土化进程,缺乏再造性与持续引流能力,作品品质上存在纰漏,比起改编翻新,这更像是一种对原生IP的消耗,必须引起重视!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发布评论
评论